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国教育大事典  1840年以前
中国教育大事典  1840年以前

中国教育大事典 1840年以前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英杰主编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33849949
  • 页数:53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汇集1840年前的中国教育制度、教育目标、课程等史料。
《中国教育大事典 1840年以前》目录

一、教育的起源 1

早期的生产劳动教育 1

早期的生活规范教育 2

原始民俗教育 3

原始宗教教育 3

文字的出现与教育 5

养老制度与学校的出现 6

甲骨文、金文中有关学校教育的记载 7

二、教育政策 8

学在官府 8

周公制礼乐之教 9

学在四夷,百家争鸣 10

稷下学宫 13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15

焚书坑儒 19

书同文,行同伦 20

黄老政治下的文教政策 2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2

养士与教育 23

官方经学的建立 23

儒佛道三教并立 25

理学支配下的教育政策 26

文字狱 27

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交流政策 28

三、教育行政 30

儒家经典中的教育行政体制 30

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及官员 32

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及官员 33

兴学重教的诏令法规及措施 35

学规 39

学校的整顿与改良 44

一、中央官学 45

西周至汉代的中央官学 45

汉代的中央官学 45

魏晋南北朝的中央官学 46

隋唐五代的中央官学 49

宋代的中央官学 50

辽金的中央官学 51

元代的中央官学 52

明代的中央官学 52

清代的中央官学 54

二、中央官学的教育与教学 59

中央官学的入学资格与办法 59

中央官学的学制与课程 62

中央官学的教学、考试与升黜 66

中央官学学生类别及待遇 71

中央官学学生的结业出路 73

中央官学教官类别及录用条件 75

中央官学教官待遇 80

中央官学的管理及奖惩 81

皇帝视学 85

中央官学的经费收支 87

中央官学的校舍建筑 87

三舍法 89

监生历事 90

中央官学中的外域留学生 90

三、地方官学 91

地方官学的建置 91

地方官学的招生 96

地方官学学生的待遇 97

地方官学的教学、考试与升黜 98

地方官学学生的结业出路 102

地方官学教官类别及录用条件 104

地方官学教官待遇及考核升迁 106

地方官学的管理及学规 108

地方官学的经费收支 112

地方官学的校舍建筑 113

地方官学与社会教化 115

文翁兴学 116

苏湖教法 116

四、专门学校 117

鸿都门学 117

“四学”和总明观 117

律学 118

书学 119

画学 119

算学 120

阴阳学 121

医学 122

外语学校 125

武学 126

五、宫廷贵族学校和民族学校 127

保傅教育 127

君王教育 127

宗室学校 128

女真学 130

蒙古学 131

回回学 132

八旗官学 132

一、书院 135

书院的产生与发展 135

著名书院 138

书院的管理体制 143

书院的学生 145

书院的教师 147

书院的教学与研究 149

书院的藏书与刊书 152

书院的学规 155

书院的经费 158

二、社学 160

社学的建置 160

社学管理制度 164

社学教育的职能 167

三、义学 168

义学的建制 168

义学的教学与管理 170

一、早期的私学 174

孔子的私学 174

孔门后学的私家传授 174

墨家的私学 176

道家的私学 176

法家的私学 177

二、汉以后的私家传授 178

汉以后的私学发展 178

影响较大的私家传授体系 179

私学的教师 181

私学的学生 184

私学的教学 185

私学的管理 185

三、蒙学 188

蒙学的办学类型 188

蒙学的课程与教学 190

蒙学的管理 194

蒙养规约 195

一、普通学校教学内容和教材 197

六艺教学 197

经学教育内容 199

《诗经》教材 205

《尚书》教材 207

《周易》教材 209

《仪礼》教材 210

《周礼》教材 211

《礼记》教材 212

《春秋》教材 213

《论语》教材 215

《孝经》教材 216

《四书》教材 217

《小学》类教材 218

《老子》教材 219

石经 221

二、专门教育的内容和教材 223

算学教材 223

天文学教材 224

医学教材 225

武学教材 225

律学教材 226

蒙养教材 227

家训 232

一、荐举制度 234

西周的乡举里选 234

察举制的科目及荐举方式 236

察举的考核措施 240

察举制的流弊 243

九品中正制 244

二、科举制度 247

科举制度的沿革 247

科举的科目 251

科举考试的录取程序 256

科举考生的来源及报考要求 264

科举考试的内容、方法及其程式 266

科举考试的考官及管理人员 269

科举考场规则 274

考生的生活 277

科举及第后的待遇 279

科场要案 282

武科举 284

翻译科举 287

制举和特科 288

一、家庭教育 293

古代对家庭教育的论述 293

家庭早期教育的实施 294

胎教 296

职业技艺的家世传授 297

家风与家规 298

家教典范 299

二、女子教育 301

女子教育的目标 301

关于家庭人际关系的教育内容 302

关于女子教育的著述 304

关于才学、艺术方面的教育 307

宫廷女子教育 309

女子教育的通俗读物 310

一、社会道德风尚教育 312

推崇教化的诏令法规 312

负责社会教育的机构和官员 313

移风易俗的措施 317

旌德扬善的劝奖行为 319

宣谕和讲约 319

乡饮酒礼 320

二、生产技术教育 321

隶属官府的工匠教育 321

官方组织的技术传授和推广 321

民间组织的科技传授和推广 323

艺徒制 324

一、总论 327

关于教育与人的发展 327

关于教育的社会作用 334

关于环境与教育 337

关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339

二、关系论 345

论教育与选士 345

论修己与治人 347

论自修与师教 348

论自然与名教 350

论德与才 352

论学与思 354

论博与约 355

论专与通 357

论知与行 358

论义与利 359

论道与事 360

三、学习原则论 363

论立志向上 363

论虚心好问 364

论专一有恒 364

论循序渐进 365

论勤学苦练 366

论深思好学 366

论学以致用 367

四、教育原则论 368

论爱子有方 368

论及时施教 369

论尊师重道 369

论为师标准 370

论以身作则 371

论因材施教 371

论启发引导 373

论潜移默化 374

一、关于学校贡举 375

议学校贡举状 375

学校贡举私议(节选) 376

二、蒙学与小学 379

少仪外传(节选) 379

小学嘉言 383

三、《南雍志》学规部分 389

申明学规事宜 389

申明学规事宜 390

学规本末 390

南京国子监条约 393

四、科举 394

三场 394

拟题(节选) 395

科举 395

送田纶霞水部督学江南序(节选) 396

会试录后序 396

拟江西试策一 397

拟江西试策二 398

废八股兴四子五经说 399

五、科举试卷 400

性习相适近赋 400

里仁为美 400

八股文示例 400

殿试策示例 401

清状元孙家鼐殿试卷 402

六、明清科场案 405

景泰丙子顺天乡试案 405

弘治十二年程敏政案 405

嘉靖丁酉顺天乡试案 405

嘉靖癸卯考官案 405

嘉靖甲辰殿试案 406

万历乙酉顺天乡试案 406

顺治丁酉顺天科场案 407

顺治丁酉江南乡试案 409

康熙五十年·辛卯科江南乡试案 410

七、古学制 410

八、学规、乡约 414

义庄规矩 414

吕氏乡约 417

月旦集会读约之礼 419

郑氏规范 420

南赣乡约 426

《乡约撮要》序 428

许州乡约记 428

治乡三约(节选) 428

九、清会典事例 430

讲解 430

训饬风俗 442

旌表扬善 450

尊贤敬老 455

兴教化以正风俗疏 457

请敦教化严法度八条 458

立劝惩以广教化疏 459

敬陈教民实政疏 459

会议广敷教化疏 461

十、家教与女子教育 462

正家之要 462

治家之要 463

宋氏家规部(节录) 465

女诫 467

戒兄子严、敦书 468

戒卫尉马廖训子书 468

诫子书 469

女训 469

童蒙训(节选) 469

十一、古代名家教育思想 473

孔子 473

墨子 479

孟子 483

荀子 490

董仲舒 495

王充 498

郑玄 501

韩愈 503

柳宗元 505

胡瑗 507

张载 509

朱熹 511

叶适 516

王阳明 518

王夫之 521

颜元 526

戴震 52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