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元氏封龙山汉碑研究
元氏封龙山汉碑研究

元氏封龙山汉碑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子儒著
  • 出 版 社: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202123553
  • 页数:359 页
图书介绍:河北省元氏县,两汉时属恒山郡,亦为郡治之所在,后因避汉文帝讳,改恒山郡为常山郡。其文化渊源迄今已逾两千年而未曾断绝。洎清末金石复兴,县内汉碑相继出土,县内封龙山区便成为燕赵地域之内汉碑遗存最为集中的地区。亦博得诸多文人书家如翁方纲、黄易等人的密切关注。清人沈涛于道光年间成书的《常山贞石志》,以早期摩崖刻石和元氏汉碑为俶始,将古常山范围内的石刻进行系统整理,统一校雠,于后世研究燕赵金石颇具影响。元氏县封龙山汉碑,填补了河北境内的汉碑空白,对汉碑研究具有重要的补充意义。特别是现存最早的祀三公山碑,无论是于其所留存的史料价值,还是其所载文字的书写艺术价值而言,可称今日所存汉碑之翘楚。当前学界对元氏封龙山汉碑的研究初有成绩,但犹有未果。笔者试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碑文考订、历史源流、艺术风格等方面对前人未竟之业加以补充研究,并以此对石碑背后所蕴含的思想信仰等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再探讨。
《元氏封龙山汉碑研究》目录
标签:李子 研究

第一章 元氏封龙山汉碑综述 1

一、封龙山汉碑的发现与现状 3

二、诸碑名称与立碑时间 12

三、宋元以来封龙山汉碑研究述略 17

第二章 碑文考释 29

一、《三公山神碑》 32

二、《祀三公山碑》 40

三、《封龙山颂》 46

四、《三公之碑》 51

五、《无极山碑》 60

六、《白石神君碑》 65

第三章 舆地考 75

一、常山国、元氏县与封龙山概述 77

1.两汉之常山郡(国) 77

2.元氏县的历史沿革 82

3.封龙山 86

二、县界六名山 87

1.“六名山”的由来 88

2.“六名山”概念的沿袭与转变 91

三、“御语山”“三公山”山址考 96

1.两山山址考证的前提 96

2.御语山山址考 99

3.三公山山址考 103

4.“三公神庙”与“八都神坛” 112

四、余论 118

第四章 形式与内涵 123

一、封龙山汉碑的基本形制 125

二、封龙山汉碑的尺寸 127

三、碑座及其引申 137

1.“龟趺”的“神圣性”内涵 140

2.碑座“安放”的意义 144

四、圭首的源流与礼仪性含义 147

1.“圭”与“士” 148

2.“圭”与权力和祭祀 150

3.“圭”与儒家教化中的美德 152

4.从“圭”到“圭首” 153

五、“穿”的形式与内涵 159

六、汉碑系统中的《白石神君碑》 167

1.河北地区“螭”形式的流变 167

2.《白石神君碑》的类型学与风格学意义 176

七、造像碑系统中的《白石神君碑》 189

1.“外圆内圭”的碑首 193

2.交尾形象与外来文化 203

3.《白石神君碑》的风格独立性 218

八、小结 226

第五章 碑文内容稽索 231

一、诸碑内容综述 233

1.《三公山神碑》 233

2.《祀三公山碑》 238

3.《封龙山颂》 241

4.《三公之碑》 243

5.《无极山碑》 249

6.《白石神君碑》 252

二、作者与观念 254

1.最初的作者与写作目的 254

2.个人因素的日益强化 256

3.儒家观念的渗透与影响 263

4.小结 267

三、常山国的山岳祭祀活动 270

1.祭祀经费的出处 270

2.“求法食”的基本流程 276

3.两汉山岳祭祀结构 278

4.刘仲、盖高等人的地位与性质 284

5.执掌祭祀之官员 291

四、结语 294

第六章 余论与结语 297

附录 相关重要文献辑录 305

一、《汉白石神君碑并阴考》 307

二、《汉延熹封龙山碑考》 308

三、《重修三公神庙之碑》 310

四、《元氏移置汉碑记》 312

五、《重修八都神庙碑》 312

六、《大唐八都坛神君之实录碑》 313

参考文献 317

后记 35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