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社会和谐的制度基础
社会和谐的制度基础

社会和谐的制度基础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白琳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02117846
  • 页数:26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和视点出发,从制度的根源意义上探索了实现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社会保障。
《社会和谐的制度基础》目录

导言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研究现状 4

三、研究思路 7

第一章 社会和谐的思想渊源与现实课题 11

一、中西文化中的社会和谐思想资源 12

“社会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理想的内生资源 12

“社会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理想的外生资源 16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与和谐社会的思想发展 20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社会和谐与和谐社会的理论 20

毛泽东邓小平两代领导集体对社会和谐理论的探索 30

江泽民胡锦涛领导的党中央对社会和谐与和谐社会理论的发展 37

三、作为终极目标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3

“生产方式”维度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3

“人的解放”维度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5

“自然生态”维度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9

四、作为现实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5

社会和谐: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56

社会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5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与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一致性 60

第二章 在协调和解决利益矛盾中实现社会和谐 62

一、利益矛盾 63

马克思主义对利益问题的根本看法 63

利益矛盾及其形式 65

二、实现社会和谐是协调解决利益矛盾的过程 67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67

利益协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71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利益矛盾 78

经济领域的利益矛盾 78

政治领域的利益矛盾 84

文化领域的利益矛盾 86

生态环境领域的利益矛盾 88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利益矛盾产生的原因 89

历史的、既成的和生成中的经济因素的影响 89

“寻租”、腐败行为和法律制度不健全的影响 95

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96

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对生态环境利益矛盾的影响 102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没有充分实现是利益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 106

第三章 制度理论及制度在协调解决利益矛盾中的作用 109

一、马克思主义的制度理论 109

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的出发点及其方法论 110

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社会基本矛盾的视角 112

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社会结构的视角 119

二、不同学科关于制度特征与协调利益功能的一般论述 123

制度的本质特征 123

制度的功能及其分类 124

三、西方制度学派的制度理论 127

不同阶段制度学派的特征 127

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制度功能 129

四、马克思主义的制度理论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之比较 130

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异同 131

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互补性 132

五、制度与社会和谐 135

制度是社会和谐的中介 135

制度通过协调利益实现社会和谐 13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制度基础 139

第四章 社会和谐的经济制度基础 141

一、经济制度的内容 141

经济制度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制度化 142

经济制度的层次性及其经济形式和分配方式 144

二、马克思恩格斯设想未来社会的经济制度是社会高度和谐的经济制度 146

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是高级公有制 147

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形式、运行管理模式和分配方式 149

三、与初级和谐匹配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经济形式和分配方式 150

适应初级和谐的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151

适应初级和谐的经济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5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保证:市场经济公有制与市场型按劳分配 156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在解决利益矛盾、实现社会和谐中的作用 158

有待完善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分配方式和经济形式对社会和谐的影响 159

逐步完善的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将为实现社会和谐奠定坚实的经济制度基础 162

逐步完善的初级阶段经济形式有助于缓和利益矛盾推动社会和谐 169

逐步完善的分配方式和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缩小利益差距,增进社会和谐 173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有利于化解利益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178

第五章 社会和谐的政治制度基础 181

一、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 181

政治制度及其在当代存在的必然性 18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18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 185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87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利益矛盾的缓和与解决 18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机构组织原则是保障和实现人民权力和利益的制度 191

三、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现人民根本利益和谐的制度 196

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领导力量 196

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通过反映、代表和维护人民利益实现社会和谐 200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维护民族利益实现中华民族团结和谐的制度 203

四、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和司法制度是维护最广大人民切身实际利益的制度 206

基层民主在维护人民切身利益和保证人民合法权益中的作用 206

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在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利益中的作用 207

第六章 社会和谐的文化制度基础 210

一、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及作用 210

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含义 210

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功能 212

二、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是解决利益矛盾、强国富民、实现社会和谐的制度 212

解决利益矛盾实现社会公平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 213

为社会和谐奠定坚实物质基础的社会主义科技制度 218

保障人民健康的社会主义医疗卫生制度 222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利益矛盾的导向、整合与控制作用 224

三、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制度 232

社会主义文化制度能够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32

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可以培育人们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素质和能力 235

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将使中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变为人力资本强国 237

第七章 解决利益矛盾实现社会和谐贯穿于社会主义制度完善过程中 241

一、解决初级阶段利益矛盾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 24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定位 241

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 243

二、解决利益矛盾贯穿于社会主义制度完善过程中 245

社会主义社会利益矛盾存在的长期性 245

影响社会主义制度作用的因素 247

解决利益矛盾需要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的合力作用 249

社会主义制度在不断发展完善中成熟 251

主要参考文献 258

后记 26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