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培训教材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培训教材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培训教材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贠小苏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109118215
  • 页数:32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全国土地调查培训教材。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培训教材》目录

第一篇 基础知识篇 1

1 地图基本知识 3

1.1 地图的基本概念 3

1.1.1 地图 3

1.1.2 地图的种类 3

1.1.3 地形图及其内容 4

1.2 地图投影 5

1.2.1 地图投影数学原理 5

1.2.2 我国地形图常用投影 6

1.3 地图坐标系统 8

1.3.1 1954年北京坐标系 8

1.3.2 1980年西安坐标系 10

1.3.3 1985国家高程基准 11

1.3.4 WGS-84世界大地坐标系 11

1.3.5 城市坐标系 12

1.3.6 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 13

1.4 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13

1.4.1 经纬网国际分幅 13

1.4.2 坐标格网正方形(矩形)分幅法 17

1.5 图幅面积 18

1.5.1 图幅理论面积计算 18

1.5.2 任意图斑椭球面积计算 20

2 航空遥感基本知识 24

2.1 航空遥感概述 24

2.2 航空遥感系统组成 26

2.2.1 航空摄影机 26

2.2.2 感光胶片(胶卷) 27

2.3 航摄比例尺与成图比例尺 27

2.3.1 像片水平、地面平坦地区像片比例尺 28

2.3.2 像片水平、地面起伏的像片比例尺 28

2.3.3 像片倾斜、地面平坦地区构象比例尺 28

2.3.4 摄影比例尺与成图比例尺关系 29

2.4 航空摄影测量 30

2.4.1 航空遥感影像内、外方位元素 30

2.4.2 航空摄影共线方程 30

2.4.3 航空摄影立体测量 31

2.4.4 航空遥感影像解译 31

3 航天遥感基本知识 35

3.1 航天遥感技术及其发展历程 35

3.2 遥感卫星基本概念 36

3.2.1 遥感卫星运行基本概念与参数 36

3.2.2 卫星遥感传感器 38

3.2.3 卫星影像分辨率 40

3.2.4 卫星影像彩色合成显示 43

3.2.5 遥感图像数据格式 43

3.3 常用资源遥感卫星 44

3.3.1 LandSat系列卫星 44

3.3.2 SPOT系列卫星 45

3.3.3 印度卫星 45

3.3.4 日本ALOS卫星 46

3.3.5 IKONOS卫星 49

3.3.6 QuickBird遥感数据 49

3.3.7 福卫二号遥感数据 50

3.4 航天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与成图比例尺的关系 51

3.5 航天遥感影像处理 51

3.5.1 遥感影像处理概述 51

3.5.2 遥感影像的辐射校正 52

3.5.3 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 52

3.5.4 遥感影像灰度拉伸 53

3.5.5 遥感影像的数字滤波 53

4 全球定位系统基本知识 55

4.1 GPS导航定位系统 55

4.1.1 卫星系统 55

4.1.2 地面监控部分 56

4.1.3 用户接收机及其分类 56

4.2 其他导航定位系统 58

4.2.1 伽利略系统 58

4.2.2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58

4.2.3 俄罗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59

4.3 全球定位系统的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 59

4.3.1 WGS-84坐标系 59

4.3.2 全球定位系统的时间系统 60

4.4 GPS定位原理 60

4.4.1 GPS单点定位原理 60

4.4.2 DGPS工作原理 61

4.4.3 RTK技术 62

4.4.4 虚拟参考站技术 62

5 地理信息系统基本知识 64

5.1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64

5.2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 65

5.2.1 数据采集与编辑 65

5.2.2 数据预处理 65

5.2.3 数据存储与组织 65

5.2.4 空间查询与分析 66

5.2.5 数据输出与显示 66

5.3 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 67

5.3.1 关系型数据库 67

5.3.2 空间数据库 67

5.4 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调查的应用 68

5.4.1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68

6 测量基本知识 70

6.1 概述 70

6.2 控制测量 70

6.2.1 导线测量 71

6.2.2 三角测量 72

6.2.3 三边测量 72

6.2.4 全球定位系统控制测量 72

6.2.5 水准测量 73

6.2.6 三角高程测量 73

6.3 细部测量 74

6.3.1 碎部测量方法概述 74

6.3.2 地面数字测图 75

6.3.3 测定碎部点基本方法 75

6.3.4 野外数据采集 76

6.4 误差理论 77

6.4.1 观测误差 77

6.4.2 评定精度指标 78

6.4.3 误差传播定律 79

第二篇 土地调查篇 83

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85

1.1 概述 85

1.1.1 土地分类方法 85

1.1.2 国内外土地分类 86

1.1.3 制定统一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重要性 86

1.2 我国土地调查分类回顾 87

1.2.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87

1.2.2 城镇土地分类 87

1.2.3 全国土地分类 88

1.3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分类 88

1.3.1 分类依据和原则 88

1.3.2 分类基本框架 89

1.3.3 地类含义 89

1.4 农村土地调查地类认定 95

1.4.1 耕地 95

1.4.2 园地 97

1.4.3 林地 98

1.4.4 草地 100

1.4.5 交通运输用地 101

1.4.6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103

1.4.7 其他土地 106

1.4.8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108

1.5 新旧分类衔接 110

2 农村土地调查 119

2.1 概述 119

2.1.1 调查范围 119

2.1.2 调查任务 119

2.1.3 调查的基本原则 119

2.1.4 调查内容 120

2.1.5 程序 121

2.2 资料收集 122

2.2.1 权属调查资料 122

2.2.2 地类调查资料 122

2.2.3 基本农田资料 124

2.3 界线及面积控制 124

2.3.1 行政区域界线及行政区域勘界情况 124

2.3.2 国界线 125

2.3.3 沿海滩涂界线和海岛资料 125

2.3.4 标准分幅界线图制作及行政区域控制面积确定 126

2.4 土地权属调查 128

2.4.1 农村土地权属状况 128

2.4.2 土地权属调查内容 130

2.4.3 土地权属的确认 131

2.4.4 土地权属调查方法 133

2.5 地类调查 139

2.5.1 农村土地调查分类 139

2.5.2 地类调查方法及要求 139

2.5.3 影像解译 143

2.6 线状地物调查及要求 147

2.6.1 线状地物认定与要求 148

2.6.2 线状地物范围的确定、表示与要求 148

2.6.3 线状地物与权属界线关系的处理 153

2.6.4 线状地物之间关系处理 154

2.6.5 线状地物与其他地物关系处理 156

2.6.6 线状地物编码注记与要求 158

2.7 图斑调查及要求 159

2.7.1 图斑定义 159

2.7.2 图斑划分要求 159

2.7.3 城镇、村庄等图斑划分 159

2.7.4 图斑最小上图面积标准 162

2.7.5 梯田和坡耕地调绘 162

2.7.6 破碎耕地调查 162

2.7.7 耕地坡度分级 163

2.7.8 图斑编码注记与要求 163

2.8 零星地物调查 164

2.9 地物补测 164

2.9.1 补测方法和精度要求 164

2.9.2 简易补测法 165

2.9.3 仪器补测法 169

2.10 田坎系数测算和扣除 171

2.10.1 田坎系数 172

2.10.2 田坎系数类型 172

2.10.3 田坎系数测算方法及要求 173

2.11 江河入海口陆海分界线画法 176

2.12 海岛调查 176

2.12.1 有人居住海岛调查 176

2.12.2 无人居住海岛调查 177

2.12.3 海岛与大陆关系处理 177

2.12.4 无名称海岛调查 177

2.13 基本农田上图 177

2.13.1 收集资料 177

2.13.2 扫描套合 178

2.13.3 上图标绘 178

2.13.4 面积计算 178

2.13.5 审核确认 178

2.14 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填写 178

2.14.1 农村土地调查表(图斑)填写方法 178

2.14.2 农村土地调查表(线状地物)填写方法 179

2.15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与二次调查衔接 180

2.15.1 行政区域界线 181

2.15.2 权属界线 181

2.15.3 滩涂界线 181

2.15.4 国界线 181

2.15.5 海岛调查 181

2.15.6 土地利用分类 181

2.15.7 调查底图 182

2.15.8 田坎系数 182

2.15.9 基本农田上图 182

2.15.10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182

2.16 农村土地调查主要成果 182

2.16.1 县级调查成果 182

2.16.2 市(地)级、省级汇总成果 183

2.16.3 国家成果 184

2.17 统一时点 185

2.17.1 基本要求 185

2.17.2 主要内容 185

2.18 利用DEM确定耕地坡度分级 185

2.18.1 耕地坡度量算方法概述 185

2.18.2 耕地坡度分级量算工艺流程 186

3 城镇土地调查 189

3.1 城镇土地调查概述 189

3.1.1 城镇土地调查 189

3.1.2 城镇土地调查内容 189

3.1.3 调查范围 190

3.1.4 调查单元 190

3.1.5 城镇新旧土地分类衔接 190

3.2 初始地籍调查的工作程序 193

3.2.1 准备工作 193

3.2.2 外业调查、测量 195

3.2.3 内业工作 196

3.2.4 检查验收 196

3.3 初始权属调查 196

3.3.1 权属调查的内容 196

3.3.2 权属调查准备工作 196

3.3.3 宗地权属状况调查 199

3.3.4 界址调查 201

3.3.5 地籍编号 203

3.3.6 绘制宗地草图 204

3.4 初始地籍测量 212

3.4.1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212

3.4.2 地籍细部测量 213

3.5 初始地籍调查成果的整理、归档 217

3.5.1 基本要求 217

3.5.2 初始地籍调查后应归档成果 217

3.5.3 动态的地籍资料 218

3.6 变更权属调查 218

3.6.1 发送变更地籍调查通知书 219

3.6.2 宗地变更权属状况调查 219

3.7 变更地籍测量 220

3.7.1 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变更地籍测量 220

3.7.2 界址未发生变化的宗地变更地籍测量 222

3.7.3 新增宗地变更地籍测量 222

3.8 变更地籍资料要求 222

3.8.1 地籍编号变更 223

3.8.2 界址点号变更 223

3.8.3 宗地草图变更 224

3.8.4 地籍调查表变更 224

3.8.5 地籍图变更 224

3.8.6 宗地图变更 224

3.8.7 宗地面积变更 225

3.8.8 界址点坐标处理 225

3.8.9 面积汇总表变更 225

3.9 变更地籍调查的审核与资料入库 226

3.9.1 变更地籍调查结果审核意见 226

3.9.2 变更地籍调查资料入库 226

3.10 城镇土地调查成果 227

4 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 228

4.1 主要目标任务 228

4.1.1 数据库建设 228

4.1.2 管理系统建设 228

4.2 建设原则 228

4.3 建设体系 229

4.3.1 总体框架 229

4.3.2 土地调查数据分中心 231

4.3.3 土地调查数据服务系统 231

4.3.4 数据库管理系统 232

4.4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233

4.4.1 数学基础和数据库内容 233

4.4.2 数据库结构 234

4.4.3 数据库建设准备 235

4.4.4 数据源处理 238

4.4.5 数据库建设流程 240

4.4.6 数据获取方法 241

4.4.7 过程质量控制 242

4.4.8 数据采集与处理 242

4.4.9 数据检查与入库 244

4.5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 245

4.5.1 系统设计原则 245

4.5.2 系统架构设计 245

4.5.3 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功能 247

4.6 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 250

4.6.1 数据库建设的内容 250

4.6.2 基本要求 250

4.6.3 数据源处理 250

4.6.4 数据采集与处理 252

4.6.5 数据检查与入库 254

4.6.6 数据库更新 255

4.6.7 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 256

4.7 县级以上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 257

4.7.1 市(地)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 257

4.7.2 省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 258

4.7.3 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 258

4.8 土地调查数据更新 258

4.8.1 更新数据源 258

4.8.2 数据库更新原则 259

4.8.3 数据库更新环节和方法 259

4.8.4 数据库更新技术 260

4.9 数据库安全管理与维护 263

4.9.1 文件加密保护 263

4.9.2 数据库加密保护 263

4.9.3 数据存取控制 264

4.9.4 防止信息破坏 264

4.9.5 管理措施 264

4.9.6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清除 264

4.9.7 法律保护 265

4.9.8 保密规定 265

5 成果汇总 266

5.1 面积统计汇总 266

5.1.1 基本原则 266

5.1.2 基本要求 267

5.1.3 县级面积统计 268

5.1.4 各级数据汇总 269

5.1.5 面积校核 270

5.2 图件编制 271

5.2.1 县级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 271

5.2.2 土地利用挂图编制 271

5.2.3 派生图件 274

5.2.4 城镇图件 274

5.3 报告编写和成果分析 274

5.3.1 基本要求 274

5.3.2 报告种类 274

5.3.3 报告主要内容 275

6 检查验收 288

6.1 检查验收制度 288

6.2 检查验收依据 288

6.3 检查验收程序 288

6.3.1 县级调查成果检查验收程序 288

6.3.2 汇总成果检查验收程序 289

6.4 提交检查验收的成果和资料 289

6.4.1 县级调查成果和资料 289

6.4.2 汇总成果和资料 290

6.5 县级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内容与方法 291

6.5.1 农村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内容与方法 291

6.5.2 城镇地籍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内容与方法 297

6.6 县级调查成果核查确认 306

6.6.1 提交核查确认的成果与资料 306

6.6.2 调查成果核查确认目的 306

6.6.3 核查确认程序 307

6.6.4 技术路线 307

6.6.5 核查确认内容与方法 307

6.7 汇总成果的检查验收内容与方法 313

6.7.1 数据库成果检查 313

6.7.2 数据汇总检查 314

6.7.3 土地利用挂图检查 314

6.7.4 土地调查报告成果检查 314

6.7.5 田坎系数测算方法检查(省级汇总成果) 314

6.8 成果评价指标 314

6.8.1 评价内容和原则 314

6.8.2 评价方法 315

6.8.3 评价指标 315

6.9 检查验收报告 315

6.9.1 自检报告 315

6.9.2 预检报告 315

6.9.3 验收意见 316

6.9.4 核查确认意见 318

主要参考文献 31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