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薪酬制度及激励机制研究
薪酬制度及激励机制研究

薪酬制度及激励机制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涛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14171785
  • 页数:359 页
图书介绍:在梳理动机、信息、制度与行为相关跨学科研究理论成果基础上,本书构建了叠加制度三大结构性因素(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的行为经济学信念、偏好与约束互动框架模型(BPC),结合劳动分工演进的三种机制(权力、权利和互惠),沿着个人行为与社会结构互动的主线,进一步细化了中国情境下私人组织、公共部门、网络社区的薪酬激励机制模型。全景式立体呈现薪酬制度与激励机制的不同层面,以期能够指导微观主体决策,启发宏观经济政策。内容的深度广度适合相关研究者,也适合作为经济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
《薪酬制度及激励机制研究》目录

第一章 薪酬、激励机制与经济行为 1

第一节 激励及其影响因素 1

一、激励与激励机制 1

1.“激励”的含义 1

2.激励机制的多学科视角 2

3.激励机制的经济学视角 4

4.激励机制研究的关键因素 7

二、行为动机与激励机制 8

1.心理学对行为动机的总体解释 8

2.本能与激励 9

3.目标、诱因与激励 10

4.驱力、需要与激励 11

5.认知与激励 13

6.对动机与激励机制的进一步理解 15

三、信息与激励机制 16

1.信息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16

2.完全信息与激励 17

3.信息不完全与激励 19

4.信息不对称与激励 20

5.对信息与激励机制的进一步理解 22

第二节 制度与激励机制 23

一、制度主义 23

1.制度主义思想脉络 23

2.社会学的制度主义 24

3.经济学的制度主义 26

4.政治学的制度主义 28

5.对制度主义的进一步理解 29

二、制度结构与激励机制 30

1.制度建构及制度化的逻辑 30

2.制度的结构性因素 32

3.基于制度结构的激励机制 33

4.对激励机制的进一步理解 34

三、制度层次与激励机制 35

1.制度层次划分 35

2.基于组织的激励机制 36

3.基于行为者的激励机制 38

4.基于社会的激励机制 40

第三节 薪酬与薪酬制度 41

一、薪酬概念内涵 41

1.薪酬的基本含义 41

2.货币薪酬 42

3.非货币薪酬 43

二、薪酬概念的演进 43

1.从“工资”到“薪酬” 44

2.薪酬形式的变革 45

3.基于回报网络的薪酬 49

三、薪酬制度 51

1.薪酬制度的含义及构成 51

2.薪酬制度思想 52

3.薪酬结构 53

4.薪酬水平 54

四、薪酬技术 55

1.绩效评估技术 55

2.薪酬调查技术 57

3.薪酬结构设计技术 58

第四节 薪酬的激励机制 61

一、组织层面的激励机制 61

1.机制设计理论视角 61

2.组织行为视角 62

二、个人层面的激励机制 64

1.波特—劳勒薪酬激励模式 64

2.薪酬形式的激励效应 65

三、社会层面的激励机制 67

1.劳动力资源协调机制的不同思想 67

2.“资本—劳动天平”与激励机制 70

四、本章核心观点 71

1.经济学围绕经济行为研究薪酬及激励机制问题 71

2.激励机制是薪酬制度建构的基础 72

第二章 激励机制研究的行为经济学框架 74

第一节 行为经济学的BPC模型 74

一、主流经济学理性选择范式及局限 74

1.经济行为研究的理性选择模型 74

2.理性选择标准模型的缺陷:威尔金森的观点 76

3.理性选择标准模型的局限 78

二、对理性选择标准模型的修正 79

1.“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辩 79

2.“理性”与“有限理性”之争 81

3.理性的统一 82

三、信念、偏好与约束互动模型(BPC) 83

1.金迪思扩展理性选择模型的思路 83

2.对BPC模型的进一步理解 84

3.对BPC模型的归纳 86

第二节 真实世界中经济行为的逻辑 87

一、经济行为的真实动机 87

1.有关动机问题的审慎态度 87

2.“动物精神” 89

3.“动物精神”5个维度的相互关系 91

二、“动物精神”与BPC模型的联系 91

1.信心、信任、信用与信念 91

2.“货币幻觉”与偏好 93

3.“公平”、“腐败与欺诈”与偏好 94

4.“故事”与约束 94

三、行为者动机的表征 94

1.基于行为者亲社会性的分类 94

2.基于行为者资源价值观差异的分类 97

3.BPC框架下的物质利益偏好 99

第三节 引入制度因素的BPC结构模型 100

一、基于制度结构的BPC结构模型 100

1.结构主义BPC模型的逻辑 100

2.VBPC结构模型 102

3.SBPC结构模型 103

4.资源支配方式S与价值观V的关系 104

二、基于制度层次的BPC模型 105

1.制度层次、价值观层次 105

2.社会结构、资源支配方式与行为者信心 105

3.基于制度层次的价值观和资源支配方式的关系 106

4.VBPC和SBPC的关系(VSBPC) 107

三、制度化的BPC模型 108

1.资源支配方式形成的经济学视角 108

2.资源支配方式形成的生物学视角 109

3.资源支配方式形成的社会学视角 110

4.“资源支配方式”界定 111

5.VSBPC框架模型——行为随信心而波动 113

第四节 基于BPC框架模型的激励机制 116

一、激励机制“设计者” 116

1.“设计者”概念的提出 116

2.“设计者”分类 118

3.“设计者”对资源支配方式ESS的选择 120

4.激励机制的激励效应 121

二、权力型资源支配者的激励机制 122

1.权力型资源支配者的行动逻辑 122

2.SBPC结构模型 122

3.行为者物质利益/规范倾向 123

4.物质激励的效用 126

三、权利型资源支配者和互惠型资源支配者的激励机制 128

1.权利型资源支配者的行动逻辑与SBPC结构模型 128

2.互惠型资源支配者的行动逻辑与SBPC结构模型 129

3.行为者信用规范/信任规范倾向 131

4.物质激励的效应 133

四、对激励机制“设计者”思想的进一步解释 136

1.基于方法论的审视 136

2.资源支配方式与行为习惯 137

3.控制权、信用与信任三者关系 140

4.资源支配方式、“动物精神”与激励机制 143

五、本章核心观点 145

1.BPC框架在行为情境内统一了理性假定 145

2.VBPC、SBPC和VSBPC是基于社会角色情境理性假定的统一 146

3.权力、权利、互惠三种资源支配方式是社会角色行为表现型 147

4.角色情境和行为情境统一是对BPC模型的扩展 148

第三章 薪酬激励机制研究的BPC框架 150

第一节 薪酬制度场域及行为主体 150

一、薪酬制度场域及层次 150

1.薪酬制度的外生性 150

2.社会层面的薪酬制度场域 152

3.组织层面的薪酬制度场域 152

二、薪酬制度结构性因素 153

1.劳动力资源协调机制 153

2.劳动关系的规制性规则 155

3.劳动关系的规范性规则 156

三、行为主体相互关系及其薪酬观 158

1.劳动与资本交换的思维回路 158

2.雇员(员工)的薪酬观 159

3.雇主及代理人(管理方)的薪酬观 160

4.薪酬观的社会差异 161

第二节 模型总体框架 163

一、雇员长期薪酬决策BPC模型(VBPC) 163

1.长期薪酬决策的逻辑 163

2.薪酬决策的VBPC结构模型 165

3.雇员角色与职业价值 167

4.长期均衡的条件:对个人工作胜任力的肯定 168

二、雇员短期薪酬决策的BPC模型(SBPC) 170

1.短期薪酬决策的逻辑 170

2.短期薪酬决策的SBPC结构模型 173

3.雇员角色与资源支配方式 174

4.短期均衡的条件:雇员对上级下级报告关系的认知协调 176

三、长期均衡和短期均衡的关系 178

1.薪酬制度环境中S和V的关系 178

2.短期和长期同时均衡 180

3.薪酬制度的演化 183

第三节 雇主雇员资源支配方式匹配博弈 185

一、雇员激励中的协调博弈 185

1.建模指导思想 185

2.薪酬制度与雇员规范倾向的匹配 187

3.激励机制:婆媳博弈均衡的匹配 190

4.婆媳行为博弈的VSBPC框架模型 192

二、给定婆婆为权力型资源支配者的婆媳匹配博弈 195

1.权力型婆婆与权力型媳妇 195

2.权力型婆婆与权利型媳妇 196

3.权力型婆婆与互惠型媳妇 198

三、给定婆婆为权利型资源支配者的婆媳匹配博弈 200

1.权利型婆婆与权力型儿媳 200

2.权利型婆婆与权利型儿媳 201

3.权利型婆婆与互惠型儿媳 203

四、给定婆婆为互惠型资源支配者的婆媳匹配博弈 204

1.互惠型婆婆与权力型儿媳 204

2.互惠型婆婆与权利型儿媳 206

3.互惠型婆婆与互惠型儿媳 207

五、对婆媳匹配博弈的进一步讨论 208

1.匹配博弈结果分析 208

2.资源支配者与行为者偏好 210

3.上级下级报告关系:委托—代理关系的引申 214

第四节 薪酬激励机制 215

一、组织与组织场域 215

1.组织边界:交易费用的思想 215

2.组织场域边界:上级下级报告关系思想 217

3.组织的分类 218

二、个人业主制企业的激励机制 220

1.权力型雇主主导的上级下级报告关系 220

2.短期激励机制 221

3.长期激励机制 222

三、合伙制企业的激励机制 225

1.互惠型雇主主导的上级下级报告关系 225

2.短期激励机制 225

3.长期激励机制 226

四、公司制企业的激励机制 227

1.权利型雇主主导的上级下级报告关系 227

2.经理人激励:年薪制 229

3.员工激励:锦标制与末位淘汰制 232

4.年薪制的变形:高薪制 234

5.锦标制的纠正:达标制与轮岗制 238

五、劳动关系调整模式对激励机制的影响 242

1.最低工资制度的影响 242

2.集体谈判制度的影响 246

3.最低工资制度与集体谈判制度的配合 247

六、基于VSBPC框架模型的主要发现 250

1.角色情境与行为情境的统一 250

2.行为者价值观与价值取向的统一 258

3.婆媳匹配博弈的均衡为参与人角色匹配关系 259

4.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参与者关系、薪酬制度及激励机制存在匹配关系 260

第四章 中国情境下的薪酬激励机制 263

第一节 薪酬制度场域及行为主体 263

一、雇员角色情境中的文化—认知性 263

1.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263

2.“中庸”思维 265

3.控制权规范 267

二、职业价值取向 269

1.富贵道德与职业价值观 269

2.职业价值的公共利益取向 270

3.职业价值的人伦情感取向 271

三、不同群体的价值取向 272

1.企业家的价值取向 272

2.初入职场员工的职业价值取向 273

3.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 276

第二节 劳动分工机制历史沿革 277

一、互惠分工主导的劳动分工机制 277

1.互惠分工主导机制的形成 277

2.互惠分工的深化及劳动分工关系特征 278

二、互惠分工向权力分工转型 281

1.互惠分工产生的权利不平等及纠正 281

2.权力分工下劳动力市场初具形态 282

3.权力主导劳动分工阶段的劳动关系特征 283

三、权力分工向权利分工转型 284

1.权力分工引发新的权利不平等 284

2.转型期劳动分工机制与薪酬制度 287

四、不同分工机制下的组织行为 290

1.分工机制的差异:“凤凰男”的故事 290

2.由分工机制决定的组织结构 295

第三节 基于分工机制差异的薪酬激励机制 296

一、分工机制差异下的组织成员关系 296

1.互惠分工主导的组织成员关系 296

2.权力、权利分工主导的组织成员关系 299

二、“师徒制”与“将兵制” 301

1.“师徒制”抑或“将兵制” 301

2.与“将兵制”匹配的薪酬制度 304

3.“家文化”的激励 308

三、“家长制” 317

1.“睿智家长”抑或“专制家长” 317

2.“计件工资制”与“长期激励” 319

3.长期激励的效应 323

4.跛脚“家长制”的激励效应 325

四、一个典型权利分工的例子 328

1.《德胜员工守则》与家装违约行为 328

2.《德胜员工守则》是基于角色情境设计的完全合约 330

3.德胜公司权利分工的启示 333

第四节 薪酬制度及激励机制研究展望 334

一、分工机制、薪酬制度与激励机制的匹配 334

1.中国情境下三者可能不匹配的情形 334

2.中国情境下三者可能匹配的情形 335

3.以新问题引导研究 335

二、基于网络的劳动分工机制下的新课题 336

1.基于网络分工的角色情境构造 336

2.网络经济的分工机制与行为策略 337

三、构建行为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新范式 339

1.深入角色情境研究巩固行为劳动经济学的基础 339

2.探索行为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的接口 342

参考文献 346

后记 35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