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环保物流与环保工程
环保物流与环保工程

环保物流与环保工程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鸿著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302160922
  • 页数:26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交通物流和环境保护的角度,阐述循环型现代环保物流管理系统的架构思路。
《环保物流与环保工程》目录

第1部分 交通物流 2

第1章 交通物流与环保物流 2

1.1 传统物流业界及其变迁 2

1.1.1 运输业 2

1.1.2 仓储业特色 3

1.1.3 物流子公司 4

1.2 运输方式与货运 4

1.2.1 日本的运输模式和现状 4

1.2.2 我国运输模式与高速公路建设 6

1.2.3 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现状与养路费管理 7

1.2.4 世界其他国家运输模式与现状 8

1.3 我国进口能源运输对策的可行性分析简介 8

1.3.1 关于替代马六甲海峡方案的探讨简介 8

1.3.2 开掘克拉运河的劣势 9

1.3.3 修建克拉地峡输油管道的可行性 9

1.3.4 修建中缅石油管道的利弊 9

1.4 日本汽车货运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0

1.4.1 货车货运与存在的问题 10

1.4.2 日本货运汽车运输事业法 11

1.4.3 货车运输所带来的问题 12

1.5 环保物流和运输结构调整 13

1.5.1 环保物流系统架构 13

1.5.2 货车运输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13

1.6 国际化物流与日本产业空洞化问题 14

1.6.1 日本产业空洞化现象 14

1.6.2 亚洲物流重心的转移 15

第2章 物流市场与第三方物流 16

2.1 交通物流特征与现代物流市场趋势 16

2.1.1 运输市场多样化的特征与趋势 16

2.1.2 运输活动与经济产业活动的关系 17

2.2 运输组织特征与效率化课题 17

2.2.1 多种交通工具联运模式架构 19

2.2.2 一条龙联运模式的课题与对策 19

2.3 货运市场高度化 21

2.3.1 货运市场特征与基本课题 22

2.3.2 日本宅配送模式及其对世界宅配送的影响 23

2.3.3 敦豪快递及其竞争对手 25

2.4 物流市场特征与活性化对策 26

2.4.1 物流市场效益化与托盘集装一体化 27

2.4.2 现代物流市场的发展趋势 29

2.4.3 现代物流管理市场形成与现代物流管理框架的关系 33

2.5 第三方物流功能与推进对策 34

2.5.1 第三方物流的定义与功能 35

2.5.2 第三方物流的特征 38

2.5.3 引进第三方物流对企业的影响与评价 39

2.5.4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背景和课题 40

2.6 物流市场风险预测与第三方物流活性化探讨 41

2.6.1 现代物流管理市场形成的机制与发展趋势 41

2.6.2 节约型运输的经济发展模式 42

2.6.3 日本物流业界对有关产业法规的期待和担忧 43

第3章 口岸物流的基本框架与构建 44

3.1 发展现代口岸物流的切入点 44

3.1.1 关于口岸物流的基本知识 44

3.1.2 架构与国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接轨的通道 45

3.1.3 口岸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架构 46

3.1.4 加快在口岸物流领域中实施国际标准化步伐 46

3.1.5 加大力度保障与发展口岸物流的保税仓库 47

3.1.6 慎重选择国际物流的运输方式 48

3.1.7 注视国际物流的新技术与装备 50

3.1.8 口岸物流的社会基础设施整编 51

3.2 口岸物流的发展趋势 54

3.2.1 船舶与港口码头设施 54

3.2.2 空运与国际联运措施 55

3.3 关于台湾海峡与亚太地区口岸物流发展的若干思考 56

3.3.1 制定特殊优势的区域规划 56

3.3.2 了解台湾海峡与亚太地区周边国家的海运现状 56

3.3.3 强化和规范与相关港口码头接轨的配套措施 56

3.3.4 整合铁路资源与发展空运货运事业 57

第4章 与物流领域相关的若干国际标准与法律法规 58

4.1 海上运输的调整范围和沿海运输权 58

4.1.1 海上运输的调整范围 58

4.1.2 沿海运输权的规定 59

4.2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规定 59

4.2.1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中的用语 60

4.2.2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种类和主要内容 61

4.2.3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订立方式的规定 61

4.2.4 承运人和托运人的权利和义务 62

4.3 运输单证的规定和主要内容 62

4.3.1 提单的定义和主要功能 63

4.3.2 承运人签发提单的规定 63

4.3.3 提单内容及其承运人和收货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 64

4.4 与集装箱运输相关的提单与内容 64

4.4.1 与集装箱运输相关的提单种类 64

4.4.2 提单批注的规定 65

4.4.3 提单的货物记载事项的证据效力 65

4.4.4 提单的种类和具体功能 66

4.5 复式联运合同的特别规定 67

4.5.1 复式联运合同的特别规定 67

4.5.2 复式联运经营人的责任期间 68

4.6 货物交付及承运人和收货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 69

4.6.1 货物交付的相关规定 70

4.6.2 索赔和索赔期间的规定 70

4.6.3 承运人留置货物权利的规定 71

4.7 货物损失的赔偿责任和赔偿额规定简介 72

4.7.1 承运人不负赔偿责任的规定 72

4.7.2 货物损失赔偿限额的规定 73

4.7.3 特别提款权计算单位与人民币折算方式 75

4.8 物流领域相关的若干国际标准与法律法规 75

4.8.1 国际标准的认证 75

4.8.2 产品责任法 77

4.8.3 关于我国与食品国家标准相关的状况简介 78

4.8.4 日本物流两法 78

第5章 物流系统功能与运输功能的关系 80

5.1 运输功能及其活动特征 80

5.1.1 运输功能与活动的特征和课题 80

5.1.2 运输活动主体 81

5.1.3 功能高度化课题与对应 81

5.1.4 社会的课题对策 82

5.2 货运功能与课题 83

5.2.1 必需的基本功能 83

5.2.2 推动主体多样化与社会课题 84

5.3 货车运输的基本策略 85

5.3.1 货车运输系统化 85

5.3.2 货车运输网络化 85

5.3.3 运输(配送)共同化 85

5.4 与交通物流相关的信息系统简介 87

5.4.1 智能交通系统 87

5.4.2 道路诱导系统的高度化 89

5.4.3 自动收费系统与安全走行支持系统 89

5.4.4 车货匹配系统 90

第6章 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工程与物流保管功能的关系 92

6.1 物流基地与流通渠道的关系 92

6.1.1 物流网络与结点的关系 92

6.1.2 物流网络的类型与设计 92

6.1.3 物流总费用的变动分析 93

6.1.4 运输与保管费用的二律背反相互约束关系 94

6.2 现代保管功能 95

6.2.1 创造物资时间价值的现代保管功能 96

6.2.2 具备现代物流管理活动的时代特征的保管功能 96

6.2.3 保管功能所面临的课题与对策 97

6.3 商品配送线路设计 98

6.3.1 定时定线路配送 98

6.3.2 非定时定线路配送 99

6.3.3 定时定线路配送的优缺点 99

第7章 大型现代物流管理网络公共信息平台的构建 100

7.1 现代物流管理网络化模式 100

7.1.1 现代物流管理活动网络化的背景与模式 100

7.1.2 物流网络的定义与基本类型 100

7.2 物流网络化的社会背景与基本条件 102

7.2.1 物流网络化的背景 102

7.2.2 推动网络化的基础条件与社会环境 104

7.3 传统物流网络的构建 105

7.3.1 空集装箱有效利用实例 105

7.3.2 具有附加增值功能的销售活动——宅配送 105

7.3.3 服装衣架与托盘等的共同利用实例 106

7.4 现代物流网络的构建 106

7.4.1 构建全球化的企业间电子商务市场 107

7.4.2 各种现代物流管理网络的构建 107

7.4.3 物流活动中的废物处理对策 108

7.5 运输网络的构建 110

7.5.1 运输(配送)回程利用系统的可能应用范围 110

7.5.2 以大型企业为核心的运输回程利用系统特色 110

7.5.3 跨行业综合回程利用系统特色 111

7.5.4 由协会或组合体成员构建的回程利用系统特色 111

7.5.5 今后回程利用系统的开发趋势与课题 112

第8章 现代物流管理网络的效果与信息网络 113

8.1 现代物流管理网络的效果 113

8.1.1 二律背反原理的4种相互约束条件对应的可能性 113

8.1.2 物流管理信息与资源的共享措施与策略 114

8.1.3 企业联合体的深化措施 114

8.1.4 环境保护对策 114

8.2 现代物流管理系统所必需的信息网络功能 114

8.2.1 信息网络定义 115

8.2.2 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网络功能的特征 115

8.2.3 必要的现代物流管理的综合实力 116

8.3 现代物流管理网络的推动主体 117

8.3.1 各种既存物流网络的组织特性 117

8.3.2 未来的物流网络推动主体 117

8.3.3 政府物流管理部门与民间协作的新主体功能 117

8.4 物流网络的整合与推动主体的强化 118

8.4.1 政府物流管理部门与民间新联合体的特征 119

8.4.2 政府物流管理部门与民间新联合体的作用 119

8.4.3 日本官民新联合体与第三部门的比较 120

8.5 日本网络联合体与共同配送实例 120

8.5.1 日本网络联合体的推进主体与方针政策 121

8.5.2 物流网络联合体的发展趋势 121

8.5.3 网络联合体的具体运营实例 122

8.5.4 网络联合体推进主体的特征与对策 123

第2部分 环保物流与环保工程第9章 生活物流与环境保护工程 134

9.1 城市物流所招致的社会课题 135

9.1.1 城市物流所招致的社会课题 135

9.1.2 世界废气排放对策与《京都议定书》 135

9.1.3 废物处理课题与对策 139

9.1.4 生活物流与社会课题的对策 140

9.2 中国环保领域现状与发展趋势 140

9.2.1 中国环保领域现状 140

9.2.2 中国绿色GDP核算指标 141

9.2.3 我国废旧家电处理对策的出台 143

9.2.4 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活动 143

9.2.5 探索环保技术的建筑设计方案 144

9.3 企业对环境问题的多样化对应措施 146

9.3.1 某些中小企业的回避型对策 146

9.3.2 某些大型企业的摊派对策 146

9.3.3 积极执行环保对策 146

9.3.4 实行企业公布环保报告制度 147

第10章 物流领域中废气排放与能源对策 148

10.1 物流领域中废气排放现状与对策 148

10.1.1 日本物流领域中废气排放的现状 148

10.1.2 废气排放发生源对策 149

10.1.3 低公害车和燃料电池的开发 150

10.1.4 削减交通量与交通流的对策 151

10.1.5 社会管理对策与环境监测制度的建立 151

10.2 节省能源对策 152

10.2.1 交通运输模式的转换 152

10.2.2 节能型家电产品开发与废物处理 153

10.2.3 液态天然气的开发和应用 153

10.2.4 企业节能的秘诀 154

10.3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155

10.3.1 潮汐海能、太阳能和风能的综合利用技术 155

10.3.2 太阳能电池开发和应用前景 156

10.3.3 菲律宾致力于可再生能源开发 156

10.4 环保型动力源的开发 156

10.4.1 燃料电池的开发和应用 157

10.4.2 生物燃料电池 157

10.4.3 无能量损耗传输功能的应用前景 157

第11章 城市物流和循环型现代物流管理系统架构 159

11.1 城市物流与废物对策 159

11.1.1 日本废物回收再生循环法律和法规 159

11.1.2 减少生活垃圾的各种举措 160

11.1.3 建筑包装材料和家电产品的再循环利用 161

11.2 循环型现代物流管理系统架构 165

11.2.1 日本循环型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的架构 165

11.2.2 欧美废弃钢材的回收系统 165

11.2.3 加拿大环保产业变废为宝的技术 166

11.3 城市物流系统工程与现代物流管理活动高度化 167

11.3.1 城市内运输的非效率性因素 167

11.3.2 城市内运输的基本对策 167

11.3.3 物流活动中的中小企业的对策 169

11.4 城市物流与综合社会系统工程 169

11.4.1 城市物流与二律背反原理的相互约束关系 170

11.4.2 条码技术、包装技术与城市物流的关系 170

11.4.3 防止过度包装削减城市垃圾的各种举措 171

11.4.4 对应于老龄化社会的包装模数设计 173

11.4.5 运输功能的效率化对策 174

11.4.6 社会课题的对策 174

11.5 现代物流高度化与物流行政的基本课题 175

11.5.1 物流行政的管辖范围与结构 175

11.5.2 日本的主要物流施政对策 177

11.5.3 日本新物流大纲概要 179

11.5.4 地方物流行政的活性化 180

第12章 生态环境系统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181

12.1 地球生态环境系统 181

12.1.1 地球温暖化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181

12.1.2 生物生产系统和工业系统的特征比较 184

12.1.3 农业综合系统工程 184

12.2 地球可持续发展战略 186

12.2.1 地球可持续发展战略观 187

12.2.2 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的定义与分类 188

12.2.3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资源状况 189

12.2.4 建立资源可循环型社会体系的必要条件 190

12.2.5 世界各国对可持续发展的不同理解与举措 191

12.3 城市农业与环境保护的利弊关系 192

12.3.1 城市农业的绿化和空气净化功能 192

12.3.2 城市农业和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理的关系 192

12.3.3 城市农业中存在的潜在污染问题 193

12.3.4 城市农业与生鲜食品物流成本及其社会效益 193

12.3.5 城市农业面临的棘手问题 194

12.3.6 城市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关系 194

第13章 垃圾处理对策和城市公共卫生管理工程 197

13.1 固体废物处理的对策和技术发展趋势 197

13.1.1 固体废物的分类 197

13.1.2 白色污染的废弃物流 197

13.1.3 高炉喷吹废旧塑料消除白色污染可行性分析 200

13.1.4 实施高炉喷吹废旧塑料炼铁技术可行性措施 202

13.1.5 废旧塑料应用于烧结法生产氧化铝领域 203

13.2 城市生活垃圾及其处理对策 204

13.2.1 卫生填埋法 205

13.2.2 堆肥处理法 207

13.2.3 焚烧处理法 208

13.2.4 热解处理法 212

13.3 城市用水资源净化处理工程和技术 213

13.3.1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及其设备的发展趋势 213

13.3.2 等离子技术等在环保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215

13.4 医疗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 217

13.4.1 医疗固体废物的种类 217

13.4.2 医疗固体废物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217

13.4.3 医疗固体废物焚烧处理系统的构建 222

13.4.4 医疗固体废物焚烧烟气处理系统的选择 223

13.4.5 特种废物的处理与设施 227

13.5 热等离子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 228

13.5.1 利用热等离子技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 228

13.5.2 热等离子技术处理有害物质 228

13.6 防止噪音新技术 230

13.7 环保型新材料的开发 231

13.7.1 建立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系统 231

13.7.2 环境友好材料的开发 231

13.7.3 国外变废为宝的举措 232

13.7.4 利用陈米开发可分解塑料 233

13.7.5 强化包装回收的新方法 233

13.7.6 利用稻壳制造耐热脱臭陶瓷 234

13.7.7 农林水产业的其他废物利用举措 234

第14章 SARS病毒引起的反思 236

14.1 二噁英类毒素的特征及其日美欧等国家的研究动态 236

14.1.1 二噁英类毒素的特征 236

14.1.2 二噁英类的发生源 237

14.1.3 日本对二噁英类研究和制定控制标准动态 239

14.1.4 日本的二噁英类环境浓度 241

14.2 城市垃圾焚烧过程中二噁英类生成控制对策 247

14.2.1 二噁英类的生成机理 247

14.2.2 二噁英类生成的控制对策简介 247

14.2.3 焚烧炉烟气二噁英类阻滞新技术简介 249

14.2.4 小型垃圾焚烧炉的二噁英类处理法 249

14.2.5 城市垃圾焚烧处理过程中的热工要求 250

14.2.6 CFD技术对于焚烧炉膛的仿真设计 251

14.3 SARS病毒的传播和防范 253

14.3.1 人类自身是个巨大的病毒传染源 254

14.3.2 防治并重为战胜病毒的法宝 255

14.3.3 正确了解和认识病毒的危害性 256

14.3.4 SARS病毒特征和人类自身基本防范措施 258

14.4 文明社会与社会公德的建立 258

14.4.1 日本的社会公德教育 258

14.4.2 北美人崇尚宽松和谐公共意识和道德 260

14.4.3 德国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社会公德 260

14.4.4 英国公共道德风尚 261

14.4.5 韩国社会文明和公共道德 261

14.4.6 新加坡人的社会责任和法律意识 262

14.4.7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公德 263

参考文献 2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