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甑皮岩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桂林甑畅通岩遗址博物馆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文物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1015112
- 页数:703 页
第一章 区域生态环境及历史沿革 1
第一节 区域生态环境 1
一、地质 1
二、地貌 4
三、气候 9
四、水系 10
五、土壤 11
六、植物 11
七、动物 11
第二节 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 12
第二章 发掘及研究概说 14
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周边环境 14
第二节 1973~2000年的发现与研究 20
一、发现与发掘 20
二、1973年发掘成果综述 26
(一)遗迹 26
1.灰坑 26
2.用火遗迹 26
3.石料贮放点 27
4.墓葬 27
(二)文化遗物 27
1.陶器 27
2.石器 28
(三)自然遗物 29
(四)小结 29
三、专题研究 30
(一)年代讨论 31
(二)环境复原 32
(三)生业模式 33
(四)埋葬习俗 33
(五)地质地貌 34
第三节 2001年的发掘与研究 35
一、发掘原因 35
(一)保存现状 35
(二)研究现状 36
二、发掘位置 36
三、发掘方法 37
四、发掘结果 38
五、相关说明 38
(一)遗物、遗迹整理 39
(二)器物编号 39
(三)相关报道 40
第三章 地层堆积 41
第一节 BT2地层堆积 41
第二节 BT3地层堆积 43
第三节 DT3地层堆积 45
第四节 DT4地层堆积 47
第五节 DT6地层堆积 50
第四章 文化分期及特征 54
第一节 第一期文化遗存 54
一、遗迹 54
二、遗物 59
(一)陶制品 59
(二)石制品 59
1.石器 60
(1)石锤 60
(2)砍砸器 62
(3)切割器 75
(4)尖状器 79
(5)棒形石凿 79
(6)穿孔石器 82
2.半成品 82
3.石块、石片与碎屑 83
4.砾石 83
(三)骨制品 84
1.骨器 84
(1)骨锥 84
(2)骨铲 87
(3)骨鱼镖 87
(4)骨针 89
2.残次品 89
(四)角制品 89
(1)角锥 89
(2)角铲 89
(五)牙制品 89
(六)蚌制品 89
第二节 第二期文化遗存 91
(一)陶制品 91
(1)敞口罐 91
(2)未定名器 93
(二)石制品 94
1.石器 95
(1)石锤 95
(2)砍砸器 95
(3)切割器 103
(4)穿孔石器 103
2.半成品 103
3.石块、石片和碎屑 103
4.砾石 103
(三)骨制品 103
1.骨器 104
(1)骨锥 104
(2)骨铲 104
(3)骨鱼镖 106
(4)骨针 106
2.残次品 106
(四)角制品 106
(五)蚌制品 106
第三节 第三期文化遗存 108
(一)陶制品 108
(1)敞口罐 108
(2)器底 113
(3)未定名器 116
(二)石制品 119
1.石器 119
(1)石锤 119
(2)砍砸器 119
(3)切割器 122
(4)棒形石凿 123
(5)穿孔石器 124
(6)锛形器 124
2.半成品 124
3.石块、石片与碎屑 124
4.砾石 124
(三)骨制品 124
1.骨器 124
(1)骨锥 125
(2)骨铲 127
(3)骨鱼镖 127
(4)骨针 128
2.残次品 128
(四)角制品 128
(1)角锥 128
(2)角铲 128
(五)牙制品 128
(六)蚌制品 128
第四节 第四期文化遗存 130
一、遗迹 130
二、遗物 131
(一)陶制品 131
(1)敞口罐 132
(2)敛口罐 138
(3)高领罐 140
(4)陶釜 142
(5)腹部残片 142
(6)器底 144
(二)石制品 146
1.石器 146
(1)石锤 146
(2)砍砸器 146
2.半成品 146
3.石块、石片与碎屑 147
4.砾石 147
(三)骨制品 148
(四)蚌制品 149
第五节 第五期文化遗存 149
一、遗迹 149
二、遗物 149
(一)陶制品 149
(1)敞口罐 150
(2)高领罐 158
(3)直口盘口釜 161
(4)敛口盘口釜 165
(5)敛口釜 171
(6)直腹釜 171
(7)圈足盘 171
(8)豆 172
(9)盆 173
(10)陶钵 173
(11)未定名器 175
(12)支脚 178
(二)石制品 180
1.石器 180
(1)石锤 180
(2)砍砸器 181
(3)磨制石锛 182
2.半成品 182
3.石片、石核与碎屑 182
4.砾石 182
(三)骨制品 182
(1)骨锥 182
(2)骨铲 183
(3)骨针 183
(四)角制品 184
第六节 宋代文化遗存 184
一、遗迹 184
二、遗物 184
(1)瓷碗 184
(2)青瓷杯 189
(3)青瓷小钵 190
(4)陶擂钵 190
(5)陶罐 190
(6)青瓷壶 190
(7)陶坛 193
(8)陶瓮 193
(9)陶缸 193
第七节 其他文化遗存 193
一、遗迹 193
二、遗物 194
(一)石制品 194
1.石器 194
①打制石器 194
(1)石锤 194
(2)砍砸器 211
(3)切割器 224
(4)棒形石凿 227
(5)穿孔石器 231
②磨制石器 232
(1)石斧 232
(2)石锛 232
(3)石凿 234
(4)石矛 235
(5)石刀 235
③其他 235
(1)砺石 235
(2)石砧 237
2.半成品 237
3.石块 237
(二)骨制品 237
1.骨器 237
(1)骨锥 237
(2)骨铲 241
(3)骨鱼镖 243
(4)骨针 243
(5)骨镞 243
(6)骨片 243
(7)饰品 243
(8)骨凿 245
2.骨料 245
(三)角制品 247
(1)角锥 247
(2)角铲 247
(四)蚌制品 247
(1)蚌勺 247
(2)蚌刀 248
第五章 生存环境 251
第一节 孢粉种类所反映的生存环境 251
一、2001年以前的研究 251
二、2001年的采样和分析 254
(一)第一期文化的自然环境和植物资源 258
(二)第二期文化的自然环境和植物资源 261
(三)第三期文化的自然环境和植物资源 262
(四)第四期文化的自然环境和植物资源 264
(五)第五期文化的自然环境和植物资源 264
(六)宋代的自然环境和植被 265
(七)现代的地表植被和自然环境 265
三、小结 267
第二节 水陆生动物所反映的生存环境 270
一、2001年以前的研究 270
二、2001年的研究 272
(一)种属鉴定 272
(二)动物种类所反映的环境特征 281
第六章 生业模式 286
第一节 植物遗存的研究 286
一、浮选与炭化植物遗存的研究 286
(一)采样与浮选 286
(二)浮选结果的分类与鉴定 287
(三)结果的分析 289
二、植硅石的提取与研究 293
(一)样品的采集和植硅石的提取 293
(二)植硅石的观察与鉴定 294
(三)结果的分析 296
第二节 水陆生动物遗存的研究 297
一、桂林广西鸟的鉴定 298
二、测量和观察 299
(一)贝类 299
1.中国圆田螺 299
2.圆顶珠蚌 300
3.短褶矛蚌 300
4.背瘤丽蚌 300
5.蚬 301
(二)脊椎动物 301
1.猪 301
2.鹿 308
3.牛 327
三、各期动物的组成特征 329
(一)贝类 329
(二)脊椎动物 329
1.可鉴定标本数 329
2.最小个体数 332
(三)讨论 334
四、对贝类的采集压 335
五、猪的驯养问题 337
(一)判断标准 337
(二)牙齿的尺寸 338
(三)年龄结构 340
(四)小结 341
第三节 甑皮岩人类生业模式的讨论 341
一、摄取植物的种类及方式 342
二、摄取动物的种类及方式 344
第七章 工艺技术 347
第一节 陶器制作工艺的分析与研究 347
一、出土陶器的观察与分析 348
(一)第一期陶器的制作工艺和技术水平 348
1.陶器的原料及组合 348
2.器物成型和制作方法 348
3.器形和装饰的变化 348
4.烧制技术和相应设施 348
(二)第二期陶器的制作工艺和技术水平 349
1.陶器的原料及组合 349
2.器物成型和制作方法 350
3.器形和装饰的变化 351
4.烧制技术和相应设施 351
(三)第三期陶器的制作工艺和技术水平 351
1.陶器的原料及组合 352
2.器物成型和制作方法 352
3.器形和装饰的变化 352
4.烧制技术和相应设施 353
(四)第四期陶器的制作工艺和技术水平 354
1.陶器的原料及组合 354
2.器物成型和制作方法 354
3.器形和装饰的变化 355
4.烧制技术和相应设施 355
(五)第五期陶器的制作工艺和技术水平 355
1.陶器的原料及组合 358
2.器物成型和制作方法 358
3.器形和装饰的变化 358
4.烧制技术和相应设施 359
二、陶器制作和施纹实验 359
(一)第一期陶器的施纹工艺 359
(二)第二期陶器的施纹工艺 360
(三)第三期陶器的施纹工艺 360
(四)第四期陶器的施纹工艺 361
(五)第五期陶器的施纹工艺 361
三、陶器原料的配制和烧制——民族学调查的启发 363
四、小结 364
第二节 石器制作工艺的分析与研究 367
一、出土石制品的观察和分析 367
(一)出土石器的岩性 367
(二)石料的来源 368
(三)石料的选择 371
(四)石器的制作及二次修整 375
1.石器加工工具 375
2.砍砸器的制作 375
3.石片石器的制作 377
4.穿孔石器的制作 378
二、实验标本的制作和使用 379
(一)实验标本的制作 380
(二)实验标本的使用及微痕观察 381
三、出土石制品的微痕观察 385
(一)第一期石制品 385
(二)第二期石制品 385
(三)第三期石制品 386
(四)第四期石制品 386
(五)第五期石制品 386
四、小结 387
第三节 骨、角、蚌器制作工艺的分析与研究 388
一、出土器物的观察和分析 388
(一)第一期骨、角、蚌器的制作 389
1.骨器的制作 389
(1)骨料的选择 390
(2)打击取料 392
(3)修理、磨制成型 393
2.角器的制作 394
3.蚌器的制作 395
(1)选料 395
(2)打制毛坯 395
(3)穿孔 396
(二)第二期骨、角、蚌器的制作 397
(三)第三期骨、角、蚌器的制作 397
(四)第四期骨、角、蚌器的制作 398
(五)第五期的骨、角、蚌器 398
二、骨、角、蚌器的功能——微痕分析 399
(一)实验标本 400
(二)出土器物的观察 402
1.第一期器物 402
2.第二期器物 402
3.第三期器物 402
4.第四期器物 402
5.第五期器物 402
三、讨论 402
第八章 体质特征 405
第一节 鉴定和描述 405
一、骨骼的性别年龄鉴定与形态学描述 405
二、性别和年龄分析 407
第二节 种族类型鉴定及分析 408
一、种族类型的鉴定 408
(一)非测量形态特征 409
(二)测量性形态特征 409
(三)种族类型的确定 409
二、与古代对比组和现代人群的比较 412
第三节 创伤与病理 415
一、创伤现象 415
二、病理现象 418
三、讨论 419
(一)关于牙齿磨耗 419
(二)关于齿病问题 420
(三)其他 421
第四节 肢骨问题 422
一、关于身高问题 422
二、股骨颈干角的问题 423
三、肢骨的比较 424
第五节 小结 425
第九章 年代讨论 429
第一节 石灰岩地区的地质特征及碳十四测年结果校正 429
一、不同环境下年代标本碳十四水平的影响因素 429
(一)陆相环境 430
(二)水相环境 430
二、石灰岩地区的地质特征对年代标本的影响及其校正 431
(一)地质特征对年代标本的影响 431
(二)石灰岩地区年代标本碳十四结果的校正 432
第二节 2001年碳十四数据结果及其讨论 433
一、偏老年代数据的分析及其处理 433
二、数据结果的考察与复核 435
三、年代测定结果 438
四、与其他测定结果的比较 441
五、讨论 444
第三节 结论 445
第一○章 结语 446
第一节 甑皮岩遗址的文化内涵和主要特征 447
一、第一期文化遗存 447
二、第二期文化遗存 447
三、第三期文化遗存 448
四、第四期文化遗存 448
五、第五期文化遗存 449
六、宋代文化遗存 450
七、关于“甑皮岩文化” 451
第二节 甑皮岩遗址的考古学意义 451
一、甑皮岩遗址与陶器起源及相关的文化演化 451
二、甑皮岩遗址与桂林地区史前考古 456
三、甑皮岩遗址与湖南地区史前考古 461
(一)甑皮岩文化遗存与沅水中游地区史前文化的关系 461
(二)甑皮岩文化遗存与洞庭湖地区史前文化的关系 463
1.甑皮岩文化遗存与彭头山文化 463
2.甑皮岩文化遗存与皂市下层文化 464
(三)小结 465
四、甑皮岩遗址与岭南地区史前考古 465
(一)洞穴遗址 466
(二)河流阶地遗址 467
(三)山坡遗址 467
(四)海滨遗址 467
五、甑皮岩遗址与东南亚地区史前考古 468
六、小结 471
第三节 余论 472
附表 484
附表一 甑皮岩遗址石器统计表 484
附表二 甑皮岩遗址石器岩性统计表 487
附表三 甑皮岩遗址骨器统计表 488
附表四 甑皮岩遗址墓葬登记表 490
附表五 甑皮岩遗址头骨测量表(男性) 491
附表六 头骨测量值与亚洲蒙古人种各种类型的比较(男性) 494
附表七 甑皮岩组与古代、近代对比组的比较 495
附表八 甑皮岩遗址人骨肢骨测量表 497
附表九 华南地区史前碳十四数据及校正结果 500
附表一○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史前洞穴遗址登记表 504
附录 508
附录一 甑皮岩遗址孢粉分析报告 508
附录二 甑皮岩附近现代植被及其植物种类调查 529
附录三 甑皮岩遗址各期出土的水陆生动物 541
附录四 甑皮岩遗址出土石器表面残余物的初步分析 646
附录五 甑皮岩遗址出土陶器的检测与分析 652
附录六 甑皮岩遗址骨器烧烤实验报告(英文) 662
附录七 甑皮岩遗址大事记 666
附录八 甑皮岩遗址研究目录索引 672
后记 678
英文提要 680
图一 桂林市位置图 2
图二 桂林市行政区划图 3
图三 广西岩溶地貌分区示意图 6
图四 桂林市岩溶地貌及洞穴遗址分布示意图 8
图五 甑皮岩遗址位置图 15
图六 甑皮岩遗址周围地形示意图 16
图七 甑皮岩遗址附近地层示意图 17
图八 甑皮岩洞口立面复原图 18
图九 甑皮岩洞穴平面示意图 19
图一○ 甑皮岩遗址探方分布图 22
图一一 DT3、DT4、DT5探方剖面图 23
图一二 DT1、DT2、DT6探方剖面图 23
图一三 AT1、BT1、BT2探方剖面图 24
图一四 矮支T3、矮洞口、DT3、DT1、BT1、BT3探方剖面图 24
图一五 矮支T1、DT4、DT2、BT2探方剖面图 24
图一六 DT5、DT6探方剖面图 25
图一七 甑皮岩遗址墓葬平面分布示意图 28
图一八 BT2探方北壁剖面图 42
图一九 BT3探方剖面图 44
图二○ DT3探方北壁剖面图 46
图二一A DT4探方剖面图 47
图二一B DT4探方剖面图 48
图二二 DT6探方东壁剖面图 51
图二三 DT4(31)第一层面石制品平面分布图 55
图二四 DT4(31)第二层面石制品平面分布图 56
图二五 第一期打制石器拼合图 57
图二六 第一期打制石器拼合图 58
图二七 第一期陶釜 59
图二八 第一期盘状石锤 61
图二九 第一期盘状石锤 62
图三○ 第一期有凹石锤 63
图三一 第一期有凹石锤 64
图三二 第一期单边直刃砍砸器 65
图三三 第一期单边直刃砍砸器 66
图三四 第一期单边直刃砍砸器 68
图三五 第一期单边弧刃砍砸器 69
图三六 第一期单边弧刃砍砸器 71
图三七 第一期双边刃砍砸器 72
图三八 第一期双边刃砍砸器 73
图三九 第一期双边刃砍砸器 74
图四○ 第一期盘状砍砸器 76
图四一 第一期切割器 77
图四二 第一期切割器 78
图四三 第一期尖状器 80
图四四 第一期棒形石凿、穿孔石器 81
图四五 第一期半成品 83
图四六 第一期骨锥、角锥、牙锥 86
图四七 第一期骨铲、角铲 88
图四八 第一期蚌刀 90
图四九 第二期陶器纹饰拓片 92
图五○ 第二期陶器敞口罐和未定名器 94
图五一 第二期有凹、半球状石锤和半成品 96
图五二 第二期单边直刃砍砸器 97
图五三 第二期单边直刃砍砸器 98
图五四 第二期单边弧刃砍砸器 100
图五五 第二期双边刃砍砸器 101
图五六 第二期双边刃砍砸器 102
图五七 第二期骨锥、铲,角锥 105
图五八 第二期蚌刀 107
图五九 第三期陶器纹饰拓片 109
图六○ 第三期敞口罐 111
图六一 第三期敞口罐 113
图六二 第三期器底 115
图六三 第三期未定名器 118
图六四 第三期盘状、有凹、条状石锤 120
图六五 第三期单边直刃砍砸器 121
图六六 第三期砍砸器 123
图六七 第三期骨锥、针 126
图六八 第三期骨锥、铲、鱼镖,角铲、锥,牙锥,蚌刀 129
图六九 DT4灶1位置图 131
图七○ DT4灶1平、剖面图 132
图七一 BT2M8平、剖面图 133
图七二 BT2M9平、剖面图 134
图七三 第四期陶器纹饰拓片 135
图七四 第四期敞口罐 136
图七五 第四期敞口罐 139
图七六 第四期敛口、高领罐 141
图七七 第四期陶釜及陶片 143
图七八 第四期器底 145
图七九 第四期单边弧刃砍砸器、有凹石锤、半成品 147
图八○ 第四期骨锥和蚌刀 148
图八一 DT1M4平、剖面图 150
图八二 第五期陶器纹饰拓片 151
图八三 第五期陶器纹饰拓片 152
图八四 第五期陶器纹饰拓片 153
图八五 第五期陶器纹饰拓片 154
图八六 第五期敞口罐 156
图八七 第五期敞口罐 158
图八八 第五期高领罐 160
图八九 第五期直口盘口釜 162
图九○ 第五期直口盘口釜 163
图九一 第五期敛口盘口釜 166
图九二 第五期敛口盘口釜 168
图九三 第五期敛口盘口釜 170
图九四 第五期敛口、直腹釜,圈足盘,豆 172
图九五 第五期陶盆 173
图九六 第五期陶钵 174
图九七 第五期未定名器 176
图九八 第五期陶支脚 179
图九九 第五期有凹、球状石锤,磨制石锛 181
图一○○ 第五期骨针、锥、铲,角锥 183
图一○一 AT1M1平、剖面图 185
图一○二 宋代瓷碗 186
图一○三 宋代瓷碗 188
图一○四 宋代青瓷杯、小钵,陶擂钵、罐 191
图一○五 宋代青瓷壶,陶坛、瓮、缸 192
图一○六 库存盘状石锤 195
图一○七 库存盘状石锤 196
图一○八 库存盘状石锤 198
图一○九 库存盘状石锤 199
图一一○ 库存盘状石锤 200
图一一一 库存有凹石锤 201
图一一二 库存有凹石锤 202
图一一三 库存有凹石锤 203
图一一四 库存有凹石锤 204
图一一五 库存有凹石锤 205
图一一六 库存有凹石锤 206
图一一七 库存球状石锤 208
图一一八 库存半球状石锤 209
图一一九 库存半球状石锤 210
图一二○ 库存条状石锤 212
图一二一 库存单边直刃砍砸器 213
图一二二 库存单边直刃砍砸器 215
图一二三 库存单边直刃砍砸器 216
图一二四 库存单边直刃砍砸器 217
图一二五 库存单边直刃砍砸器 218
图一二六 库存单边弧刃砍砸器 219
图一二七 库存单边弧刃砍砸器 221
图一二八 库存双边刃砍砸器 222
图一二九 库存双边刃砍砸器 223
图一三○ 库存切割器 225
图一三一 库存切割器 226
图一三二 库存棒形石凿 228
图一三三 库存棒形石凿 230
图一三四 库存穿孔石器和盘状砍砸器 231
图一三五 库存磨制石斧 233
图一三六 库存磨制石锛、凿、矛、刀 234
图一三七 库存砺石、石砧 236
图一三八 库存半成品 238
图一三九 库存骨锥 240
图一四○ 库存角铲、骨铲 242
图一四一 库存骨镞、针、鱼镖、凿、骨片、饰品、骨料,角锥、铲,蚌勺 244
图一四二 库存骨料 246
图一四三 库存蚌刀 249
图一四四 库存蚌刀 250
图一四五 1973年孢粉采样分布图 252
图一四六A 1973年03地点剖面孢粉采样图式 253
图一四六B 1973年04地点剖面孢粉采样图式 253
图一四七 DT3探方北壁剖面采样点 254
图一四八A DT4探方东、南壁孢粉、植硅石采样点剖面图 255
图一四八B DT4探方西、北壁孢粉、植硅石采样点剖面图 256
图一四九 DT6探方东壁孢粉、植硅石采样点剖面图 257
图一五○ BT3探方孢粉、植硅石采样点剖面图 258
图一五一 甑皮岩洞口西侧孢粉、植硅石采样点剖面图 259
图一五二 大风山孢粉、植硅石采样点剖面图 260
图一五三 甑皮岩遗址出土动物骨骼 279
图一五四 甑皮岩遗址出土动物骨骼 280
图一五五 甑皮岩遗址出土动物骨骼 282
图一五六 甑皮岩遗址出土动物骨骼 283
图一五七 甑皮岩遗址出土动物骨骼 284
图一五八 一至五期炭化物与蚌螺重量对比图 289
图一五九 一至五期炭化物、根块茎重量及植物种子数量对比图 292
图一六○ DT3北隔梁与DT6东隔梁的炭化物、根块茎重量及植物种子数量对比图(三期) 293
图一六一 BT3北隔梁与BT2北隔梁的炭化物、根块茎重量及植物种子数量对比图(五期) 293
图一六二 桂林广西鸟乌喙骨图 298
图一六三 猪臼齿磨耗图 302
图一六四 甑皮岩遗址鹿科动物肩胛骨测量数据图 320
图一六五 甑皮岩遗址鹿科动物肱骨近端测量数据图 321
图一六六 甑皮岩遗址鹿科动物肱骨远端测量数据图 321
图一六七 甑皮岩遗址鹿科动物桡骨近端测量数据图 322
图一六八 甑皮岩遗址鹿科动物桡骨远端测量数据图 322
图一六九 甑皮岩遗址鹿科动物掌骨近端测量数据图 323
图一七○ 甑皮岩遗址鹿科动物掌骨远端测量数据图 323
图一七一 甑皮岩遗址鹿科动物股骨近端测量数据图 324
图一七二 甑皮岩遗址鹿科动物股骨远端测量数据图 324
图一七三 甑皮岩遗址鹿科动物胫骨近端测量数据图 325
图一七四 甑皮岩遗址鹿科动物胫骨远端测量数据图 325
图一七五 甑皮岩遗址鹿科动物跟骨测量数据图 326
图一七六 甑皮岩遗址鹿科动物距骨测量数据图 326
图一七七 甑皮岩遗址鹿科动物跖骨近端测量数据图 327
图一七八 甑皮岩遗址鹿科动物跖骨远端测量数据图 328
图一七九 甑皮岩遗址各期贝类比例图 330
图一八○ 制陶技术(泥片贴筑) 350
图一八一 制陶技术复原示意图 353
图一八二 制陶技术复原示意图 356
图一八三 制陶技术(泥片贴筑) 357
图一八四 甑皮岩组与古代及近现代对比组的聚类结果图 414
图一八五 预计大气14C浓度受核爆炸和核工业影响后的历年变化 434
图一八六 DT6碳十四取样剖面图 435
图一八七 甑皮岩遗址陶器演变图 455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BBC人体如何工作》(英)爱丽丝.罗伯茨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莼江曲谱 1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美国小学分级阅读 二级D 地球科学&物质科学》本书编委会 2016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工作手册》(荷)瑞克·考斯林克(RikGosselink) 2020
- 《强磁场下的基础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编 2020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进化论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医学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电子测量与仪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 2009
- 《国学经典诵读》(中国)严琼燕 2019
- 《思维导图 超好用英语单词书》(中国)王若琳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两京烟云》陈诗泳,赖秀俞责任编辑;(中国)千慧 2019
- 《HTML5从入门到精通 第3版》(中国)明日科技 2019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MBA大师.2020年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专用辅导教材 数学考点精讲》(中国)董璞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西单大杂院-北京老舍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小说作品集》北京老舍文学院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本系列 白露》刘国华,马鹏程 2019
- 《北京模式》吴建繁,王德海,朱岩编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八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