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唐山文化的历史脉络
唐山文化的历史脉络

唐山文化的历史脉络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铁铮,李权兴编;河北省唐山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
  • 页数:643 页
图书介绍:
《唐山文化的历史脉络》目录

序:张耀华 1

写在前面的话 2

漫话文化与文脉——写在前面的话 2

区域建制 10

唐山是祖国的骄傲——解读唐山地域概念 10

燕山和滦河——唐山山脉河流 12

远古文物遗存——唐山文化发展的源头 15

从远古到当代——唐山区域建制沿革 18

县区级行政区划的变动——唐山市主要县区历史沿革 26

县郡治所的变动——行政区划的调整 30

县城建设的格局——以丰润县城关为例 34

村庄聚落的命名——唐山地名探源 38

民族融合的华章——从我国多民族历史形成谈起 44

多民族杂居共处——唐山的民族融合 48

大范围人口迁徙——华北地区的移民 53

明初两次大移民——唐山村落形成史 55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传说种种 59

区域经济的新生机——移民与经济发展 62

老呔闯关东——唐山人口外移 63

古代经济 68

农耕及手工业——唐山农耕文化 68

煮盐和盐业——唐山的制盐业 70

著名“千斤冶”——唐山古代冶铁业 74

china就是瓷器——唐山陶瓷史话 77

造纸和纸庄——唐山的造纸业 81

烧锅与酿酒业——古代唐山的酒厂 83

去往东北的必由之路——古代唐山陆路交通 84

设驿以待天下之宾——唐山驿站遗存 86

会集而买卖——唐山集市的形成 88

民屯、军屯、商屯——移民屯田 92

变水患为水利——唐山的引滦工程 95

滦河的槽运——滦河漕运史话 97

漕运文化探索——滦河漕运文化 103

京东宝地 108

资源富集,物产丰饶——“京东宝地”称谓的由来 108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唐山的农业、农村、农民 110

开滦煤矿与唐山市——没有开滦就没有唐山市 113

唐山建镇考——从乔屯镇到唐山 115

矿区构成的中心聚落——产业带动形成城镇 117

四次建市的过程——唐山建市考 119

城市的雏形——唐山的老街道 122

最早的过街天桥——唐山的两座天桥 125

娱乐和商业中心——唐山小山市井文化 126

代代相传的故事——唐山的古老传说 128

燕山多忠勇之士——历史上的忠臣良将 132

江山代有才人出——唐山古代文化名人 139

煤根路源 144

洋务运动主要倡导者——李鸿章与唐山 144

开滦煤矿——中国煤炭工业源头 148

近代工商业的先驱——唐廷枢与唐山 158

唐胥铁路——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 162

龙号机车何处寻——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 164

一场在伦敦的诉讼——英商渗入开平煤矿 166

滦州官矿的崛起——改变开平矿市场独占 169

从“收开”到“以开并滦”——两矿“联合”真相 170

水泥生产的开创者——周学熙与唐山 172

出口第一桶水泥——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 176

中国制造——唐山铁路工厂 178

修造滦河铁路大桥——詹天佑与唐山 179

“三松”牌棉纱——唐山华新纺织厂 181

发展工业电力先行——唐山火力发电厂 182

文化发展总是开放的——唐山工业发展中的外国人 184

瓷都钢城 190

唐山陶瓷业兴盛时期——中国第——件卫生瓷的诞生 190

唐山陶瓷的更大发展——从“洋灰瓷”到“出口瓷” 191

民营陶瓷厂异军突起——市场竞争考验唐山陶瓷业 192

北方瓷都的风采——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 194

钢铁唐山的萌芽——唐山制钢厂 197

唐山钢铁业发展——条滚动发展之路 198

唐钢的发展轨迹——从转炉故乡到千万吨级大钢 199

唐山的小钢铁——从落后走向区域经济的支柱 203

唐山钢铁工业未来展望——精品钢材基地规划和耗钢工业园区设想 207

北方大港 212

孙中山两次来唐山——《建国方略》中的北方大港 212

港口建设起步——结束“有海无港”历史 216

中山先生夙愿成现实——京唐港国际通航 217

曹妃甸前史——唐太宗李世民与曹妃甸 219

曹妃甸的老灯楼——法本和尚与曹妃甸 224

光芒闪烁照海路——五次重建曹妃甸灯塔 225

首钢搬迁到曹妃甸——曹妃甸引起全国关注 227

蓝色发展思路——向沿海推进的发展战略 230

燕山长城 234

长城情结——民族精神的象征 234

雄关险隘——唐山境内的长城 238

明代蓟镇总兵府——迁西三屯营镇 243

戚继光在唐山——戚继光和戚家军 245

守卫长城的贤臣能将——唐山长城人物 247

旌旗曾驻蓟门东——古代唐山长城诗摘 250

兵家必争之地——唐山地区战乱频仍 262

征战经略必经之地——唐山饱受战乱之苦 268

方言呔韵 272

唐山方言考略——“老呔”话的由来 272

唐山方言考略——唐山方言的内部分区 275

唐山方言考略——与普通话声调上的差异 280

唐山的特殊语汇——“老呔”口语语汇 284

唐山方言的音变——唐山口语音变现象 286

唐山方言渊源——唐山口语音变探源 291

滦水作证 302

扶清灭洋的壮举——唐山义和团运动 302

当年勇烈动山川——辛亥滦州起义 305

“杀则杀耳,何迫辱为!”——辛亥革命烈士白雅雨 307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革命先驱李大钊 309

现代革命和战争——“五四运动”在唐山 312

工人阶级自在到自为——共产党组织的创建 313

他们特别能战斗——开滦反帝同盟大罢工 314

山海关之役——近代直奉军阀战争 317

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冀东长城抗战 318

长城是民族魂的象征——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322

驱散冀东上空的阴云——“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覆亡 323

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实践——冀东抗日大暴动 327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冀东抗日游击战争 330

著名冀东抗日英烈——杨十三投笔从戎 333

奋勇抗日的工人领袖——节振国刀劈日本宪兵 335

活捉日本天皇表弟——包森威震冀东 336

血海深仇永不忘——日寇灭绝人性的暴行 339

国民党统治下的唐山——“中央来了更遭殃” 342

唐山解放——挥师进关和平津战役 343

风流人物看今朝——近现代唐山文化名人 351

民俗传承 360

五服内外的称谓——唐山人伦理观念 360

民间建筑样式——唐山传统民居 363

节日习俗——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 365

民间节日要览——唐山民间节日 367

悠久的农事节气唐山二十四节气 378

伊斯兰教的节日——少数民族节日礼仪 380

嫁娶礼仪——唐山结婚习俗 382

丧葬礼仪——唐山丧葬习俗 386

饮食礼仪——唐山饮食习惯 393

民间宴请礼仪——唐山宴席习俗 397

特色菜肴和小吃——唐山家常饭菜、风味小吃 399

民间信仰与民俗——唐山的民间信仰 400

堪舆、占卜、相面——民间迷信色彩信仰 402

繁杂的诸神信仰——唐山的神仙崇拜 404

被神化了的义勇典型——唐山的关公崇拜 409

庙宇与庙会——唐山的神佛信仰 411

宗教在冀东城乡——唐山的宗教信仰 415

民间谚语歌谣——民俗文化的认知 421

教化理念 432

书院和学馆——唐山文化教育 432

张载和关学——唐山横渠书院 434

张载后裔的作为——滦州横渠书院 437

书院沧桑——唐山书院教育 439

“教不严,师之惰”——明代学制碑联想 442

唐山高等学府——唐山交通大学 444

最早的新式学堂——唐山一中 447

独秀孤峰建校园——车轴山中学 448

唐山也有武学校——开平武备学堂 449

“读书为做事”——唐山早期职业学校 451

教育需要全社会来办——唐山民办中小学 452

瑰丽艺苑 456

人文、自然景观的结合——唐山古建筑 456

历史遗存的文化符号——古滦州景色 461

世界文化遗产——遵化清东陵 463

冀东文艺三支花——唐山皮影 470

冀东文艺三支花——乐亭大鼓 475

冀东文艺三支花——评剧 478

评剧艺术奠基人——成兆才与评剧 484

评剧的特色——兼收并蓄雅俗共赏 489

繁荣评剧艺术——中国评剧艺术节 491

头手足体之舞——冀东大秧歌 493

生活的艺术再现——滦南剪纸艺术 495

就地取材的艺术制品——玉田泥塑艺术 497

唢呐演奏的交响乐——冀东吹歌 499

诞生在唐山的新剧种——皮影与唐剧 500

抗震精神 506

唐山大地震——惨烈的“7.28” 506

抗震纪念碑的诉说——全国人民支援唐山 509

唐山大地震的深刻反思——大地震应该给人类留下什么 511

抗震精神铸造新唐山——“唐山魂”研讨会 516

名门望族不应被冷漠的谱牒学——弃其糟粕求发展 520

说不尽的《红楼梦》——曹雪芹其人其事 522

曹雪芹祖籍各说——丰润曹、辽阳曹、铁岭曹 524

谱牒学的新发展——唐山名人年谱的撰写 526

县志中的名门望族——燕山窦氏家族 528

县志中的名门望族——玉田韩氏家族 529

县志中的名门望族——丰润曹氏家族 532

京东第一家——“老呔帮”的带头人 535

文脉相连 540

地域文化范围的界定——唐山、秦皇岛文脉相连 540

兴建秦皇岛码头——商用码头“与用兵相维系” 542

秦皇岛开埠前后——不能忘记的“六国营盘” 543

“新事业基金”投资项目——耀华玻璃厂、山海关造桥厂 546

生命价值的一种追问——秦始皇寻仙求不死 547

生命价值的另一追问——孟姜女寻夫哭长城 549

文脉相通的区域——曾经隶属唐山的各县 551

闹秧歌的高峰地——吕黎的地秧歌 553

藩镇割据始作俑者——卢龙田氏家族 555

书写“天下第一关”——明代书法大家肖显 558

文明辐射 562

历史不容忘记——唐山的中国第一 562

唐山工业文明辐射力——工业产品、行业建设的拓展 565

唐山工业文明辐射力——引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568

唐山工业文明辐射力——培养人才和输出人才 571

他们曾在唐山生活——唐山交大的教授和毕业生 575

近现代学界精英——他们的籍贯是唐山 583

文脉求索 594

文化、文明和文脉——再说“文化”和“文明” 594

如何界定唐山文化——文化分类与文化区 598

滦河也是母亲河——今昔“河流文化” 601

如何研究唐山文脉——区域文化研究成为主流 602

唐山文脉的内涵——底蕴、支柱、积淀和华彩 604

唐山文脉生成过程——区域文化的趋同与趋异 607

唐山文脉生成的外部环境——唐山文化与燕赵文化 609

唐山文脉生成的外部环境——唐山文化与北京文化 614

唐山文脉生成的外部环境——唐山文化与天津文化 620

唐山文化自成体系——唐山文化定位 625

唐山文脉的延续——城市形象和建设 627

必须把握文脉主线——新发现使之更充实 629

文脉:城市的记忆——文脉与城市形象 630

漫话的漫话——综述唐山文脉 632

写在后面的话 638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写在后而的话 638

写作中参照、引用书目 64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