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盖断面及格罗夫山综合考察与冰穹A深冰芯钻探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国家海洋局极地专项办公室编
- 出 版 社:北京:海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02794293
- 页数:251 页
第1章 总论 1
第2章 考察的意义和目标 3
2.1 考察目的和意义 3
2.1.1 考察背景 3
2.1.2 目的意义 3
2.2 我国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的简要历史回顾 4
2.3 考察区域概况 5
2.4 考察目标(建议加总目标概述) 6
2.4.1 中山站至冰穹A冰盖断面及典型区域 6
2.4.2 冰穹A(昆仑站)区域 7
2.4.3 埃默里冰架区域 7
2.4.4 格罗夫地区 7
第3章 考察主要任务 9
3.1 考察区域 9
3.2 考察内容 9
3.2.1 深冰芯钻探、储存运输与样品处理分析 9
3.2.2 中山站至昆仑站冰盖断面冰川学综合考察 14
3.2.3 昆仑站及周边区域冰川学综合调查 15
3.2.4 埃默里冰架区域 15
3.2.5 格罗夫山新生代古环境与地球物理、近现代冰雪界面生态地质学综合考察 16
3.2.6 北极斯瓦尔巴地区冰川环境调查工作 18
3.3 考察设备 19
3.3.1 冰雷达探测设备 19
3.3.2 冰盖表面物质平衡与流速运动观测设备 32
3.3.3 冰芯钻探系统 33
3.3.4 格罗夫山考察主要设备 34
3.3.5 其他重要设备 37
3.3.6 现场和室内分析设备 41
3.4 考察人员及分工 42
3.4.1 考察人员 42
3.4.2 考察分工 43
3.5 考察完成工作量 44
3.5.1 冰穹A地区深冰芯钻探 44
3.5.2 昆仑站及周边区域冰川学综合调查 44
3.5.3 中山站至昆仑站冰盖综合断面考察 45
3.5.4 站基冰冻圈要素综合调查监测与评估 46
3.5.5 南极格罗夫山新生代古环境与地球物理综合考察 47
3.5.6 近现代冰雪界面生态地质学综合考察 47
3.6 内陆考察重大事件介绍 47
第4章 获取的主要数据与样品 49
4.1 数据与样品获取的方式 49
4.1.1 冰穹A地区深冰芯钻探 49
4.1.2 昆仑站及周边区域冰川学综合调查与评估 50
4.1.3 中山站至昆仑站冰盖综合断面考察与评估 50
4.1.4 站基冰冻圈要素综合调查监测与评估 52
4.1.5 南极格罗夫山新生代古环境与地球物理综合考察 60
4.1.6 近现代冰雪界面生态地质学综合考察 61
4.2 获取的主要数据或样品 64
4.2.1 冰穹A地区深冰芯钻探 64
4.2.2 昆仑站及周边区域冰川学综合调查与评估 64
4.2.3 中山站至昆仑站冰盖综合断面考察 64
4.2.4 埃默里冰架综合调查与评估 65
4.2.5 站基冰冻圈要素综合调查监测与评估 65
4.2.6 南极格罗夫山新生代古环境与地球物理综合考察 66
4.3 质量控制与监督管理 66
4.3.1 冰穹A地区深冰芯钻探 66
4.3.2 昆仑站及周边区域冰川学综合调查与评估 66
4.3.3 中山站至昆仑站冰盖综合断面考察与评估 66
4.3.4 埃默里冰架综合调查与评估 67
4.3.5 站基冰冻圈要素综合调查监测与评估 67
4.3.6 南极格罗夫山新生代古环境与地球物理综合考察 71
4.3.7 近现代冰雪界面生态地质学综合考察 72
4.4 数据总体评价情况 73
第5章 主要分析与研究成果 74
5.1 深冰芯钻探成果及综合分析 74
5.1.1 场地建设成果 74
5.1.2 冰芯钻取及处理成果 79
5.1.3 钻探数据分析 92
5.1.4 冰穹A冰川学综合调查及深冰芯计划分析 94
5.2 南极冰盖厚度、内部结构和冰下地形探测分析与冰盖演化分析 101
5.2.1 东南极中山站至冰穹A内陆断面冰厚、内部结构和冰下地形分析 101
5.2.2 冰穹A和昆仑站地区冰雷达探测综合分析 104
5.2.3 昆仑站区域1:50 000冰下地形图制作 120
5.2.4 南极冰盖冰下地形特征分析 121
5.3 冰盖表面物质平衡与冰流运动综合分析 123
5.3.1 冰盖表面冰流运动和表面地形特征分析 123
5.3.2 南极冰盖物质平衡分析 142
5.4 中山站—昆仑站断面雪冰现代过程分析 153
5.4.1 南极雪冰中痕量高氯酸盐的分析方法的建立 153
5.4.2 北半球中纬度到南极大尺度断面降水与降雪中主要离子的空间变异分析 156
5.4.3 大尺度大气环流影响的大气化学元素向极地的输移分析 156
5.4.4 南极中山站-昆仑站断面雪层中NO-3现代沉积过程分析 159
5.4.5 海表大气及雪冰中水汽氢氧稳定同位素比率分析 161
5.4.6 中山站—冰穹A考察断面雪冰-大气现代过程监测 163
5.4.7 中山站—冰穹A断面表层雪过量170空间分布分析 164
5.4.8 冰穹A地区雪冰稳定同位素敏感性模拟 166
5.4.9 冰穹A地区雪冰痕量元素记录观测 166
5.4.10 中山站至冰穹A断面表层雪中不溶微粒单颗粒特征及矿物组成 166
5.5 南极冰盖冰芯记录与气候环境演化分析 167
5.5.1 东南极冰穹A地区110 m浅冰芯中主要离子含量的分析 167
5.5.2 南半球环状模与南极冰芯中气候信息关联研究 171
5.6 格罗夫山新生代古环境与地球物理综合分析 172
5.6.1 冰雷达探测方面 173
5.6.2 陨石回收方面 173
5.6.3 格罗夫山岩基宽频带天然地震及大地电磁观测 173
5.7 南极冰盖近现代冰雪界面生态地质学分析 178
5.7.1 东南极冰盖有机磷酸酯分布特征 179
5.7.2 东南极冰盖有机磷酸酯分布的生态地质学意义 187
5.7.3 东南极冰盖有机磷酸酯的历史记录及初步分析 192
5.7.4 极地冰川底部甲烷释放潜力与机制研究 196
第6章 考察的主要经验与建议 198
6.1 考察取得的重要成果 198
6.1.1 雷达观测是冰川学研究主要方法并将推动极地冰川学研究的发展 198
6.1.2 深冰芯钻探的启动 198
6.1.3 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研究 199
6.1.4 开展极地测绘 199
6.2 对专项的作用 200
6.3 考察的主要成功经验 203
6.4 考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03
6.5 对未来科学考察的建议 204
参考文献 206
附件 216
附件1 考察区域及站位图 216
附件2 主要仪器设备一览表 219
附件3 承担单位及主要人员一览表 221
附件4 考察工作量一览表 226
附件5 考察数据一览表 228
附件6 考察要素图件一览表 229
附件7 论文、专著等公开出版物一览表 231
附件8 样品、档案、影像片等一览表 240
附件9 深冰芯钻探钻孔测井仪3D概念图 240
- 《海洋文明小史》倪谦谦责编;王存苗译;(法)雅克·阿塔利 2020
- 《海洋功能食品》王卉 2019
- 《海洋油气计算流体力学》朱红钧编 2016
- 《上海海洋大学档案里的捕捞学》方舟,汪洁 2020
- 《中国海洋生态红线区划理论与方法》黄伟,陈全震 2019
- 《卫星海洋学》(美)G.A.莫尔著;刘汾汾译 2018
- 《海洋石油生产设施节能措施案例汇编》阎洪涛 2019
- 《海洋生物学专业英语 第2版》王桂忠 2017
- 《2019中国海洋法年刊》唐仲江责任编辑;(中国)中国海洋法学会 2019
- 《2014中国(大连)第三届世界海洋大会论文集 英文》张瑜主编 2014
- 《电子测量与仪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 2009
- 《东方杂志 第110册 第25卷 第一至四号 1928年1月-1928年2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
- 《清明 我们的节日》冯骥才编 2017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甘肃省档案馆指南》甘肃省档案馆编 2018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花时间 我的第一堂花艺课 插花基础技法篇》(日)花时间编辑部编;陈洁责编;冯莹莹译 2020
- 《2013数学奥林匹克试题集锦 走向IMO》2013年IMO中国国家集训队教练组编 2013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东方杂志 第94册 第22卷 第四至七号 1925年2月-1925年4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
- 《海洋文明小史》倪谦谦责编;王存苗译;(法)雅克·阿塔利 2020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海洋功能食品》王卉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西单大杂院-北京老舍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小说作品集》北京老舍文学院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