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毅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9118689
  • 页数:22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汇集了自先秦时期后的历代中医文献中记载心悸病症的精华。内容包括病因、发病机制、分类、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中医学对心悸病症的认识、辨证论治、与心悸病症有关的心脏的生理功能、治疗原则、现代中医治疗心悸病症举例、病证专方专药、名老中医经验举例、名医验方案析(方名 适应证 病案举例 方解 案析)心悸病症的单味药治疗、复方治疗、古方(药物组成、方义、加减、疗效观察)、中成药及中药新剂型治疗,针灸、推拿疗法、护理及其它治疗、心悸病症舌象。本书对历代心悸病症的精华进行了系统新编,具备了实用与文献资料收集的双重作用。
《心力衰竭》目录

第1章 心力衰竭的中医病名探讨与文献选析 1

第一节 心力衰竭相关中医病名探讨 1

一、心力衰竭相关中医病名源流 1

二、心力衰竭中医病名探讨 3

第二节 心力衰竭历代文献相关记载选析 4

一、心痹 4

二、心咳 5

三、心水 6

四、心胀 8

五、心脏衰弱 9

六、心衰 9

七、心脏麻痹 10

第2章 心力衰竭的古代文献研究 13

第一节 先秦两汉时期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13

一、早期文献中心力衰竭的相关记载 13

二、《黄帝内经》对于心力衰竭的论述 15

三、《神农本草经》 20

四、《难经》 20

五、《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20

六、《华氏中藏经》 24

第二节 晋隋唐时期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25

一、《脉经》 26

二、《小品方》 26

三、《诸病源候论》 27

四、《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27

五、《外台秘要》 28

第三节 宋辽金元时期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29

一、《圣济总录》 29

二、《鸡峰普济方》 30

三、《济生方》 31

四、《世医得效方》 31

五、朱丹溪著作 32

第四节 明代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32

一、《普济方》 33

二、《杂病证治准绳》 34

三、《景岳全书》 35

第五节 清代和民国时期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37

一、温病心痹 37

二、张锡纯对心衰的论述 37

三、心力衰竭、怔忡、喘咳、水肿因机证治的完善 42

四、心力衰竭血瘀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44

第3章 现代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47

第一节 急性心力衰竭 47

一、病因 48

二、临床表现 48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48

四、治疗 49

第二节 慢性心力衰竭 50

一、病因 50

二、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51

三、诊断 56

四、并发症 56

五、防治 57

第4章 现代中医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62

第一节 与心力衰竭相关的人体生理 62

一、心脏与其他脏腑的功能关系 62

二、津液代谢的生理 63

三、血和津液的关系 63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 63

一、感受外邪 63

二、心病久延、气血阴阳不足 63

三、脏腑功能失调 64

四、药物误用、滥用 64

五、其他 64

第三节 现代中医对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65

一、强调心力衰竭与心气虚、心阳虚、心阴血不足相关 65

二、强调心力衰竭与心肾相关 66

三、强调心力衰竭与心脾相关 67

四、强调心力衰竭与心肺相关 67

五、强调心力衰竭与五脏相关 67

第5章 心力衰竭的辨证治疗研究 69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 69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辨证治疗 70

一、以本虚为主的证型 70

二、本虚标实并见的证型 71

三、心力衰竭急病 74

四、瘿瘤合并心衰(甲亢合并心衰) 74

第三节 现代中医治疗心力衰竭概述 74

一、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74

二、病证结合专方专药治疗 79

第四节 有关辨证论治的几个问题 81

一、关于心衰原发病治疗及心衰证型的转化与随症施治 81

二、心力衰竭调理脾胃 83

三、心衰咯血 83

四、关于心力衰竭标本缓急治法 84

五、关于西医心力衰竭与中医心衰辨证分型的关系 84

六、应用西药后的辨证 85

第6章 名老中医经验与名家医案选 88

第一节 名老中医经验 88

一、张晓星 88

二、陈慈煦 89

三、邓铁涛 89

四、董燕平 91

五、郭维琴 92

六、李介鸣 92

七、林慧娟 94

八、刘延忠 96

九、柯雪帆 96

十、邢月朋 100

十一、颜德馨 101

十二、詹文涛 102

十三、张侃如 104

十四、赵淳 104

十五、周次清 107

十六、罗克聪 109

十七、李可 109

第二节 名家医案选 111

一、郭士魁 111

二、郭子光 112

三、胡希恕 114

四、姜春华 115

五、柯雪帆 116

六、李介鸣 118

七、李可 124

八、李培生 126

九、李斯炽 127

十、梁贻俊 128

十一、林沛湘 130

十二、刘渡舟 132

十三、刘惠民 133

十四、蒲辅周 134

十五、任继学 135

十六、施今墨 135

十七、邓铁涛 137

十八、万友生 138

十九、王占玺 139

二十、邢锡波 140

二十一、邢子亨 140

二十二、颜德馨 142

二十三、张伯臾 143

二十四、张羹梅 143

二十五、赵清理 144

二十六、赵锡武 145

二十七、周次清 147

二十八、祝谌予 149

二十九、朱良春 149

三十、朱锡祺 150

第7章 心力衰竭的单味药、古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154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单味药治疗 154

一、黄芪 154

二、威灵仙 155

三、五味子 155

四、茯苓 156

五、熟地黄 156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古方治疗 156

一、葶苈大枣泻肺汤 157

二、苓桂术甘汤 157

三、大承气汤 157

四、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 158

五、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 158

六、五苓散 159

七、桂枝茯苓丸 159

八、大黄?虫丸 159

九、白通加猪胆汁汤 160

十、木防己汤 160

十一、防己茯苓汤 160

十二、薯蓣丸 161

十三、己椒苈黄汤 161

十四、桂枝加桂汤 162

十五、金匮肾气丸 162

十六、真武汤 163

十七、小青龙汤 163

十八、黄连阿胶汤 164

十九、小陷胸汤 164

二十、苓桂味甘汤 165

二十一、生脉散 165

二十二、逍遥散 166

二十三、鲤鱼汤 166

二十四、升陷汤 167

二十五、补阳还五汤 167

二十六、参附汤 168

二十七、血府逐瘀汤 168

二十八、甘露消毒丹 169

二十九、温胆汤 169

三十、归脾汤 170

三十一、八珍汤 170

三十二、桃红四物汤 170

三十三、鸡鸣散 170

三十四、独参汤 172

三十五、苏子降气汤 173

三十六、实脾饮 173

三十七、茯苓导水汤 173

三十八、当归补血汤 174

三十九、回阳救急汤 174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 175

一、运用中药治疗心衰的同时,适当配以西药,常能取得更佳疗效 175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晚期病情危急者有其优势 176

第8章 心力衰竭的中医其他疗法 180

第一节 中药注射液的应用 180

一、参附注射液 180

二、生脉注射液 181

三、川芎嗪注射液 181

四、刺五加注射液 182

五、独参汤注射液 183

六、丹参注射液 184

七、葛根素注射液 184

八、黄芪注射液 185

第二节 中药雾化剂的应用 185

一、复方丹参气雾剂并肝素雾化 185

二、宣肺化痰、活血化瘀剂雾化 186

第三节 中药药液灌肠、中药栓剂的应用 187

一、丹苓液保留灌肠 187

二、中药复方强心栓剂的应用 187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针灸与气功治疗 188

一、毫针治疗 188

二、火针治疗 191

三、水针治疗 191

四、针刺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研究 192

五、心力衰竭的气功治疗 192

第9章 心力衰竭的护理与食疗 196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护理 196

一、一般护理 196

二、心理护理 196

三、医疗体育 197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食疗 197

一、辨证施食 197

二、饮食禁忌 198

第10章 心力衰竭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 200

第一节心力衰竭舌象与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 200

第二节 心力衰竭证型与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 200

一、生理学检查指标与中医分型的关系 200

二、生化检查指标与中医分型的关系 201

三、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心功能关系探讨 204

第三节 方药治疗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 205

一、强心 205

二、减轻容量负荷 206

三、改善心肌代谢、增加冠脉流量 206

四、延缓心肌细胞凋亡及促进病变部位的修复与再生 206

五、调节神经内分泌 207

六、改善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 207

七、抗氧自由基 208

八、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208

附录 心力衰竭防治方剂 2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