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案件检查证据运用
案件检查证据运用

案件检查证据运用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萍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02163645
  • 页数:21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是纪委案件检查工作的一线人员(完成此书稿以前在北京市纪委案件检查室工作,现已调至教育部纪检组)。作者总结了十几年从事纪检工作的经验,从证据概论、证明责任、证明对象、证明标准、证据运用总论、证据运用分论等方面对案件检查中的证据运用问题进行了阐述,对什么是证据、收集证据用来做什么、证据要收集到什么程度、如何收集证据、如何运用收集到的证据等问题作出了回答。其中既有基本的理论介绍,也不乏作者自身的新鲜论断和设想。无论在学术探讨还是实务操作中,本书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上一篇:上海监狱年鉴 2007下一篇:证据学
《案件检查证据运用》目录

第一章 证据概论 1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及特征 1

一、证据的概念 1

二、证据的特征 3

第二节 证据的分类 5

一、根据证据外在表现形式分类 6

二、根据证据内容与案件事实或信息来源之间的关系分类 7

三、根据证据内容与案件主要事实之间的关联方式分类 8

四、根据证据内容对事实主张的证明功能和作用分类 9

第二章 证明责任 10

第一节 证明责任概述 10

一、证明责任的概念 10

二、我国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证明责任 10

三、案件检查的证明责任 16

第二节 证明责任的例外—转移与倒置 20

一、事实推定与证明责任的转移 20

二、法律、党的纪律规定的推定与证明责任的倒置 22

三、两者的区别 27

第三节 免予举证 28

一、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中免予举证的规定 28

二、案件检查中免予举证的情形 30

第四节 无罪推定与无错推定 32

一、无罪推定原则 32

二、在案件检查中确立无错推定原则的必要性 34

三、无错推定原则的含义 36

四、贯彻无错推定原则的具体措施 38

第五节 沉默权制度 39

一、西方沉默权制度发展过程 39

二、沉默权制度的分类 43

三、采用明示的审讯沉默权制度的利弊 48

四、案件检查中被调查人的沉默权问题 50

第六节 告知义务 52

一、外国关于告知义务的规定 52

二、我国刑事诉讼告知义务的相关规定 59

三、案件检查告知义务的概念及性质 60

第三章 证明对象 65

第一节 证明对象概述 65

一、证明对象的概念 65

二、证明对象的特点 65

第二节 证明对象的范围 66

一、违纪行为构成要件所规定的事实 67

二、影响纪律处分轻重的各种情节 71

三、其他程序方面的事实 72

第三节 贪污行为的证明对象 73

一、主体方面 73

二、客体方面 75

三、主观方面 75

四、客观方面 75

第四节 受贿行为的证明对象 79

一、主体方面 79

二、客体方面 80

三、主观方面 81

四、客观方面 82

第五节 违反廉洁自律规定行为的证明对象 87

一、有关廉洁自律规定的现状 87

二、美国《联邦政府雇员廉政行为准则》给我们的启示 90

三、对廉洁自律规定进行整理的设想 93

第四章 证明标准 95

第一节 证明标准概述 95

一、证据基本相同、证明标准不同导致结论迥然不同的典型案例 95

二、证明标准的概念 96

第二节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证明标准 97

一、英美法系证明标准 97

二、大陆法系证明标准 99

第三节 我国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证明标准 100

一、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100

二、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101

三、行政诉讼证明标准 102

第四节 案件检查证明标准 103

一、现有的案件检查证明标准 103

二、以“排除合理怀疑”为案件检查证明标准的设想 105

三、初核、立案、移送审理、审理不同阶段的证明标准 109

第五节 疑罪从无与疑错从无 113

一、疑罪从无的司法理念 113

二、疑错从无原则 127

第六节 辩诉交易与认错从宽制度 128

一、辩诉交易制度介绍 128

二、辩诉交易对实现宽严相济政策的启示 131

三、认错从宽制度的设想及意义 134

四、在查处贪污贿赂案件中运用认错从宽制度的特殊性 136

第五章 证据运用总论 138

第一节 证据收集 138

一、证据收集的概念及特征 138

二、证据收集应当注意的问题 139

第二节 证据的鉴别、使用 141

一、证据鉴别、使用的任务 141

二、证据鉴别、使用的内容 141

三、证据鉴别、使用的方法 143

第三节 证据运用规则 144

一、非法证据规则 144

二、传闻证据规则 148

三、最佳证据规则 151

四、补强证据规则 152

第六章 证据运用分论 155

第一节 书证 155

一、书证的概念 155

二、书证的收集及保存 156

三、对书证的审查及瑕疵书证的证明力 157

四、对手机短信的运用 164

第二节 物证 165

一、物证的概念及特点 165

二、物证的收集 166

三、物证的保全 172

四、物证的运用 173

第三节 证人证言 175

一、证人证言及证人特点 175

二、关于证人证言产生误差的原因分析 178

三、证人证言的收集 179

四、证人证言的运用 181

第四节 受侵害人员的陈述 184

一、受侵害人员及其陈述的特点 184

二、受侵害人员陈述的运用 187

第五节 受审查党员的陈述 188

一、受审查党员的陈述的概念及特征 188

二、对受审查党员的陈述的审查 189

三、对受审查党员的交代的补强 192

第六节 视听资料 195

一、视听资料的概念及特征 195

二、视听资料证据的种类 196

三、视听资料证据的制作主体 197

四、视听资料的收集 198

五、私采视听资料的证明力 199

六、对视听资料的审查判断 201

第七节 鉴定结论 203

一、鉴定结论的概念和特点 203

二、鉴定的开展 205

三、对鉴定结论的审查 206

第八节 现场笔录 210

一、现场笔录的概念及制作 210

二、对现场笔录的审查 212

后记 21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