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张居正解说士君子官德修治
张居正解说士君子官德修治

张居正解说士君子官德修治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占祥主编;周殿富选注
  • 出 版 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69906691
  • 页数:33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系围绕《论语》中相关做人、做官这一主题,取其精华,联系当下的社会生活实际,用通俗的语言来进行讲解,并引用了大量来自民间、西方的哲理谚言与历史故事,与原文交叉讲述。虽非字字珠讥、言之有理、名名可循,全书所选,紧扣“人格”之主题,以“原文”、“直解”与“编者按”三部分各自构成篇章,解析入理,释意合理,语句顺畅。
上一篇:人性的优点下一篇:大学译注
《张居正解说士君子官德修治》目录

[序] 1

一、政治:上正为政,下正为治 3

二、官不数典忘祖,民风自厚 5

三、官具“五德容”者,人自敬信不疑 7

四、王道虽以和为贵为美,也须以礼节之 9

五、为官“三要”:说话算数,敬人不屈己,不失可近之人 11

六、士君子的四条官德:勤、俭、实、正 13

七、治国“五要”:敬、信、节、爱、时 15

八、政治之责任:教民知耻、知罪、知礼 17

九、求官之道在少说错话少干错事 19

十、服民心只须两条:用正人去邪恶 21

十一、治国化民四事:身正、孝慈、用贤、教庸 23

十二、“政”就是以孝友之道来治事 25

十三、观既往而知将来“百世可知” 27

十四、以下犯上者不如夷狄 29

十五、君使臣有理有诚,臣事君尽心尽力 31

十六、既成事实勿论;无可挽回的不谏;既往不咎 33

十七、管仲器小在越礼不在俭 35

十八、奏乐之道与政相通 38

十九、圣人失位去国,不失木铎警音 40

二十、舜政尽善尽美,周治尽善欠善 42

二十一、治国“三本”:宽、敬、哀不可一缺 44

二十二、贪天下利者必招天下怨 46

二十三、人君以礼让在先治国何难 48

二十四、不患无名无位,可忧者无才无德 50

二十五、齐贤如春园草日高,内省如恒河水自洁 52

二十六、厚德招邻,孤者乏德 54

二十七、数谏上司者必辱,屡劝朋友者必疏 55

二十八、孔子嫁女于公冶长:择人先择德 57

二十九、孔子嫁侄女于南容:以其识时务知进退 59

三十、人之才可见,其德不可外观 61

三十一、自知者必不满于己知,自叹不如必上进达 64

三十二、以言取人必有所失 66

三十三、不屈物惑者为刚,能胜己欲者为强 69

三十四、上者不自是,可以为圣君贤主 71

三十五、郑用一人而自全二强之间,子产君子四道列春秋之贤 73

三十六、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75

三十七、大智者不妄求祸福于鬼神 77

三十八、楚子文三任三免无喜怒,齐文子三去三就为一清 79

三十九、孔子批“三思而后行”,称二思则可 82

四十、何谓“智可及愚不可及” 84

四十一、人君乃世之法:不念旧恶,自少恨怨 86

四十二、王者之道:临下以简,御众以宽 88

四十三、伯子论简政 90

四十四、用人之道:不因短而弃其长 92

四十五、为官须走大路而不入小道 94

四十六、官场做人当学孟之反策马掩功 96

四十七、浇薄之世以佞口美色悦人可叹 98

四十八、出屋须由门,做人走正道 100

四十九、知此道不如好此道,好此道不如乐此道 101

四十九、敬鬼神而远之为智,尽其力而后得为仁 103

五十、不除旧无以布新,不革弊无以兴利 105

五十一、自己要站得住也得给他人留有立足之处 107

五十二、用行舍藏;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110

五十三、不可以执鞭之贱而求富贵 113

五十四、待人取进退,取善不取恶;来者不拒,往者不追 115

五十五、奢者必亡国败家而过俭则有失鄙啬小气 117

五十六、泰伯三让天下为至德,而庄子非之 119

五十七、美德也要恰到好处把握分寸 121

五十八、勇不安贫与不仁为恶者是动乱之源 123

五十九、不知舍己从人者,才美周公也无用 125

六十、不为官禄而学者难得 127

六十一、治世出而行善,乱世隐而学节 129

六十二、居官当尽职而不可越位 131

六十三、舜禹虽有天下,却无私如同与己不相干 133

六十四、唯尧能够效法天的高远广大 135

六十五、善用人者成其大,能以大敬小者王天下 137

六十六、大禹王政俭勤无可挑剔 140

六十七、有德之人走到哪里都是有德之地 142

六十八、孔子叹天地永续无穷如流水 144

六十九、没见过有“好德如好色”的人 146

七十、成败都只差那么一点点 148

七十一、唐棣之花,思之不远 150

七十二、孔子上朝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152

七十三、不言则已,言必有中 154

七十四、“登堂入室”之由来 156

七十五、“过”与“不及”都各有所偏而非中非正 158

七十六、子路说“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160

七十七、孔子考问治策于四弟子独赞曾晳 162

七十八、进谗如水者为大诬,诉冤至极者多伪情 168

七十九、治国“三大策”而民信重于足食、足兵 170

八十、存忠信于心而德日增;无爱恶之私则无惑 173

八十一、比吃饭还重要的是君臣父子各行其道 175

八十二、子路无宿诺,片言可断狱 177

八十三、为官善断案不难,难在使民无争讼 179

八十四、从政不可倦怠职守,行政尽心无伪 181

八十五、政者正,领导带头正谁敢不正 183

八十六、为官不贪,不招盗贼 185

八十七、君子德风,小人德草,为政焉用杀 187

八十八、求己达者德人,求人闻者丧己 189

八十九、无私为上德,无恶为修德,无忿便无惑 192

九十、为政之道:身先、亲劳、无倦 194

九十一、主官须明责授权,容人小过,举用贤能 196

九十二、升官之道虽复杂,为政之道很简单 198

九十三、熟读诗三百,不懂人情政故也无用 201

九十四、官身正不令而行;不正虽令不行 203

九十五、孔子论卫大夫“三苟”之贤知足自富 205

九十六、王政《三境界》:庶民、富民、德民 207

九十七、政治之首要在治恶除秽 209

九十八、王道治世须三十年后可收效 211

九十九、身正从政不难,身不正何以正人 213

一○○、知为君难,可一言兴邦,专制则一言丧邦 215

一○一、近治远服,近悦远来 218

一○二、为政欲速不达远,见小利则大不成 219

一○三、孔子四论士大夫才德等级 221

一○四、所有人都赞成的未必是好人,所有人都反对的注定是恶人 224

一○五、好官容易服事很难取悦,但善用人 226

一○六、好官泰然而不傲物,小人自恃凌人而受祸 228

一○七、刚、毅、木、讷,与仁相近 230

一○八、亲和力是为人做官的一种美德外在 232

一○九、不教民习武而使之战如杀民 234

一一○、无能无功而受禄为耻,不竞不傲不怨不贪为难得 236

一一一、贪物恋家之人不合适为官 238

一一二、遇“明主”可直言高行,逢“昏君”不可以直取祸 239

一一三、郑国四贤各施己长而无嫌无猜 241

一一四、孔子论子产、子西、管仲 243

一一五、卫大夫文子荐家臣与己同列于朝 246

一一六、卫灵公无道而不亡因有贤臣在朝 248

一一七、不惭之大言切勿轻信 250

一一八、“无为而治”的两大前提 251

一一九、忠信诚敬可通行天下 253

一二○、史鱼直道事国如一,伯玉进退审时 255

一二一、不与可谈者交流为失人;与不可谈者谈为失言 257

一二二、杀身成仁:生有所不求,死有所不避 259

一二三、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居于其地交其贤 261

一二四、治国用三代之礼法,禁淫声远奸小 263

一二五、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菩萨惧因,众生怕果 265

一二六、孔子为何如此绝望 267

一二七、知贤不荐,如同窃位 269

一二八、严己宽人,自远积怨 271

一二九、不说如何如何者无奈其何 273

一三○、花言足乱视听,小不忍则乱大谋 275

一三一、人能弘道,道不弘人 277

一三二、“过错”:有过不改方为错 279

一三三、道同者心同,道不同不相为谋 281

一三四、词以达意为主,多言便是废话 282

一三五、孔子所教:领导者就是“导盲”服务 284

一三六、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虎兕出柙,监者有责 286

一三七、国家不患寡患不均,不患贪患不安 289

一三八、远人不服以德召之;既来之,则安之 291

一三九、政出多门,令自下出,没有不垮台的 293

一四○、孔子失言于“牛刀割鸡” 296

一四一、能行五者于天下可当途执政 298

一四二、色厉内荏者如剜墙盗洞之贼 300

一四三、患得患失的“鄙夫”不可共事 302

一四四、古今狂、廉、愚“三疾”之不同 304

一四五、间紫夺朱,郑音乱乐,利口覆家 306

一四六、直道事人往而三黜,枉己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308

一四七、周公教子立国四道 310

一四八、周母四胎生八贤皆见用于朝 312

一四九、见危致命见得思义者可托大事 314

一五○、人可以被鄙视,不可被无视 316

一五一、孟庄子不搞“一朝天子一朝臣” 318

一五二、法官当有哀民恻隐之心而勿好大喜功 320

一五三、尧舜之诫:百姓穷苦统治便告终结 322

一五四、商汤说:君有罪不要牵连天下 324

一五五、周武王说:“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326

一五六、周武王开国所兴九事 328

一五七、二帝三王治道有四:“宽、信、敏、公” 330

一五八、孔子说:“尊五美,屏四恶”,则可从政 332

一五九、怎样才能实现“五美政” 334

一六○、孔子论“四恶政”:虐、暴、贼、吝 33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