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简明中国革命史
简明中国革命史

简明中国革命史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桐,曹灿英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60802818
  • 页数:361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印度史下一篇:辽南汉代丧葬研究
《简明中国革命史》目录

导言 1

第一章 鸦片战争 3

第一节 战前的中国和世界 3

一、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 3

二、“日之将夕”的清王朝 4

三、欧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5

第二节 鸦片泛滥和禁烟斗争 6

一、鸦片的输入 6

二、禁烟斗争 8

第三节 鸦片战争的爆发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0

一、鸦片战争的爆发 10

二、东南沿海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14

第四节 战后的中国社会 16

一、中英《南京条约》 16

二、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17

三、战后的中国社会 18

第二章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2

第一节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兴起和发展 22

一、历史背景 22

二、洪秀全的早期革命活动 23

三、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24

四、太平军的北伐和西征 26

第二节 六平天国的纲领和各项政策 27

一、苌天朝田甫制度》 27

二、太平天下的其他制度和政策 29

第三节 筇二次鸦片战争干丌沙俄趁火打劫 30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30

二、战争再起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32

三、沙俄趁火打劫 33

第四节 太平天围后期的斗争及其失败 35

一、天京之变 35

二、后期防御战的胜利与《资政新篇》的提出 37

三、抗击中外反动派的联合进攻 39

四、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11

第三章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44

第一节 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的扩大 44

一、侵略者扩大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 44

二、侵略者扩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45

三、侵略者加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46

第二节 洋务运动 47

一、洋务运动产生的历史条件 47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及特点 47

三、洋务运动的破产及其教训 49

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51

第三节 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 53

一、边疆危机 53

二、中法战争 56

第四节 中日甲午战争 58

一、战争的爆发及其经过 58

二、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62

第四章 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机和反对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 67

第一节 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 67

一、帝田主义列强阴谋瓜分中国 67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69

第二节 戊戌维新运动 70

一、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兴起和高涨 70

二、百日维新 75

三、戊戌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 77

第三节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78

一、义和团的兴起和发展 78

二、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80

三、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82

第四节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正式形成 83

一、八国联军的野蛮暴行 83

二、《辛丑条约》的签订 84

第五章 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 86

第一节 民族危机的加深和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高涨 86

一、民族危难的深重 86

二、清政府的“新政” 88

三、人民的反抗斗争和爱国运动 88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91

一、孙中山初期的革命活动 91

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小团体的建立 93

三、巾国同盟会的成立 96

四、同盟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 98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100

一、辛亥革命前夕的国内形势 100

二、武昌起义与各省响应 103

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106

四、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历史意义 108

第六章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继续奋斗 112

第一节 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斗争 122

一、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和“二次革命” 112

二、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 115

第二节 军阀的纷争,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 120

一、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 120

二、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 122

第三节 新时期的曙光 124

一、民族资本的“黄金时代” 124

二、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壮大 126

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28

第七章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32

第一节 五四爱国运动 132

一、俄同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32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133

三、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 13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与各种社会思潮的论战 136

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36

二、马克思主义与各种社会思潮的论争 138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140

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出现 140

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41

三、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 142

四、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144

第八章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兴起 148

第一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148

一、国共合作的酝酿 148

二、中共三大,革命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 150

三、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152

四、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 153

五、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55

第二节 国民革命的兴起 156

一、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156

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巩固 159

三、统一战线内部的分化与斗争 160

四、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163

第九章 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的失败 167

第一节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167

一、北伐战争前军阀割据的形势 167

二、北伐战争的发动 168

三、北戊战争的胜利发展 170

第二节 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 172

一,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 172

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174

三、农村大革命的兴起和在农民问题上的斗争 175

第三节 国民革命的失败 178

一、帝国主义干涉巾国革命和蒋介石的反动 178

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革命的局部失败 179

三、“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最后失败 182

第十章 国民党新军阀的反动统治 187

第一节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建立 187

一、宁、沪、汉合流和国民党各派的争斗 187

二、国民党新军阀的“北伐”与东北“易帜” 189

三、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 190

第二节 南京政府的内政与外交 192

一、国民党新军阀的专制独裁统治 192

二、国民党政府的投降外交 195

三、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开始形成 197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开辟 201

第一节 共产党和各政治派别探求中国革命出路的主张 201

一、革命潮流的低落 201

二、各政治派别的主张和活动 202

三、中国共产党的“八七”会议 207

第二节 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207

一、三次著名的武装起义 207

二、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210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形成 211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复兴 214

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214

二、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的恢复和斗争 216

第十二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20

第一节 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 220

一、“九·一八”事变和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220

二、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及其挫折 221

第二节 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224

一、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危害 224

二、遵义会议 225

三、红军长征的胜利 226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确定 228

一、华北事变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228

二、“一二·九抄运动和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229

三、瓦窑堡会议,中共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231

第四节 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34

一、西北地区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234

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235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36

第十三章 全民族抗日战争的爆发 239

第一节 全面抗战爆发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239

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准备 239

二、“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240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241

第二节 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兴起 244

一、抗战初期的两个战场 244

二、中国共产党的持久战战略方针 250

三、抗战初期各民主党派的抗日主张及其活动 253

第十四章 中国人民坚持团结抗战 255

第一节 相持阶段到来后的形势 255

一、相持阶段初期的政治形势 255

二、中国战场的军事形势 258

第二节 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和团结 261

一、坚持团结反对摩擦 261

二、中共的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264

第三节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中共的整风运动 268

一、坚持和巩固敌后根据地 268

二、整风运动 269

三、大生产运动 272

第十五章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75

第一节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形势下的中国战场 275

一、抗战形势的新发展 275

二、中国战场的反攻 277

第二节 抗战胜利前夕的国内时局 280

一、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斗争 280

二、关系中国命运的两个大会 284

第三节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287

一、中国军队的战略反攻 287

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89

第十六章 全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291

第一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 291

一、战后的国际形势 291

二、战后的国内形势 292

三、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293

四、各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 293

第二节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294

一、重庆谈判 291

二、政治协商会议 296

三、国民°乾破坏政协决议 298

四、加紧自卫战争的准备 299

第十七章 中国人民粉碎圈民党的军事进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01

第一节 国民党军事进攻被粉碎 301

一、全画内战爆发 301

二、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302

三、国统区的危机和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 304

第二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 305

一、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305

二、解放区的二E改运动 307

三、中间路线的破产 310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12

一、伟大的战略决战 312

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315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317

第十八章 新民主主义制度在全国的建立 324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全国财经形势的开始好转 324

一、建国初期错综复杂的形势 324

二、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艰巨任务 325

三、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和策略方针 329

第二节 抗美援朝和各项社会改革运动,国民经济的恢复 331

一、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反运动 331

二、“三反”、“五反”运动和对原有文教事业的改革 336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及其经验 339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的建立 342

第一节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42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其内容 342

二、总路线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343

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346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宪法的制定 346

五、我国外交政策的重大成就 348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 348

一、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48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51

三、三大改造胜利的意义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354

第三节 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355

一、党中央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 355

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56

三、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356

四、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及其经验 358

编后 36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