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抗震设计手册  原著第2版
抗震设计手册  原著第2版

抗震设计手册 原著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亚勇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112097622
  • 页数:80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美国2003年出版的《抗震设计手册》(第二版)。书中内容主要根据美国几本现行的有关规范编写,有些还直接引用了美国统一建筑规范(UBC1997)、国际建筑规范(IBC200)、国际减轻灾害规划(NEHRP)的相关指南和应用技术理事会规范(ATC—40)等的规范和指南的内容。全书设计的内容包括:地震地面运动、地震地质和场地效应,结构动力学基本原理和等效经历分析方法,建筑设计要求,结构层间位移和横向稳定设计。楼板抗震设计等等,具有很强的工程实用价值。
《抗震设计手册 原著第2版》目录

第1章 地震地面运动特征 1

1.1引言 2

1.2全球地震活动性 3

1.3地震成因 5

1.4地震断层源 10

1.5地震波 15

1.6地震破坏机理 19

1.7.地震的度量 23

1.8震源模型 28

1.9地震危险性估计 33

1.10地震和地面运动估计 35

1.11结论 41

参考文献 42

第2章 地震地面运动与反应谱 44

2.1引言 45

2.2地面运动记录 45

2.3地震地面运动特性 47

2.4地面运动的影响因素 56

2.5地震危险性估计 71

2.6地面运动估计 79

2.7地震反应谱 80

2.8反应谱的影响因素 84

2.9设计谱 91

2.10非弹性反应谱 99

2.11能量和能量谱 106

2.12人工合成地震动 110

2.13结论 111

参考文献 113

第3章 岩土工程设计要点 120

3.1引言 121

3.2场地和土壤条件 121

3.3场地效应 121

3.4土壤液化 141

3.5地震沉降、沉陷和差异密实 162

3.6滑坡和倾斜 164

3.7洪水、海啸和湖啸 166

3.8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168

3.9断层断裂 170

3.10侧向地震土压力 172

3.11结论 174

参考文献 176

第4章 结构动力反应 179

4.1引言 180

4.2动力平衡方程 180

4.3单自由度体系 181

4.4基本动力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反应 189

4.5广义坐标原理 204

4.6非线性单自由度体系响应 212

4.7多自由度体系 216

4.8多自由度体系非线性响应 225

4.9计算结构反应的验证 234

参考文献 237

第5章 水平地震作用的线性静力方法 239

5.1引言 240

5.2规范的基本原理 240

5.31997年版统一建筑规范的规定 240

5.42000年版国际建筑规范的规定 254

5.5结论 266

第6章 建筑设计要求 267

6.1引言 268

6.2建筑方案设计的特点及其作用 268

6.3分析方法 273

6.4建筑的一般特征 278

6.5建筑布置不规则性对结构抗震的影响 282

6.6建筑平面布置问题 283

6.7建筑竖向布置问题 290

6.8受限于结构的建筑构造设计 298

6.9防震缝 300

6.10建筑师与工程师的关系 303

6.11展望未来 304

6.12小结 308

参考文献 309

第7章 层间位移和横向稳定性设计 310

7.1引言 311

7.2层间位移设计要求 311

7.3层间位移P-Δ效应*横向稳定性 312

7.4实用的二阶分析技术 317

7.5层间位移设计过程 333

7.6抗震规范对层间位移和P-Δ分析的要求 354

参考文献 357

第8章 楼板的抗震设计 360

8.1引言 361

8.2楼板性能分类 362

8.3楼板刚性的确定 363

8.4影响楼板性能的主要因素 363

8.5规范中关于楼板设计的相关规定 368

8.6算例 370

参考文献 397

第9章 钢结构的抗震设计 398

9.1引言 399

9.2抗弯框架的性能和设计 401

9.3中心支撑框架的性能和设计 410

9.4偏心支撑的性能和设计 417

9.5设计算例 424

参考文献 440

第10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444

10.1引言 445

10.2结构抗震延性设计 448

10.3地震作用下混凝土构件的性能 451

10.4抗震设计规范条文 473

10.5某12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代表性构件抗震设计举例 496

参考文献 523

第11章 木结构和砌体结构建筑抗震设计 528

11.1引言 529

11.2LRFD/木结构的极限状态设计 530

11.3LRFD/砌体结构的极限状态设计 532

11.4侧向地震力和水平楼板 536

11.5水平弹性板(胶合板) 540

11.6带有CMU墙的L型建筑 546

11.7CMU细高墙(出平面受力) 561

11.8剪力墙设计 576

参考文献 588

第12章 现有建筑的抗震加固 591

12.1引言 592

12.2抗震加固的目的 592

12.3常见问题 597

12.4加固标准 606

12.5常用的加固方法 607

12.6算例 625

参考文献 643

第13章 非结构体系和构件设计 644

13.1概述 645

13.2性能目标 647

13.3非结构构件特性 650

13.4设计标准 653

13.5建筑构件的设计 666

13.6设备与电器部件 674

参考文献 681

第14章 隔震结构设计 682

14.1介绍 683

14.2隔震的注意事项 685

14.3隔震系统的基本构件 686

14.4力-挠度特性 690

14.5隔震设计原则 690

14.6隔震的可行性研究 691

14.7设计规范要求 693

14.8隔震体系的构建 700

14.9隔震器设计步骤 703

14.10结论 709

参考文献 710

第15章 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 713

15.1引言 714

15.2抗震设计和结构性能的不确定性 714

15.3ATC40① 717

15.4FEMA 273和FEMA 274② 729

15.5结论 742

参考文献 743

第16章 抗震设计中的计算机应用 745

16.1引言 746

16.2地震记录 750

16.3地震活动性监测 751

16.4地震危险性分析 751

16.5损失估计,情景分析和规划 754

16.6EERI①/IAEE①全球住房百科全书项目 756

16.7安装仪器的建筑物的地震反应分析 756

16.8结构分析与设计 758

16.9结论 765

参考文献 766

英中译名对照 769

附录 单位换算 79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