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理论与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丁寰翔,陈明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16215470
- 页数:237 页
第一章 正确认识诉讼服务与诉讼服务中心 1
一、正确认识诉讼服务的内涵和外延 1
(一)诉讼服务的内涵特征 2
(二)诉讼服务的外延范围 3
(三)注意与诉讼服务相关概念的关系 4
二、正确认识诉讼服务中心的内涵与外延 5
(一)诉讼服务中心的内涵界定 5
(二)诉讼服务中心的外延范围 5
(三)诉讼服务中心所具有的价值 6
三、正确认识诉讼服务与诉讼服务中心的关系 7
第二章 诉讼服务基本理论证成 9
一、诉讼服务与司法发展——渊源探寻 9
(一)国家性质决定了司法权的人民性 9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司法提出了新要求 10
(三)诉讼模式的变革要求诉讼服务的对应 11
(四)社会转型需要司法的回应 11
(五)深化司法改革催生诉讼服务 12
二、诉讼服务的性质分析——定位思考 13
(一)诉讼服务应该成为司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二)诉讼服务是重要的司法公益性服务 14
三、诉讼服务的价值分析——地位显现 15
第三章 诉讼服务的比较考察 17
一、美国法院的诉讼服务考察 17
(一)《联邦司法发展战略》 17
(二)案件流程管理 18
(三)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 19
(四)美国联邦法院案件管理/电子档案系统和电子记录公共访问系统 19
二、英国法院的诉讼服务考察 21
(一)英国法院的司法服务转型 21
(二)英国皇家法院及审裁处服务局 21
(三)皇家法院咨询局 21
三、我国香港地区法院的诉讼服务考察 22
(一)我国香港地区法院提供诉讼服务的机构 22
(二)无律师代表诉讼人资源中心 22
(三)调解资讯中心 24
(四)其他服务 24
四、我国台湾地区法院的诉讼服务考察 25
(一)单一窗口联合服务中心 25
(二)法院诉讼辅导 25
五、相关区域诉讼服务比较后的共同点分析 27
六、我国诉讼服务的相关省市考察 28
第四章 我国诉讼服务中心的产生与建设 31
一、我国诉讼服务中心产生的背景 31
(一)全面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司法便民利民的必然要求 32
(二)全面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 33
(三)全面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 33
二、我国诉讼服务中心的功能分析 34
(一)诉讼服务的功能 34
(二)纠纷分流的功能 36
(三)矛盾化解的功能 38
三、我国诉讼服务中心的建设现状 39
(一)我国诉讼服务中心的现状分析 39
(二)诉讼服务中心当前存在的问题 40
四、福建省三明市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概况介绍 42
(一)三明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现状 42
(二)三明中院诉讼服务中心模式创新与流程再造 43
第五章 诉讼服务中心的运行机制构建 50
一、诉讼服务中心运行机制构建的重要性 50
(一)落实“大平台、大服务、大辐射”的职能定位 50
(二)促进诉讼服务中心的规范化 50
(三)提升诉讼服务中心的服务效率 50
(四)构建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移动客户端、司法公开服务“五位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实现诉讼服务升级换挡,方便群众接受诉讼服务需要 51
(五)完善诉调对接、诉非衔接、信访化解工作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纠纷解决方式的需要 51
二、诉讼服务中心运行机制的要素分析 52
(一)服务意识 52
(二)机构设置和工作流程的规范化 52
(三)人员配置 53
(四)信息化水平 53
(五)环境支撑 54
三、坚持“四化”理念,构建诉讼服务中心运行机制 54
(一)坚持系统化理念,构建诉讼服务中心运行机制 54
(二)坚持标准化理念,构建诉讼服务中心运行机制 55
(三)坚持信息化理念,构建诉讼服务中心运行机制 56
(四)坚持社会化理念,构建诉讼服务中心运行机制 57
第六章 诉讼服务中心系统化建设研究 59
一、系统化理念在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中的作用 59
(一)明确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定位,彰显诉讼服务的理性内涵 59
(二)整合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功能,彰显诉讼服务的便利导向 59
(三)明确诉讼服务中心工作标准,提升诉讼服务的专业水平 60
二、诉讼服务中心系统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60
(一)大平台布局 60
(二)大服务格局 61
(三)大辐射格局 62
第七章 诉讼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研究 65
一、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化”的内涵外延 66
(一)何为“标准化” 66
(二)诉讼服务中心的标准化的范围 66
二、标准化理念在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中的作用 70
(一)诉讼服务中心性质标准化,有利于整合中心职能 70
(二)诉讼服务中心人员配置标准化,有利于稳定队伍 71
(三)诉讼服务中心窗口设置标准化,有利于合理分配司法资源 71
(四)诉讼服务中心性质标准化,有利于实现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 72
(五)诉讼服务中心服务内容标准化,有利于为人民提供优质司法服务 73
(六)诉讼服务中心监督体系标准化,有利于提升司法公信力 73
三、诉讼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74
(一)基础设施提供方面 74
(二)功能设置建设方面 75
(三)服务流程规范方面 76
(四)绩效管理建设方面 80
第八章 诉讼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研究 83
一、信息化理念在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中的作用 83
二、诉讼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84
(一)信息技术的建设、管理和应用 84
(二)“互联网+诉讼服务” 85
(三)“互联网+网上执行” 88
(四)“互联网+文书送达” 89
(五)“互联网+自助服务” 91
三、“互联网+诉讼服务”打造“三位一体”诉讼服务中心未来式 93
四、信息化浪潮下的法院发展之路 94
第九章 诉讼服务中心社会化建设研究 95
一、社会化理念在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中的作用 95
(一)有助于彰显公平正义 95
(二)有助于多元渠道定分止争 96
(三)有助于发挥司法职能 96
二、诉讼服务中心社会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96
(一)社会化联动平台建设 96
(二)整合社会资源和提供周到服务 97
(三)积极引入市场管理 101
(四)充分向社会展示发展成果 102
第十章 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的趋势考虑 103
一、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是提升司法水平的助推器 103
(一)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是践行司法服务价值目标的基本路径 103
(二)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与有序运行是确保司法秩序和公信力的重要基础 104
二、诉讼服务中心建设进入常规化 105
(一)司法服务是践行司法基本原则(理念)的重要表现 105
(二)诉讼服务中心是实现司法服务的重要平台 107
三、“互联网+诉讼服务”成为诉讼服务中心的主要(运行)模式 108
附录:相关调研论文 110
深化诉讼服务中心四化服务的若干问题探讨——以三明中院诉讼服务中心为视角 110
我国电子诉讼服务建设研究 115
系统论视域下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研究——以三明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为例 124
诉讼服务中心社会化问题研究 131
信息技术扭转送达模式:从“对地址”到“对人”——以有效送达的两种模式为切入点 137
法院法治文化宣传“硬设施”与“软实力”的融合——以S市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为例 153
论执行指挥中心功能的服务改良路径——以S市法院执行指挥服务中心为例 161
从“快速反应执行”到“大数据执行”——信息时代S市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建设路径探索 171
以“协同司法”推动“协同发展”——三明中院全面推进司法协作探索与实践 180
走向公开的司法——兼论三明中院司法公开建设 187
做暖心窗口和亮丽名片——梅列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实践初探 194
磨合与调谐:完善诉讼服务中心内部运行机制的再思考 203
诉讼服务中心建设视域下民事案件繁简分流的不足与探索 210
“以信息化为依托,以便民服务为主旨”全面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 218
案件繁简分流机制之构建——以提升诉讼服务水平为归宿的探究 224
- 《激光加工实训技能指导理实一体化教程 下》王秀军,徐永红主编;刘波,刘克生副主编 2017
- 《情报学 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赵冰峰著 2018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体育公共服务改革 理想之美与现实之殇》齐超 2019
- 《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探索》陈德收 2018
- 《彼得·布鲁克导演实践研究》邓小玲著 2019
- 《反思性实践》胡红梅, 2019
- 《高含硫气藏开发腐蚀控制技术与实践》唐永帆,张强 2018
- 《会议服务》黄程主编 2015
-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理论与实践研究》樊春燕主编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