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旅游凝视:中国本土研究
旅游凝视:中国本土研究

旅游凝视:中国本土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丹萍著
  • 出 版 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310028589
  • 页数:30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借用域外理论研究中国本土旅游问题的一个成功案例,书中对云阳梯田旅游地发育过程中的核心要素在其中的角色扮演和相互作用作了一一剖析。
《旅游凝视:中国本土研究》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1.1 西方现代人文地理学的“文化转向”:一个理论背景 1

1.1.2 社会转型期中的西部旅游开发:一个现实背景 6

1.1.3 摄影、旅游与元阳梯田:一个应有的学术关照 12

1.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样地 13

1.2.1 研究问题 13

1.2.2 研究样地概况 15

1.3 本书结构 20

第二章 主体·权力·旅游消费:“凝视”理论的谱系 22

2.1 拉康的主体理论 22

2.2 福柯的知识—权力之说 24

2.2.1 精神诊疗学的“道德式”凝视 25

2.2.2 临床医生的“认知式”凝视 26

2.2.3 现代社会的“全景敞式主义” 27

2.2.4 福柯“凝视”理论的基本要义 31

2.3 厄里的“旅游凝视”理论 33

2.3.1 旅游凝视的性质与分类 34

2.3.2 摄影是旅游凝视的有形化 37

2.3.3 旅游凝视与消费地方 38

2.3.4 “旅游凝视”理论:后现代地理学的空间批判 39

2.3.5 “旅游凝视”理论的应用、修正和拓展 41

2.4 旅游、摄影与图象表征 43

2.4.1 文献来源与选择标准 43

2.4.2 评述思路与方法 44

2.4.3 摄影与图片是旅游地形成和发展的强有力媒介 45

2.4.4 旅游营销文本中的权力意义 52

2.4.5 照相机作用下的旅游者与当地人 60

2.4.6 西方学界关于摄影与旅游之研究工作的评价 69

2.5 旅游消费:拉康、福柯到厄里 72

2.6 旅游地演进过程 74

2.6.1 国外相关研究 74

2.6.2 国内相关研究 79

2.6.3 旅游地演进过程研究的评价 82

第三章 基本概念、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83

3.1 基本概念 83

3.1.1 旅游地与元阳梯田旅游地 83

3.1.2 旅游地的发育与元阳梯田旅游地的发育 85

3.1.3 旅游者的凝视与摄影 86

3.1.4 表征与图像表征 87

3.2 研究设计 88

3.2.1 研究方法 88

3.2.2 论证思路与分析框架 92

3.3 调查开展与数据分析 94

3.3.1 调查工作 94

3.3.2 样本分布情况 96

3.3.3 二手资料情况 101

第四章 元阳梯田旅游地发育现状概述 103

4.1 客源市场初步形成 103

4.2 旅游淡旺季日益明显 106

4.3 旅游空间正在构建 110

4.4 游客类型趋于丰富 111

4.5 旅游地形象开始建立 116

4.6 当地人开始参与旅游业 118

4.7 旅游经济效益逐年增加 119

4.8 外来资本注入 121

4.9 小结 122

第五章 旅游者的凝视与元阳梯田旅游地的发育 123

5.1 元阳梯田的图像表征内容 123

5.1.1 唯美梯田 124

5.1.2 现代人的“返璞”情结 127

5.1.3 “我们”与“他们” 129

5.2 旅游者的行为特征 133

5.2.1 影响旅游者行为特征的文化背景 134

5.2.2 旅游者的行为特征 138

5.3 旅游者凝视的文化作用力 140

5.3.1 文化作用力的外在表现 141

5.3.2 文化作用力的内在本质 146

5.4 旅游者凝视的经济作用力 153

5.4.1 旅游者凝视的经济作用力的外在表现 153

5.4.2 一个案例 159

5.4.3 旅游者凝视的经济作用力的本质 163

5.5 小结 164

第六章 当地人与元阳梯田旅游地的发育 167

6.1 当地人的基本生活状态 167

6.1.1 梯田是哈尼人生存之本 169

6.1.2 贫困是梯田景区农户的最大问题 171

6.1.3 外出务工是当地人的选择之一 175

6.2 旅游者凝视下的当地人 177

6.2.1 躲避、抵触与索求赏酬 177

6.2.2 展示与表演 180

6.2.3 当地人对“唯美梯田”式表征的态度 182

6.2.4 箐口村案例 184

6.3 旅游业早期参与者分析 192

6.3.1 旅游业早期参与者的形成原因 193

6.3.2 早期参与者的行为特征 198

6.4 小结 206

第七章 政府与元阳梯田旅游地的发育 211

7.1 政府介入旅游开发的方式 212

7.1.1 方式一:旅游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与制度完善 212

7.1.2 方式二:招商引资 215

7.1.3 方式三:旅游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 217

7.1.4 方式四: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申报 218

7.2 政府的旅游经营与管理模式 220

7.2.1 模式一:箐口村案例 220

7.2.2 模式二:北京云星宇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案例 226

7.3 小结 229

第八章 元阳梯田旅游地发育过程的解释 231

8.1 解释 231

8.1.1 元阳梯田旅游地的历时态发育 232

8.1.2 元阳梯田旅游地的共时态发育 237

8.1.3 元阳梯田旅游地发育过程中的精神与文化动因 238

8.2 讨论 240

8.2.1 讨论一:元阳梯田顺利发展成为一个旅游地的可能性 240

8.2.2 讨论二:梯田农耕文化保持其内在活力的可能性 242

第九章 表征、权力与发展:旅游地作为“地方” 244

9.1 表征、话语与主体—自我认同 244

9.2 旅游地—空间的再现与生产 245

9.3 第三空间——元阳秩序的形成 246

附录一:元阳梯田旅游地游客问卷 249

附录二:海外游客问卷 260

附录三:关于元阳县旅游发展战略的若干建议 263

参考文献 275

后记 2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