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溯源  中国传统文化之旅
溯源  中国传统文化之旅

溯源 中国传统文化之旅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苟琳编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7552011906
  • 页数:513 页
图书介绍:
《溯源 中国传统文化之旅》目录

第一章 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 1

一、中华民族的形成和演变 3

二、中国的朝代更替 4

三、中国历史常识 8

三皇五帝 8

我国新石器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址 10

炎黄子孙 11

青铜器 11

中国文字的起源与演进 14

竹简、甲骨文、金文(钟鼎文) 17

金石之学 19

石鼓文 19

四术六艺 20

六经及其特点 20

我国史书的体例和分类 21

春秋三传 22

农历 22

天干地支 23

“九州” 23

合纵连横 24

中国的科举制度 24

书院 25

四书和四史 26

经、史、子、集 26

万里长城 27

“四大发明”及其应用 29

“二十四史”的名称、卷数、成书朝代和编撰者 34

《资治通鉴》 35

《永乐大典》 35

《四库全书》 36

敦煌藏经洞 37

丝绸之路 39

四、主要历史事件 39

武王伐纣 39

春秋战国时代 40

百家争鸣 41

分封制 42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42

卧薪尝胆 44

远交近攻 44

郡县制和中央集权 45

秦国统一文字、度量衡及货币 46

焚书坑儒 47

巨鹿之战 47

鸿门宴 48

楚汉战争 49

霸王别姬 50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51

吕后专权 51

文景之治 5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3

张骞出使西域 54

王莽改制 55

光武中兴 56

三国鼎立 57

官渡之战 58

赤壁之战 59

司马氏夺权与西晋王朝的建立 60

八王之乱 61

十六国 62

淝水之战 63

杨坚与科举制度 63

隋炀帝和大运河 64

李唐王朝的建立 65

贞观之治 66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66

安史之乱 68

朱温称帝,唐朝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69

陈桥兵变 70

杯酒释兵权 71

王安石变法 71

靖康之耻 72

元朝把人民分为“四等十级” 73

大明王朝的建立 74

郑和下西洋 75

张居正的改革 76

锦衣卫、东厂、西厂 77

李自成、张献忠陕北起义 78

康乾盛世 79

专制下的“考据学” 80

清代的文字狱 81

鸦片战争 82

太平天国的兴亡 83

中日甲午战争 84

戊戌变法 85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87

第二章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形成和演变 89

一、我国传统哲学的特点和基本问题 91

二、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发展历程 93

西周及以前的哲学思想 93

春秋战国时的学术思想——百花齐放 95

汉唐时期的哲学思想——儒、释、道三足鼎立 113

宋、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想——理学独秀 124

三、中国哲学常识 141

中庸 14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41

太极与天人合一 142

阴阳 142

内圣外王 143

诸子百家 144

九流十家 144

大同 148

气 148

无为 149

逍遥 149

齐物 150

庄周梦蝶 150

仁、义、礼 150

黄老学派 151

道家与道教 152

义利之辩 152

儒 153

孟子的主要主张 153

“性本善”和“性本恶” 154

兼爱、非攻 154

法、术、势 155

三纲五常 155

玄学 156

“风动、幡动、心动” 157

大藏经 157

“形而上”和“形而下” 158

形、神关系 158

入世和出世 159

格物致知 159

知、行关系 160

经学 160

北宋五子 160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161

第三章 中国历代文学发展的脉络 163

一、中国古典文学的特点及传承 165

《诗经》与《楚辞》等 165

赋、骈文与散文 165

用方言写的文章 166

二、中国历代文学发展 166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 166

秦汉文学 171

魏晋南北朝文学 174

隋唐五代文学 182

宋代文学 205

元代文学 223

明代文学 230

清代文学 240

近代文学——晚清至五四 247

三、文学常识 252

我国历代文学形式的特点 252

文字学·小学·训诂学 253

六书 253

古代社交称谓 254

古代年岁的别称 255

四声和五声 256

注疏 256

风骚 257

典故 257

古文·古文字学 257

赋 257

古体诗和近体诗 258

乐府 259

八股文 259

变文 260

边塞诗派 260

山水田园诗 260

三曹 261

建安七子 261

正始文学和竹林七贤 261

唐诗的分期 262

唐诗的流派 263

初唐四杰及其诗歌的特点 263

唐宋八大家 264

词的起源和发展 265

宋词的发展、流派和特点 266

词牌 266

婉约派 267

豪放派 267

三苏 268

“弹词”和“鼓词” 268

大鼓 268

曲的来源与南、北曲的异同 269

曲的类别 270

散曲 270

元曲四大家 270

南戏 271

公安派和竟陵派 271

章回小说 272

明代著名的短篇小说 272

桐城派 273

许慎和《说文解字》 273

《文心雕龙》 274

第四章 中医简介 277

一、中医的理论基础 279

阴阳学说 279

五行学说 280

脏腑学说 281

经络学说 281

运气学说 281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282

外感病因:指六淫和疠气 282

发病原理 282

三、中医的五脏六腑 282

四、中医的辨证诊断 283

四诊 283

症候 284

八纲 284

五、中医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285

治疗原则 285

八法 285

针灸疗法 285

推拿疗法 286

气功疗法 286

六、中医的防病原则 286

预防 286

中医调理 287

三因制宜 287

七、中医主要文献典籍 287

《黄帝内经》 287

《脉经》 287

《伤寒论》 288

《金匮要略》 288

《本草纲目》 288

八、中药的药性及剂型 288

中药的药名 289

中药的药性 289

中药的剂型 290

第五章 中国戏曲的源流和发展 293

一、中国戏曲的产生与演变 295

二、南戏 299

三、京剧 304

四、地方戏曲 310

秦腔 310

评剧 311

豫剧 311

越剧 312

粤剧 312

黄梅戏 313

第六章 中国书法 315

一、先秦书法 320

二、秦汉书法 322

三、三国两晋及南北朝书法 325

四、隋、唐、五代书法 332

五、宋代书法 340

六、元代书法 345

七、明代书法 348

八、清代书法 352

附录 文房四宝 361

第七章 中国绘画 365

一、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绘画艺术 369

二、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 372

三、两宋的绘画 384

四、元代的绘画艺术 395

五、明代绘画 405

六、清代绘画 415

清代初期 416

清代中期 424

清代晚期 427

附录 绘画常识 430

第八章 中国音乐 433

一、远古及先秦时期的音乐 436

二、两汉、魏晋及南北朝时期的音乐 442

鼓吹 444

相和歌 444

百戏 445

清商乐 447

三、隋唐时期的音乐 448

四、宋元时期的音乐 454

诸宫调 455

唱赚 455

鼓子词 456

南戏和元杂剧 456

散曲 457

五、明清时期的音乐 458

凤阳花鼓 461

十番锣鼓 462

鼓吹 462

江南丝竹 462

广东音乐 463

六、明清以来流行的名曲 463

《平沙落雁》 463

《懒画眉》 464

《流水》》 464

《十面埋伏》 464

《霸王卸甲》 466

七、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466

藏族音乐 466

蒙古族音乐 467

回族音乐 467

维吾尔族音乐 468

苗族音乐 468

壮族音乐 468

附录 469

第九章 经典选粹 471

一、《大学》 473

二、《中庸》 475

三、《论语》 477

四、《孟子》 485

五、《老子》 490

六、《庄子》 495

七、《易经》 498

八、《左传》 499

九、《诗经》 501

十、《楚辞》 506

十一、《孙子兵法》 507

十二、其他古代散文 508

后记 51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