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思想政治教育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秉公著
  • 出 版 社: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63410635
  • 页数:45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与小学数学教科书同步,对书中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和测试,对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很有帮助。
《思想政治教育学》目录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对象和研究方法 1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概念 1

一 思想政治教育 1

二 思想政治教育学 7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9

一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9

二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领域 11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15

一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点 15

二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21

第四节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历史回顾 25

一 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概述 25

二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理论 32

三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经验 37

第五节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理论 42

一 社会适应的理论 43

二 人格自律的理论 45

三 德性教育的理论 48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价值 52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52

一 社会结构性地位 52

二 社会功能性地位 54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 57

一 根本性社会职能 57

二 具体性社会职能 62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69

一 两个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 69

二 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73

三 塑造人格的主导力量 75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历史考察 79

一 剥削阶级统治的工具 79

二 我国革命和建设的生命线 81

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84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 87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 87

一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辩证关系原理 88

二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原理 90

三 社会主义意识必须灌输的原理 92

四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原理 95

五 人的全面发展的原理 97

六 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原理 100

七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原理 101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知识借鉴 102

一 教育学知识借鉴 103

二 心理学知识借鉴 104

三 伦理学知识借鉴 105

四 人格学知识借鉴 105

五 政治学知识借鉴 106

六 法学知识借鉴 107

七 社会学知识借鉴 108

八 美学知识借鉴 109

九 系统科学知识借鉴 110

十 行为科学知识借鉴 111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综合性原理 113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 114

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 114

二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116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结构 119

一 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综合性 119

二 思想政治教育的横向综合结构 122

三 思想政治教育的纵向综合结构 131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结构的功能 141

一 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结构的功能 141

二 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结构的合力 145

三 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结构的调节 148

第四节 对若干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评价 151

一“自我实现说”述评 151

二“行为科学说”述评 153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 157

第一节 社会适应规律 158

一 目标设计的两类适应 158

二 目标设计依据的演进 159

三 目标设计的根本依据 160

第二节 要素协同规律 162

一 要素协同的价值 163

二 要素的横向协同 163

三 要素的纵向协同 167

第三节 过程充足规律 168

一 过程的四个要素 169

二 过程充足的依据 169

三 过程充足的方法 170

第四节 人格行为规律 173

一 人格“黑箱” 173

二 人格超前分析 175

三 人格滞后分析 176

四 人格咨询分析 176

第五节 自我同一规律 178

一 自我意识的结构 179

二 自我意识的矛盾 180

三 自我意识的同一 180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分析 183

第一节 教育对象的人格素质结构 184

一 思想道德素质 184

二 心理素质 186

三 智能素质 187

四 需要素质 188

五 身体素质 188

第二节 教育对象的人格动力结构 189

一 国外学者对人格动力结构的看法 189

二 人格动力结构模式 192

三 人格动力结构运行机制 194

第三节 教育对象的人格特征 201

一 主体选择性 201

二 客体可塑性 204

三 二重组合性 205

四 同气相求性 208

五 挫折防御性 210

第四节 教育对象人格形成的条件 212

一 “遗传说”解释 212

二 “社会文化说”解释 212

三 “学习经验说”解释 213

四 “人本主义说”解释 213

五 “潜意识说”解释 214

六 “综合形成说”解释 214

第五节 教育对象人格的发展阶段 215

一 童年期阶段 216

二 青春期阶段 217

三 成年期阶段 219

四 老年期阶段 219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221

第一节 设计目标和内容的依据 222

一 社会依据 222

二 文化依据 223

三 时代依据 224

四 身心依据 224

五 理论依据 224

第二节 设计目标和内容的原则 225

一 目的性原则 225

二 整体性原则 226

三 相关性原则 227

四 层次性原则 229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230

一 培养社会主义的思想和人格 231

二 引导人产生积极的行为 240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46

一 世界观教育 246

二 政治观教育 248

三 人生观教育 249

四 道德观教育 251

五 法制观教育 254

六 创造观教育 256

七 健康心理教育 258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261

第一节 目的性原则 262

第二节 民主性原则 265

第三节 结合性原则 267

第四节 情感性原则 271

第五节 差异性原则 274

第六节 预防为主原则 277

第七节 正激励为主原则 279

第八节 循序渐进原则 282

第九节 知行统一原则 285

第十节 身教重于言教原则 288

第九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 291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搜集方法 292

一 观察方法 292

二 调查方法 293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分析方法 295

一 系统分析法 295

二 因果分析法 296

三 典型分析法 296

四 比较分析法 297

五 定性定量分析法 297

六 趋势分析法 298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决策方法 298

一 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299

二 战略性决策与一般性决策 299

三 确定性决策与非确定性决策 300

四 规范性决策与非规范性决策 301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一般方法 302

一 说理教育法 302

二 实践教育法 303

三 形象教育法 305

四 对比教育法 306

五 典型教育法 307

六 批评教育法 308

七 个别教育法 309

八 自我教育法 311

九 感化教育法 312

十 管理教育法 313

第五节 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特殊方法 315

一 逆反心理消除法 315

二 群动疏导法 317

三 后进转化法 319

四 挫折调适法 322

五 心理咨询法 324

第六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调节方法 327

一 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标准 327

二 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反馈 328

三 思想政治教育反馈信息的加工 329

四 思想政治教育的调节 330

第七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结方法 330

一 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 330

二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331

三 深入探索规律 331

四 选择恰当的总结类型 332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建设 333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概念 333

一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概念 333

二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征 334

三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 337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分类 342

一 社会环境 342

二 单位环境 345

三 家庭环境 349

四 社交环境 351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标准 353

一 环境建设的总体标准 353

二 环境建设的具体标准 354

第四节 大众传播环境建设 356

一 大众传播的含义 356

二 大众传播的功能 358

三 大众传播环境建设的方法 360

第五节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365

一 校园文化的含义 365

二 校园文化的功能 367

三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方法 370

第六节 企业文化环境建设 374

一 企业文化的含义 374

二 企业文化的功能 376

三 企业文化环境建设的方法 379

第七节 家庭文化环境建设 385

一 家庭文化的含义 385

二 家庭文化的功能 388

三 家庭文化环境建设的方法 390

第八节 社交圈环境建设 396

一 社交圈的含义 397

二 社会圈的功能 400

三 社交圈环境建设的方法 405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建设 411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概念 411

一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概念 411

二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功能 412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结构 416

一 建立主体结构的原则 416

二 主体的组织结构 417

三 主体的人员结构 419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素质 422

一 政治素质 422

二 思想素质 424

三 道德素质 425

四 智能素质 427

五 心理素质 429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管理 431

一 主体管理的意义 431

二 主体机构的管理 432

三 主体人员的管理 434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 438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概念 439

一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概念 439

二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范围 439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基本原则 441

一 阶级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442

二 动机与效果相统一的原则 443

三 定性与定量相统一的原则 443

四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原则 444

五 静态与动态相统一的原则 445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指标体系 446

一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 446

二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指标体系 447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方法 450

一 定性分析法 450

二 模糊综合评估法 451

后记 45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