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上  第2版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上  第2版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上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3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陆耀庆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112097494
  • 页数:1439 页
图书介绍:本手册此次修订对第一版的内容作了重大更新,编入了大量新历年、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新材料的内容。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1~18章,主要为供暖(考扩辐射供暖(冷))。通风(包括置换通风、除尘、防排烟)、锅炉房、热网、热工、能耗计算、防腐绝热,减噪防震、小型冷库及气调控等内容;下册:19~35章主要为空调设计的有关基本资料、负荷计算、空气处理和设备、各种空调系统及水系统、气流组织、空气洁净、蓄冷(热)、热泵及各种节能设计、系统监测与控制及人工水场等内容。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上 第2版》目录

(上册) 1

第1章 基础理论 1

1.1 基本数学公式 1

1.1.1 代数公式 1

1.1.2 函数及其数值计算 2

1.1.3 代数方程 4

1.1.4 弦、弧、高之间的关系 4

1.1.5 平面图形面积计算 4

1.1.6 多面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 6

1.2 热力学基础 8

1.2.1 基本概含及定义 8

1.2.2 物质的状态变化及热力学基本定律 11

1.2.3 水蒸气 14

1.2.4 压缩式制冷循环 24

1.3 传热学基础 30

1.3.1 导热 30

1.3.2 对流换热 32

1.3.3 辐射换热 35

1.3.4 传热及换热器 39

1.4 流体力学基础 43

1.4.1 流体的性质 43

1.4.2 流体的流动形态 45

1.4.3 管内摩擦定律 50

1.5 钢管的水力计算表 53

1.5.1 概述 53

1.5.2 40℃热水管道水力计算表 55

1.5.3 50℃热水管道水力计算表 68

1.5.4 60℃热水管道水力计算表 80

1.5.5 70℃热水管道水力计算表 92

1.5.6 80℃热水管道水力计算表 104

1.5.7 90℃热水管道水力计算表 116

1.6 空气的物理性质 128

1.6.1 空气的性质 128

1.6.2 湿空气的物理性质 130

1.6.3 湿空气焓湿图的绘制 131

1.6.4 空气状态参数的计算法 135

1.7 塑料管材的选择与应用 138

1.7.1 热塑性塑料管 138

1.7.2 铝塑复合管 143

1.7.3 PP-R塑铝稳态管 145

1.8 阀门的基础知识 147

1.8.1 阀门的分类 147

1.8.2 名词术语 149

1.8.3 阀门的主要性能参数 153

1.8.4 阀门型号的表示方法 154

1.8.5 阀门的流量系数 158

第2章 法定计量单位及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61

2.1 国际单位和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161

2.2 名词解释 162

2.3 主要单位的定义 166

2.4 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规则 168

2.4.1 单位的名称 168

2.4.2 词头的名称 168

2.4.3 单位和词头的符号 169

2.4.4 单位和词头的使用规则 170

2.5 单位换算的详细关系 172

2.6 常用单位的简明换算关系 182

第3章 室外气象参数 184

3.1 室外气象参数的含义及其统计方法 184

3.2 设计用新室外气象参数 186

3.3 气象参数的简化统计法 186

第4章 建筑热工与节能 216

4.1 建筑气候及热工基本数据 216

4.1.1 建筑气候分区 216

4.1.2 冬季供暖设计气象及热工参数 216

4.1.3 夏季空调设计气象及热工参数 223

4.2 建筑材料及围护结构热工计算参数 231

4.2.1 窗户及玻璃材料的热工参数 231

4.2.2 常用建筑材料热物理性能计算参数 235

4.2.3 围护结构热工基本数据 240

4.2.4 常用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指标 244

4.3 常用围护结构热工计算 251

4.3.1 传热阻、传热系数的计算 251

4.3.2 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和内部温度计算 252

4.3.3 围护结构热稳定性计算 253

4.3.4 玻璃和玻璃幕墙的热工计算 255

4.4 围护结构冬季保温节能设计 264

4.4.1 各类建筑物冬季室内热工计算参数 265

4.4.2 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Ro,min 265

4.4.3 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验算 266

4.5 围护结构夏季隔热节能设计 274

4.5.1 验算方法 274

4.5.2 夏季隔热计算参数 276

4.6 供暖建筑围护结构的防潮设计 281

4.6.1 围护结构内部冷凝的检验和计算 281

4.6.2 围护结构内部冷凝的检验和计算举例 283

4.7 建筑节能设计 286

4.7.1 严寒、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 286

4.7.2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 294

4.7.3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 297

4.7.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 300

第5章 供暖设计 303

5.1 供暖热负荷计算 303

5.1.1 民用建筑供暖设计热负荷计算 303

5.1.2 工业厂房及辅助房屋的供暖设计热负荷计算 315

5.1.3 民用建筑——热负荷的估算 316

5.2 供暖系统的选择 362

5.2.1 热媒的选择 362

5.2.2 供暖系统形式 362

5.3 供暖系统的分户计量 368

5.3.1 概述 368

5.3.2 分户计量的具体方式 369

5.3.3 计量装置 371

5.3.4 管道安装 374

5.3.5 水力计算 375

5.3.6 热力入口装置 375

5.4 管道水力计算 379

5.4.1 水力计算方法和要求 379

5.4.2 热水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 385

5.4.3 蒸汽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 387

5.5 供暖设备的选择与计算 396

5.5.1 散热器 396

5.5.2 减压阀、安全阀 407

5.5.3 疏水器 412

5.5.4 膨胀水箱 415

5.5.5 除污器、过滤器 421

5.5.6 调压板 424

5.5.7 集气罐、自动排气阀 425

5.5.8 换热器 425

5.5.9 平衡阀 440

5.5.10 恒温阀 444

5.5.11 分(集)水器,分汽缸 445

5.6 热风供暖 449

5.6.1 集中送风 450

5.6.2 集中送风的气流组织和计算 450

5.6.3 空气加热器的选择 456

5.6.4 暖风机的选择 467

5.6.5 热空气幕 472

5.7 热水供暖系统的水质要求及防腐设计 480

5.7.1 概述 480

5.7.2 热水供暖系统的水质要求 480

5.7.3 热水供暖系统水处理的方式 481

5.7.4 热水供暖系统的防腐设计 483

第6章 辐射供暖和供冷 490

6.1 概述 490

6.1.1 基本原理 490

6.1.2 系统分类 490

6.1.3 辐射供暖/冷系统的特征 491

6.1.4 辐射供暖/冷系统效果的衡量与评价 492

6.1.5 辐射供暖/冷系统设计负荷的确定 493

6.2 辐射板表面的传热 495

6.2.1 辐射传热 495

6.2.2 对流传热 496

6.2.3 辐射和对流的综合传热 497

6.2.4 辐射板的热阻 498

6.2.5 地面覆盖层的影响 501

6.2.6 辐射板的热损失或得热 502

6.3 水系统辐射板的构造及设计要求 502

6.3.1 金属平顶辐射板 502

6.3.2 预制组装型辐射供冷平顶 505

6.3.3 整体型金属平顶辐射板 508

6.3.4 埋管型辐射板 510

6.4 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设计 511

6.4.1 型式与构造 511

6.4.2 地面的表面温度 513

6.4.3 加热管的选择 515

6.4.4 设计和施工注意事项 516

6.4.5 热水地面辐射供暖/冷系统的控制 517

6.4.6 塑料管的水力计算 524

6.5 毛细管型供暖/冷辐射板 528

6.5.1 概述 528

6.5.2 毛细管型辐射板的供冷与供热能力 529

6.5.3 毛细管席的压力损失 530

6.5.4 毛细管型辐射供暖/冷系统设计注意事项 531

6.6 辐射板供暖/冷系统的设计计算 532

6.6.1 ASHRAE手册计算法 532

6.6.2 欧洲标准(EN 1264)的计算法 540

6.6.3 日本手册的计算法 555

6.6.4 辐射板供冷量的计算 558

6.7 供暖/冷辐射板的水系统设计 563

6.7.1 概述 563

6.7.2 设计计算的依据和步骤 564

6.7.3 应用、设计和安装的技术要求 565

6.8 电热辐射供暖系统 566

6.8.1 概述 566

6.8.2 电热辐射供暖系统的类型 566

6.8.3 发热电缆的构造及技术要求 567

6.8.4 电热平顶辐射供暖系统 567

6.8.5 电热地面辐射供暖系统 568

6.8.6 发热电缆辐射供暖系统设计与施工注意事项 569

6.8.7 电热膜辐射供暖系统 570

6.9 中温辐射供暖 572

6.9.1 中温辐射供暖系统的特点 572

6.9.2 型式及规格 573

6.9.3 辐射板的散热量 574

6.9.4 辐射板的压力损失 575

6.9.5 辐射板设计与安装注意事项 575

6.10 高温辐射供暖 577

6.10.1 燃气红外线辐射器 577

6.10.2 燃气红外线辐射器的辐射性能 579

6.10.3 全面辐射供暖 581

6.10.4 CRV燃气红外辐射供暖系统 583

6.10.5 局部、单点及室外供暖 593

6.10.6 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设计安装注意事项 595

第7章 热力网与区域供冷 597

7.1 管道材料、连接及附件 597

7.1.1 常用管材 597

7.1.2 管道连接 599

7.1.3 管道附件 601

7.2 热力系统 606

7.2.1 锅炉房集中供热系统 606

7.2.2 热电厂集中供热系统 609

7.2.3 供热调节 610

7.2.4 热水供热系统的补水与定压 611

7.2.5 凝结水回收和利用 621

7.2.6 主要设备选择 626

7.2.7 集中供热系统的安全技术措施 629

7.2.8 热力网循环水泵与热力网特性的匹配 631

7.3 热力管网的水力计算 632

7.3.1 热网管道水力计算的一般要求 632

7.3.2 供热管道设计流速及粗糙度 633

7.3.3 热网设计流量 633

7.3.4 水力计算基本公式 634

7.3.5 热水管网水力计算 635

7.3.6 蒸汽及凝结水管网的水力计算 639

7.4 热力管道的敷设 644

7.4.1 热力管网布置原则 644

7.4.2 管网布置形式 645

7.4.3 与其他管道共同敷设应注意的问题 645

7.4.4 热力管网敷设 646

7.5 热力管道热补偿及其强度计算 653

7.5.1 热补偿 653

7.5.2 管道强度计算 675

7.6 热力管道支架 688

7.6.1 管道支吊架设计要求 688

7.6.2 支吊架形式和布置 688

7.6.3 管道活动、固定支架跨距的计算 689

7.6.4 管道支架荷载及推力计算 695

7.6.5 管道支座 703

7.6.6 支吊架弹簧的选择 705

7.6.7 增长管道支吊架跨距的措施 712

7.7 热水管道直埋敷设 720

7.7.1 管道材料 720

7.7.2 直埋管段构成 722

7.7.3 直埋管道布置与敷设 722

7.7.4 直埋管道保温计算 724

7.7.5 直埋管道受力和应力计算 725

7.7.6 直埋管道热位移计算 727

7.8 区域供冷 728

7.8.1 概述 728

7.8.2 区域能源规划 729

7.8.3 前期规划及方案论证 731

7.8.4 区域供冷站 734

7.8.5 管网设计 739

7.8.6 用户入口设计 744

7.8.7 经济分析及冷水价格的确定 745

第8章 锅炉房设计 751

8.1 锅炉房的总体布置 751

8.1.1 锅炉房在总平面上的布置 751

8.1.2 锅炉房区域布置 753

8.1.3 锅炉房的工艺布置 754

8.2 锅炉房主机设备的选择 758

8.2.1 锅炉房设计容量的确定 758

8.2.2 锅炉产品系列 759

8.2.3 锅炉设备的选择 761

8.2.4 燃料消耗量 767

8.3 锅炉送风排烟系统 768

8.3.1 燃料燃烧的空气量及烟气量的近似计算 768

8.3.2 风烟道及烟囱设计 769

8.3.3 锅炉风烟道系统阻力 775

8.3.4 鼓引风机的配置与计算 781

8.3.5 锅炉烟气净化 783

8.4 锅炉水处理 796

8.4.1 水质及水质标准 796

8.4.2 水处理系统的分类及适用范围 799

8.4.3 水处理设备容量的确定 801

8.4.4 给水的净化预处理 802

8.4.5 锅内水处理 805

8.4.6 离子交换水处理 810

8.4.7 给水除氧及脱气 830

8.4.8 锅炉排污 842

8.4.9 锅炉水处理常用资料 845

8.5 锅炉房汽水系统 854

8.5.1 给水及凝结水系统 854

8.5.2 蒸汽系统 858

8.5.3 汽水管道设计 859

8.5.4 常压热水锅炉供盐系统 862

8.5.5 集流罐两级网路供热系统 866

8.6 运煤除灰系统 869

8.6.1 概述 869

8.6.2 贮煤场及灰渣场设计 869

8.6.3 运煤系统设计 873

8.6.4 除灰渣系统设计 893

8.7 小型燃油(气)锅炉房 905

8.7.1 概述 905

8.7.2 油(气)燃料的基本性质 906

8.7.3 锅炉房燃油系统设计 908

8.7.4 锅炉房燃气系统设计 917

8.7.5 燃油(气)管道的水力计算 921

8.7.6 小型燃油(气)锅炉房安全措施 928

8.7.7 燃油(气)锅炉房设计方案 929

8.8 锅炉房典型设计 932

8.8.1 锅炉房设计基础资料 932

8.8.2 锅炉房设计文件编制深度 933

8.8.3 燃煤锅炉房布置示例 935

8.8.4 锅炉房设计对其他专业的技术要求和互提资料 942

第9章 通风与除尘 953

9.1 自然通风 953

9.1.1 自然通风的通风量 953

9.1.2 排风温度tp 954

9.1.3 散热量有效系数m 954

9.1.4 设备散热量的确定 955

9.1.5 进风口面积Fj(m2)和排风口面积Fp(m2) 955

9.1.6 自然通风设备选择 959

9.2 局部排风 960

9.2.1 局部排风的设计原则 960

9.2.2 侧吸罩 961

9.2.3 伞形罩 962

9.2.4 槽边排风 963

9.2.5 通风柜 968

9.3 全面通风 969

9.3.1 设计原则 969

9.3.2 气流组织 970

9.3.3 全面换气量 971

9.3.4 空气热平衡计算 974

9.3.5 散热量计算 975

9.3.6 散湿量计算 978

9.3.7 全面通风设计方案 979

9.3.8 事故通风 980

9.4 除尘 980

9.4.1 除尘设计的基本参数 980

9.4.2 加湿防尘 983

9.4.3 密闭排尘 984

9.4.4 除尘风管 993

9.4.5 除尘设备 994

9.5 人防地下室的通风 1001

9.5.1 设计原则 1001

9.5.2 设计参数 1001

9.5.3 防护通风系统的设计 1003

9.5.4 柴油发电机房的通风 1004

9.5.5 防护通风设备的选择 1005

9.6 厨房通风 1007

9.6.1 设计原则 1007

9.6.2 油烟处理的方法 1008

9.7 桑拿浴室的通风 1009

9.7.1 桑拿浴室设计参数 1009

9.7.2 桑拿浴室通风量及空调方式 1010

9.8 汽车库通风 1010

9.8.1 设计原则 1010

9.8.2 通风方式及控制 1010

第10章 置换通风 1012

10.1 概述 1012

10.1.1 名词术语 1012

10.1.2 置换通风系统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1014

10.1.3 置换通风系统的评价指标 1015

10.2 基本知识 1015

10.2.1 气流分布 1015

10.2.2 温度分布 1015

10.2.3 对流流动 1018

10.2.4 污染物的分布 1024

10.2.5 通风效率 1024

10.3 置换通风系统的送风口 1026

10.3.1 低速置换送风口的气流分布 1026

10.3.2 出口邻接区 1026

10.3.3 墙面置换送风口的气流分布 1027

10.3.4 常规置换送风口 1031

10.3.5 置换送风口的主要数据 1033

10.3.6 置换送风口产品简介 1033

10.4 置换通风的设计计算 1046

10.4.1 概述 1046

10.4.2 实验系数法的应用 1047

10.4.3 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法的应用 1050

10.4.4 置换通风系统送风量的确定 1051

10.4.5 设计计算注意事项 1051

10.4.6 设计计算例 1053

10.5 应用实例 1056

10.5.1 剧院与礼堂建筑 1056

10.5.2 体育建筑 1058

10.5.3 办公建筑 1061

10.5.4 工业建筑 1063

第11章 风管设计 1065

11.1 风管设计的基础知识 1065

11.1.1 风管设计的基本内容 1065

11.1.2 风管的分类 1065

11.1.3 通风管道的规格 1065

11.1.4 金属风管、非金属风管及其配件的板材厚度 1070

11.1.5 通风管道配件 1072

11.1.6 风量调节阀和风量调节器 1076

11.1.7 风机与风管的连接 1077

11.1.8 风管测定孔和检查孔 1080

11.2 风管的沿程压力损失 1080

11.2.1 沿程压力损失的基本计算公式 1080

11.2.2 沿程压力损失的计算 1082

11.3 风管的局部压力损失 1097

11.3.1 局部压力损失 1097

11.3.2 局部阻力系数 1098

11.4 风管内的压力分布 1139

11.4.1 通风系统风管内的压力分布 1139

11.4.2 空调系统风管内的压力分布 1140

11.4.3 简单吸风风管内的压力分布 1142

11.5 风管的水力计算 1142

11.5.1 水力计算方法简述 1142

11.5.2 通风、空调系统风管内的空气流速 1144

11.5.3 风管管网总压力损失的估算法 1145

11.6 均匀送风风管的设计计算 1146

11.6.1 均匀送风的设计原理 1146

11.6.2 静压不变的无分支均匀送风风管的设计与计算 1149

11.6.3 具有分支的送风风管系统的静压复得计算法 1157

11.7 均匀吸风风管的设计计算 1164

11.7.1 均匀吸风的设计原理 1164

11.7.2 矩形变断面带等宽度纵向条缝的均匀吸风风管的设计与计算 1164

11.7.3 具有分支的均匀吸风风管的设计与计算 1168

第12章 水泵、通风机和电动机 1174

12.1 水泵 1174

12.1.1 水泵型号示意 1174

12.1.2 单台水泵的工作特性 1175

12.1.3 多台水泵的工作特性 1178

12.1.4 管道泵 1180

12.1.5 水泵的选择 1181

12.2 通风机 1181

12.2.1 通风机的全称 1182

12.2.2 单台风机的工作特性 1184

12.2.3 多台风机联合的工作特性 1190

12.2.4 通风机的选择 1191

12.2.5 风机的运行调节 1192

12.3 电动机 1192

12.3.1 型号示意说明 1193

12.3.2 异步电动机分类 1193

12.3.3 Y系列小型鼠笼转子异步电动机 1194

第13章 建筑防火与防排烟 1195

13.1 设计原则 1195

13.1.1 防火分区与防烟分区的划分 1195

13.1.2 防烟楼梯间及消防电梯的设置 1198

13.1.3 高层、非高层民用建筑应设置防烟设施的部位 1199

13.1.4 高层、非高层民用建筑应设置排烟设施的部位及限定条件 1199

13.1.5 民用建筑防排烟设施的分类及采用原则 1200

13.2 一般规定 1200

13.3 自然排烟 1201

13.3.1 自然排烟的部位及条件 1201

13.3.2 利用阳台、凹廊及前室或合用前室多个朝向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防烟楼梯间可不设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的条件及图示 1201

13.3.3 自然排烟的一般规定 1208

13.3.4 自然排烟的设计要点 1208

13.4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 1208

13.4.1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组合方式 1208

13.4.2 高层建筑机械加压送风防烟部位及设计条件 1208

13.4.3 非高层建筑机械加压送风防烟部位及设计条件 1210

13.4.4 机械加压防烟送风量的确定 1210

13.4.5 正压间总有效漏风面积的确定方法 1212

13.4.6 加压送风系统设计一般规定 1214

13.4.7 加压送风系统设计要点 1214

13.4.8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计算举例 1218

13.4.9 消防电梯井的机械加压送风 1219

13.4.10 地上、地下共用楼梯间的加压送风系统设计 1220

13.5 机械排烟 1221

13.5.1 机械排烟的部位及设计条件 1221

13.5.2 机械排烟的一般规定 1221

13.5.3 机械排烟的设计要点 1223

13.5.4 内走道和房间机械排烟系统布置 1224

13.5.5 排烟量的计算 1225

13.6 中庭排烟 1229

13.6.1 中庭式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常用的排烟方式和特点 1229

13.6.2 中庭式建筑防火分区面积及排烟体积的确定 1230

13.6.3 中庭排烟的分类 1230

13.6.4 中庭排烟的方式及图示 1231

13.6.5 中庭排烟设计要点 1231

13.7 通风空调系统的防火防爆 1232

13.8 机械防排烟及通风空调系统防火控制程序 1233

13.8.1 不设消防控制室的机械防排烟和通风、空调系统防火控制程序 1233

13.8.2 设有消防控制室的机械防排烟和通风、空调系统防火控制程序 1234

13.9 防、排烟系统设备及部件 1235

13.9.1 防排烟系统风口、阀门系列 1235

13.9.2 排烟口、送风口及排烟阀规格尺寸及简图 1235

13.9.3 防火阀 1237

13.9.4 压差自动调节阀及余压阀 1241

13.9.5 风机 1242

第14章 小型冷库设计 1256

14.1 食品冷藏链和食品冷加工 1256

14.1.1 食品冷藏链 1256

14.1.2 食品冷加工 1256

14.2 食品冷藏条件和冷藏间组成 1257

14.2.1 冷藏条件 1257

14.2.2 冷藏间的组成 1260

14.3 围护结构热工要求 1260

14.3.1 隔汽层的设计原则 1260

14.3.2 保温层的设计原则 1261

14.3.3 地面防冻 1261

14.4 冷藏库容量的确定 1262

14.5 冷藏间的冷负荷计算 1263

14.6 制冷设备的选择 1268

14.6.1 冷剂直接蒸发制冷系统图式 1269

14.6.2 蒸发器选择 1271

14.6.3 热力膨胀阀的选择 1273

14.6.4 过滤器、干燥器 1276

14.6.5 回热式热交换器 1276

14.6.6 气液分离器 1276

14.6.7 低温冷风机 1277

14.6.8 排管及搁架 1279

14.7 制冷管道、管件及连接 1280

14.8 自控及安全保护装置 1283

14.8.1 库温自控 1283

14.8.2 自控系统框图 1284

14.8.3 制冷系统的安全保护 1285

14.9 装配式冷库 1285

14.9.1 组成和特点 1285

14.9.2 冷负荷估算 1285

14.10 小冷库工程实例 1291

第15章 气调贮藏和气调库设计 1292

15.1 气调贮藏的基础知识 1292

15.1.1 气调贮藏的特点 1292

15.1.2 影响果蔬贮藏品质的主要环境因素 1292

15.1.3 部分果蔬的气调贮藏参数 1295

15.2 气调库 1299

15.2.1 气调库的特点 1299

15.2.2 气调库的生产流程和建筑要求 1299

15.2.3 气调库的容量 1300

15.2.4 气调库的特有设施 1300

15.2.5 气密层和气密标准 1302

15.2.6 围护结构的气密处理 1303

15.3 气调库的制冷系统 1305

15.3.1 气调库耗冷量的计算 1305

15.3.2 气调库冷负荷的估算 1307

15.3.3 冷却方式和供液方式 1308

15.3.4 冷风机的选择计算 1310

15.4 气调设备 1311

15.4.1 气体成分调节 1311

15.4.2 降氧 1311

15.4.3 脱除二氧化碳 1313

15.4.4 硅橡胶袋气调装置 1314

15.4.5 除乙烯 1315

15.5 气调系统 1316

15.5.1 气调过程的计算 1316

15.5.2 气调系统的组成 1318

15.5.3 气调库的加湿 1319

15.6 气体成分的检测 1320

15.6.1 气体分析仪器 1321

15.6.2 气体监测系统 1322

第16章 防腐与绝热 1324

16.1 管道与设备的防腐 1324

16.1.1 防腐涂料 1324

16.1.2 聚氯乙烯塑料 1327

16.1.3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 1327

16.2 管道和设备的保温 1328

16.2.1 保温设计基本原则 1328

16.2.2 保温材料及其制品的性能 1329

16.2.3 绝热层厚度计算方法 1329

16.2.4 保温厚度选用表 1335

16.2.5 常用保温结构图 1336

16.3 管道和设备的保冷 1347

16.3.1 保冷设计基本原则 1347

16.3.2 保冷材料及其制品的性能 1348

16.3.3 常用辅助材料 1348

16.3.4 保冷厚度计算方法 1349

16.3.5 常用保冷材料厚度选用图表 1350

16.3.6 常用保冷构造图 1352

第17章 噪声与振动控制 1359

17.1 噪声源及噪声控制标准 1359

17.1.1 风机噪声 1359

17.1.2 气流噪声 1361

17.1.3 噪声控制标准 1364

17.2 消声设计 1367

17.2.1 消声器性能的评价 1367

17.2.2 管路系统的自然衰减 1368

17.2.3 阻性消声器设计 1370

17.2.4 抗性消声器设计 1372

17.2.5 共振性消声器设计 1372

17.2.6 空调系统声学计算实例 1374

17.3 隔声设计 1376

17.3.1 隔声设计的计算方法 1376

17.3.2 设备机房噪声控制设计措施 1378

17.3.3 民用建筑空气声隔声要求 1379

17.4 吸声设计 1379

17.4.1 吸声性能的评价与计算 1379

17.4.2 吸声减噪设计 1381

17.5 隔振控制设计 1383

17.5.1 概述 1383

17.5.2 隔振参数传递率η及隔振效率T 1383

17.5.3 振动控制 1387

17.5.4 设备转速与隔振的关系 1387

17.6 隔振设计 1387

17.6.1 隔振设计要求 1387

17.6.2 干扰力计算 1389

17.6.3 隔振基座 1390

17.6.4 隔振系统的振动量计算 1391

17.6.5 风机隔振后的振动影响范围 1392

17.7 隔振元件 1392

17.7.1 隔振材料及隔振器 1392

17.7.2 隔振器承受的荷载 1394

17.8 管道隔振 1395

17.9 隔振设计示例 1395

17.9.1 风机隔振 1395

17.9.2 水泵隔振设计计算示例 1397

17.10 空调设备及管道隔振措施示意图 1399

第18章 能耗计算 1405

18.1 能耗分析软件简介 1405

18.1.1 DeST软件简介 1405

18.1.2 DOE-2软件简介 1409

18.2 建筑能耗动态分析与计算 1412

18.2.1 DeST软件建筑能耗动态分析计算 1412

18.2.2 DOE-2软件建筑能耗动态分析计算 1422

18.3 空调系统能耗量的近似计算 1431

18.3.1 当量满负荷运行时间法 1431

18.3.2 负荷频率表法 1436

(下册) 1440

第19章 空调设计的基本资料 1440

19.1 大气环境的质量标准 1440

19.1.1 大气质量分级 1440

19.1.2 不同质量等级的浓度限值 1440

19.1.3 环境质量区的划分 1441

19.2 热舒适和热舒适方程 1441

19.2.1 室内的热舒适性及影响热舒适性的因素 1441

19.2.2 人体热平衡和舒适方程(Fanger方程) 1452

19.2.3 热环境的评价指标 1457

19.3 室内空气的质量标准及设计参数 1458

19.3.1 室内空气的质量标准 1458

19.3.2 室内空调计算参数 1463

19.3.3 新风量 1464

19.4 实用设计指标汇编 1478

19.4.1 空调冷负荷设计指标 1478

19.4.2 冷、热源设备的装机容量及能源效率限定值 1480

19.4.3 其他指标 1482

19.4.4 各种空调系统投资、寿命等的比较 1485

19.5 简易空调负荷估算方法 1486

19.5.1 基本设计条件 1487

19.5.2 最大冷、热负荷的确定 1487

19.5.3 单位面积冷热负荷估算值 1490

19.6 通过风管、风机和水泵的得热和失热 1495

19.6.1 通过风管的得热与失热 1495

19.6.2 空气流经通风机时的温升 1497

19.6.3 通过水泵和水管道的温升 1498

19.7 风机连接对全压的影响 1499

19.7.1 风机的出口 1499

19.7.2 风机的进口 1502

19.8 空调过程的热、质平衡及不同大气压力时的修正 1503

19.8.1 空调过程的热、质平衡 1503

19.8.2 不同大气压力时的修正问题 1504

19.8.3 保持正压所需风量的估算 1505

19.9 空调系统的划分与技术层的设置 1506

19.9.1 空调系统的划分、选择与配置 1506

19.9.2 技术设备层的设置 1509

19.10 h—d图的应用 1510

19.10.1 湿空气的状态参数 1510

19.10.2 不同状态空气的混合 1510

19.10.3 典型的空气状态变化和处理过程 1511

19.11 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 1512

19.11.1 年经常费法 1512

19.11.2 等价均匀全年费用法 1513

第20章 空调负荷计算 1514

20.1 空调区冷负荷的基本构成 1514

20.1.1 空调区得热量的构成 1514

20.1.2 空调区冷负荷的构成 1514

20.1.3 空调区湿负荷的构成 1514

20.2 空调区负荷计算的准备工作 1515

20.2.1 围护结构的夏季热工指标 1515

20.2.2 房间的分类 1521

20.2.3 城市的分组 1521

20.2.4 有外遮阳板的窗口直射面积和散射面积的计算 1522

20.3 外墙、架空楼板或屋面的传热冷负荷 1524

20.4 外窗的温差传热冷负荷 1533

20.5 外窗的太阳辐射冷负荷 1535

20.5.1 外窗无任何遮阳设施的辐射负荷 1535

20.5.2 外窗只有内遮阳设施的辐射负荷 1545

20.5.3 外窗只有外遮阳板的辐射负荷 1545

20.5.4 外窗既有内遮阳设施又有外遮阳板的辐射负荷 1545

20.6 内围护结构的传热冷负荷 1545

20.6.1 相邻空间通风良好时内围护结构温差传热的冷负荷 1545

20.6.2 相邻空间有发热量时内围护结构温差传热的冷负荷 1545

20.7 人体显热冷负荷 1546

20.8 灯具冷负荷 1549

20.8.1 白炽灯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1549

20.8.2 荧光灯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1551

20.9 设备显热冷负荷 1551

20.9.1 发热设备显热散热量的计算 1552

20.9.2 设备显热形成的冷负荷计算 1553

20.10 渗透空气显热冷负荷 1555

20.10.1 渗入空气量的计算 1556

20.10.2 渗入空气显热形成的冷负荷计算 1556

20.11 食物的显热散热冷负荷 1557

20.12 散湿量与潜热冷负荷 1557

20.12.1 人体散湿量与潜热冷负荷 1557

20.12.2 渗入空气散湿量与潜热冷负荷 1557

20.12.3 食物散湿量与潜热冷负荷 1557

20.12.4 水面蒸发散湿量与潜热冷负荷 1558

20.13 各个环节的计算冷负荷 1559

20.13.1 空调区的计算冷负荷 1559

20.13.2 空调建筑的计算冷负荷 1559

20.13.3 空调系统的计算冷负荷 1559

20.13.4 空调冷源的计算冷负荷 1560

20.14 计算例题 1560

20.15 空调冷负荷计算的电算法 1564

第21章 空气处理和处理设备 1565

21.1 空气的过滤净化 1565

21.1.1 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1565

21.1.2 空气过滤器的性能 1565

21.1.3 过滤净化的计算 1567

21.1.4 空气的除臭、消毒 1568

21.2 空气的冷却 1571

21.2.1 设计要点 1571

21.2.2 热工计算和压力损失计算 1572

21.3 喷水室 1580

21.3.1 喷水室设计要点 1580

21.3.2 喷水室构件 1581

21.3.3 Luwa型高速喷水室及流体动力式喷水室 1586

21.3.4 喷水室热工及阻力计算 1587

21.4 蒸发冷却器 1594

21.4.1 直接蒸发冷却器 1594

21.4.2 间接蒸发冷却器 1600

21.5 空气的加热 1605

21.5.1 设计要点 1605

21.5.2 空气加热器的选择计算 1606

21.5.3 电加热器 1607

21.6 空气的加湿 1609

21.6.1 空气加湿的方法 1609

21.6.2 各种加湿器的比较 1610

21.6.3 湿膜蒸发式加湿器 1611

21.6.4 干蒸汽加湿器 1617

21.6.5 电极式加湿器 1619

21.6.6 电热式加湿器 1620

21.6.7 PTC蒸汽加湿器 1620

21.6.8 间接蒸汽加湿器 1621

21.6.9 超声波加湿器的应用 1621

21.6.10 高压喷雾加湿器 1622

21.6.11 室内直接加湿 1623

21.7 空气的除湿 1625

21.7.1 各种除湿方法的比较 1625

21.7.2 冷冻除湿的选择计算 1626

21.7.3 固体除湿 1628

21.7.4 干式除湿——转轮除湿机 1633

21.7.5 除湿系统设计与安装注意事项 1641

21.7.6 溶液除湿 1643

21.8 组合式空调机组 1645

21.8.1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类型 1645

21.8.2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型号 1648

21.8.3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基本规格 1648

21.8.4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噪声限值 1649

21.8.5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技术要求 1649

21.8.6 组合式空调机组空气处理要求 1650

21.9 风机盘管机组 1651

21.9.1 风机盘管机组分类 1651

21.9.2 风机盘管机组型号表示方法 1652

21.9.3 风机盘管机组基本性能参数 1652

21.9.4 风机盘管机组技术要求 1653

21.9.5 风机盘管新风供给方式 1654

21.9.6 风机盘管水系统 1655

21.9.7 风机盘管调节方法 1656

21.9.8 冷热负荷计算 1656

21.10 单元式空调机 1656

21.10.1 分类 1656

21.10.2 单元式空调机的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1658

21.10.3 空调机的制冷量 1659

21.10.4 蒸发器(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的计算 1660

21.10.5 空调机的热平衡计算 1663

21.10.6 选择计算举例 1664

21.10.7 空调机应用范围的扩大——循环混合 1666

21.10.8 空调机出口风管的合理连接 1667

21.11 分散式高大建筑屋顶通风空调机组 1668

21.11.1 概述 1668

21.11.2 Roof Vent LHW机组的类型与结构 1669

21.11.3 运行流程与模式 1671

21.11.4 系统配管设计 1672

21.11.5 Top Vent冷/暖、通风机组 1672

第22章 空调系统 1674

22.1 空调系统的分类 1674

22.2 空调系统的比较与选择 1675

22.3 集中式空调系统 1678

22.3.1 系统划分原则 1678

22.3.2 回风系统选择 1678

22.3.3 一次回风系统与一、二次回风系统的处理过程和计算方法 1678

22.3.4 单风机系统与双风机系统 1682

22.4 蒸发冷却式空调系统 1682

22.4.1 一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1682

22.4.2 二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1684

22.4.3 三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1685

22.4.4 除湿与蒸发冷却联合空调系统 1689

22.4.5 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设计选用原则 1690

22.4.6 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设计要点 1692

22.5 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空调系统 1694

22.5.1 简介 1694

22.5.2 产品性能测试条件 1695

22.5.3 系统工作范围 1696

22.5.4 系统应用场合 1696

22.5.5 系统分类 1696

22.5.6 机组规格 1698

22.5.7 系统设计 1699

22.5.8 系统制热能力校核 1702

22.5.9 系统配管设计 1704

22.5.10 系统控制配线设计 1709

22.5.11 室外机安装 1711

22.5.12 新风供给设计 1714

22.6 高大建筑物分层空调设计 1715

22.6.1 分层空调适用范围和空调方式 1715

22.6.2 分层空调负荷计算 1716

22.6.3 分层空调气流组织 1722

22.6.4 空调系统 1732

22.7 部分空调系统实例汇编 1733

22.7.1 国家电力调度中心空调系统设计 1733

22.7.2 江苏省电网调度中心蓄冷空调设计 1739

22.7.3 上海财富广场办公楼地板送风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1747

22.7.4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空调设计 1750

22.7.5 上海科技馆空调设计 1754

22.7.6 上海世茂国际广场暖通空调设计 1759

22.7.7 上海四季酒店 1767

22.7.8 上海体育馆水蓄冷工程改造 1779

22.7.9 苏州工业园区现代大厦空调设计 1782

22.8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1789

22.8.1 概述 1789

22.8.2 系统运行策略 1791

22.8.3 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 1794

22.8.4 运行能耗分析 1797

22.8.5 干燥地区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设计 1798

22.8.6 应用实例 1804

22.9 溶液调湿式空调系统与设备 1807

22.9.1 除湿溶液处理空气的基本原理 1807

22.9.2 除湿溶液处理空气的基本单元与装置 1809

22.9.3 溶液热回收型新风机组 1810

22.9.4 溶液热回收型新风机组的性能参数 1813

22.9.5 溶液热回收型新风机组的选型 1816

第23章 变风量空调系统 1820

23.1 基本概念 1820

23.1.1 系统特点与适用范围 1820

23.1.2 系统调节原理 1821

23.2 负荷计算 1821

23.2.1 现代化办公和商业建筑的特点与热舒适性 1821

23.2.2 内外分区与空调负荷 1821

23.2.3 负荷计算步骤及注意事项 1823

23.2.4 负荷分类与用途 1824

23.3 变风量空调系统末端装置 1825

23.3.1 变风量末端装置 1825

23.3.2 常用变风量末端装置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1828

23.3.3 变风量末端装置的主要部件 1828

23.4 系统选择 1830

23.4.1 风机动力型变风量空调系统 1830

23.4.2 单风管变风量空调系统 1831

23.4.3 系统布置及注意事项 1833

23.5 变风量空气处理系统设计 1835

23.5.1 变风量空气处理系统分类 1835

23.5.2 送风温度及系统风量计算 1835

23.5.3 空气处理机组选用 1836

23.6 变风量末端装置选择计算与选型 1837

23.6.1 风量计算 1837

23.6.2 选型实例 1838

23.7 变风量空调系统新风设计 1845

23.7.1 新风处理方式 1845

23.7.2 几个新风问题及对策 1846

23.8 风系统设计 1847

23.8.1 风管计算方法 1847

23.8.2 风管布置特点 1848

23.8.3 风系统设计步骤 1849

23.9 自动控制 1850

23.9.1 室内(区域)温度控制 1850

23.9.2 空调系统控制 1851

第24章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 1855

24.1 概述 1855

24.1.1 低温送风系统分类及冷媒温度 1855

24.1.2 低温送风系统特点 1855

24.1.3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建筑适用性 1856

24.2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冷源选择 1856

24.2.1 冷源型式与送风温度关系 1856

24.2.2 冷水机组直接产生低温空调冷水 1857

24.2.3 直接膨胀式(DX)系统 1857

24.2.4 冰蓄冷系统 1857

24.3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设计 1858

24.3.1 空调负荷计算 1859

24.3.2 附加负荷计算 1861

24.3.3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设计 1864

24.4 低温送风空调器选型及机房布置 1881

24.4.1 空调器选型 1881

24.4.2 空调机房布置要求 1882

24.5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运行 1883

24.5.1 低温送风系统的软启动 1883

24.5.2 送风温度的再设定 1883

24.5.3 利用自然冷源节能运行 1883

第25章 气流组织 1885

25.1 气流组织的基本要求及分类 1885

25.2 侧向送风 1887

25.2.1 侧向送风的送、回风口布置形式及适用条件 1887

25.2.2 侧送百叶送风口的最大送风速度 1887

25.2.3 侧送气流组织的设计计算 1887

25.2.4 侧向送风的设计要求及注意事项 1903

25.3 孔板送风 1904

25.3.1 孔板送风及其适用条件 1904

25.3.2 孔板送风的设计计算 1904

25.3.3 孔板送风的设计要求及注意事项 1907

25.4 散流器送风 1910

25.4.1 散流器送风及其适用条件 1910

25.4.2 散流器送风的最大送风速度 1911

25.4.3 散流器送风的设计计算 1911

25.4.4 散流器送风的设计要求及注意事项 1915

25.5 喷口送风 1915

25.5.1 喷口送风及其适用条件 1915

25.5.2 喷口送风的设计计算 1916

25.5.3 喷口送风的设计要求及注意事项 1920

25.6 条缝口送风 1921

25.6.1 条缝口送风及其适用条件 1921

25.6.2 条缝口送风的设计计算 1921

25.6.3 条缝口送风的设计要求及注意事项 1925

25.7 下部送风 1927

25.7.1 下部送风的类型、特征及与与其他送风方式的对比 1927

25.7.2 地板送风静压箱(层) 1930

25.7.3 地板送风系统设计中的问题 1933

25.8 空气分布器 1940

25.8.1 常用空气分布器的型式、特征及适用范围 1940

25.8.2 常用空气分布器的选用简表 1950

25.8.3 地板送风的空气分布器 1950

25.9 回风口 1960

25.9.1 回风口的布置方式及吸风速度 1960

25.9.2 常用回风口的型式 1961

第26章 空调水系统 1964

26.1 空调水系统分类 1964

26.2 水系统的承压及设备布置 1965

26.2.1 水系统的承压 1965

26.2.2 设备布置 1967

26.2.3 水系统的水温、竖向分区及设计注意事项 1969

26.3 空调水系统的形式、管路特性及流量变化 1970

26.3.1 水系统的典型形式 1970

26.3.2 水系统的管路特性曲线 1973

26.3.3 水系统流量的调节方法 1973

26.4 PP-R塑铝稳态管在空调水系统中的应用 1975

26.4.1 概述 1975

26.4.2 PP-R稳态管的适用范围、规格尺寸与连接方式 1976

26.4.3 设计与选用 1977

26.4.4 管道布置及敷设原则 1979

26.4.5 管道水力计算 1981

26.4.6 管道试压 1983

26.5 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1983

26.5.1 沿程阻力 1983

26.5.2 局部阻力 1988

26.5.3 部分设备压力损失的参考值 1993

26.5.4 水击的防止与水流速度的选择 1993

26.5.5 冷凝水管的设计 1997

26.6 水力平衡及平衡阀 1998

26.6.1 水力失调和水力平衡理念 1998

26.6.2 平衡阀的类型 2000

26.6.3 水力平衡装置的设置原则 2006

26.6.4 手动平衡阀的设计排布及选型 2007

26.6.5 自动流量平衡阀的设计排布及选型 2008

26.6.6 自力式压差控制器的设计排布及选型 2009

26.6.7 多功能平衡阀的排布及选型示例 2011

26.6.8 平衡阀的现场调试 2011

26.6.9 平衡阀设计应用示例 2012

26.7 变流量空调水系统设计 2014

26.7.1 概述 2014

26.7.2 一次泵定流量系统 2015

26.7.3 二次泵变流量系统 2017

26.7.4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 2019

26.7.5 “低温差综合症” 2022

26.7.6 变流量水系统比较 2023

26.7.7 一次泵变流量水系统设计注意事项 2024

26.7.8 含热回收机组的冷水系统设计 2024

26.8 水系统的附件、设备及配管 2026

26.8.1 集管及分、集水器 2026

26.8.2 水过滤器 2027

26.8.3 循环水系统的补水、定压与膨胀 2029

26.8.4 减压稳压阀 2036

26.8.5 循环水泵 2037

26.8.6 排气阀 2040

26.8.7 设备的配管 2042

26.9 水系统的水处理 2042

26.9.1 循环冷却水的主要水质指标 2042

26.9.2 结垢与腐蚀倾向的预测 2043

26.9.3 阻垢措施(盐垢)与现场监测 2044

26.9.4 腐蚀控制 2045

26.9.5 腐蚀鉴定及监测 2049

26.9.6 微生物污染的控制 2050

26.9.7 物理水处理方法 2051

26.10 冷却塔 2052

26.10.1 冷却塔类型 2052

26.10.2 冷却塔产品标记 2054

26.10.3 选择冷却塔的基本技术参数 2055

26.10.4 冷却塔的噪声及噪声控制 2055

26.10.5 冷却塔的选型 2056

26.10.6 冷却塔的布置 2058

26.10.7 冷却水系统设计 2058

26.10.8 冷却水系统的防冻 2059

第27章 空气洁净 2061

27.1 洁净空调技术的应用 2061

27.1.1 微电子工业 2061

27.1.2 医药卫生 2061

27.1.3 食品工业 2061

27.1.4 其他 2062

27.2 污染物质 2062

27.2.1 污染物的分类 2062

27.2.2 污染物的浓度 2062

27.2.3 污染物的来源和发尘量 2063

27.3 洁净室的洁净度等级标准 2065

27.3.1 室内尘粒的级别标准 2065

27.3.2 室内细菌浓度的级别标准 2066

27.3.3 工业洁净室的分子态污染物(AMC)有关标准 2067

27.3.4 各种行业的洁净标准参考 2068

27.4 洁净室的原理、构成与分类 2069

27.4.1 洁净室的原理 2069

27.4.2 洁净室的构成 2069

27.4.3 洁净室的分类 2070

27.5 空气过滤器的特性指标和分类 2072

27.5.1 过滤器的特性指标 2072

27.5.2 过滤器的分类 2074

27.5.3 空气过滤器的滤材和型式结构 2077

27.5.4 静电空气过滤器 2079

27.5.5 化学过滤器 2079

27.5.6 高效过滤器的安装 2080

27.5.7 关于过滤器的选择 2081

27.6 局部净化设备及洁净室附属设备 2082

27.6.1 局部净化设备的应用和围档 2082

27.6.2 各种局部净化设备 2082

27.6.3 洁净室的附属设备 2084

27.7 洁净室的风量确定与气流组织 2085

27.7.1 非单向流洁净室的风量确定 2085

27.7.2 单向流洁净室的风量确定 2087

27.7.3 洁净室的气流组织和换气次数 2087

27.8 净化空调系统设计 2089

27.8.1 净化空调系统的特点 2089

27.8.2 实现各种不同级别洁净室的系统方式 2090

27.8.3 工业净化空调方式应用例 2095

27.9 生物洁净室的设计 2098

27.9.1 生物洁净室与工业洁净室的主要区别 2098

27.9.2 医院洁净手术室设计 2098

27.9.3 无菌病房与隔离病房 2102

27.9.4 实验动物洁净设施设计 2102

27.9.5 生物安全技术 2104

27.10 洁净室的节能 2107

27.10.1 能耗特点 2107

27.10.2 节能措施 2108

27.11 洁净室设计的综合要求与规划原则 2109

27.11.1 洁净室建筑设计的综合原则 2110

27.11.2 洁净室的人、物净化流程设计 2111

27.11.3 其他问题 2111

第28章 蓄冷和蓄热 2113

28.1 基本概念 2113

28.1.1 概述 2113

28.1.2 蓄冷系统的计量 2113

28.1.3 系统的运行及控制策略 2114

28.1.4 蓄冷常用术语 2116

28.2 空调蓄冷系统的分类和蓄冷介质 2117

28.2.1 蓄冷系统的分类与蓄冷介质的选择 2117

28.2.2 各类蓄冷空调系统的性能、价格对比 2118

28.3 水蓄冷 2120

28.3.1 水蓄冷空调系统 2120

28.3.2 水蓄冷空调系统设计 2121

28.3.3 水蓄冷系统的控制 2124

28.3.4 蓄冷水槽 2125

28.3.5 水蓄冷系统的运行和保养 2133

28.4 冰蓄冷 2133

28.4.1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适用条件和要求 2133

28.4.2 冰蓄冷空调系统制冰与蓄冷方式 2134

28.4.3 各种冰蓄冷装置的性能、特点和选用 2136

28.4.4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设计 2155

28.4.5 蓄冰空调系统的设计注意事项 2170

28.4.6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和自动控制 2171

28.4.7 冰蓄冷技术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2174

28.5 蓄热系统 2175

28.5.1 蓄热系统的形式与分类 2175

28.5.2 蓄热系统及设备的性能和特点 2176

28.5.3 电蓄热供暖和空调系统的设计 2182

28.5.4 蓄热生活热水系统的设计 2185

28.5.5 蓄热系统的控制 2186

28.5.6 蓄热系统的施工、运行和保养 2186

第29章 空调冷源 2188

29.1 空调冷源选择基本原则 2188

29.1.1 空调冷源的种类及其特点 2188

29.1.2 空调冷源选择基本原则 2188

29.2 制冷剂 2190

29.2.1 制冷剂的种类及编号方法 2190

29.2.2 制冷剂的分类、特性及评价指标 2193

29.2.3 制冷剂的选用原则与技术要求 2199

29.2.4 常用制冷剂的热力特性及压焓图 2204

29.2.5 有关“保护臭氧层和抑制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的资料摘编 2249

29.3 制冷机的选择 2259

29.3.1 制冷机的种类 2259

29.3.2 空调用制冷机的优缺点比较 2260

29.3.3 各类制冷机的名义工况条件 2263

29.4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及冷水机组 2264

29.4.1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构造原理及特点 2264

29.4.2 活塞式冷水机组 2267

29.5 涡旋式压缩机及冷水机组 2269

29.5.1 工作过程 2269

29.5.2 涡旋式压缩机的特点 2270

29.5.3 压缩机的结构简介 2271

29.5.4 压缩机的输气量、制冷量及电机功率 2271

29.5.5 涡旋式冷水机组 2273

29.5.6 冷水机组的制冷、制热循环过程及外部水管系统连接图 2273

29.6 螺杆式压缩机及冷水机组 2275

29.6.1 螺杆式压缩机分类 2275

29.6.2 螺杆式冷水机组 2279

29.6.3 螺杆式冷水机组的控制原理与保护 2283

29.6.4 螺杆式冷水机组选用指南 2285

29.7 离心式压缩机及冷水机组 2286

29.7.1 离心式压缩机的原理 2287

29.7.2 离心式压缩机的组成与分类 2287

29.7.3 离心式冷水机组 2291

29.7.4 离心式冷水机组的控制原理与保护 2296

29.7.5 离心式冷水机组的选用指南 2297

29.7.6 离心式冷水机组的运行规律 2299

29.8 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2304

29.8.1 吸收式制冷原理及工质 2304

29.8.2 蒸汽和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 2308

29.8.3 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2311

29.8.4 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选用指南 2313

29.9 模块化水冷式冷水机组 2321

29.9.1 简介 2321

29.9.2 模块化水冷式冷水机组的型号及代号 2321

29.9.3 模块化水冷式冷水机组性能参数 2322

29.9.4 模块化水冷式冷水机组不同工况下的制冷性能 2324

29.9.5 换热器水侧阻力及修正 2326

29.9.6 可变水量运行的模块化冷水机组 2327

29.9.7 模块化冷水机组的安装与进出水管的连接 2328

29.9.8 选型示例 2332

29.10 制冷系统的管道设计与配管 2333

29.10.1 氟制冷系统管道设计与配置 2333

29.10.2 氨制冷系统管道设计与配置 2340

29.11 制冷机房设计 2342

29.11.1 制冷机房设计原则及要求 2342

29.11.2 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的机房设计 2344

第30章 热泵 2346

30.1 空气源热泵机组 2346

30.1.1 概述 2346

30.1.2 热泵机组的种类与特点 2346

30.1.3 空气-水热泵机组 2347

30.1.4 机组的变工况特性 2348

30.1.5 空气源热泵系统设计与机组容量确定 2350

30.1.6 季节性能系数 2355

30.1.7 噪声与振动控制 2356

30.1.8 设计注意事项 2359

30.2 地下水式水源热泵 2361

30.2.1 概述 2361

30.2.2 地下水式水源热泵机组 2362

30.2.3 热泵机组与水源的连接使用方式 2364

30.2.4 机房系统设计 2366

30.2.5 地下水源系统设计 2369

30.2.6 其他水源系统设计 2373

30.3 水环热泵 2374

30.3.1 概述 2374

30.3.2 水环热泵机组 2376

30.3.3 系统设计 2381

30.3.4 自控设计 2389

30.3.5 安装与噪声控制 2392

30.4 地源热泵 2393

30.4.1 简介 2393

30.4.2 地埋管换热器系统的形式与连接 2394

30.4.3 设计方法及步骤 2398

30.4.4 设计注意事项 2405

30.4.5 地埋管的水力计算 2406

30.4.6 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检验 2410

30.4.7 设计举例 2411

第31章 户式集中空调 2414

31.1 概述 2414

31.1.1 户式集中空调分类 2414

31.1.2 户式集中空调的特点 2414

31.2 负荷计算 2415

31.2.1 室内设计参数选用 2415

31.2.2 夏季空调负荷计算 2415

31.2.3 冬季空调负荷计算 2418

31.3 风管式集中空调系统的设计 2418

31.3.1 系统特点 2418

31.3.2 系统总负荷的确定 2419

31.3.3 设备选用与布置 2419

31.3.4 风管系统的设计 2420

31.3.5 系统控制 2421

31.4 水管式集中空调系统的设计 2421

31.4.1 系统的组成与特点 2421

31.4.2 系统负荷确定 2421

31.4.3 设备选择 2422

31.4.4 水管系统设计 2423

31.4.5 系统控制 2426

31.5 蒸发冷凝式空调系统 2427

31.5.1 机组分类 2427

31.5.2 主要技术性能 2428

31.5.3 系统特点 2429

31.5.4 系统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 2429

31.5.5 控制系统设计 2430

31.5.6 工程设计举例 2431

第32章 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 2433

32.1 冷热源的节能设计 2433

32.1.1 冷热源节能设计的主要途径 2433

32.1.2 供热系统循环水泵的选择 2438

32.1.3 室外热力网的节能设计 2439

32.1.4 空气源热泵机组应用需知 2444

32.2 供暖系统的节能设计 2446

32.3 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 2448

32.3.1 空调系统的节能措施 2448

32.3.2 空调系统的节能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2456

32.3.3 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 2459

32.4 能量回收装置 2460

32.4.1 概述 2460

32.4.2 转轮式热回收器 2464

32.4.3 液体循环式热回收器 2475

32.4.4 板式显热回收器 2483

32.4.5 板翅式全热回收器 2485

32.4.6 热管热回收器 2490

32.4.7 溶液吸收式全热回收装置 2509

32.5 冷水机组的热回收 2513

32.5.1 冷水机组热回收分类 2513

32.5.2 热回收冷水机组的特点 2513

32.5.3 热回收冷水机组的运行控制 2515

32.5.4 提高热回收机组热水水温的冷水系统设计 2517

32.6 游泳馆的热能回收与利用 2518

32.6.1 游泳馆的特殊性 2518

32.6.2 游泳馆的能源再生系统 2518

32.6.3 控制运行的温度模式 2519

32.6.4 运行模式 2520

32.6.5 再生系统应用示例 2521

第33章 供暖与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 2523

33.1 基础知识 2523

33.1.1 基本概念 2523

33.1.2 自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524

33.1.3 供暖与空调自控系统的设计 2528

33.1.4 供暖与空调专业的设计范围 2529

33.2 常用传感器 2529

33.2.1 温度传感器 2529

33.2.2 湿度传感器 2531

33.2.3 压力/压差传感器 2531

33.2.4 流量计 2532

33.2.5 液位计 2534

33.2.6 气体成分传感器 2535

33.2.7 人员进出检测器 2535

33.3 常用执行器 2535

33.3.1 电磁阀 2535

33.3.2 电加热器的控制设备 2536

33.3.3 电动机的控制设备 2536

33.3.4 电动调节阀 2539

33.4 控制器及调节方法 2552

33.4.1 控制器 2552

33.4.2 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 2553

33.4.3 控制规律 2555

33.5 制冷机房和水系统的监测与控制 2558

33.5.1 监测与控制内容 2558

33.5.2 冷水机组的监测与控制 2559

33.5.3 冷却水系统的监测与控制 2560

33.5.4 冷水系统的监测与控制 2563

33.6 空调系统的监测与控制 2566

33.6.1 风机盘管机组的监测与控制 2567

33.6.2 新风机组的监测与控制 2567

33.6.3 空调机组的监测与控制 2569

33.6.4 变风量系统空调机组的监测与控制 2572

33.6.5 多工况节能控制 2576

33.7 锅炉房的监测与控制 2582

33.7.1 锅炉房监测与控制的任务 2582

33.7.2 供暖锅炉房检测参数和仪表 2583

33.7.3 供暖锅炉房的自动控制 2593

33.8 供热系统的监测与控制 2601

33.8.1 供热监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 2601

33.8.2 供热网的主要调节方法与目标 2603

33.8.3 几种典型换热站自动监测与控制 2604

33.8.4 通信系统 2610

第34章 人工冰场设计 2615

34.1 人工冰场的基本设计条件 2615

34.1.1 冰场的类型 2615

34.1.2 冰场的设计参数 2616

34.2 人工冰场的场地构造与排管布置 2616

34.2.1 冰场场地的构造形式 2616

34.2.2 供冷排管设计 2619

34.3 人工冰场的冷负荷计算 2621

34.3.1 指标估算法 2621

34.3.2 图表计算法 2622

34.3.3 分项计算法 2622

34.4 人工冰场的制冷系统 2624

34.4.1 人工冰场的供冷方式 2624

34.4.2 间接供冷系统 2625

34.4.3 制冷机及制冷机容量的确定 2628

34.5 消除雾气和防止结露 2629

34.5.1 消除冰面雾气 2629

34.5.2 防止顶棚结露 2630

34.6 人工冰场设计与施工的注意事项 2631

34.7 工程实例 2632

34.7.1 首都体育馆冰场 2632

34.7.2 吉林市冰上运动中心冰场 2634

34.7.3 西安博登文化娱乐公司人工溜冰场 2636

第35章 暖通专业设计深度及设计与施工说明范例 2637

35.1 方案设计深度的规定 2637

35.1.1 设计说明书 2637

35.1.2 设计图纸 2638

35.2 初步设计的深度规定 2638

35.2.1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2638

35.2.2 热能动力 2640

35.3 施工图设计的深度规定 2641

35.3.1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2641

35.3.2 热能动力 2644

35.4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初步设计说明范例 2646

35.5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施工图设计说明范例 2653

35.5.1 供暖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2653

35.5.2 空调与制冷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2658

参考文献 2665

“企业资讯”目录 268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