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湖北党的组织发展简史
湖北党的组织发展简史

湖北党的组织发展简史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共湖北省委党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党建教研室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页数:473 页
图书介绍:
《湖北党的组织发展简史》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党的创立时期湖北地方党的组织发展状况 1

第一节 中共武汉共产主义小组阶段(1920.8——1922.1) 1

一、中共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创立 1

二、武汉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立 2

三、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成立和“武汉星期评论”的诞生 3

第二节 中共武汉区执行委员会阶段(1922.1——1923.) 4

一、中共武汉区执行委员会的成立 4

二、黄冈等地党组织的建立 6

三、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武昌地委的恢复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湖北区委的建立 7

四、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长江支部(后改为武汉分部)和湖北工团联合会的建立 11

第二章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湖北地方党的组织发展状况 17

第一节 中共汉口地方执行委员会和中共武昌地方执行委员会阶段(1924年——1926年夏) 17

一、中共汉口地方执行委员会和中共武昌地方执行委员会的建立 17

(1)中共汉口地方执行委员会的建立 17

(2)中共武昌地方执行委员会的建立 18

二、全省各地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19

3 、中共中央长江局在武汉建立 23

三、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武昌地委的七次改选,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湖北区委的恢复和发展 25

(1)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武昌地委的七次改选 25

(2)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湖北区委的恢复和发展 29

(3)全省各地团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30

(1)湖北省农民协会的成立 31

四、湖北省农民协会和湖北省妇女协会的成立,工人组织开始恢复 31

(2)湖北省妇女协会的成立 33

(3)工人组织开始恢复 34

第二节 中共湖北区执行委员会阶段(1926年夏至1927年5月) 34

一、中共湖北区执行委员会的建立 34

二、全省各地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37

(1)黄石市、大冶县 37

(2)黄梅县 38

(3)咸宁县 38

(4)黄陂县 38

(6)京山县 39

(7)天门县 39

(5)罗田县 39

(8)郧县 40

(9)阳新县 40

(10)枣阳县 40

(11)襄阳县 41

(12)黄冈县 41

(13)沔阳县 41

(14)安陆县 41

(15)大悟县 42

(16)蕲春县 42

(17)浠水县 42

(18)汉川县 42

(22)孝感县 43

(23)荆门县 43

(21)崇阳县 43

(19)当阳县 43

(20)通山县 43

(24)竹山县 44

(25)五峰县 44

(26)公安县 44

(27)红安县 44

(28)麻城县 44

(29)宜昌县 44

三、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湖北省委和部分县市团委的建立 45

(1)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湖北省委的建立 45

(2)部分县市团委的建立 46

四、湖北省总工会的建立,全省各地工人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46

(1)湖北省总工会的建立 47

(2)全省各地工人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50

五、湖北省农民协会第一次全省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创办、各县农民协会的建立 55

(1)湖北省农民协会第一次全省代表大会的召开 55

(2)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在武汉创办 59

(3)各县农民协会的建立和发展 61

六、湖北省妇女协会的改选和各县妇女协会的建立 65

(1)湖北省妇女协会的改选 65

(2)各县妇女协会的建立 68

第三节 中共湖北省执行委员会阶段(1927.5——1927.7) 71

一、中共湖北省执行委员会的建立,部分县市党组织的新建和重建 71

(1)中共湖北省执行委员会的成立 72

(2)部分县市党组织的新建和重建 73

二、省农民协会举办农民武装训练班,部分县市农民协会和妇女协会的建立和改建 76

(1)省农民协会举办农民武装训练班 76

(2)部分县市农民协会和妇女协会的建立和改建 76

三、受中央军委和湖北省委领导和控制的几支革命武装 77

(1)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 77

(2)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兼武汉卫戍司令部 78

(3)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 78

(6)通城、崇阳农民自卫军 79

(5)汉口工人武装纠察队 79

(4)国民党冯玉祥部第三师 79

(7)通山县农民自卫军总部 80

第三章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湖北地方党的组织发展状况 81

第一节 中共湖北省委阶段(1927年7月至1931年1月) 81

一、中共湖北省委的恢复、破坏和重建 81

1、一九二七年中共湖北省委的恢复和改选 81

2、中共湖北特别委员会的建立 84

3、一九二八年中共湖北省委的三次破坏和三次重建 84

4、一九二九年中共湖北省委的建立和破坏 89

5、一九三○年中共湖北省委的重新组建 92

6、中共中央长江局的建立 92

二、武汉地区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94

1、中共湖北省委直接领导下的中共汉口、武昌两市委和武昌、汉阳、夏口三县委 94

2、中共武汉市委、武昌市委和汉口市委的成立 96

3、中共武阳夏区委、武汉特支干事会和武汉特区委的建立 98

4、中共武昌、武阳夏区委和中共武汉市委的建立 100

5、中共武汉特委的建立 101

三、一九二七年全省各地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情况 102

1、中共鄂南特委的建立 102

2、中共大阳、黄蕲、黄蕲罗、麻黄等区特委的建立 103

3、中共鄂中区特委的建立 107

4、中共京汉路区特委的建立 110

5、中共鄂北区特委的建立 111

6、中共鄂西区特委的建立 114

四、一九二八年全省各地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情况 115

1、中共湘鄂赣边特委和鄂南特委的恢复和发展 116

2、中共阳新县委的建立 118

3、中共鄂中南区特委的建立 121

4、中共京汉路区特委的建立 122

5、中共鄂中区特委的建立 122

6、中共鄂东区特委的建立 125

7、中共鄂北区特委的建立 127

8、中共鄂西区特委的建立 127

9、中共鄂东北区特委的建立 130

10、中共湘西北区特委的建立 132

五、一九二九年全省各地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情况 133

1、中共湘鄂赣边境特委的建立 133

2、中共鄂南中心县委的建立 133

3、中共鄂东北特委的建立 135

4、中共枣、均、光、谷四县特委的建立 137

5、中共黄梅中心县委的成立 138

6、中共大冶中心县委的建立 140

7、中共鄂西特委的建立 141

8、中共汉川中心县委的建立 142

六、一九三○年前后全省各地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情况 145

1、中共湘鄂西特委的建立 145

2、中共鄂豫边特委和鄂豫皖特委的建立 149

3、中共鄂东特委和中共鄂东南特委的建立 152

4、中共鄂北特委和中共鄂豫特委的建立 155

5、中共湘鄂赣边境特委和中共鄂南中心县委的改选 157

七、全省各级军事暴动委员会的建立 158

1、湖北工农革命军总司令部和长江局军委的建立 158

2、鄂南农民革命军和湘鄂赣边境暴动委员会的建立 159

3、江陵区革命委员会的建立 160

4、黄麻起义总指挥部和鄂豫皖军事委员会的成立 161

5、枣阳县军事委员会的建立 162

八、洪湖、湘鄂西地区革命武装的建立 162

1、红四军的创立 162

2、湘鄂边区的几支游击武装的建立 168

3、红六军的建立 169

4、长阳独立师和红四十九师的建立 171

5、沔阳赤卫军和汉川独立师的建立 172

6、红二军团和前委的建立 173

7、红九军二十六师的建立 176

九、鄂东南、湘鄂赣地区革命武装的建立 177

1、红五军的建立 177

2、红十二军的建立 179

3、大冶兵暴领导机构的建立 179

4、红五军四纵、五纵队的发展 180

5、红三军团的建立 181

6、红十六军的建立 182

7、独立红二师的建立 183

8、独立红三师的建立 183

十、鄂东、鄂豫皖地区革命武装的建立 184

1、红一军的建立 184

2、红六军的建立 191

3、红十五军的建立 191

4、红四军的建立 193

十一、全省各级政权组织的建立 194

1、中国革命委员会湖北分会的建立 194

2、鄂东南各级政权组织的建立 194

3、蒲圻中心县苏维埃政府及其所属各县政府的建立 196

4、湘鄂西联县政府及其所属各县政府的建立 197

5、鄂豫皖工农民主政府及其所属各县政府的建立 200

1、湖北全省总工会第二届委员会的产生 202

6、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及其所属各县政府的建立 202

十二、全省部分工会、农民协会的恢复和发展 202

2、武汉地区部分基层工会的恢复 203

3、部分地区和县总工会的恢复 205

4、部分县农民协会的恢复和发展 205

一、中央鄂豫皖中央分局、鄂豫皖省委及其所属各级组织的建立 207

1、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的建立 207

第二节 中共鄂豫皖、湘鄂西、鄂豫边、湘鄂赣四个省委阶段(1931年1月至1933年) 207

2、中共鄂豫皖省委的建立 208

3、中共皖西北特委和中共英山中心县委的成立 209

4、中共鄂东北、豫东南、皖西北三特委的建立 211

5、中共鄂东北、豫东南、皖西北三道委的建立 212

6、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建立 213

7、红四军的改组和红安独立一师的建立 213

8、红二十五军的建立 215

9、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建立 216

10、红二十八军的建立 217

11、皖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和红山中心县总指挥部的建立 218

12、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及其所属部分区、县政府的建立 218

二、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湘鄂西省委及其所属各级组织的建立 219

1、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的建立 219

2、中共湘鄂西省委的建立 220

3、中共湘鄂边分特委的建立 221

4、中共鄂西北临时分特委的建立 222

5、中共宜昌特委的建立 222

6、中共汉川中心县委和中共襄北特委的建立 223

7、中共川阳、江南等县委的建立 224

8、湘鄂西省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建立 224

9、红三军的建立 225

10、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及其所属中心县、联县和县政府的建立 228

三、中共鄂豫边临时省委和苏维埃政府的建立 230

1、中共鄂豫边临时省委的建立 230

2、鄂豫边省苏维埃政府的建立 232

四、中共湘鄂赣省委及其所属各级组织的建立 232

1、中共湘鄂赣省委的建立 232

2、中共鄂东道委、蒲圻中心县委和修通中心县委的建立 235

3、中共鄂东南道委的建立 238

4、湘鄂赣省总指挥部和湘鄂赣省军区的建立 242

5、红三师和红十六师的重新组建 243

6、鄂东南北路指挥部的建立 244

7、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的建立 246

8、鄂东南苏维埃政府的建立 248

9、修水、通城两县苏维埃政府的建立 250

第三节 中共湘鄂川黔、湘鄂赣和鄂豫皖三个省委阶段(1934年至1937年7月) 251

一、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湘鄂川黔省委及其所属各组织的改建、重建和新建 251

1、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的改建 251

2、中共湘鄂川黔边区临时省委的建立 252

3、中共荆沙地下党支部和沙市中心党支部的建立 252

4、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湘鄂川黔分会的建立 253

5、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兼湘鄂川黔边区的建立 254

6、湘鄂川黔边区省革命委员会的建立 256

二、中共鄂豫陕、鄂豫皖省委及其所属各组织的重建和新建 256

1、中共鄂豫陕省委的建立和中共鄂豫皖省委的重建 256

2、中共皖西北道委的重建 257

3、中共鄂东北道委的重建和中共豫东南特委的建立 258

4、红二十八军的重建 260

三、中共湘鄂赣省委及其所属各组织的重建、改建和新建 260

1、中共湘鄂赣省委的重建和改建 260

2、中共河北特委和咸蒲崇通中心县委的建立 261

3、中共东北、东南、西南和西北四特委的建立 261

4、湘鄂赣省军区的重建和改建 262

5、红十六师的发展和湘鄂赣人民抗日红军军事委员会的建立 263

6、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的重建和改建 264

四、中共武汉支部和中共武汉临时工委的建立 265

第一节 中共河南省委和中共湖北省委阶段(1937.7——1938.10) 268

一、中共河南省委的建立 268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湖北地方党的组织发展状况 268

二、中共湖北省委的建立 269

1、中共武汉临时工委的建立 269

2、中共湖北省工委的建立 269

4、中共湖北临时省委的建立 274

5、中共湖北省委的建立 284

一、中共中央南方局和中共中央中原局的成立 293

第二节 中共豫鄂边区党委、豫鄂皖边区党委、鄂中区党委和鄂西北区党委阶段(1938.11——1939.10) 293

二、中共豫鄂边区党委的建立 294

三、中共鄂豫皖区党委的建立 296

四、中共鄂中区党委的建立 300

五、中共鄂西北区党委的建立 302

六、中共湘鄂西区党委的建立 304

七、鄂南地区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306

八、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的建立 307

第三节 中共鄂豫边区党委阶段(1939.11——1944.10) 311

一、中共鄂豫边区党委的建立 311

1、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的建立 312

二、新四军第五师的建立 312

2、新四军第五师的建立 314

三、全省各地党组织的建立、变化和发展 316

第四节 中共鄂豫皖湘赣边区党委阶段(1944.10——1945.8) 351

一、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南下 351

二、中共鄂豫皖湘赣边区党委的建立 353

一、中共鄂豫皖中央局和中共鄂东、江汉两区党委的建立 360

1、中共鄂豫皖中央局的建立 360

第一节 中共鄂豫皖中央局阶段(1945年8月至9月) 360

第五章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湖北地方党的组织发展状况 360

2、中共鄂东区党委的建立 361

3、中共江汉区党委的成立 362

二、鄂豫皖军区、野战军和鄂东、江汉两军区的建立 363

1、鄂豫皖军区的建立 363

2、鄂豫皖野战军的建立 364

3、鄂东、江汉两军区的建立 364

三、鄂东、江汉各县政府的成立 365

四、中共武汉市地下工作委员会的建立 366

1、中共鄂东地委的成立 367

二、中共鄂东、江汉和河南三个地委的成立 367

一、中共中央中原局的建立 367

第二节 中共中央中原局阶段(1945年9月至1949年5月) 367

2、中共江汉地委的成立 368

3、中共河南地委的成立 370

三、中共鄂皖地委的建立 370

1、中共罗、礼、经、光中心县委的成立 370

2、中共黄冈中心县委的成立 371

3、中共蕲黄广中心县委的成立 372

四、中共鄂豫陕、鄂西北区党委的建立 374

1、中共鄂豫陕区党委的建立 374

2、中共鄂西北区党委的建立 375

五、中共中央中原局的重新组建 377

1、中共鄂豫区党委的建立 377

2、中共皖西区党委的建立 382

3、中共陕南区党委的建立 382

4、中共豫西区党委的建立 382

5、中共桐柏区党委的建立 383

6、中共江汉区党委的建立 383

六、中共中央华中局的建立 387

七、中原军区的成立 387

1、两个野战纵队的成立 388

2、鄂东军区的建立 389

3、江汉军区的建立 390

5、鄂豫军区的建立 392

4、河南军区的建立 392

6、鄂豫陕、鄂西北两军区和江南游击队的建立 394

7、中原军区的重新组建 395

8、华中军区的成立 411

八、中原行政公署的成立 412

1、鄂东区各级政府的成立 412

2、江汉区各级政府的成立 413

3、鄂皖区各级政府的成立 413

1、鄂豫区各级政府的成立 414

4、鄂豫陕、鄂西北区各级政府的成立 414

九、中原临时人民政府的成立 414

2、桐柏区各级政府的成立 415

3、江汉区各级政府的成立 416

十、中共湖北省、武汉市工作委员会的成立 418

十一、中共武汉地下市委的成立 420

第三节 中共湖北省委阶段(1947年5月至10月) 423

一、中共湖北省委的建立 423

1、地、市、县委的建立 424

2、中共武汉市委的建立 428

1、地、市、县政府的建立 429

二、湖北省政府的建立 429

2、武汉市人民政府的建立 431

三、湖北省军区的建立 431

1、各军分区的建立 432

2、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建立 433

附录: 434

1、革命史资料中有关党的组织、机构、军队、杂志、电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等代号 434

(一)党的组织、机构、会议、职务的代号 434

1、部分党内用语等代号 434

2、党的各级组织机构的代号 435

4、职务的代号 437

3、会议的代号 437

(二)团的组织、机构、职务的代号 438

①部分团内用语的代号 438

②团的各级组织机构的代号 438

(三)群众团体、军事机构和军队的代号 440

1、群众团体的代号 440

2、军事机关的代号 441

(四)部分书刊杂志的代号 441

(五)日期电报代号 442

(六)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号 443

二、湖北革命史中人物笔名、化名、别名录 44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