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现代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控与险情预测、紧急避险、救援及人员伤亡索赔实用手册  第4卷
现代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控与险情预测、紧急避险、救援及人员伤亡索赔实用手册  第4卷

现代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控与险情预测、紧急避险、救援及人员伤亡索赔实用手册 第4卷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4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邢会发主编
  • 出 版 社:银声音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222
  • ISBN:7883623073
  • 页数:1861 页
图书介绍:
《现代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控与险情预测、紧急避险、救援及人员伤亡索赔实用手册 第4卷》目录

目录 3

第一篇 安全生产工程总论 3

第一章 安全生产总论 3

第一节 安全生产是一项基本国策 3

一、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状况 3

二、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 7

三、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 17

四、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18

第二节 安全生产与监督管理 21

一、安全生产的概念 21

二、安全生产的意义 22

三、安全生产工作 24

四、安全生产管理 27

五、安全生产制度 30

第三节 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应对WT0的挑战 44

一、学习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及安全管理工作 44

二、安全管理与入世应对 53

第四节 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65

一、安全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66

二、安全与经济的关系 67

三、伤亡事故的经济损失 74

四、安全经济评价 79

第五节 我国“十五”至2015年安全生产发展趋势及科技目标 82

一、我国安全生产“十五”至2015年发展趋势 82

二、“十五”期间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的目标与任务 84

三、“十五”期间安全生产科技工作优先发展研究领域和关键技术 85

第二章 安全科学技术及其应用 87

第一节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89

第二节 安全学 98

第三节 安全工程 114

第四节 职业卫生工程 138

第五节 安全管理工程 152

第一节 职业安全卫生 166

一、职业安全卫生 166

第三章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 166

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 172

三、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发展及对我国的适用性 176

第二节 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安全意识 181

一、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劳动保护基本政策 181

二、保障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 182

三、安全生产的目标及意义 183

四、人类应有的安全观——安全哲学 184

第三节 职业安全卫生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 186

一、职业安全卫生危害与危险的基本概念 186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产生及其分类 188

三、危害辨识 195

四、危险评价 210

第一节 概述 229

一、安全检查表的定义 229

第四章 安全检查表 229

二、安全检查表的功用 230

三、安全检查表的种类 230

一、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 232

二、安全检查表的格式 232

第二节 安全检查表的编制 232

三、编制安全检查表的程序与方法 233

四、编制安全检查表应注意的问题 235

第三节 安全检查表举例 235

一、金属切削机床设计安全检查表 236

二、变配电站安全检查表 240

三、电焊岗位安全检查表 244

四、专用工具安全检查表 245

第一节 风险管理与风险评价 249

第一章 风险管理 249

一、风险管理 249

第二篇 安全生产险情预测 249

二、风险评价 251

第二节 危害因素辨识 253

一、辨识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253

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辨识 254

三、环境因素的辨识 260

四、危害因素辨识注意事项 262

第三节 风险评价方法 263

一、评价单元的划分 263

二、评价方法的分类及选用 264

三、几种常用评价方法简介及实例 268

第四节 风险控制措施 304

一、选择风险控制对策的原则 305

二、选择控制措施应考虑的因素 306

三、评审应考虑的因素 306

四、对策措施与HSE关键任务 306

第二章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308

第一节 国外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简介 308

第二节 我国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313

一、GB 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315

二、关于GB 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几点说明 325

第一节 作业环境常见毒物概论 328

一、极度危害毒物 328

第三章 有毒作业分级检测方法 328

二、高度危害毒物 338

三、中度危害毒物 355

四、轻度危害毒物 364

第二节 生产性毒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367

一、有毒作业分级的目的及依据 367

二、《有毒作业分级》(GB 12331—90)实施细则 369

第一节 生产性粉尘 374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与分类 374

第四章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检测方法 374

二、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其危害性 376

一、采样前的准备工作 378

二、确定采样点 378

第二节 车间空气中粉尘浓度测定 378

三、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379

四、确定采样时间 379

五、采样仪器的选择 380

六、采样步骤 380

七、粉尘测定中的误差 381

八、作业场所空气中生产性粉尘的容许浓度 382

第三节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的理论基础 385

一、《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GB 5817—86)综述 385

二、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的适用性 386

三、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三项指标的确定 388

第四节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测定方法 395

一、确定粉尘分级岗位 395

二、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的测定 396

三、粉尘浓度测定 397

四、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 397

五、测定岗位粉尘危害程度分级 398

第一节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的产生 399

一、能量与有害物质 399

第五章 危险因素及其共辨识方法 399

二、失控 401

第二节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的分类 407

一、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407

二、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 409

第三节 危险辨识 410

一、危险辨识的主要内容 410

二、危险辨识方法 411

三、重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的辨识 424

第四节 危险辨识注意事项 429

第五节 危险辨识的结果 430

第一节 我国事故的现状 432

一、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 432

第六章 事故的社会原因分析与预防的基本措施 432

二、在所有的事故中责任事故所占的比重较大 433

四、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事故比较突出 434

五、领导和管理人员负有责任的事故较多 434

三、在企事业单位发生的事故中,矿山类的企业,特别是煤矿企业发生的事故所占的比重较大 434

六、事故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 435

七、中小型企业的事故较为严重 435

第二节 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社会原因分析 436

一、事故是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436

二、事故友生的原因有广泛的社会性,其社会性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提高和加强 437

三、事故发生的社会原因分析 438

第三节 事故预防与安全文化的普及 441

一、安全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441

二、安全文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443

三、安全文化在事故预防中的作用 443

第四节 事故预防与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445

一、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含义 445

二、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446

三、在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448

第五节 事故预防与危险源的管理控制 449

一、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449

二、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评价 450

三、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451

四、应急计划 451

第六节 事故预防与保险 452

一、保险在事故预防中的作用 452

二、保险部门在事故预防中的主要环节 454

三、在事故预防工作中加强保险部门与公安机关的合作 455

第一节 防尘防毒及物理因素危害防护 456

一、防尘工作 456

第七章 安全事故防范与安全控制技术 456

二、防霉工作 467

三、物理因素危害及其防护工作 478

第二节 职业安全卫生危害防治措施 486

一、事故预防的基本原理 486

二、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487

三、事故预防对策 490

第三节 设备安全管理和特种作业人员 511

一、机械设备安全 511

二、电气安全 515

三、特种设备安全 521

四、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527

一、重大事故隐患的概念 530

第四节 重大安全事故的隐患检查 530

二、全国重大事故隐患状况 531

三、重大事故隐患确认与评估 535

四、重大事故隐患组织管理与整改 543

五、奖励和处罚 544

一、劳动力和劳动的概念 549

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549

第三篇 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 549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549

二、劳动关系 552

三、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556

一、劳动法的地位 558

第二节 劳动法的地位和基本特征 558

二、劳动法的基本特征 561

一、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566

第三节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566

二、确立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依据 567

三、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568

四、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569

一、劳动法的形式 573

第四节 劳动法的形式和体系 573

二、劳动法的体系 577

第五节 劳动法的作用 579

二、劳动法与市场经济 580

一、劳动法与生产力 580

三、劳动法与人权 581

四、劳动法与社会安定 582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 584

第一节 劳动合同概述 584

第二章 劳动合同 584

二、劳动合同的立法概况 585

三、劳动合同与相近法律形式的区别 587

四、劳动合同的种类 588

一、劳动合同的形式 591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 591

二、劳动合同的内容 592

二、确定劳动合同当事人的阶段 598

一、劳动合同订立的概念和原则 598

第三节 劳动合同的订立和续订 598

四、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 600

三、确定劳动合同内容的阶段 600

五、劳动合同的续订 603

一、劳动合同的履行 605

第四节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605

二、劳动合同的变更 606

一、劳动合同终止的概念和事由 608

第五节 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 608

二、劳动合同解除的概念和种类 609

三、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 611

四、劳动合同解除的程序 617

五、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律后果 619

第六节 劳动合同的管理 622

二、劳动合同管理的主要措施 623

一、劳动合同管理的体制 623

一、社会保险的概念 626

第一节 劳动社会保险概述 626

第三章 劳动社会保险 626

二、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628

三、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 629

一、社会保险法律关系 631

第二节 社会保险通则 631

二、社会保险结构 632

三、社会保险待遇享受条件 634

四、社会保险待遇计算依据 636

五、社会保险基金统筹 639

六、社会保险的宏观管理和监督 643

一、工伤保险的概念和立法 644

第三节 工伤保险 644

二、工伤保险的归责规则 645

三、工伤保险事故的界定 647

四、确定工伤保险待遇的程序 651

五、工伤保险待遇的内容、标准和给付 652

六、工伤保险基金的社会统筹 656

一、劳动监督的概念 658

第一节 劳动监督概述 658

第四章 劳动监督 658

二、劳动监督的立法概况 659

三、劳动监督的体系 661

一、劳动监察的概念 663

第二节 劳动监察的概念和形式 663

二、劳动监察的形式 664

一、劳动监察主体 666

第三节 劳动监察的主体和客体 666

二、劳动监察客体 669

一、劳动监察职责 673

第四节 劳动监察的职责和程序 673

二、劳动监察程序 675

一、工会普通劳动监督 678

第五节 工会劳动监督 678

二、工会劳动保护监督 680

一、保护工人在生产中的安全健康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也是社会主义企业的基本原则 683

第一节 劳动保护工作的意义 683

第五章 劳动保护工作 683

二、我国三十二年实践说明,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需要一个根本性的改善 684

三、做好劳动保护工作,是实现安全生产,使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685

二、劳动保护的原则 686

一、劳动保护的概念 686

第二节 劳动保护的概念、原则和任务 686

三、劳动保护的任务 688

一、劳动安全卫生法律制度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689

第三节 劳动安全卫生法律制度 689

二、劳动安全卫生的规程和标准 690

三、安全技术规程 692

四、劳动卫生规程 693

五、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696

二、危险控制的技术 709

一、危险控制的目的 709

第四篇 生产安全事故的紧急避险与教援 709

第一章 危险控制技术 709

第一节 危险控制的概念 709

三、危险控制的原则 710

四、安全决策 712

六、系统地控制事故危险的实例 714

五、危险控制的关键环节 714

一、固有危险源 716

第二节 固有危险控制技术 716

二、控制方法 718

一、概述 721

第三节 人为失误控制技术 721

三、管理安全化 722

二、人的安全化 722

四、操作安全化 723

一、概述 727

第四节 安全目标管理 727

五、防止误操作的方法 727

二、目标函数和优化管理 728

三、安全管理的目标 729

五、控制手段和方法 730

四、目标控制 730

一、研究事故现场处置的背景 732

第一节 事故现场处置概述 732

第二章 事故现场处置 732

二、事故现场处置的作用 734

三、事故现场处置的基本内容 735

一、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 737

第二节 事故现场处置的力量组织与分工 737

四、其他社会力量 738

三、医疗救护部门 738

二、消防部门 738

六、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739

五、部队 739

一、处置工作的现场安排 740

第三节 处置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740

二、处置过程对信息和新闻媒介的管理 741

三、人员的疏散 744

四、对受害者的护理和处置 747

五、社会心理调查 748

第一节 核事故应急基本情况和指导思想 749

第三章 核事故应急救援 749

第二节 我国的核事故应急体系 750

三、核电厂营运单位应急机构 751

二、地方核事故应急委员会 751

一、国家核事故应急委员会 751

第三节 应急行动的启动 752

一、高温烟气的流动特性及危害 754

第一节 高温烟气与火场逃生 754

第四章 火灾事故应急救援 754

二、火灾条件下人们的异常心理和行为 761

三、火场逃生 769

一、初起火自救的指导思想 777

第二节 初起火灾的应急救援 777

二、初起火灾自救的基本原则 778

三、初起火灾自救的基本方法 781

四、初起火灾自救的注意事顶 782

一、灭火器的配置、检查与报废 787

第三节 灭火器的配置与使用 787

二、常用灭火器的使用与维护 796

一、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814

第四节 火灾条件下固定消防设施的紧急启用 814

二、机械防排烟系统 815

三、防火卷帘 816

四、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817

一、公共娱乐场所的火灾特点与自救 828

第五节 公共场所火灾的应急救援 828

第六节 宾馆饭店火灾的预防和自救 831

一、医院火灾的预防和自救 834

二、商场火灾的预防和自救 836

三、体育场馆的火灾预防 846

二、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848

一、高层建筑火灾发展变化的规律 848

第七节 高层民用建筑火灾的应急救援 848

三、高层建筑火灾的自救措施 851

一、家庭火灾的扑救 853

第八节 家庭火灾的应急救援 853

二、家庭火场逃生 855

二、液化气火灾的自救措施 861

一、液化气的火灾特点 861

第九节 液化气火灾的应急救援 861

三、汽车火灾的自救措施 864

二、汽车火灾的特点 864

第十节 汽车火灾的应急救援 864

一、汽车的火灾危险性 864

第一节 爆炸和火灾的不同点 867

第五章 爆炸灾害的应急救援 867

第二节 爆炸灾害的六种类型 868

一、混合气体爆炸 870

第三节 爆炸灾害的物质分类 870

二、气体的分解爆炸 871

三、粉尘爆炸 872

四、爆炸性化合物的爆炸 873

五、危险性混合物质的爆炸 874

六、蒸气爆炸 875

第四节 六种爆炸灾害的应急救援 876

一、电的基本知识 880

第一节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880

第六章 电灾的应急救援 880

二、触电事故 881

三、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882

一、触电事故的规律 883

第二节 防止触电事故的措施 883

三、用电安全注意事顶 884

二、防止触电事故的技术措施 884

第三节 触电急救 886

一、应急计划 887

第一节 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构成要素 887

第七章 事故应急救援系统 887

五、外部援助系统 888

四、应急器材和设施 888

二、应急救援规和指挥中心 888

三、通信联系与警报系统 888

三、研究可能采取的防护和被救措施 889

二、预测事故类型及影响范围 889

第二节 建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主要程序 889

一、确定事故隐患(危险源) 889

五、有关机构之间的联系 890

四、制定行动计划,明确职责 890

一、安全技术寓于生产技术之中 893

第一节 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 893

第五篇 安全技术工程与安全监督 893

第一章 安全系统工程概论 893

二、系统与系统工程 894

三、安全与系统安全 896

四、安全系统工程 897

第二节 安全系统工程发展概况 898

一、系统安全分析 899

第三节 安全系统工程的内容 899

四、安全系统工程的优点 900

三、安全措施 900

二、安全评价 900

一、问题的提出 901

第四节 人-机-环境系统 901

二、安全性分析 902

一、机械伤害的形式 905

第一节 机械安全 905

第二章 安全技术工程 905

二、机械事故的原因 906

四、冲压机械安全技术 908

三、机械安全措施 908

五、金属切削机床安全技术 909

六、热加工安全技术 910

一、电气事故分类 912

第二节 电气安全 912

二、触电事故的预防与急救 914

三、雷击的种类及防护 921

四、静电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922

五、电气防火防爆 923

第三节 起重设备安全 924

二、起重作业主要事故及分析 925

一、起重设备的分类 925

三、起重设备的安全措施 926

一、压力容器的破坏形式及原因 927

第四节 锅炉与压力容器安全 927

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 930

三、锅炉安全技术 932

一、事故调查 934

第五节 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 934

二、事故分析 935

一、建筑安全概述 936

第六节 建筑安全 936

二、建筑施工的特点 937

三、建筑施工中的事故及原因 938

四、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939

第七节 交通安全 940

二、交通事故原因 941

一、交通事故的分类 941

三、交通事故的规律 942

四、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措施 943

二、矿山伤亡事故及特点 944

一、矿山安全的特殊性 944

第八节 矿山安全 944

三、矿山伤亡事故的原因 945

四、煤矿安全 946

一、燃烧概述 949

第九节 工业防火与防爆 949

二、可燃物的分类 951

三、火灾及防火措施 952

四、爆炸及防爆措施 955

第一节 学习和解决问题 958

第三章 安全监督实用技术 958

一、学习和安全 959

二、工作与安全——建立模型 960

三、管理者和安全 964

四、监督和安全 965

一、程序 966

第二节 程序、许可和指令 966

二、许可 968

三、指令 969

一、宣传栏 970

第三节 安全教育和培训 970

三、人员的安全培训(程序示例) 971

二、入场教育 971

一、概述 973

第四节 安全会议 973

二、工作前和班前安全会议 974

一、组织调查 977

第五节 事故调查 977

二、调查提问的技巧 981

三、事故/未遂事故的报告和调查程序 984

四、事故调查中监督的任务 991

第一节 现代企业安全监督机制 993

第四章 安全监督概论 993

一、建立安全监督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994

三、企业安全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995

二、建立安全监督管理机制的要求 995

四、协调处理好监督与管理的关系 997

一、安全监督人员的素质要求 998

第二节 安全监督人员 998

二、安全监督人员的主要职权 1003

二、安全监督机构设立的基本条件 1007

一、监督机构的概念 1007

第三节 安全监督机构 1007

三、安全监督机构的资质 1008

四、监督机构与其他各方的关系 1009

一、监督机构的经营准则 1010

第四节 监督机构运行 1010

二、安全监督机构的服务内容 1012

三、安全监督委托合同 1017

一、监理的基本概念 1021

第一节 工程建设监理的基本概念 1021

第五章 安全监理工程 1021

二、工程建设监理的定义和概念要点 1022

三、工程建设监理的性质 1023

四、工程建设监理与政府质量监督的区别 1024

五、工程建设监理的指导思想 1024

六、我国实施工程建设监理的基本条件和必要性 1026

七、我国关于工程建设监理的法律及法规性文件 1027

八、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体制 1028

十、建立和实施建设监理制的意义 1029

九、工程项目建设程序 1029

二、工程建设监理的主要内容 1030

一、工程建设监理的范围 1030

第二节 工程建设监理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1030

第三节 安全监理的基本概念 1042

二、安全生产包括的内容 1043

一、质量和安全是建筑施工中永恒的主题 1043

三、安全与工期和投资的关系 1044

四、建筑施工安全 1045

一、安全监理工作的现状 1048

第四节 安全监理的任务和监理的程序 1048

二、安全监理的任务 1049

三、安全监理的程序 1050

一、土方工程 1054

第五节 安全监理工程师应掌握工程建设中控制事故的预防措施 1054

二、脚手架 1056

三、模板施工 1060

四、高处作业 1062

五、交叉作业 1064

六、港式起重机 1065

七、龙门架、井字架垂直升降机 1069

八、临时用电 1072

第六节 安全、质量、减灾、环保综合监理体系 1074

一、经济快速增长的负面效应 1075

二、从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对工程建设开展安全、质量、减灾、环保综合监理 1076

三、安全、质量、减灾、环保综合监理体系的建立 1077

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与机构 1078

第一节 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 1078

第六章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与安全生产责任制 1078

一、安全生产监督(察)机关的主要职责 1082

第二节 安全生产监督程序 1082

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方式 1082

二、安全生产监督(察)机构的权力 1083

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 1084

四、安全生产监督程序 1085

六、安全监察员的职权 1087

五、建立安全监管员队伍 1087

第三节 安全生产国家监察 1088

七、发挥技术检测检验的作用 1088

二、国家安全生产监察的方式 1089

一、国家安全生产监察的职权范围 1089

四、安全生产专门监察 1090

三、安全生产一般监察 1090

五、事故监察 1097

第四节 工会组织安全监督与班组安全建设 1098

一、企业工会劳动保护 1099

三、群众安全监督的10条渠道 1100

二、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基本任务 1100

四、班组安全建设 1101

五、加强班组安全建设的领导 1114

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 1115

第五节 行业安全监督及其处罚案例 1115

二、矿山安全监察 1116

三、事故法律处罚案例 1120

四、事故仲裁案例 1121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定义 1126

第六节 安全生产责任制 1126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具体内容 1127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在企业整个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中的地位 1127

五、安全生产责任界定原则 1134

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细则 1134

一、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安全行政责任 1135

第七节 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安全责任 1135

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安全法律责任 1136

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安全经济责任 1138

四、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安全社会责任 1140

第八节 企业安全责任制范例 1141

一、国家赔偿法的概念 1165

第一节 国家赔偿法的概念和功能 1165

第六篇 劳动事故与人员伤亡索赔理赔 1165

第一章 国家赔偿法概述 1165

二、国家赔偿法的功能 1167

一、国家赔偿法的性质 1169

第二节 国家赔偿法的性质及其与有关法律的关系 1169

二、《国家赔偿法》与其他有关法律的关系 1170

一、国家赔偿制产生与发展的一般过程 1173

第三节 国家赔偿制的历史发展 1173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制的历史发展 1175

第四节 国家赔偿法的效力 1177

一、时间效力 1178

三、对人的效力 1179

二、地域效力 1179

一、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 1181

第一节 侵犯人身权的行政赔偿范围 1181

第二章 赔偿范围和赔偿关系当事人 1181

二、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 1186

三、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 1187

四、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 1188

一、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产等行政处罚 1189

第二节 侵犯财产权的行政赔偿范围 1189

五、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 1189

二、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 1191

三、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 1193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1194

第三节 行政赔偿免责事项 1194

四、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 1194

三、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1195

二、自己行为造成的损害 1195

一、行政赔偿请求人 1196

第四节 行政赔偿关系当事人 1196

二、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1198

一、身体伤害概述 1201

第一节 一般伤害和伤残的赔偿 1201

第三章 身体伤害的赔偿 1201

二、一般伤害的赔偿 1202

三、伤残的赔偿 1204

一、死亡赔偿的项目和标准 1207

第二节 死亡的赔偿 1207

二、死亡赔偿存在的问题 1209

一、精神和精神损害的含义 1213

第一节 精神损害赔偿概述 1213

第四章 精神损害赔偿 1213

二、关于法人有无精神损害的问题 1216

三、精神损害赔偿 1219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 1224

第二节 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和适用范围 1224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1226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方式 1237

第三节 精神损害赔偿的方式和数额 1237

二、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 1239

一、间接损害的含义 1246

第一节 间接损害概述 1246

第五章 间接损害的赔偿 1246

三、间接受害人赔偿请求权的理论基础 1247

二、间接损害的种类 1247

一、赔偿责任的构成 1249

第二节 受扶养人生活费的赔偿 1249

二、间接受害人的范围 1251

三、对间接受害人的赔偿 1255

四、关于死亡补偿费和扶养费的关系问题 1258

一、第三人休克损害的含义 1260

第三节 第三人休克损害的赔偿 1260

二、外国判例考察 1261

三、赔偿建议 1263

一、支付赔偿金 1265

第一节 国家赔偿方式 1265

第六章 国家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 1265

四、国家赔偿的其他方式 1266

三、恢复原状 1266

二、返还财产 1266

一、人身权损害赔偿的计算标准 1267

第二节 国家赔偿的计算标准 1267

二、财产权损害赔偿的计算标准 1269

二、国家赔偿费用的支付与管理 1270

一、国家赔偿费用的来源 1270

第三节 国家赔偿费用 1270

一、概述 1271

第一节 劳动工伤事故预防 1271

第七章 劳动工伤事故保险理赔 1271

二、劳动工伤事故预防的措施 1276

一、劳动工伤事故保险的基本概念 1279

第二节 劳动工伤事故保险概述 1279

第三节 劳动工伤事故的范围及其认定 1288

一、劳动工伤事故的范围 1288

二、劳动工伤事故认定的申报 1317

三、劳动工伤事故认定的机构 1322

四、劳动工伤事故认定的标准 1324

第四节 劳动鉴定和劳动工伤事故评残 1327

一、劳动能力鉴定的机构 1327

二、劳动能力鉴定制度 1334

三、评残制度 1346

第五节 劳动工伤事故损失计算和保险待遇 1382

一、劳动工伤事故损失的计算 1382

二、劳动工伤事故保险待遇 1384

三、劳动工伤事故保险待遇的给付 1401

第一节 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 1406

一、劳动合同的涵义 1406

二、劳动合同的内容 1406

第八章 劳动合同争议的处理 1406

第二节 劳动合同订立的法律规定 1410

一、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 1410

二、劳动合同订立的程序 1411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对《合同法》之借鉴 1414

一、劳动合同的变更及其类别 1416

二、劳动合同变更的内容 1416

第三节 劳动合同变更的法律规定 1416

第四节 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的法律规定 1419

一、劳动合同解除、终止及其类别 1419

二、劳动者有权单方解除 1424

三、用人单位的单方解除 1425

一、劳动合同解除、终止的法律后果之提出 1430

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附属义务 1430

第五节 劳动合同解除、终止的法律后果 1430

三、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附属义务 1434

第一节 劳动争议证据的概念与法律特征 1435

一、劳动争议证据的涵义 1435

第九章 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中的证据 1435

二、证据的法律特征 1438

第二节 证据的分类 1442

一、证据的学理分类 1442

二、证据的立法分类 1444

第三节 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中的证明 1454

一、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1454

二、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1455

第四节 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证据的收集、审查和保全 1459

一、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对劳动争议证据的收集 1459

二、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对劳动争议证据的审查 1460

三、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对劳动争议证据的保全 1461

第一节 责任保险的保险责任 1463

一、责任保险的赔付责任 1463

第十章 责任保险的赔付责任 1463

二、保险责任范围 1466

三、除外责任 1468

第二节 责任保险赔付责任及其承担 1470

一、责任保险赔付责任的开始 1470

二、责任保险金的赔付对象——兼论责任保险赔付的第三人性 1472

三、责任保险合同中受害第三人的请求权问题 1473

第三节 责任保险的索赔及理赔 1475

一、责任保险的索赔 1475

二、责任保险的理赔 1478

第四节 责任保险的纠纷与诉讼 1483

一、责任保险合同纠纷及处理 1483

二、责任保险纠纷的诉讼程序 1486

三、责任保险纠纷当事人应注意的问题 1493

第五节 责任保险抗辩与和解的控制 1495

一、责任保险人的参与权 1495

二、抗辩与和解费用的负担 1497

三、被保险人的协助义务 1497

一、职业责任保险的概念 1499

第一节 职业责任保险概述 1499

二、职业责任风险 1499

第十一章 职业责任保险与索赔理赔 1499

三、职业责任保险的发展 1500

四、我国的职业责任保险 1500

第二节 职业贡任保险的基本内容 1502

一、职业责任保险的保险责任 1502

二、职业责任保险的除外责任 1503

三、职业责任保险的特约可保责任 1503

四、职业责任保险的赔偿限额 1504

五、保险费率 1504

一、职业责任保险的划分 1505

二、医疗责任保险 1505

第三节 具体职业责任保险险种的介绍 1505

三、建设工程设计责任保险 1508

四、律师责任保险 1510

五、会计师责任保险 1512

六、其他职业责任保险 1514

一、职业责任保险的承保 1515

二、职业责任保险的风险控制 1515

第四节 职业责任保险的理赔 1515

三、职业责任保险的理赔 1516

第七篇 安全生产监控与紧急避险及人员伤亡索赔法律法规法律法规 151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