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从官方理政到民间日用  朱子学在台湾的传播与两岸文化认同研究
从官方理政到民间日用  朱子学在台湾的传播与两岸文化认同研究

从官方理政到民间日用 朱子学在台湾的传播与两岸文化认同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路善全,王燕群著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48231592
  • 页数:284 页
图书介绍:文化认同的根据在于“传播生态”,朱子学“传播生态”由“朱子学传播外生态”“朱子学传播内生态”“朱子学传播新生态”三部分构成,不同历史阶段上的朱子学传播生态、两岸文化认同态势都表现出不同面貌和不同变化,这是朱子学传播生态、两岸文化认同态势的表征,也是朱子学传播生态、两岸文化认同态势发展变化的一种历史必然。包括朱子学传播在内的两岸文化交流,从单向输入为主到双向互动的过程,就是两岸文化进一步认同的过程。
《从官方理政到民间日用 朱子学在台湾的传播与两岸文化认同研究》目录

绪论 1

一、研究缘起 1

二、研究现状 4

三、研究思路与内容 6

四、研究意义 8

第一章 基本概念界定 11

第一节 儒学 朱子学 新安理学 11

一、儒学 11

二、朱子学 13

三、新安理学 18

第二节 传播学 传播生态学 19

一、传播学 20

二、传播生态学 24

第三节 文化文 化认同 31

一、文化 31

二、文化认同 34

第二章 东方大儒的皖闽情缘 40

第一节 朱熹的徽州情缘 41

一、“程朱阙里”篁墩 41

二、朱熹的家世认定 43

三、朱熹的故土情结 44

第二节 举家入闽 45

一、入闽任职 45

二、读书与科考 46

三、讲学治学 48

第三节 创办“五夫社仓”与书院 50

一、朱熹社仓法 50

二、台湾“社仓” 52

三、创办书院 54

第三章 台湾人的中华血统与宝岛的沧桑变迁 60

第一节 “台湾少数民族”与台湾名称的演变 60

一、中华血统 60

二、台湾名称的演变 66

第二节 台湾的拓垦、开发与治理 70

一、早期的大陆移民 70

二、管理机构的设立 72

三、开发台湾 74

第三节 台湾的沧桑变迁 76

一、沧桑变迁 76

二、台湾地方区划 79

第四章 朱子学传播的历史图景与核心价值表现(上) 82

第一节 朱子学在台湾传播的起源与价值表现 83

一、朱子学在台湾传播的起源 84

二、朱子学入台 87

三、价值表现 92

第二节 朱子学在台湾传播的发展与价值表现 93

一、朱子学成为儒学正宗 93

二、官员儒士身体力行 94

三、价值表现 95

第三节 朱子学在台湾传播受到压制与价值表现 97

一、压制下的武装抗争 97

二、压制下的文化抗争 99

三、举笔抗争与价值表现 100

第五章 朱子学传播的历史图景与核心价值表现(下) 103

第一节 中华文化在台湾传播的复兴与价值表现 104

一、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104

二、强化中华文化认同 106

三、价值表现 107

第二节 中华文化在台湾传播的去官方化与价值表现 109

一、文化认同多元化 109

二、政治转型“去中国化” 110

三、价值表现 112

第三节 中华文化在台湾传播的复苏与价值表现 113

一、复苏的两岸交流 113

二、复苏的中华文化 115

三、价值表现 117

第六章 朱子学的教育价值与台湾的教育实践 119

第一节 朱子学的教育价值 119

一、“五伦”为“五教之目” 119

二、“明人伦为本” 120

三、“事”与“理”分段教育 121

第二节 明郑时期的教育实践 122

一、建圣庙,立学校 123

二、建立教育制度 123

第三节 清朝时期的教育实践 125

一、行教化推科举 125

二、教育法令“卧碑文” 126

三、理学名儒陈瑸、蔡世远 129

四、大兴学校 132

第四节 日据时期的教育实践 137

一、殖民法规应用于教育 138

二、建立同化主义教育体制 140

三、儒生、学者的反抗 141

第五节 民国时期的教育实践 143

一、以中华传统文化重建教育 143

二、强化民族精神教育 145

三、李登辉、陈水扁推行“去中国化”教育 148

四、两岸教育大交流大合作 150

第七章 朱子学在台湾传播的路径选择 153

第一节 朱子学传播的适应性和选择性 153

一、文化的家族性特色 153

二、四次考古发现证实两岸同根同源 154

第二节 朱子学在台湾传播的三阶段 155

一、三次有代表性的移民 155

二、朱子学传播的三阶段 157

第三节 朱子学在台湾传播的路径选择 159

一、显性传播路径 159

二、隐性传播路径 160

第八章 朱子学传播生态演进与文化认同 163

第一节 传播外生态演进与文化认同 164

一、明郑时期传播外生态演进与文化认同 164

二、清治时期传播外生态演进与文化认同 166

三、日据时期传播外生态演进与文化认同 169

四、光复以来传播外生态演进与文化认同 172

第二节 传播内生态演进与文化认同 179

一、传播者 179

二、传播媒介与内容 182

三、传播技术和受众 185

第三节 传播新生态演进与文化认同 189

一、议程设置效果 190

二、涵化效果 192

三、既有价值取向效果 194

第九章 朱子学传播与两岸文化交流 196

第一节 两岸双向文化交流成特色 196

一、从单向输入为主到双向互动 197

二、两岸双向文化互动表现 198

三、困难和挑战 202

第二节 两岸朱子学学术交流常态化 203

一、两岸朱子学学术研讨 204

二、两岸朱子学学术机构众多 208

三、意义与趋势 210

第三节 两岸传播媒介交流互动 210

一、重大突破 210

二、双向交流新一页 213

三、两岸文化交流互动的趋势 217

附录 219

台湾府儒学闽籍教授与训导情况一览表 219

台湾历科举人名录 229

台湾历科进士名录 259

台湾历科武举人名录 262

新安理学 272

外大父祝公佚事 273

主要参考文献 276

后记 28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