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江西生态  生态知识手册
江西生态  生态知识手册

江西生态 生态知识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5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彭昆生主编
  • 出 版 社: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210037460
  • 页数:235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基础卷》《历史卷》《现状卷》《未来发展卷》《法制建设卷》《生态知识手册》六大部分,回顾了江西省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历程,全面介绍了江西省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现状,提出了江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汇集了截至2006年底省人大通过的环保方面的法规,介绍了生态学方面的基础知识。
《江西生态 生态知识手册》目录

第一章 生态学基础知识 1861

一、生态学基本概念 1861

生命系统层次 1861

生态学 1862

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1863

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1865

理论生态学 1866

应用生态学 1867

二、个体生态学 1867

个体生态学 1867

生态因子 1867

利比希法则 1868

限制因子法则 1868

气候因子 1869

生物因子 1869

人为因子 1869

密度制约因子 1869

非密度制约因子 1869

生存因子 1869

主导因子 1869

适应 1869

表型适应 1870

生态适应 1870

进化适应 1870

适应组合 1870

趋异适应 1870

生态型 1870

趋同适应 1870

生态幅 1871

广适性生物 1871

狭适性生物 1871

耐受性法则 1871

气候驯化 1872

实验驯化 1872

休眠 1873

稳态 1873

光因子 1873

光质(光谱成分) 1873

有效生理辐射 1873

光强 1873

太阳常数 1874

光亮带 1874

弱光带 1874

无光带 1874

光合作用 1874

光补偿点 1874

光饱和点 1874

阳性植物 1874

中性植物 1875

阴性植物 1875

黄化现象 1875

昼行性动物 1875

夜行性动物 1875

晨昏性动物 1875

全昼夜性动物 1875

光周期现象 1875

长日照植物 1875

短日照植物 1875

日中性植物 1876

长日照动物 1876

短日照动物 1876

日照长度 1876

日周期 1876

昼夜节律 1876

自运周期 1876

生物钟 1876

临界光周期 1876

似昼夜节律 1876

阿朔夫规律 1876

温度因子 1877

温度变化规律 1877

等温线 1877

贝格 1877

曼规律 1877

阿伦规律 1877

乔丹规律 1878

春化 1878

体温调节 1878

基础代谢率 1878

持续代谢率 1878

热中性区 1878

致死温度 1878

耐受冻结 1879

超冷 1879

范霍夫定律 1879

恒温动物 1879

变温动物 1879

异温动物 1879

温度顺应者 1880

温度调节者 1880

非颤抖性产热 1880

颤抖性产热 1880

逆温现象 1880

生物学零度(发育起点温度) 1880

有效积温 1880

极端温度 1881

适应性低体温 1881

雪被 1881

水因子 1881

相对湿度 1881

水生植物 1881

沉水植物 1881

浮水植物 1881

挺水植物 1881

陆生植物 1882

湿生植物 1882

中生植物 1882

旱生植物 1882

水生动物 1882

两栖动物 1882

土壤因子 1882

土壤 1882

土壤发生 1883

土壤分类 1883

土壤矿物质 1883

原生矿物 1883

次生矿物 1883

土壤质地 1883

土壤质量 1883

土壤肥力 1884

土壤结构 1884

土壤物理性质 1884

土壤化学性质 1884

土壤有机质 1884

钙土植物(喜钙植物) 1885

嫌钙植物 1885

盐碱土 1885

盐碱土植物 1885

聚盐性植物 1885

泌盐植物 1885

透盐性植物 1886

沙生植物 1886

土壤营养诊断 1886

物候 1886

物候期 1886

物候学 1886

霍普金斯生物气候定律 1886

三、种群生态学 1887

物种 1887

亚种 1887

地理宗 1887

变种 1887

品种 1887

栽培种 1888

亲缘种 1888

超种 1888

种群 1888

单体生物 1888

构件生物 1889

建筑学结构 1889

种群生态学 1889

密度 1889

绝对密度 1889

相对密度 1890

种群参数 1890

种群初级参数 1890

次级种群特征 1890

出生率 1890

最大出生率(生理出生率) 1890

实际出生率(生态出生率) 1890

死亡率 1890

最低死亡率(生理死亡率) 1890

实际死亡率(生态死亡率) 1890

迁移率 1890

年龄结构 1891

稳定年龄分布 1891

固定年龄分布 1891

性比 1891

生命表 1892

特定年龄生命表(动态生命表) 1892

特定时间生命表(静态生命表) 1892

生命期望 1893

存活曲线 1893

存活率 1894

分布型 1894

集群 1894

集合种群 1894

局域种群 1895

斑块 1895

局部灭绝 1895

区域灭绝 1895

种群增长 1895

世代时间 1895

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 1895

密度相关的种群增长 1896

种群指数增长 1896

反应时滞 1896

逻辑斯谛增长 1896

瞬时增长率 1897

周限增长率 1897

内禀增长率 1898

可持续产量 1898

最大可持续产量 1898

环境容纳量 1898

种群生存力分析 1898

最小可生存种群 1898

种群动态 1898

种群波动 1898

种群暴发 1898

种群崩溃 1898

种群平衡 1899

种群衰退 1899

种内关系 1899

争夺式竞争 1899

分摊式竞争 1899

通讯 1900

家区 1900

领域 1900

社会等级 1900

阿利规律 1900

婚配制度 1900

社会行为 1900

社会组织 1900

社会动物 1900

开放型社群 1900

封闭型社群 1901

边际值原理 1901

理想自由分布 1901

玛他种群 1901

玛他种群理论 1901

生物进化 1901

微观进化 1902

宏观进化 1902

进化稳定对策 1902

协同进化 1902

生存竞争 1902

适者生存 1902

适合度 1903

广义适合度 1903

基因库 1904

自私基因 1904

基因频率 1904

基因型频率 1904

基因流 1904

哈迪—温伯格定律 1904

遗传漂变 1904

遗传瓶颈 1905

建立者效应 1905

多态现象 1906

渐变群 1906

表型可塑性 1906

稳定选择 1906

定向选择 1906

分裂选择 1907

地理物种形成学说 1907

异域性物种形成 1907

邻域性物种形成 1907

同域性物种形成 1907

生活史 1908

生长 1909

发育 1909

繁殖 1909

营养繁殖 1909

孢子生殖 1909

无性生殖 1909

有性生殖 1909

扩散 1909

植物繁殖体 1909

繁殖价值 1909

亲代投入 1909

一次繁殖生物 1910

多次繁殖生物 1910

繁殖成本 1910

生殖隔离 1910

生态对策 1910

k-对策 1910

r-对策 1910

四、群落生态学 1911

群落生态学 1911

群落 1911

植物群落 1912

群落种类组成 1913

优势种 1913

建群种 1913

亚优势种 1913

伴生种 1913

偶见种 1913

区系分析 1913

地理成分分析 1914

发生成分分析 1914

历史成分分析 1914

植物区系 1914

动物区系 1914

微生物区系 1915

群落数量特征 1915

多度 1915

密度 1915

盖度 1915

林分郁闭度 1915

频度 1915

劳恩凯尔频度定律 1915

高度 1916

重量 1916

体积 1916

优势度 1916

重要值 1916

种的综合优势比 1917

生物多样性 1917

遗传多样性 1917

物种多样性 1917

生态系统多样性 1917

景观多样性 1918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918

全球生物类群物种数目 1919

生物多样性特丰富国家 1920

物种丰富度指数 1920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 1921

香农—威弗多样性指数 1921

α-多样性 1922

β-多样性 1922

γ-多样性 1922

种间关联 1922

生态位 1923

理论生态位 1923

实际生态位 1923

生态位宽度 1924

生态位重叠 1924

生态位分化 1924

性状替换(特征替换) 1924

生态位释放 1924

种间关系 1924

种间竞争 1924

相互干涉性竞争 1924

资源利用性竞争 1925

似然竞争(表观竞争) 1925

优先效应 1925

竞争排斥原理(高斯假说) 1925

捕食 1926

食性专化 1926

食性泛化 1926

定量防卫 1926

定性防卫 1926

放牧促进 1926

寄生 1926

拟寄生 1926

超寄生 1927

内寄生 1927

外寄生 1927

专性寄生 1927

兼性寄生 1927

尸养寄生物 1927

共生 1927

互利共生 1927

偏利共生 1927

原始协作 1927

互抗 1927

中性关系 1927

他感作用 1928

利他行为 1928

偏害作用 1928

生物群落结构 1928

生活型 1928

劳恩凯尔生活型分类系统 1928

生活型谱 1929

层片 1929

同资源种团 1929

群落垂直结构 1929

成层现象 1930

地上成层现象 1930

地下成层现象 1930

群落时间结构 1931

季相 1931

季相变化 1931

群落水平结构 1931

群落交错区 1931

边缘效应 1932

群落动态 1932

裸地 1932

原生裸地 1932

次生裸地 1932

先锋种 1932

先锋群落 1933

群落发生 1933

群落形成 1933

群落波动 1933

群落更新 1933

群落演替 1933

世纪演替 1934

长期演替 1934

快速演替 1934

原生演替 1935

次生演替 1935

水生演替 1935

旱生演替 1935

外因性演替 1935

内因性演替 1935

顺行演替 1935

逆行演替 1935

周期性演替 1935

火成演替 1936

森林演替 1936

采伐演替 1936

放牧演替 1936

水域生态演替 1936

演替系列 1936

水生演替系列 1936

旱生演替系列 1937

演替顶级 1938

单元顶级学说 1938

多顶级学说 1938

顶级格局学说 1938

原顶级 1938

亚顶极 1938

前顶级 1938

超顶级 1938

偏途顶级 1939

植物群落分类 1939

群落分类学 1939

植被型组 1939

植被型 1939

植被亚型 1939

群系组 1940

群系 1940

亚群系 1940

群丛组 1940

群丛 1940

亚群丛 1941

热带雨林 1941

阔叶林 1941

常绿阔叶林 1941

落叶阔叶林 1942

针阔混交林 1942

针叶林 1943

草原 1943

草甸 1943

稀树草原 1944

苔原 1944

荒漠 1945

森林生态学 1945

草原生态学 1945

荒漠生态学 1945

冻原生态学 1945

五、生态系统 1945

生态系统 1945

生态系统结构 1946

生产者 1946

消费者 1946

一级消费者 1946

肉食动物 1947

二级消费者 1947

三级消费者 1947

杂食动物 1947

腐食性动物 1947

分解者 1947

关键种 1947

冗余种 1948

铆钉假说 1948

冗余假说 1948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1948

食物链 1949

牧食食物链 1950

碎屑食物链 1950

食物网 1950

顶位种 1950

中位种 1950

基位种 1950

链节 1951

营养级 1951

生态金字塔 1951

能量金字塔 1951

生物量金字塔 1952

数量金字塔 1952

生态效率 1952

摄食量 1952

同化量 1952

呼吸量 1952

生物量 1952

生产量 1952

同化效率 1953

生长效率 1953

消费效率 1953

林德曼效率 1953

生态系统的生产 1954

初级生产 1954

初级生产量 1954

总初级生产量 1954

净初级生产量 1954

次级生产 1954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 1955

物质循环 1955

生物小循环 1955

地球化学大循环 1955

流通率 1955

周转率 1956

周转时间 1956

库 1956

源 1956

汇 1956

气体型循环 1956

沉积型循环 1956

淋溶 1956

土壤淋溶作用 1956

水循环 1957

人工降雨 1957

碳循环 1957

氮循环 1958

固氮 1959

生物固氮 1959

高能固氮 1959

氨化作用 1959

硝化作用 1959

反硝化作用 1960

磷循环 1960

硫循环 1960

有毒物质循环 1962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 1962

物理信息 1962

化学信息 1962

行为信息 1963

营养信息 1963

生态系统变化 1963

生态系统的自然变化 1963

生态系统的人为变化 1963

反馈 1963

生态平衡 1963

生态系统分类 1964

陆地生态系统 1965

森林生态系统 1965

草地生态系统 1965

荒漠生态系统 1965

水生生态系统 1966

湿地生态系统 1966

人类生态系统 1966

城市生态系统 1967

农村生态系统 1967

农业生态系统 1968

经济生态系统 1968

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 1968

地方病 1969

地方性甲状腺肿 1969

地方性氟病 1970

克山病 1971

地方性大骨节病 1971

水俣病 1971

六、现代生态学 1972

生态学尺度 1972

地理生态学 1972

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学说 1972

景观生态学 1972

景观 1972

斑块 1973

廊道 1973

基底 1973

景观结构 1973

景观功能 1973

景观动态 1974

全球生态学 1974

全球变化 1974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1974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 1974

人类因素计划 1974

土地覆盖 1974

土地覆盖变化 1975

土地利用 1975

土地利用变化 1975

“3S”技术 1975

遥感 1975

地理信息系统 1975

全球定位系统 1976

分子生态学 1976

化学生态学 1976

生态环境地理学 1976

第二章 资源与环境基础知 1978

一、资源 1978

资源 1978

资源生态学 1978

自然资源 1978

非耗竭性资源 1979

耗竭性资源 1979

可更新资源 1979

不可更新资源 1979

中国自然资源 1979

国土资源 1980

全球公用地 1980

水资源 1981

水体 1981

水的存在形态 1981

水资源系统 1981

水资源评价 1981

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1982

水文 1983

土地资源 1983

土地 1984

土地资源评价 1984

土地质量 1984

土壤资源 1985

农业土壤 1985

森林土壤 1985

山地土壤 1986

荒漠土壤 1986

全球土壤资源 1986

中国土壤资源 1987

生物资源 1987

能源 1988

能源利用 1988

常规能源 1988

新能源 1989

不可再生能源 1989

可再生能源 1989

一次能源 1989

二次能源 1989

绿色能源 1989

生物质能源 1989

气候能源 1990

太阳能 1990

水能 1990

风能 1990

地热能 1991

海洋能源 1991

氢能 1991

天然气水合物 1992

分布式能源 1992

燃料电池 1992

矿产资源 1993

矿物 1993

矿产资源 1993

矿产资源特点 1993

矿产与人类 1994

旅游资源 1994

旅游 1994

旅游资源 1995

自然旅游资源 1995

人文旅游资源 1995

旅游资源开发 1996

旅游生态学 1996

生态旅游 1996

气候资源 1996

海洋资源 1997

海洋生物资源 1997

海底矿产资源 1998

海水化学资源 1998

海洋动力资源 1999

海洋旅游资源 2000

海洋空间资源 2000

社会资源 2000

人力资源 2001

智力资源 2001

信息资源 2002

技术资源 2002

管理资源 2002

二、自然环境 2002

环境 2002

大环境 2002

小环境 2003

自然环境 2003

半自然环境 2003

社会环境 2003

宇宙环境(星际环境) 2003

地球环境 2003

区域环境 2004

微环境 2004

内环境 2004

生态环境 2004

农业生态环境 2004

生境 2004

无机环境 2005

生物环境 2005

栖息地 2005

生活环境 2005

环境生态学 2005

地球的圈层构造 2005

大气圈 2006

大气分层 2007

对流层 2007

平流层 2008

中间层 2008

热成层 2008

逸散层 2008

正常空气成分 2009

水圈 2009

地表水 2009

地表水等级 2009

河流 2010

河口 2010

河口生态学 2010

水系 2010

流域 2010

流域生态学 2010

湖泊 2011

沼泽 2011

冰川 2011

海与洋 2011

地下水 2011

上层滞水 2012

潜水 2012

承压水 2012

土壤圈 2012

土壤学 2012

土壤地理学 2013

土壤分类 2013

土壤分类系统 2013

中国土壤分类制 2013

土壤剖面 2014

土壤比重 2014

土壤容重 2014

土壤腐殖质 2015

土壤酸碱度 2015

土壤调查 2015

岩石圈 2015

生物圈 2016

地理 2016

自然地理 2017

人文地理 2017

地理位置 2017

地理坐标 2017

经线 2017

纬线 2018

经度 2018

纬度 2018

海拔 2018

高程基准面 2018

经度地带性 2019

纬度地带性 2019

气象 2019

气温 2019

大气压力 2019

大气运动四种力 2019

气团 2020

大气中的锋面 2020

降水 2020

降水量 2020

人工降水 2020

地表径流 2021

气候 2021

气候带 2021

海洋性气候 2021

大陆性气候 2021

大气候 2022

中气候 2022

气候 2022

二十四节气 2022

太阳辐射 2022

地面辐射 2023

太阳辐射强度 2023

潮汐 2023

正规半日潮 2024

混合潮 2024

正规日潮 2024

潮间带 2024

大气环流 2024

季风 2024

海陆风 2025

山谷风 2025

表面风 2025

洋流 2025

大洋环流 2026

暖流 2026

寒流 2027

黑潮 2027

地质 2027

地貌 2027

地壳中的化学元素 2027

地质年代 2028

化石 2029

地质作用 2029

风化作用 2029

侵蚀作用 2029

搬运作用 2029

堆积作用 2029

地质构造 2030

三、人工环境 2030

人工环境 2030

区位 2030

区位因子 2030

杜能农业区位 2031

韦伯工业区位 2031

人口 2031

人口数 2032

人口密度 2032

人口质量 2032

人口过程 2033

人种 2033

人口出生率 2034

人口死亡率 2034

人口自然增长率 2034

人口平均增长速度 2035

人口倍增期 2035

人口性别比 2035

马尔萨斯人口论 2036

人口统计学 2036

世界人口分布 2037

中国人口分布 2038

人口环境容量 2038

人口年龄结构 2039

人口年龄结构类型 2039

老年系数 2040

少年儿童系数 2040

老少比 2040

年龄中位数 2040

成年型人口年龄结构 2040

年轻型人口年龄结构 2041

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 2041

人口年龄结构类型转变 2041

人口年龄结构老化 2042

年轻型国家 2043

老年型国家 2043

同生群 2044

人口地域构成 2044

城市 2044

乡村 2044

集镇 2044

集落 2045

城市化 2045

人口城市化 2045

生育率 2045

总和生育率 2046

育龄妇女 2046

社区 2047

生活质量 2048

城市生活质量评价 2048

发达国家 2049

发展中国家 2049

第三章 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 2050

一、人口膨胀 2050

人口膨胀 2050

人口引发环境问题 2050

人口对资源的压力 2050

人口环境容量 2051

粮食问题 2051

中国粮食问题 2051

人口老龄化 2052

当代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 2052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途径 2052

人口过剩 2054

世界主要人口大国 2054

世界人口发展趋势 2055

中国人口的发展趋势 2056

二、资源短缺 2057

全球水资源 2057

中国水资源 2058

世界耕地资源 2058

世界耕地需求 2059

中国耕地资源 2060

中国森林资源 2061

世界矿产资源 2061

中国矿产资源 2062

世界能源 2062

中国能源 2063

能源危机 2063

三、生态破坏 2064

生态足迹 2064

生态承载力 2064

生态安全 2066

生态系统退化 2066

受损生态系统 2067

脆弱生态系统 2067

退化生态系统 2068

森林采伐迹地 2068

弃耕地 2069

荒漠化 2069

荒漠生态系统 2069

土壤荒漠化 2069

沙尘暴 2069

采矿废弃地 2070

垃圾堆放场 2070

污染的水域 2070

次生盐渍化 2070

植被退化 2071

植被破坏 2071

土地退化 2071

土壤退化 2072

全球土壤退化 2072

中国土壤退化 2073

土壤侵蚀 2074

水土流失 2074

四、环境污染 2074

环境问题 2074

原生环境问题 2074

次生环境问题 2074

环境破坏 2075

环境污染 2075

环境污染物 2075

环境毒物 2075

公害 2076

公害病 2076

贸易性环境问题 2076

越国界环境问题 2076

污染生态学 2076

大气污染 2076

煤烟型污染 2077

酸沉降 2077

酸雨 2077

光化学烟雾 2077

高层大气污染 2077

恶臭 2078

大气热污染 2078

城市空气污染 2078

室内空气污染 2079

大气污染的影响因素 2080

大气稳定度 2081

大气污染物 2081

大气污染源 2082

降尘 2082

飘尘 2082

粉尘 2083

烟尘 2083

烟雾、水雾 2083

工业烟雾 2083

烟气 2083

烟羽 2083

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2083

大气自净能力 2084

有害气体处理 2084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2085

绿色交通 2086

末端治理 2086

水污染 2086

水体污染物 2087

水体污染源 2087

水污染途径 2087

水污染类别 2088

重金属污染 2088

重金属废水 2090

工业废水 2090

城市污水 2091

生活污水 2091

点源污染 2091

面源污染 2091

化肥污染 2091

农药污染 2092

含油废水 2093

富营养化 2094

寡营养态 2094

营养化废水 2094

藻华 2094

水华 2094

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 2094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 2097

化学需氧量(COD) 2097

废水处理方法 2097

水体自净作用 2098

污水的人工处理 2099

废水物理处理法 2099

格栅与筛网 2099

沉淀法 2099

气浮法 2100

离心分离 2100

废水化学处理法 2100

中和法 2100

混凝法 2100

化学沉淀法 2100

氧化还原法 2100

吸附法 2101

离子交换法 2101

膜分离 2101

废水生物处理法 2101

好氧生物处理法 2101

厌氧生物处理法 2101

自然生物处理法 2102

生物膜法 2102

生物滤池 2102

尾水生态处理 2102

生物稳定塘 2102

尾水土地处理系统 2103

水污染三级处理 2103

城市废水资源化 2104

污水灌溉 2104

闭路循环用水系统 2104

尾水的生态化处理与资源化 2105

水污染的源头控制 2105

土壤污染 2105

土壤污染源 2106

土壤污染物 2106

土壤生物污染 2107

土壤自净 2107

土壤质量评价 2107

环境土壤学 2107

固体废弃物 2108

城市固体废弃物 2110

城市垃圾 2110

白色污染 2110

工业固体废弃物 2111

高炉矿渣 2111

钢渣 2111

有色金属渣 2111

钢渣水泥 2111

赤泥 2111

粉煤灰 2112

煤矸石 2112

煤渣 2112

汞渣 2112

铬渣 2112

硼泥 2112

盐泥 2113

有害废物 2113

有害工业废渣 2113

污泥 2114

固体废弃物处理 2114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 2115

全方位垃圾处理方式 2115

垃圾彻底卫生填埋需注意的问题 2115

有害工业废渣处理 2115

固体废物磁流体磁力分选 2116

固体废物电场分选 2116

固体废物摩擦和弹道分选 2116

污泥处理 2116

城市垃圾处理 2117

沼气 2117

光污染 2118

热污染 2118

热生态学 2118

城市热岛效应 2118

水体热污染 2119

放射性污染 2119

放射生态学 2119

电磁污染 2119

噪音污染 2120

噪音 2120

工业噪音 2120

噪声病 2121

海洋污染 2121

赤潮 2121

环境荷尔蒙 2122

农村生态环境退化 2122

五、生物多样性锐减 2124

物种消失 2124

物种灭绝 2124

物种自然灭绝 2124

物种人为灭绝 2125

濒危物种 2125

濒危物种等级体系 2125

环境胁迫 2125

受胁迫物种 2125

物种大灭绝 2125

地球上生物灭绝的情势 2126

人类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2126

生物入侵 2127

本地种 2128

外来物种 2128

外来入侵物种 2128

转基因食品 2129

基因污染 2129

生物污染 2129

六、全球环境问题 2130

全球变化 2130

厄尔尼诺现象 2131

拉尼娜现象 2131

温室效应 2131

温室气体 2131

辐射强迫 2131

全球变暖 2131

全球变暖潜势 2132

臭氧层破坏 2132

臭氧 2132

臭氧层 2132

臭氧损耗潜势 2132

自然灾害 2132

地质灾害 2133

生物灾害 2133

气象灾害 2133

天气、气候灾害 2134

气象次生、衍生灾害 2134

水文灾害 2134

洪水灾害 2135

水荒 2135

旱灾 2135

山地灾害 2135

泥石流 2135

滑坡 2135

地震 2136

台风 2136

灾害生态学 2136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2137

一、生态环境监测、评价与管理 2137

生态系统健康 2137

环境背景值 2137

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 2137

生态监测 2138

环境监测 2138

生物监测 2139

指示生物 2139

生态风险评估 2139

生态环境补偿 2139

环境质量评价 2140

环境质量回顾评价 2140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140

环境影响评价 2141

生态影响评价 2141

环境管理 2141

环境管理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 2142

资源环境管理 2142

区域环境管理 2142

部门环境管理 2142

环境计划管理 2442

环境质量管理 2442

环境技术管理 2143

环境管理的手段 2143

环境管理制度 2145

排污收费制度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2146

生态系统管理 2146

环境监理 2147

环境规划 2147

环境规划类型 2147

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2148

自然保护规划 2148

生态规划 2148

旅游区划 2148

景观规划 2148

景观生态规划 2149

景观设计 2149

生态经济学 2149

环境经济学 2149

资源经济学 2150

生态系统服务 2150

二、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2150

工业生态学 2150

工业生态园区 2150

生态产业 2151

清洁生产 2152

清洁发展机制 2157

农业清洁生产 2157

源消减 2157

现场循环回收利用 2157

能源消耗强度 2158

洁净煤技术 2158

产品生命周期 2158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LCA) 2158

循环经济 2159

循环经济3R原则 2159

绿色设计 2159

绿色技术 2160

绿色产品 2161

绿色标识 2161

绿色食品 2161

绿色食品标志 2162

绿色消费 2162

绿色营销 2163

绿色包装 2163

绿色壁垒 2163

绿色保护 2163

绿色社区 2163

三、生态工程与生态恢复 2164

生态工程 2164

生态工程学 2164

生态园林 2164

干扰生态学 2165

干扰 2165

干扰体 2165

自然干扰 2165

人为干扰 2166

内源干扰 2166

外源干扰 2166

破坏性干扰 2166

增益性干扰 2166

中度干扰假说 2166

恢复生态学 2166

生态恢复 2167

生态重建 2167

生态改良 2167

生态改进 2168

生态修补 2168

生态更新 2168

生态再植 2168

生物富集作用 2168

植物修复技术 2168

植物萃取技术 2168

根际过滤技术 2168

植物固定技术 2168

植物刺激技术 2169

植物转化技术 2169

植物净化 2169

生物降解 2169

土壤保护 2169

土壤改良 2170

农业生态学 2170

原始农业 2170

传统农业 2170

现代农业 2171

农业现代化 2171

生态农业 2171

生态农业系统 2172

生态农业设计 2172

中国生态农业 2172

生态农业结构模式 2174

可持续农业 2175

有机农业 2176

持久农业 2176

精准农业 2177

立体农业 2177

资源节约型农业 2178

节水型农业 2178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 2178

自然保护 2178

自然保护生态学 2179

野生动物管理学 2179

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 2179

就地保护 2180

迁地保护 2180

森林资源保护 2180

天然林保护工程 2180

海洋环境保护 2180

生命地球指数 2181

快速生态学评估 2181

自然保护区 2182

理想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 2184

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2184

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2185

中国自然保护区面积 2185

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种类 2185

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种类 2198

人与生物圈计划 2213

生物圈保护区 2213

中国14个生物圈保护区 2214

中国的国际重要湿地 2215

五、生态环境问题的反思及立法 2216

生态教育 2216

环境教育 2216

绿色文化 2216

《寂静的春天》——引发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部著作 2217

《增长的极限》——引起世界反响的“严肃忧虑” 2217

《我们共同的未来》——环境与发展思想的重要飞跃 2218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世界环境日与探讨当代环境问题和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会议 2219

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节日 2219

生态哲学 2230

生态伦理学 2230

生态道德 2230

生态良心 2230

生态正义 2231

生态义务 2231

环境法 2231

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第一个国际立法 2231

环境法律责任 2232

环境行政责任 2232

环境民事责任 2232

环境刑事责任 2232

国际环境公约 2232

国际环境领域立法时间表 2232

《人类环境宣言》 2233

《21世纪议程》 2234

《中国21世纪议程》 2234

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国际公约 2235

与臭氧层保护相关的国际公约 2236

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国际公约 2238

与危险废物控制相关的国际公约 2240

与海洋环境保护相关的国际公约 2242

中国环境法体系 2243

宪法关于保护环境资源的规定 2243

环境保护基本法 2243

环境资源单行法 2244

环境标准 2244

中国环境法律制度 2245

环境污染防治法律制度 2245

自然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2246

自然保护法律制度 2246

环境质量 2247

环境质量标准 2247

污染物排放标准 2248

环境基础标准 2248

环境方法标准 2248

环境质量参数 2248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2248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2248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2249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2249

总量排放标准 2249

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标准 2249

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 2250

空气质量标准 2250

衡量国家(地区)财富的新标准 2250

人文发展指数 2251

绿色国民账户 2251

国内生产总值(GDP) 2252

绿色GDP 2252

可持续发展 2252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225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225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2254

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途径 2255

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2255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功能 2256

科学发展观 2256

附录 2257

Ⅰ全球环境问题大事记 2257

环境污染及防治 2257

生物多样性保护 2266

生态破坏及保护 2268

全球气候变化 2270

全球环境综合对策 2273

Ⅱ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联合国机构、国家组织、团体 2274

联合国专门机构 2274

联合国辅助机构 2275

其他国际组织 2276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2277

Ⅲ部分环境保护相关法律 2280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2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28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29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2307

中华人 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316

Ⅳ一些相关的环境质量标准 2330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2330

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233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2334

渔业水质标准 2336

地下水质量分类标准 2338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2340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2342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2343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2344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2345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2346

参考文献 2347

后记 235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