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WWW:Internet、Web技术及应用
WWW:Internet、Web技术及应用

WWW:Internet、Web技术及应用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德)迈内尔,(德)萨克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030206961
  • 页数:791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讲述基于WWW的Internet媒体及Web技术的所有至目前的应用细节。
《WWW:Internet、Web技术及应用》目录
标签:应用 技术

第一部分 通信及其实现媒介 3

第1章 概述 3

1.1 Intemet—万维网互联基本技术 3

1.1.1 网络里的网络 3

1.1.2 网络技术基础知识 3

1.1.3 互联网通信协议 4

1.1.4 互联网服务和应用 7

1.2 万维网——最早的资源 9

1.2.1 浏览器 10

1.2.2 超文本和超媒体 12

1.2.3 HTML与超文件 14

1.2.4 文件的识别 14

1.2.5 文件传输 15

1.2.6 浏览器结构 15

1.3 Internet与WWW不可分 16

1.3.1 ARPANet—万维网的开始 16

1.3.2 互联网走进大众 19

1.3.3 WWW让Internet焕然一新 21

1.4 互联网和万维网上的管理机构 24

1.4.1 互联网架构委员会 24

1.4.2 ISOC—互联网协会 26

1.5 互联网和万维网中的开放标准 27

1.5.1 标准如何产生 27

1.5.2 德国网络运行商和ISP 31

第2章 变迁中的通信媒介——从石洞壁画到互联网 33

2.1 文字的发展 33

2.2 书籍印刷和最早的通信网 35

2.3 报纸业的诞生 39

2.4 电信系统和电报 40

2.4.1 光学电报 40

2.4.2 电子电报 40

2.5 私人通信的飞速发展 42

2.5.1 电话 42

2.5.2 从留声机到唱片机 43

2.5.3 摄影 43

2.6 无线远程通信——无线电广播和电视 45

2.6.1 无线电报 45

2.6.2 无线电 45

2.6.3 电影和电影院 46

2.6.4 电视 47

2.6.5 计算机通信及管理 50

第3章 WWW——包罗万象的传输媒介 55

3.1 传媒多样性和多媒体——格式问题 55

3.2 文本文件——数据格式和压缩 57

补充说明1:简单的数据压缩算法 61

3.3 图像数据格式和压缩 63

3.3.1 图像数据行程长度编码的变量 65

3.3.2 LZW(Lempel Ziv&Welch)算法 66

3.3.3 GIF模板 70

补充说明2:GIF数据构建 70

3.3.4 JPEG格式 73

补充说明3:JPEG压缩过程 74

补充说明4:JPEG数据创建 76

3.4 音频数据格式和压缩 78

3.4.1 模拟—数字转化 79

3.4.2 无损压缩的音频格式 82

3.4.3 音频压缩 84

3.4.4 MPEG音频编码 88

补充说明5:MPEG-1音频编码 90

补充说明6:MP3—数据创建 93

3.4.5 其他的音频压缩算法 97

3.4.6 流媒体技术 99

3.5 视频及动画制作——数据格式及压缩 100

3.5.1 数字化视频编码 101

3.5.2 视频信号的压缩 104

3.5.3 运动平衡和运动预测 105

3.5.4 MPEG压缩:关键问题 106

3.5.5 MPEG压缩:原则性的程序 107

3.5.6 MPEG-2标准 111

补充说明7:MPEG数据格式 112

3.5.7 MPEG-4标准 116

3.5.8 MPEG-7标准 118

3.5.9 MPEG-21标准 120

补充说明8:其他的视频规格和压缩算法——H.261和H.263 120

第二部分 Internet媒体技术 125

第4章 计算机之间的交流——Internet基本概念 125

4.1 基础和概念 125

4.1.1 通信与数据传输 125

4.1.2 通信系统的分类 128

4.2 计算机网络和包交换 130

4.2.1 传统点对点连接 130

4.2.2 电路交换网络 132

4.2.3 从电路交换到包交换 132

4.2.4 包交换原则 133

4.2.5 包交换的优点 135

4.2.6 数据包标记 136

4.2.7 包交换的缺点 136

4.2.8 无连接网络服务和连接网络服务 137

4.2.9 计算机网络服务示例 138

4.2.10 错误识别 139

补充说明9:错误识别和错误更正密码 140

4.3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特征参数 146

4.3.1 用户参数 147

4.3.2 服务质量 147

补充说明10:包交换网络中的时间延误 149

4.3.3 质量性能标准 153

4.4 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 154

4.4.1 威胁及安全目标 154

4.4.2 加密技术基本概念 155

4.5 通信协议 156

4.5.1 协议家族 156

4.5.2 层模型 157

补充说明11:ISO/OSI参考模型 160

4.5.3 协议功能 162

4.6 TCP/IP参考模型 164

4.6.1 位传输层 165

4.6.2 网络层 165

4.6.3 传输层 166

4.6.4 应用层 167

第5章 邻近电脑之间的通信——局域网技术 168

5.1 LAN—局域网 168

5.1.1 共享通信线路 168

5.1.2 局域网的含义 169

5.2 局域网中的数据管理基础 169

5.2.1 本地地址管理 169

5.2.2 本地数据管理 171

5.3 专门的局域网硬件 173

5.3.1 局域网接入卡 173

5.3.2 网络嗅探器 173

5.4 局域网拓扑结构 173

5.4.1 以太网 177

补充说明12:以太网——定时与冲突处理 182

补充说明13:以太网的网络效率 199

5.4.2 令牌环(Token Ring) 200

补充说明14:令牌环网——数据格式和功能 204

补充说明15:令牌网——管理 207

5.4.3 令牌环网络结构 209

5.4.4 FDDI 215

5.4.5 ATM—异步传输模式 224

补充说明16:ATM信元交换 235

5.4.6 无线局域网 236

5.5 局域网的扩展 243

5.5.1 局域网技术的界限 243

5.5.2 光纤调制解调器 244

5.5.3 中继器 244

5.5.4 网桥 245

5.5.5 交换机 249

第6章 把数据传输到世界的另一端——广域网技术 251

6.1 引入 251

6.2 广域网中的报文分组交换技术 252

6.2.1 基本原则 252

6.2.2 广域网的建立 253

6.2.3 存储交换技术 254

6.2.4 广域网的寻址技术 254

6.3 路由 256

6.3.1 用网络图表示网络 256

6.3.2 广域网中路由选择表的计算 257

6.3.3 隔离路由选择计算算法 259

补充说明17:斯特拉算法 260

6.3.4 距离矢量——路径选择 262

6.3.5 链路状态及路由选择技术(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266

补充说明18:特殊的路由选择方法 267

6.4 广域网技术实例 273

6.4.1 ARPANet 274

6.4.2 X.25 276

6.4.3 ISDN 279

补充说明19:ISDN数据规格 282

6.4.4 框架转播技术 284

6.5 高速网络 290

6.5.1 异步转移模式 290

6.5.2 分布式队列双总线 291

6.5.3 准同步数字系列 294

6.5.4 同步数字系列SDH,SONET 297

6.6 进入广域网(WAN) 299

6.6.1 数据终端接口 300

6.6.2 电话网络入口——调制解调器 301

6.6.3 ISDN入口 305

6.6.4 其他接入算法 306

第7章 Internet运作原理——联网技术 313

7.1 虚拟网络 313

7.1.1 广域网/局域网互联 313

7.1.2 互联网技术 317

7.2 TCP/IP细节解析 325

7.2.1 IP寻址 326

7.2.2 协议地址绑定 333

7.2.3 IP数据报 337

补充说明20:IP封装和IP分段 340

补充说明21:未来的IPv6 343

7.2.4 ICMP—Internet控制信息协议 353

补充说明22:移动IP 358

7.2.5 提供可靠传输服务的TCP 362

补充说明23:TCP连接管理 370

7.2.6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377

第8章 Internet的好处——网络服务及应用 379

8.1 基本概念及概况 379

8.1.1 客户/服务器交互模式 380

8.1.2 套接字接口 382

8.2 名字和目录服务 382

8.2.1 域名服务 382

8.2.2 目录服务 387

8.3 电子邮件 389

8.3.1 电子邮件信息格式 391

8.3.2 MIME—多用途互联网邮件扩展 392

8.3.3 SMTP—简单电子邮件传递协议 394

8.3.4 IMAP&POP—交互邮件存取协议及邮电局协议 396

8.3.5 PGP—相当好的隐私 397

8.3.6 X.400—报文处理系统 399

8.4 数据传输 399

8.4.1 FTP—文件传输协议 399

8.4.2 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400

8.4.3 NFS—网络文件系统 401

8.4.4 RPC—远程过程调用 402

8.5 远程登录 404

8.5.1 Telnet 405

8.5.2 远程登录 407

8.5.3 安全shell—SSH 408

8.6 网络管理 408

8.6.1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409

8.6.2 SNMP v3 414

8.7 音频和视频通信 415

8.7.1 互联网中的多媒体应用 415

8.7.2 要求和现实 416

8.7.3 RTP—实际时间传输记录 417

8.7.4 RTCP—实时传输控制协议 418

8.7.5 RTSP—实时流协议 419

8.7.6 资源预留和服务等级 421

8.8 互联网上的其他服务和应用 423

8.8.1 IRC—互联网接力聊天 423

8.8.2 新闻组 424

8.8.3 使用TCP/IP的其他协议 425

第9章 四目之下——Internet安全 427

9.1 安全要求 428

安全目的 428

9.2 安全机制 429

9.2.1 机密性和加密 429

9.2.2 验证与加密 432

9.2.3 数据完整性和数字签名 437

9.2.4 密钥分发和认证 440

9.3 对协议的加密 442

9.3.1 安全架构——不同协议层上的加密 442

9.3.2 PGP—应用层安全 443

9.3.3 SSL/TLS—传输层安全 447

补充说明24:SSL握手子协议 448

9.3.4 IP安全——网络层的安全 455

补充说明25:Internet协议安全——密钥管理 460

9.4 包过滤器和防火墙 466

9.4.1 数据包过滤器 468

9.4.2 网关 469

9.4.3 防火墙——拓扑结构 469

第三部分 Web应用技术 475

第10章 贴切的对象名——URI:统一资源标识符 475

10.1 超文本链接和标识 475

10.2 URI—统一资源标识符 476

10.2.1 URL—统一资源定位符 478

10.2.2 URN—统一资源名称 481

第11章 网络传输服务——HTTP协议 483

11.1 导言 483

11.1.1 HTTP运作原理 483

11.1.2 HTTP中继系统 484

11.2 历史的演变 485

11.2.1 HTTP 1.0 486

11.2.2 HTTP 1.0的缺点 486

11.2.3 HTTP 1.1 486

11.3 HTTP的细节 487

11.3.1 HTTP消息格式 487

11.3.2 内容协商(Content Negotiate) 495

11.3.3 身份认证(Authentication) 497

11.3.4 安全的SSL、TSL和s-HTTP 501

11.3.5 持久绑定 502

11.3.6 缓存策略 504

补充说明26:缓存控制和执行 509

11.3.7 Cookies 511

补充说明27:HTTP扩展 513

11.4 HTTP服务器配置 515

11.4.1 HTTP服务器运作 515

11.4.2 虚拟主机 516

11.4.3 原始服务器 517

11.4.4 代理服务器 520

11.4.5 日志文件分析 522

第12章 第一个网络语言——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 526

12.1 绪言 526

12.1.1 基本概念 526

补充说明28:SG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 526

12.1.2 一个HTML文件的单元格结构 537

12.1.3 HTML的简短历史 539

12.2 HTML的细节 541

12.2.1 HTML4.0文件类型定义 541

12.2.2 文件头和META标识 542

12.2.3 文件正文 545

12.2.4 超链接 555

12.2.5 图像 556

12.2.6 框架 562

12.2.7 表格 566

12.2.8 动态HTML和多媒体对象 576

补充说明29:HTML4.0和XHTML之间的区别 580

第13章 Web布局设计——CSS:层叠样式表 583

13.1 引言 583

13.1.1 层叠样式表的原则 584

13.1.2 将样式表链接至HTML 585

13.2 CSS细则 587

13.2.1 CSS语法 587

补充说明30:CSS计量单位、长度说明和常量 593

补充说明31:用于特殊输出媒介的样式表 597

13.2.2 精确定位—CSS-P和CSS 2 616

13.2.3 多个样式表 620

第14 章一切皆有可能——XML:可扩展标记语言 624

14.1 为什么要使用XML 624

14.2 XML的原理 625

14.2.1 格式正确的XML 626

14.2.2 文档类型定义 626

14.2.3 DOM—文档对象模型 627

14.2.4 命名空间和格式规范(Schemata) 629

14.2.5 文档链接 631

14.2.6 XML文档间的转换 631

14.3 XML细节 631

14.3.1 XML1.0句法 631

补充说明32:DTD—XML文档类型定义 635

14.3.2 XML的格式规范(Schema) 640

14.3.3 XML信息集 645

补充说明33:XML超链接—Xlink、Xpoint和Xpath 648

14.3.4 XML文档的转换 658

补充说明34:可扩展样式语言—XSL和XSLT 659

14.4 特别的XML发展 671

14.4.1 XML查询语言 671

14.4.2 基于XML标记语言的特殊应用 673

第15章 动态Web设计——脚本语言和CGI编程 680

15.1 文档对象模型 680

15.1.1 基本概念 680

15.1.2 DOM—对象模型 682

15.1.3 文档对象模型参考 683

15.2 WWW应用编程 686

15.2.1 客户端Web编程 687

补充说明35:JavaScript和其他脚本语言 690

补充说明36:Java和Java Applet 701

15.2.2 服务端WWW编程 719

15.3 CGI—通用网关接口 722

补充说明37:用Perl实现CGI编程 726

补充说明38:用PHP实现CGI编程 737

附录A 词汇表 747

A.1 第1章词汇 747

A.2 第3章词汇 749

A.3 第4章词汇 751

A.4 第5章词汇 755

A.5 第6章词汇 759

A.6 第7章词汇 760

A.7 第8章词汇 763

A.8 第9章词汇 766

A.9 第10章词汇 769

A.10 第11章词汇 770

A.11 第12章词汇 772

A.12 第13章词汇 773

A.13 第14章词汇 774

A.14 第15章词汇 777

附录B 人物索引 78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