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西夏地理研究  边疆历史地理学的探索
西夏地理研究  边疆历史地理学的探索

西夏地理研究 边疆历史地理学的探索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蕤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010071138
  • 页数:473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通过对西夏不同地理要素的剖析,试图展现西夏立国的地理基础。文章共分为五部分,分别讨论了西夏的疆域、政区、气候、自然地理以及经济区的形成及其相关问题。
上一篇:砚山县志下一篇:长乐市志
《西夏地理研究 边疆历史地理学的探索》目录

绪论 1

一 关于西夏学、研究资料、基本框架及基本思路 1

二 学术史回顾 6

第一章 疆域的形成及其演变 20

第一节 定难军的五州之地 20

第二节 宋夏疆界的演变 24

一 西夏建国初期的宋夏疆界(1038—1067) 25

二 宋神宗亲政与“元祐分疆”(1067—1093) 39

三 “绍圣罢议”与北宋对西夏疆土的进一步蚕食(1094—1127) 50

四 余论 58

第三节 夏辽疆界 70

一 西夏与辽朝的东段疆界 71

二 西夏与辽朝的西段疆界 78

第四节 夏金疆界 83

一 西夏东北缘的夏金疆界 83

二 西夏南缘的夏金疆界 87

第五节 西夏的西缘疆界 98

一 沙州及沙州回鹘的问题 100

二 伊州问题 104

第二章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司序行文门》与西夏政区 109

第一节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司序行文门》中的地名翻译及其地望考证 111

一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司序行文门》中西夏地名的翻译 111

二 有关地望考证 118

第二节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司序行文门》反映的西夏政区 140

一 关于西夏政区的类型和数目 141

二 关于西夏政区的排序和层级问题 147

三 西夏政区的边界 153

第三节 西夏的基层组织与社会 156

一 汉式“乡里”制度对西夏基层社会的渗透和影响 158

二 西夏基层社会中的部落制 161

三 西夏基层社会中存在“一国两制”的原因探析 171

第四节 西夏政区特点之归析 175

第五节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司序行文门》反映的西夏地方官制 179

一 学术背景 180

二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司序行文门》中西夏地方官制的信息 183

第三章 自然地理(上):气候状况 189

第一节 相关的学术背景和汉文史料所反映的西夏气候信息 191

一 唐宋时期中国气候变迁的相关讨论 191

二 汉文史料所反映的西夏气候信息 195

第二节 《月月乐诗》和《圣立义海·月之名义》所反映的西夏气候 203

一 关于资料反映的地理范围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204

二 《月月乐诗》和《圣立义海·月之名义》所反映的物候现象 209

三 从古今物候现象的对照看西夏气候的特点 213

第三节 水旱等气象灾害与西夏气候的干湿状况 218

一 西夏的水旱灾害概况 218

二 西夏气候干湿状况的初步估计 229

第四节 相关问题的讨论 238

一 气象灾害与西夏社会 238

二 气候与北方民族南下——以党项为参照 248

第五节 简短的结论 252

第四章 自然地理(下):生态与植被 254

第一节 关于研究资料和研究方法 255

第二节 西夏分区的植被状况 257

一 鄂尔多斯地区 257

二 夏宋(金)沿边地区 279

三 河套平原 298

四 阿拉善高原 306

五 河西走廊地区 311

第三节 西夏境内的野生动物 313

第四节 西夏时期自然环境遭受破坏之表现及西夏人朴素的环保意识 322

一 西夏时期自然环境遭受破坏之表现 322

二 西夏人朴素的环保和生态意识 327

第五节 小结 332

第五章 经济区的形成及其相关问题 336

第一节 基本概念、研究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336

第二节 经济区形成的诸因素分析 339

一 自然条件 339

二 宋夏沿边的居民结构 345

三 党项内附以及宋夏双方对沿边人口的争夺 358

第三节 经济区的形成 367

一 畜牧区:鄂尔多斯干草原区和阿拉善高原荒漠区 368

二 半农半牧区:宋夏沿边和河西走廊地区 375

三 农耕区:宁夏平原 389

第四节 相关问题的讨论 391

一 内附党项从“客人”——“主人”的转变 391

二 宋夏沿边的生产方式与黄河泛滥 392

结语 403

附录一 《圣立义海》 407

附录二 《月月乐诗》的俄译文之汉译 413

附录三 西夏文资料中的西夏地名 421

参考文献 430

地名人名索引 453

后记 468

地图: 40

一 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七年(1044年)的宋夏疆界示意图 40

二 西夏天仪治平元年(1087年)的宋夏疆界示意图 51

三 西夏贞观三年(1104年)的宋夏疆界示意图 59

四 西夏天仪治平元年(1087年)的夏辽疆界示意图 84

五 西夏人庆二年(1145年)的夏金疆界示意图 99

六 西夏疆域示意图(1087年) 107

七 西夏及周边地区水系示意图 344

表格索引: 52

表1-2-1 “绍圣罢议”后宋朝新修筑及收复的部分堡寨 52

表1-4-1 金朝鄜延路部分城寨及地望 92

表1-4-2 西夏犯边状况 96

表2-1-1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司序行文门》中西夏地名汉译 112

表2-1-2 诸州到京师所用时间 139

表2-2-1 《天盛律令·司序行文门》所载西夏州县等政区的等级 141

表2-2-2 汉文、西夏文文献所载的西夏州县等政区 142

表2-2-3 西夏十七监军司的辖区范围 154

表2-3-1 出土的西夏首领印 163

表2-3-2 《文海》所载的族姓 165

表2-3-3 乡里制与部落制的区别 172

表2-3-4 墓志铭所反映的今陕北地区的乡里状况 172

表2-5-1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司序行文门》所载的西夏地方官制 184

表2-5-2 北宋地方官制 187

表2-5-3 西夏设立转运司的政区和官职 188

表3-1-1 唐宋时期气候冷暖分期之对照 194

表3-1-2 银川市平均月气温表 197

表3-2-1 《月月乐诗》、《圣立义海·月之名义》与今宁夏固原、永宁、海原物候现象之对照 210

表3-3-1 西夏干旱时段 221

表3-3-2 10—13世纪中叶(黄土高原)水旱等级序列表 221

表3-3-3 我国9—14世纪雨土年表 228

表3-3-4 西夏重大气象灾害 229

表3-3-5 西夏水旱灾害一览表 235

表3-4-1 西夏及周边地区的饥荒 240

表3-4-2 西夏重大战事与气象灾害之对照 246

表4-2-1 西汉元始二年鄂尔多斯高原各郡人口数 265

表4-2-2 隋朝鄂尔多斯有关郡县及户口数 266

表4-2-3 唐代鄂尔多斯高原各州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数 266

表4-2-4 《乾隆宁夏府志》所载今银川市周边的湖泊 301

表5-2-1 党项内附状况 358

表5-2-2 宋夏沿边党项部族的分布状况 364

表5-3-1 宋夏沿边的堡寨 381

表5-4-1 宋金时期黄河较大的决口 39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