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速查速记掌中宝丛书  中医诊断精要手册
中医速查速记掌中宝丛书  中医诊断精要手册

中医速查速记掌中宝丛书 中医诊断精要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卫,王学岭,李小江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9188385
  • 页数:30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中医诊断方法入门,阐述了中医学的望闻问切四诊,及八纲辨证、病性辨证、脏腑辨证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内容,为学习中医诊病及治疗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体例上采用条理清晰的文字及类似图表比较的形式,利于读者学习和掌握。
《中医速查速记掌中宝丛书 中医诊断精要手册》目录

第1章 绪论 1

一、诊断与中医诊断学的含义 1

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3

四、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4

五、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5

第2章 诊断思路与方法 7

第一节 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 7

一、病情资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7

二、病情资料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7

三、病情资料的一致性程度 8

四、病情资料属性的分类 9

第二节 诊断思维的一般方法 10

一、常用的诊断思维方法 10

二、诊断的思维线索 11

第三节 主症诊断思路 12

一、主症的诊断意义 12

二、确定主症的方法 13

三、围绕主症进行询查 13

四、围绕主症进行诊病 13

五、围绕主症进行辨证 14

第四节 证候诊断思路 14

一、辨证诸法的关系与特点 14

二、辨证的统一体系 15

三、证候诊断的要求 16

第五节 疾病诊断思路 17

一、疾病诊断的意义 18

二、疾病诊断的一般途径 18

三、疾病分类的诊断意义 19

四、疾病命名的诊断意义 20

五、常见病性类疾病 21

六、常见病状类疾病 25

第3章 问诊 28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与方法 28

一、问诊的意义 28

二、问诊的方法 28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29

一、一般情况 29

二、主诉 29

三、现病史 30

四、既往史 31

五、个人生活史 31

六、家族史 32

第三节 问现在症 32

一、问寒热 33

二、问汗 37

三、问疼痛 40

四、问头身胸腹 47

五、问耳目 50

六、问睡眠 52

七、问饮食口味 54

八、问二便 59

九、问经带 65

十、问男子 68

第4章 望诊 70

第一节 整体望诊 71

一、望神 71

二、望色 75

三、望形态 80

第二节 局部望诊 85

一、望头面 85

二、望五官 90

三、望躯体 103

四、望四肢 109

五、望皮肤 114

六、望二阴 119

第三节 望排出物 121

一、望痰 121

二、望涕 122

三、望涎 122

四、望唾 122

五、望呕吐物 123

六、望二便 123

第四节 望小儿指纹 124

一、正常小儿指纹 125

二、病理小儿指纹 125

第5章 舌诊 127

第一节 舌诊概说 127

一、舌的形态结构 127

二、舌诊原理 128

三、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28

四、舌诊的内容和正常舌象 130

第二节 望舌质 131

一、舌色 132

二、舌形 134

三、舌态 136

四、舌下络脉 138

第三节 望舌苔 139

一、苔质 139

二、苔色 143

第6章 闻诊 148

第一节 听声音 148

一、声音 148

二、语言 152

三、呼吸异常 153

四、咳嗽 156

五、心音 157

六、胃肠异常声音 157

第二节 嗅气味 159

一、病体气味 160

二、病室气味 162

第7章 脉诊 163

第一节 诊脉概述 163

一、脉诊原理 163

二、诊脉部位 165

三、诊脉方法 168

四、脉象要素 171

第二节 正常脉象 172

一、正常脉搏的形象特征 172

二、脉象的生理变异 172

第三节 病理脉象 174

一、常见病脉 174

二、相类脉鉴别 193

三、相兼脉 196

第四节 妇人脉与小儿脉 196

一、诊妇人脉 196

二、诊小儿脉 197

第8章 按诊 199

第一节 按诊的方法与意义 199

一、按诊的体位 199

二、按诊的手法 199

三、按诊注意事项 200

第二节 按诊的内容 201

一、按胸胁 201

二、按脘腹 204

三、按肌肤 207

四、按手足 209

五、按腧穴 210

第9章 八纲辨证 212

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 212

一、表里辨证 212

二、寒热辨证 213

三、虚实辨证 214

四、阴阳辨证 216

第二节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217

一、证候相兼 218

二、证候错杂 219

三、证候真假 219

四、证候转化 223

第10章 病性辨证 227

第一节 辨六淫证候 227

一、风淫证 227

二、寒淫证 228

三、暑淫证 228

四、湿淫证 229

五、燥淫证 230

六、火热证 231

第二节 辨阴阳虚损证候 231

一、阳虚证 232

二、阴虚证 232

三、亡阳证 233

四、亡阴证 233

第三节 辨气血证候 233

一、气虚类证 234

二、血虚类证 235

三、气滞类证 236

四、血瘀证 237

五、血热证 238

六、血寒证 239

七、气血同病证类 239

第四节 辨津液证候 239

一、痰证 240

二、饮证 240

三、水停证 240

四、津液亏虚证 242

第五节 辨情志证候 243

一、喜证 243

二、怒证 243

三、思证 244

四、忧证 244

五、悲证 244

六、恐证 244

七、惊证 244

第11章 脏腑辨证 246

第一节 辨心病证候 247

一、心血虚证 248

二、心阴虚证 248

三、心气虚证 248

四、心阳虚证 249

五、心阳虚脱证 249

六、心火亢盛证 249

七、心脉痹阻证 250

八、痰蒙心神证 251

九、痰火扰神证 251

十、瘀阻脑络证 252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252

一、肺气虚证 253

二、肺阴虚证 253

三、风寒犯肺证 253

四、风热犯肺证 254

五、燥邪犯肺证 254

六、肺热炽盛证 255

七、痰热壅肺证 255

八、寒痰阻肺证 256

九、饮停胸胁证 256

十、风水相搏证 256

第三节 辨脾病证候 257

一、脾气虚证 258

二、脾虚气陷证 258

三、脾阳虚证 258

四、脾不统血证 259

五、寒湿困脾证 259

六、湿热蕴脾证 260

第四节 辨肝病证候 260

一、肝血虚证 262

二、肝阴虚证 262

三、肝郁气滞证 262

四、肝火炽盛证 263

五、肝阳上亢证 263

六、肝风内动证 264

七、寒滞肝脉证 265

第五节 辨肾病证候 265

一、肾阳虚证 267

二、肾虚水泛证 267

三、肾阴虚证 267

四、肾精不足证 268

五、肾气不固证 268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269

一、胃气虚证 270

二、胃阳虚证 270

三、胃阴虚证 271

四、胃热炽盛证 271

五、寒饮停胃证 271

六、寒滞胃肠证 272

七、食滞胃肠证 272

八、胃肠气滞证 272

九、虫积肠道证 273

十、肠热腑实证 273

十一、肠燥津亏证 274

十二、肠道湿热证 274

十三、膀胱湿热证 275

十四、胆郁痰扰证 275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275

一、心肾不交证 275

二、心肾阳虚证 275

三、心肺气虚证 276

四、心脾气血虚证 276

五、心肝血虚证 276

六、脾肺气虚证 276

七、肺肾气虚证 277

八、肺肾阴虚证 277

九、肝火犯肺证 278

十、肝胆湿热证 278

十一、肝胃不和证 278

十二、肝郁脾虚证 279

十三、肝肾阴虚证 279

十四、脾肾阳虚证 280

附11A 各脏腑兼证表 281

第12章 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283

第一节 六经辨证概要 283

一、辨六经病证 283

二、六经病证的传变 285

第二节 卫气营血辨证概要 285

一、卫分证 285

二、气分证 286

三、营分证 286

四、血分证 286

第三节 三焦辨证概要 287

一、辨三焦病证 287

二、三焦病证的传变 289

第四节 经络辨证 289

一、辨十二经脉病证 289

二、辨奇经八脉病证 290

第13章 中医病历书写与要求 291

第一节 门(急)诊病历书写内容及要求 291

第二节 住院病历书写格式 293

附篇 296

一、十问歌 296

二、频湖脉学歌诀 296

参考文献 30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