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资本论专题研究
资本论专题研究

资本论专题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马列毛邓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欢进著
  • 出 版 社: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202060353
  • 页数:25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作者研究《资本论》三十多年的一个总结。书中详尽论述了《资本论》关于生产方式概念、所有制范畴、劳动力所有权思想、生产力研究、交换与流通理论、生产时间概念、分配理论、消费研究等的来源出处、背景及相关争论。作者以极其严谨的态度大量引经据典,真实而客观地研究评价了各种理论,希望能对我国的《资本论》研究起到微薄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资本论专题研究》目录

第一章 作为《资本论》研究对象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

第一节 生产方式概念的提出与基本含义 2

一、生产方式概念的提出 2

二、国内外学者对生产方式概念的不同理解 3

三、生产方式概念的含义 4

第二节 作为研究对象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切含义 8

一、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一贯思想中来把握 8

二、在马克思类似论述的分析中来考察 10

三、在《资本论》本身的逻辑中来分析 13

第三节 对有关争论的辨析 15

一、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观点 15

二、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观点 16

第四节 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完善 18

一、经济学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内容更新而不在于研究对象的根本性调整 18

二、经济学要大力开展对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的研究 19

三、经济学应该加强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研究 21

第二章 《资本论》中的所有制范畴 23

第一节 马克思的所有制范畴 23

一、所有制范畴的使用 23

二、所有制范畴的含义 24

第二节 《资本论》中生产要素分配的概念及其作用 26

一、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重要作用 26

二、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7

三、生产要素的分配与生产资料所有制 29

四、生产要素分配不构成生产关系一个独立的方面 32

第三节 所有制与生产资料所有制 33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概念的提出 33

二、所有制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混淆 34

第四节 围绕马克思所有制范畴争论中的几个问题 37

一、所有制是“直接生产中的关系和过程”的观点 37

二、所有制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等同论、广义狭义论 39

第五节 经济学中的所有制和生产资料所有制 40

一、所有制与经济学 40

二、经济学体系中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42

三、经济变革中的所有制研究 47

第三章 《资本论》中的劳动力所有权思想 49

第一节 劳动力所有权的经济学含义及其社会经济性质 50

一、劳动力所有权的含义 50

二、劳动力所有权的所属关系与劳动力对人体的自然从属关系的区别 51

第二节 马克思劳动力所有权思想的形成 53

一、马克思劳动力所有权思想的萌芽阶段 53

二、马克思劳动力所有权思想的基本成熟阶段 54

三、马克思劳动力所有权思想的形成阶段 55

第三节 劳动力所有权的各种形式 56

一、劳动力的原始共同体所有权 56

二、劳动力的他人所有权 57

三、劳动力的部分他人所有权 58

四、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权 59

第四节 劳动力所有权的地位和作用 62

一、每一社会生产关系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62

二、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共同决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 63

三、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共同决定生产要素结合方式 63

第五节 劳动力所有权与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关系 64

一、对朱春燕几个观点的商榷 64

二、对谢吉斌几个观点的商榷 67

第六节 对未来社会劳动力所有权的预见及其意义 73

一、对未来社会劳动力所有权的预言 73

二、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劳动力所有权预言的现实意义 74

三、马克思未来社会劳动力所有权的预言对我国经济学发展的意义 75

四、对劳动力个人所有制的规范分析 81

第四章 《资本论》中社会生产关系范畴 84

第一节 社会生产关系的客观性特征 84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85

二、《资本论》对社会生产关系客观性的深刻论证 86

第二节 社会生产关系的整体性特征 88

一、社会生产关系整体性特征的一般原理 88

二、生产关系四环节的内在联系 89

第三节 社会生产关系的历史性特征 91

一、关于《资本论》研究方法的评论 91

二、《资本论》中对生产关系历史性的分析 92

第四节 社会生产关系的继承性特征 94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生产关系继承性的思想 94

二、社会生产关系继承性是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重要方面 95

三、明确社会生产关系继承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96

第五节 社会生产关系的层次性特征 97

一、《资本论》对社会生产关系层次性的研究 97

二、我国学术界对社会生产关系层次性的研究 97

第五章 《资本论》划分“社会生产关系”标志的理论 100

第一节 《资本论》提出的三个标志 100

一、第一个标志:劳动资料 101

二、第二个标志:生产要素结合方式 101

三、第三个标志:剩余劳动的形式 104

四、是划分社会生产关系的标志还是划分社会经济时期的标志 105

第二节 三个标志的相互关系 105

一、三者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106

二、生产要素结合方式是起主要作用的基本标志 107

三、明确生产要素结合方式作为区分不同生产关系基本标志的重要意义 108

第六章 《资本论》中的生产力研究 110

第一节 对马克思有关经济学研究对象论述的理解 110

一、对《导言》有关论述的理解 110

二、对《资本论》第1卷序言中有关论述的理解 112

第二节 《资本论》体系中对生产力研究的处理 113

一、《资本论》中确实涉及并在一定程度上研究了生产力 113

二、《资本论》中对使用价值的分析 114

三、《资本论》中对劳动过程的分析 114

四、《资本论》中对生产发展三阶段的分析 115

第三节 经济学体系中生产力研究的争论 117

一、早期的争论 117

二、中国围绕平心的生产力理论展开的争论 117

三、苏联六七十年代的讨论 119

四、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讨论 121

五、以往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体系中的生产力研究 122

第四节 最优选择:建立独立的生产力经济学 126

一、生产力是一个亟须系统研究的经济领域 126

二、政治经济学无法容纳更多的生产力研究 127

三、实行合理分工,建立独立的生产力经济学 130

第七章 《资本论》中的交换与流通理论 135

第一节 《资本论》中的交换理论 135

一、《资本论》中的商品理论 135

二、《资本论》中的价值理论 137

第二节 《资本论》中的流通理论 139

一、资本的循环理论 140

二、资本的周转理论 140

三、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理论 141

第三节 《资本论》中交换与流通理论的特点 141

一、马克思经济学体系交换处理上的突出特征 141

二、马克思经济学体系中交换与流通理论的成功与不足 143

第八章 《资本论》中的“生产时间”概念 148

第一节 马克思生产时间的基本原理 148

一、生产时间在整个循环时间中的地位和作用 148

二、生产时间的含义 149

三、生产时间的构成 150

第二节 对“生产时间”划分的几种误解 154

一、储备时间不应包括在生产过程时间当中 154

二、 “生产过程时间”不包括“停工时间” 157

三、对两个图示的评论 161

第九章 《资本论》中的分配理论 162

第一节 分配范畴的含义 162

一、《资本论》中关于分配的定义 162

二、马克思分配定义的启示 164

第二节 《资本论》的分配分析范式 165

一、把分配分散在资本运动的全过程来研究 165

二、特别强调生产对分配的决定作用 166

第三节 《资本论》中的“工资”范畴及其属性 168

一、工资范畴所反映的是不是分配关系 168

二、雇佣工人有无参与分配的资格与权利 171

三、工资属于交换还是分配 174

第四节 马克思的按生产要素分配规律 176

一、马克思对“生产条件”即生产要素概念的科学地界定 176

二、马克思对产品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之间内在联系的科学揭示 177

三、马克思指出了按生产要素分配规律的普遍适用性 180

第五节 银行资本与银行利润 189

一、问题缘起 189

二、关于银行资本 190

三、关于银行利润 191

第十章 《资本论》中的消费研究及启示 193

第一节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消费研究的基本观点 194

一、对马克思有关论述理解的争议 194

二、从有关论述的历史背景来分析 195

三、从马克思类似论述中来把握 198

第二节 《资本论》中的消费研究 199

一、《资本论》中消费研究的两个特点 199

二、《资本论》中消费研究的理论依据 201

第三节 对消费研究中几个争论问题的看法 205

一、关于消费规律问题的争论 205

二、关于在一定限度内研究消费的问题 209

第四节 新背景下的消费研究 211

一、社会经济制度变迁对消费研究的影响 211

二、经济学任务的变换对消费研究的影响 213

三、新经济学加强消费研究的方向与原则 214

第十一章 《资本论》中的粮食储备变型理论 217

第一节 马克思的储备形式理论与粮食储备的不同形式 217

一、马克思的储备的社会形式理论 217

二、粮食储备的不同形式 219

第二节 粮食储备形式变换引起危机的理论 221

一、马克思粮食储备形式变换引起危机的理论 221

二、粮食储备转型中易导致危机的原理 221

第三节 我国市场经济进程中的粮食储备变型 222

一、“卖粮难”与粮食不过关的“二律背反” 222

二、我国市场发育中的粮食储备变型 223

三、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粮食储备制度 224

第十二章 《资本论》中的“社会化大生产”思想及其反思 226

第一节 《资本论》中的“社会化大生产”思想的基本要点 226

一、资本关系下生产社会化程度呈现出不断提高的必然趋势 226

二、资本的积聚、集中和信用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的社会化程度 227

三、生产的社会化必然导致私有制丧失存在的客观基础 228

第二节 失误与偏差:中国社会化大生产的理论与实践 229

一、社会化大生产理论上的失误 229

二、社会化大生产实践中偏差 229

第三节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灵魂 231

一、中国社会化大生产实践教训的反思 231

二、市场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形成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32

三、市场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存在和运作的基础或灵魂 233

第四节 社会化大生产理论的误区 235

一、企业规模大小并不直接等同于生产社会化程度的高低 235

二、机械化大工业并不直接等同于社会化大生产 236

第五节 市场经济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由之路 237

一、社会化大生产不可能靠人工来塑造 237

二、中国更需要通过发展市场经济来发展社会化大生产 238

第十三章 《资本论》对土地收益递减论的评论 240

第一节 《资本论》在对土地收益递减论分析中的地位与特点 240

一、《资本论》之前马克思对土地收益递减论的评析 240

二、《资本论》第1卷对土地收益递减论的评析 241

三、《资本论》第4卷对土地收益递减论评析的地位与特点 243

第二节 《资本论》对马尔萨斯土地收益递减论的批判 244

一、《资本论》揭示了马尔萨斯宣扬土地收益递减论的卑劣动机 244

二、《资本论》揭露了马尔萨斯宣扬土地收益递减论的剽窃手法 245

三、《资本论》批判了马尔萨斯宣扬土地收益递减论的政治目的 246

第三节 《资本论》对安德森土地收益递减论的分析 248

一、安德森作为土地收益递减论最初提出者的问题 248

二、安德森与马尔萨斯和李嘉图的区别 249

第四节 《资本论》对李嘉图土地收益递减观点的评析 251

一、分析了李嘉图接受并宣扬土地收益递减论的原因 251

二、分析了土地收益递减论在李嘉图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253

三、分析了李嘉图与马尔萨斯在土地收益递减观点上的细微差别 254

第五节 《资本论》对土地收益递减论评析的启示 255

一、对各位作者的观点进行具体分析 255

二、对每人的土地收益递减观点放在其整个理论体系中全面评价 25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