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中国领导教育的历史探究
中国领导教育的历史探究

中国领导教育的历史探究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书光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561758863
  • 页数:49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尝试以问题与时代相结合的形式,借众多学科交叉互补的思维理路和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领导教育的历史发展进行全方位的深入透视,力求提示中国领导教育的基本形态和本质特征,把握其运行轨迹和发展趋势,以期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机制提供必要的本土历史经验,并希望对领导教育学和教育史的学科建设有所贡献。
《中国领导教育的历史探究》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先秦多元的社会政治理想与领导教育方略 1

第一节 先秦领导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1

一、政治思想的多元激荡 1

二、官制的催生 3

第二节 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的儒家领导教育设计 3

一、仁政与礼治:儒家的政治理想 4

二、“以德为先”——领导者的理想人格 8

三、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的领导教育内容 16

四、在情境与对话中培养领导者——儒家的领导教育方法 23

第三节 道家——“无治主义”的领导教育哲学 31

一、“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家的无为政治与领导策略 32

二、“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道家对领导人的期望 36

三、领导修养和自我教育方法论 43

第四节 墨家——平民主义的领导教育设想 48

一、“义政”与“圣王”:政治理想与圣王人格 48

二、“尚贤”与“兼士”:墨家的人才思想与领导者的理想人格 54

三、“博教”与“强教”:领导教育的内容与教育策略 60

第五节 法家的领导教育思想与实践 64

一、以法治为中心的政治理想与治国方略 64

二、领导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68

第二章 “独尊儒术”政策的确立与儒家领导教育的制度设计 78

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制度化与汉代官僚的儒家化 78

一、“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与官学的兴起 78

二、汉代官僚的儒家化:领导阶层的结构变迁 82

第二节 以太学为中心的领导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85

一、“兴太学以养士”——汉代太学的建立 86

二、道德与治术:太学的教育内容 89

三、太学的领导选拔功能 91

第三节 汉代领导教育制度的两翼:郡国学与私学 92

一、郡县学的初建与地方官员的培养 93

二、走入民间的领导培养机构——“精舍” 95

三、从汉代循吏群体形象看汉代领导教育的理想人格 98

第四节 领导教育制度在后世的演变与异化 101

一、隋唐:“多元化”的理想 101

二、宋代:对社会下层的鼓励 102

三、明清:程朱理学的全面渗透与学校独立性的丧失 105

第三章 才性之辩与领导教育的学理沉思 110

第一节 “才性之辩”与名法派的领导教育观 110

一、“才性之辩”的历史考察 110

二、“唯才是举”与曹操的领导教育观 114

三、《人物志》与刘劭的领导教育思想 117

第二节 圣人人格与玄学领导教育目标的设计 121

一、自然人性论与理想人格设计 121

二、对传统儒家领导教育的批判 123

三、“有情无累,精神自由”的领导教育目标 124

四、“尊重才性,顺任自然”的教育模式 127

第三节 儒玄兼综与儒家领导教育的嬗变 129

一、太子和皇子教育 130

二、士族高门的领导教育观 134

三、傅玄的领导教育论 138

第四章 科举制度的兴起及其对中国领导教育发展的制衡 145

第一节 科举制度的兴起与发展 145

一、科举制度以前的选举制度 145

二、科举选官:兴起与发展 148

第二节 科举制度对领导阶层与领导者人格的影响 157

一、科举制度的平等精神与领导阶层的流动性 158

二、从科举考试内容看文官的选拔标准及其对官僚群体人格的影响 163

第三节 取士与选士:领导者选拔与培养的关系 170

一、唐代:科举制度引发的教育危机 170

二、宋代:科举社会中的学校教育 173

三、明清: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 176

第五章 中国传统领导教育的个案考察:帝王教育的历史透视 179

第一节 未来帝王的雕塑:皇储教育 180

一、皇帝对皇子的叮咛 180

二、保傅与师傅的引导 185

三、东宫的濡染与历练 190

四、皇子自身的日常修炼 194

第二节 在位皇帝的教育与自我教育 197

一、经筵日讲 197

二、勤勉读书 199

三、道德自律 202

第三节 从《帝鉴图说》管窥帝王教育 204

一、《帝鉴图说》编纂的时代背景 204

二、培养君德与倡导圣学 205

三、帝王故事中的规训 208

第六章 传统官吏的考核与基层领导的教育及自我修养 213

第一节 传统官吏的考课与奖惩 213

一、传统官吏的考课 214

二、传统官吏的奖惩 221

第二节 基层领导的教育及自我修养 224

一、“学”与“仕”之间的脱节 225

二、在实践中提高:基层领导的再教育 227

三、基层领导的自我修养 230

第三节 官箴——官吏从政为官的教科书 235

一、官箴与官吏的培养 235

二、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 238

三、和谐领导关系的构建 239

四、在从政实践中养成官德 242

第七章 “义利之辨”的再兴:事功派、理兴派领导教育的理论争锋与学术影响 244

第一节 宋代“三冗”问题的突显与“义利之辩”的再兴 244

一、科举名额扩大、恩荫特权实施与宋代“三冗”问题的突显 245

二、王朝统治危机的加剧与“义利之辩”的再兴 246

第二节 事功型人才与宋代事功派的领导教育探索 247

一、“只取不养”的失误与范仲淹对养士问题的求索 247

二、“人非利不生”与李觏注重“效实”的人才教育观 249

三、“以义理天下之财”与王安石的领导教育建树 253

四、义利、王霸之辩与陈亮、叶适以实学为旨趣的“成人”观 259

第三节 道德型人才观与宋明理学家的领导教育建构 262

一、“出义入利,出利入义”与二程以“穷理灭欲”为核心的人格教育论 263

二、义利、王霸、理欲之争与朱熹对“醇儒”境界的追求 265

三、“发明本心”与陆九渊对“学为人”的思考 268

四、“致良知”与王守仁关于“作圣”之路的探索 270

第四节 “天崩地解”与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家的领导教育创新 272

一、“人必有私”与李贽反名教的个性解放思想 273

二、清谈误国的批判与顾炎武对“用世之材”的思考 274

三、“为万民,非为一姓”与黄宗羲对“豪杰”之士的求索 276

四、人性“日生日成”与王夫之关于“可用之士”的反思 280

五、“正其义不谋其利”与颜元“无人才则无政事”的实学型领导教育建构 282

六、“血气心知”与戴震“得养”、“尽材,,的人才教育观 283

第八章 “西学东渐”与中国领导教育传统的近代转轨 286

第一节 明清之际“西学东渐”与传统领导教育思想的变动 286

一、西方传教士与明末清初领导教育思想中民主火花的闪现 286

二、封建帝国高层领导人的争论:夷夏之辩 288

三、儒家领导文化与天主教领导文化的对立:礼仪之争 290

第二节 “经世致用”与地主阶级改革派的领导教育思想 292

一、龚自珍的领导教育观 293

二、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296

第三节 太平天国与传统领导教育思想的变革 299

一、洪秀全的“天国”理想——传统士大夫教育的背叛 301

二、洪仁玕《资政新篇》中近代人才观的萌芽 303

第四节 “中体西用”与洋务运动领导人才的设计 305

一、京师同文馆添设天文算学馆诱发的争论——洋务派与顽固派关于人才素质的交锋 309

二、“远适肄业,集思广益”——留学生的派遣与领导教育传统自我更新 310

三、从“明体达用”到“中体西用”——晚清人才价值取向的嬗变 314

四、“位卑言高”——洋务幕僚及其早期改良派的领导教育新论 315

第五节 “政本艺末”与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人才的构想 319

一、中西教育文化的融汇和理想新人的期盼 320

二、“政学为主义,艺学为附庸”——维新派政治人才的设计 322

三、“自由为体、民主为用”——严复对康梁的政治人才设计的超越 323

第九章 “人尽其才”与中国领导教育思想的深层变革 326

第一节 民族国家的诞生与“人尽其才”的新教育理想 326

一、民主革命的领导教育思潮与资产阶级革命人才的养成 327

二、“新国家”与资产阶级民主领导教育体制的确立 331

三、民初风云领袖人物的个案研究——孙中山与蔡元培 334

第二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个性独立人格的追求 339

一、“民主”、“科学”赋予现代领导教育观以新的时代内涵 340

二、国民性的改造和个性独立人格的追求 345

第三节 中西文化的融汇:走向平民的领导教育观 352

一、传统养士教育的近代转型 352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平民领导教育观 358

第十章 中国女子领导教育的萌生与发展 365

第一节 20世纪之交中国的现代性追寻与女子领导教育的萌生 365

一、社会性别与中国传统的社会性别制度 365

二、20世纪初中国社会对现代性的追寻与新女性的出现 368

三、女学兴起与女子领导教育的萌生 374

第二节 女子领导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77

一、民族主义和社会革命是女子领导教育思想的主题 377

二、男女平权的平等思想是女子领导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 378

三、独立人格是女子领导教育的目的 380

第三节 高等教育:女子领导教育的个案考察 383

一、教会女子大学与“女界精英”的教育目的 383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妇女政策与女性领导人才的培育 387

三、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解放思想与延安女子大学的领导教育实践 392

第十一章 现代文官制度、教育制度的建立与中国领导教育的现代转型 399

第一节 巨变中的近代中国与传统文官制度和学校系统的裂变 399

一、文官与中国传统的文官制度 399

二、中国传统文官制度与领导教育的裂变 402

三、现代领导教育实践的历史意义 407

第二节 现代文官制度的初步建立与形成发展 415

一、孙中山的人才观 415

二、五权宪法的构想 417

三、文官选拔和考试思想 417

四、文官制度建设的实践 419

五、现代文官制度的形成发展 421

第三节 现代教育制度的确立与中国领导教育的现代转型 425

一、现代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学校系统的发展 426

二、中国领导教育的现代转型及其特点 427

第十二章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家的领导教育智慧 431

第一节 历史的选择: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家的领导教育观 431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曙光与新领导教育观的兴起 431

二、中国共产党的壮大与新民主主义领导教育理念的初步建构 438

三、革命的功利主义与理想领袖人格的不懈追求 442

第二节 革命熔炉与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创建的干部学校 452

一、干部教育的形式 452

二、干部教育的内容 454

三、干部学校的特点 461

第三节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家领导教育思想的价值透析 472

一、秉承中国传统领导教育思想之精髓 473

二、开创马克思主义领导教育思想的中国化探索 478

主要参考文献 482

后记 49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