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农业概论
农业概论

农业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巽浩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801985273
  • 页数:29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农业推广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适合通过网络教育攻读本、专科学历的在职成人使用,也可供高职高专及各类成人高等教育使用。
《农业概论》目录

绪论 1

一、《农业概论》学科发展简史与最新动态 1

二、编写本教材的指导思想 2

三、课程的性质 3

四、学习目标 3

五、内容体系与学习方法 3

思考题 4

第一章 什么是农业 5

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6

一、农耕前的采集和渔猎时期 6

二、原始农业时期 6

三、古近代农业时期 6

四、现代农业时期 7

第二节 农业的内容与功能 7

一、什么是农业 7

二、内容 8

三、目标与功能 8

四、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9

第三节 农业的特征 10

一、生物性生产 10

二、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复合 10

三、对气候与土地的特殊依赖性 11

四、地域性 11

五、农业的复杂性与弱质性 12

第四节 农业的系统性与农作制 12

一、什么是农业的系统性与农作制 12

二、农作制的基本规律 14

第五节 中国农业的进展、现状与前景 18

一、20世纪后半叶中国农业的进展 19

二、当前“三农”存在的问题 22

三、发展目标 24

思考题 25

第二章 农业要素(资源) 27

第一节 农业要素是什么 28

一、农业要素的内涵与功能 28

二、农业要素的分类与要素分析 29

第二节 作物生活要素 31

一、作物 31

二、光 32

三、热量 32

四、水 33

五、空气 34

六、养分 35

七、土壤 35

第三节 农业增长要素 36

一、土地 36

二、劳动力 37

三、资本 37

四、科学技术 38

五、管理 38

第四节 农业资源的利用与养育原理 38

一、农业要素质量特性 39

二、要素组合原理 40

三、资源的利用与养育 41

第五节 中国农业要素(资源) 43

一、土地资源 43

二、气候与水资源 45

三、生物资源 49

四、人工物质资源与劳动力资源 49

五、软要素 50

六、农业资源存在的问题 51

七、中国农业要素(资源)的分析与评价 52

思考题 53

第三章 农业生产总论 55

第一节 农业生产概论 56

一、农业生产的内涵与外延 56

二、农业生产的总体部署 57

第二节 农业生产总体部署的基本原则 60

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60

二、需求原则 60

三、农业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原则 61

四、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62

五、一盘棋原则(综合平衡原则) 63

六、农业生产有序性与升级升值原则 63

七、因地制宜原则 64

第三节 中国农业生产概况 64

一、农作制总体特征 65

二、农村产业结构与农业生产结构 65

三、农业生产布局 67

思考题 72

第四章 农业生产各论 74

第一节 种植业 75

一、种植业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75

二、种植业生产的内容 75

三、作物生长发育与增产机理的基本知识 77

四、中国种植业现状与前景 79

五、粮食安全——中国农业永恒的主题与难题 83

第二节 养殖业 84

一、养殖业生产的重要性 84

二、畜牧业生产的特点 85

三、中国畜牧业状况 90

四、水产业 91

第三节 林业 93

一、林业的功能 93

二、树木的特性 94

三、中国的林业与面临的挑战 95

第四节 农产品加工业 97

一、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性 97

二、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与前景 98

思考题 99

第五章 农业经营 100

引言 101

第一节 农业经营体制与组织形式 101

一、世界主要的农业经营体制与组织形式 102

二、当前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制” 103

第二节 流通与市场 104

一、农产品流通 104

二、农产品市场 105

三、农产品国际贸易与WTO 106

第三节 集约化 专业化 规模化 108

一、集约化 108

二、专业化与多样化 111

三、适度规模化 112

第四节 企业化与社会化 114

一、企业化管理 115

二、农工商一体化经营 116

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17

第五节 非农化经营 118

一、非农化经营的意义 118

二、非农化经营的领域 119

三、非农化经营的载体 119

第六节 法制化 120

一、农业政策与法规的功能 120

二、我国有关农业的法律法规 121

三、农民的权利与义务 123

思考题 124

第六章 农业科学技术 126

第一节 农业科学技术概论 127

一、什么是农业科学技术 127

二、农业科技进步的进程与动力 128

三、农业科技的功能 130

四、新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 131

第二节 农业科学 132

一、农业科学的若干误区 132

二、农业科学的重要意义 133

三、农业科学体系 134

四、若干重要的农业科学原理 136

第三节 农业技术 137

一、农业技术的特点 137

二、若干主要农业技术的基本知识 138

三、农业技术推广 143

第四节 农业教育 144

一、农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144

二、农业教育体系 145

三、我国农业教育简况 146

思考题 147

第七章 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 148

第一节 农业、农村、农民 149

一、农业、农村、农民是一个整体 149

二、没有“三农”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 149

第二节 农业现代化 150

一、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意义 150

二、农业现代化的内容与指标 152

三、农业现代化模式 155

第三节 农村、农民现代化 156

一、农村现代化 157

二、农民现代化 158

三、新农村建设 159

第四节 以工哺农,城乡一体化 161

一、我国城乡差距扩大 161

二、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一体化 163

三、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165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三农”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167

第五节 有关“三农”现代化的思潮 169

一、以高产高效为中心的农业现代化思潮 169

二、以技术为中心的绿色革命思潮 172

三、以生态为中心的自然农业思潮 174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潮 178

第六节 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 183

一、我国面临“三农”现代化的艰巨任务 183

二、21世纪中叶实现中国特色的“三农”现代化 184

三、增加投入是“三农”现代化的关键 187

思考题 198

第八章 中国各地区农业 200

第一节 地域分异原理与中国农业的强地域性 201

一、自然与人文地理分异规律 201

二、农作制地域分异规律 202

三、中国地域与农业分异突出 203

第二节 中国各地农作制 206

一、中国农作制综合分区 206

二、全国各区农作制特征比较 211

三、全国各区农业特征比较 215

四、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平原与西部地区农作制特征比较 220

第三节 全国六大省域联片区农业发展战略 234

一、农业要素(资源) 235

二、人口与经济 238

三、农业装备与生产率 239

四、农业生产水平与优势农产品 240

五、农作制类型 243

六、“三农”发展战略 244

思考题 246

第九章 世界农业与农作制 248

第一节 世界农业概述 249

一、气候 249

二、植被 250

三、土地与人口 250

四、农业生产与贸易 251

第二节 世界农作制类型 253

一、原始生态型农作制 253

二、传统自给粗放型农作制 255

三、传统半自给集约型农作制 258

四、现代化商品农作制 263

第三节 世界各地区农业与农作制 267

一、东亚南亚区 269

二、东南亚区 271

三、干旱区 272

四、中南非洲区 274

五、拉丁美洲区 275

六、欧洲区 277

七、北美区 280

八、大洋洲区 283

九、亚寒带针叶林区 284

思考题 285

参考文献 28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