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胡风论
胡风论

胡风论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文玉著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216043219
  • 页数:362 页
图书介绍:胡风论,ISBN:9787216043212,作者:徐文玉著
《胡风论》目录
标签:

自序 1

上编 散论 3

忠实于艺术规律的诗论——学习胡风文艺思想札记 3

胡风文艺思想二题 7

主体意识的充分肯定和主体能力的自我实现——再论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 42

砍向左倾文艺思想的“五把刀子” 52

关于“生命力”论 60

关于主观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 63

关于“精神奴役创伤” 66

胡风对“前线主义”的批评 69

《胡风文艺思想论稿》的写作与题旨——简评郁翠其文其人 72

中编 胡风文艺思想论稿 85

第一章 胡风和胡风悲剧概述 85

一 锲而不舍的斗争精神 85

(一)胡风生平简述 85

(二)胡风文艺思想理论概观 86

(三)我自岿然不动 88

二 当代“文死谏”的悲剧 91

(一)新的打击 91

(二)被迫作“文死谏” 93

三 胡风悲剧的客观原因 94

(一)“独尊”的传统思维定势的抗拒 94

(二)左倾教条主义与宗派主义的合力排斥 95

四 胡风悲剧的主观原因 96

(一)主体意识的超前觉醒 96

(二)论述疏漏和言辞偏激 98

第二章 胡风文艺理论的形成及其体系 102

一 胡风文艺理论的构成因素 102

(一)世界进步文学的影响 103

(二)对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学习与仿效 107

(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装 110

(四)对鲁迅文艺思想的忠实继承 112

二 胡风文艺理论的哲学思想基础 115

(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和反映论 115

(二)生命的主体哲学 119

三 胡风文艺理论的体系架构 123

(一)特殊文化条件的产物 123

(二)主体性现实主义的特征 125

(三)胡风文艺理论的架构 129

第三章 独树一帜的现实主义理论 133

一 与众不同的理论思维方法 134

(一)从微观走向宏观 134

(二)有实践意义用处的理论价值观 135

二 现实主义是一个宽泛的、发展的、真实的概念 137

(一)不赞成给现实主义划阶级成分 137

(二)现实主义是宽泛的 138

(三)现实主义是发展的 139

(四)现实主义应写真实,向生活学习,和人民结合 140

(五)要有正视现实的勇气 142

三 到处有生活——现实主义道路广阔 144

(一)到处有生活,都有可写的题材 144

(二)不仅看写什么,而且要看怎样写 148

四 要歌颂也要批判——现实主义的全方位性 149

(一)歌颂和批判是现实主义的任务 149

(二)要写光明,也要写黑暗,作家不能做说谎的骗子 150

五 关于现实主义的界说等问题 153

第四章 新颖独创的主观战斗精神论 157

一 一个新颖独创的理论命题 157

(一)作家和人物是文学创作的基本点 157

(二)作家的心律不齐 158

(三)主观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的萌生 161

二 主观战斗精神论的形成过程及其内涵 162

(一)“人智累积”和理论意识的飞跃 162

(二)对文学主体性的肯定与宏扬 166

三 拓宽了现实主义的传统路径 171

(一)拓展了现实主义的视野 171

(二)“突破经验世界而前进” 172

第五章 自成一格的创作论 176

一 文学创作的成败决定于创作主体 176

(一)作家要站在比生活更高的地方 176

(二)坚持艺术和人生的一致,思想力和艺术力的统一 179

二 写熟悉的、体验并感受过的生活 183

(一)用肉体和心灵去把握生活 183

(二)必须克服生活、创作问题上的左倾顽症 185

三 关键是写人,创造艺术典型 187

(一)通过创造典型来把捉人生的真实 187

(二)虚构、想象、夸张是创造典型的辅助手段 191

(三)胡风典型理论的片面性 192

四 把握不同文学体裁的本质特征 195

(一)诗是人生战斗的凝晶,心灵的歌 195

(二)小说是创造典型,把握生活真实的艺术 200

(三)报告文学是战斗的文艺体裁 201

(四)儿童文学应切合儿童心理 204

(五)剧本是人生真理的启示 207

(六)关于电影、杂文和速写的创作 209

五 创作过程的奥秘 212

(一)艺术是第二自然,是感觉的世界 212

(二)世界观、人生观和创作心境的矛盾统一 213

(三)作家主观是创作的最后的决定性因素 216

(四)作家主观和生活客观是双向的运动 218

第六章 民族形式与文学遗产 222

一 捍卫五四文学传统,发展民族形式 222

(一)文艺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 222

(二)民族形式是民族的现实内容的反映 225

(三)坚持和发扬五四文学传统,创造民族形式 228

(四)批判民族形式问题上的民粹主义 231

(五)在内容与形式问题上有极端倾向 232

二 批判继承文学遗产 234

(一)接受文学遗产,建设新文艺 234

(二)向世界开放,破除狭隘的民族思想体系 236

(三)有选择地介绍外国作家作品 240

(四)对中国古典文学遗产的避而不论的态度 242

第七章 社会学的和美学的批评理论 246

一 体现世界先进水平的艺术观和审美观 246

(一)以人为思维中心的艺术观 246

(二)真和善相统一的审美标准 249

(三)胡风文艺批评理论的特点 251

二 文艺批评应是政治民主下面的民主自由的批评 257

(一)文艺批评需要民主、自由的空气 257

(二)要有各人直说真话的民主政治 260

第八章 “三十万言”书论(上)——向左倾文艺思想宣战的丰碑 262

一 历史不容颠倒 262

(一)历史的大颠倒 262

(二)以“心纯敢犯强”的无畏精神批判左倾错误 264

二 砍向左倾文艺思想的“五把刀子” 271

(一)“五把‘理论’刀子”的具体内容 271

(二)以文艺为本位的理论思考 274

(三)批判了“五把刀子”说,强化了左倾文艺思想 279

第九章 “三十万言”书论(下)——一份体现了超前意识的革新方案 282

一 深沉的忧患意识 282

(一)革新方案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282

(二)必须考虑和解决的“基础问题”和“原则问题” 285

二 十大改革主张和设想 286

(一)关于作家协会的领导方式问题 287

(二)关于作家的劳动组合问题 289

(三)关于驻会作家和作家等级制度问题 290

(四)关于作家的学习方法与制度问题 291

(五)关于作家供给制和刊物包干制问题 293

(六)关于文学讲习所的工作方式问题 294

(七)关于实行民主讨论式的文艺批评问题 295

(八)关于首席导演的导演独立负责制问题 296

(九)关于部队文艺工作的建议 297

(十)关于加强党的思想领导问题 298

三 “三十万言”书中的三大失误 300

第十章 结语——胡风现象 304

一 历史的必由之路 304

(一)封建专制的必然趋势 304

(二)复杂而特殊的中国革命决定了胡风文艺思想理论的走向 306

二 胡风文艺思想的失误及其悲剧的不可避免性 309

(一)强烈的自我意识与无个性社会的矛盾 309

(二)胡风的活动环境是一个“灰色的战场” 311

后记 314

下编 附录 321

附录一 321

一 胡风给作者的书信选 321

1.1979年11月24日胡风从成都给作者的信 321

2.1979年11月24日胡风随信附寄的简历材料 322

3.1979年12月21日胡风嘱家属给作者的复信 327

4.1980年6月27日胡风从北京给作者的信 328

5.1980年7月13日胡风从北京给作者的复信 328

二 湖北省文联主席吴奚如革命前辈给作者的书信选 330

1.1980年10月11日吴奚如革命前辈给作者的信 330

2.1981年1月20日吴奚如革命前辈给作者的信 331

三 复旦大学贾植芳教授给作者的书信选 332

1.1980年9月7日给作者的复信 332

2.1980年11月15日给作者复信,并附杨和的“七月”与“希望”一文 335

四 姜弘教授给作者的书信选 340

1.1980年11月1日给作者的信 340

2.1980年11月25日给作者的信 342

五 胡风治丧委员会的“悼词” 343

附录二 346

一 安徽省新闻出版局黎洪对《胡风文艺思想论稿》的审读意见 346

二 安徽省教委组织外省三位同行专家的评审意见 347

三 国务院参事室杨玉清先生给作者的信 349

四 厦门大学林兴宅教授给作者的信 349

五 陈辽研究员给作者的七封信 350

六 贵州教育学院熊荒陵先生给作者的信 354

七 郁翠对《胡风文艺思想论稿》的评论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一次新挑战——评《胡风文艺思想论稿》 35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