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621
中卷 621
第四编 道教文化篇 621
第一章 唐代道教文学 621
第一节 道教诗歌 621
第二节 道教俗讲 629
第三节 道教笔记小说 633
一 《虬鬚客传》的作者 634
二 《虬鬚客传》的内容 634
三 《虬鬚客传》的性质 635
四 《虬鬚客传》的艺术水平 635
五 五种版本的《虬鬚客传》的异同 636
第二章 唐代道教乐舞 641
第一节 琴 648
第二节 啸 655
第三节 笙 658
第三章 唐代道教绘画 662
第一节 太上老君像 668
第二节 道教诸神像 670
第三节 老子化胡经 671
第四节 著名道士像 672
第五节 其他 673
第四章 唐代道教雕塑 675
第一节 造像 675
一 石刻 675
二 玉刻 676
三 夹紵 677
四 铁铸 678
五 金铜铸 678
六 金铸 678
七 木雕 679
八 泥塑 679
九 摩崖造像 680
十 不明质地的道教造像 681
第二节 铸钟 687
第三节 经幢 690
第五章 唐代道教书法 691
第六章 唐代道教建筑 698
第七章 唐代道教祭祀礼仪 713
第八章 唐代道教斋醮 724
第九章 唐代道教医学与养生 737
第一节 医学 738
第二节 养生之术 741
一 导引 745
二 按摩 750
三 服气 751
四 辟谷 758
五 叩齿 763
六 咽津 763
第十章 唐代道教典籍的搜集、整理与著述 765
第一章 唐代经学概说 801
第五编 经学篇 801
第二章 陆德明《经典释文》 807
第一节 《经典释文》的成书年代 807
第二节 陆德明撰写《经典释文》的目的和期待 811
第三节 《经典释文》对后世的影响 818
第三章 唐王朝对五经的整理 823
第一节 颜师古在经学上的贡献 823
第二节 孔颖达与《五经正义》 829
一 《五经正义》编纂过程 829
二 《周易正义》 832
三 《尚书正义》 843
四 《毛诗正义》 850
五 《礼记正义》 865
六 《春秋左传正义》 877
第四章 唐代的《易学》 886
第一节 李鼎祚《周易集解》 886
第二节 史徵《周易口诀义》 898
第五章 贾公彦的《周礼》《仪礼》疏 912
第一节 《周礼注疏》 913
第二节 《仪礼注疏》 924
第六章 刘知几《史通》有关经传的论述 931
第七章 啖助、赵匡、陆淳(质)对《春秋三传》的看法 942
第一节 讨论《春秋》宗旨 945
第二节 评议“三传”得失 950
第三节 补充集注新注 953
第四节 赵匡“损益”说明 957
第五节 《左传》、《国语》比较 960
第八章 韩愈、李翱在经学上的贡献 969
第九章 结语 983
第六编 佛教文化篇 991
第一章 佛寺群系与寺院型制 991
第一节 佛寺群系的形成 991
第二节 佛寺型制的演变 994
一 宫塔式 994
二 楼塔式 995
三 廊院式 997
第二章 僧团制度与僧官寺职 1002
一 恢张律戒 1003
第一节 僧尼仪规与禅门规式 1003
二 道宣:僧尼仪规 1005
三 怀海:《禅门规式》 1007
第二节 僧官与寺职 1009
一 僧官沿革 1009
二 敦煌文书中的州级僧官 1012
三 寺职“三纲” 1015
第三章 译业与声业 1018
第一节 译业的鼎盛 1018
一 唐以前的译业 1019
二 唐初译业 1021
三 武周译业 1024
四 译业尾声 1025
第二节 声业的成熟 1027
一 胡呗演化为梵呗 1028
二 经导两声的融合 1030
三 俗讲风靡民间 1032
第四章 人文撰述 1036
第一节 僧传 1036
一 《名僧传》与《高僧传》 1037
二 道宣《续高僧传》 1038
三 “别传”与“类传” 1040
第二节 行记 1041
一 《佛国记》、《北魏惠生使西域记》与《大隋西国传》 1042
二 玄奘、辩机《大唐西域记》 1043
三 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047
四 《往五天竺国传》 1049
第三节 寺记与名山记 1050
一 《洛阳伽蓝记》、《寺塔记》 1050
二 《庐山记》、《天台山记》 1053
第四节 经音义与唐梵语样 1056
一 玄应《大唐众经音义》 1057
二 慧琳《一切经音义》 1059
三 《梵唐千字文》、《梵唐文字》、《悉昙字样》 1061
第五节 参玄录 1063
第五章 岁节之庆 1069
第一节 传统节日 1069
一 除日(岁除)、元日(大岁日) 1070
二 上元日(燃灯节,正月十五日) 1073
三 寒食日 1076
四 冬至日 1077
第二节 释门节日 1080
一 佛诞日(四月八日)、[附]敦煌行像日(二月八日) 1080
二 盂兰盆节(七月十五日) 1084
三 腊日(十二月八日) 1088
第三节 节祝情结与美学品格 1089
第六章 寺学与庋藏 1094
第一节 寄寺修学 1095
一 三吴·两浙 1095
二 庐浔·楚衡·荆襄 1096
三 沂兖·淮扬 1098
四 蜀中·闽莆 1100
五 终南·京畿 1100
六 嵩山·都畿 1102
七 中条山 1103
第二节 敦煌的寺学 1104
第三节 典籍藏 1108
一 外典藏 1108
二 别集特藏 1109
三 敦煌佛寺的外典藏 1111
第四节 名物藏 1112
一 “三绝藏” 1113
二 独藏 1115
三 佛舍利藏 1116
一 文化名人故实 1119
第五节 故实藏 1119
二 政治名人故实 1120
三 京寺“常住掌故” 1121
第七章 栖寄与利养 1123
第一节 寺舍停客 1123
一 “流寓”与“宿会” 1124
二 举子“税居”与商客寄寺 1127
三 传舍与“普通院” 1129
第二节 “悲田”利人 1133
第三节 护生营林 1138
第一节 礼仪的起源 1146
第七编 礼仪风俗篇 1146
第一章 唐前礼仪 1146
第二节 周公孔子制礼作乐 1150
第三节 诸子论礼 1159
第四节 秦汉礼仪 1169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礼仪 1174
第六节 隋代礼仪 1178
第二章 官颁唐礼 1181
第一节 贞观礼和显庆礼 1181
第二节 武则天冲击旧礼 1183
第三节 开元礼 1186
第四节 五经正义和开元礼举 1190
第五节 贞元、元和间礼的变迁 1191
第三章 唐代礼仪风俗 1194
第一节 唐代诞生礼俗 1194
第二节 唐代冠笄礼俗 1198
第三节 唐代婚嫁礼俗 1203
第四节 唐代丧葬礼俗 1223
第五节 唐代祭祀礼俗 1256
第六节 唐代皇帝礼仪 1275
第七节 唐代军礼 1307
第八节 唐代乡饮酒礼 1316
第九节 唐代家礼 1319
第十节 唐代节日风俗 1329
一 元旦 1329
二 元宵 1330
三 上巳 1331
四 寒食 1332
五 清明 1333
六 端午 1334
七 七夕 1335
八 中元 1336
九 中秋 1337
十 重阳 1338
十一 冬至 1339
十二 腊八 1340
十三 送灶 1340
十四 除夕 1341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任永进,贺志涛著 2019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南》苏玉主编 2017
- 《白纻舞及其歌辞的文化解读》王俊,曹化根著 2019
- 《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翻译》姜秋霞,杨正军 2019
- 《中国经典文化走向世界丛书 学术卷 2》龚海燕译 2019
- 《新世纪的文化思考》方克立著 2019
-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红色文化大众化研究》张文 2019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