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麻醉学  第2版
麻醉学  第2版

麻醉学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曾因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117096799
  • 页数:198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为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是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系列教材之一。本教材的内容主要涵盖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诊疗和药物依赖等方面,其侧重点是对人体生命机能的监控,医学生在学习这套教材时要重在理解,并能与其他课程相关内容之间建立联系。
《麻醉学 第2版》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概述  1

第二节 麻醉学的发展  1

第三节 麻醉科的结构与内涵  3

一、临床医疗工作  4

二、科研工作  6

三、教学工作  6

第四节 学好麻醉学  6

第二章 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 7

第一节 麻醉前病情评估  7

一、麻醉前病情评估是保障手术病人安全的重要环节  7

二、麻醉前访视的步骤和方法  7

三、麻醉前用药  11

第二节 麻醉和手术前准备  12

一、麻醉和手术前准备的临床意义  12

二、麻醉和手术前准备的临床要点  12

三、麻醉方法、器械与药品方面  15

第三章 神经干(丛)阻滞麻醉 17

一、颈神经丛阻滞  18

二、臂神经丛阻滞  19

三、坐骨神经阻滞  21

四、指(或趾)神经阻滞  21

第四章 椎管内麻醉 22

第一节 椎管内解剖与麻醉生理  22

一、椎管解剖  22

二、椎管内阻滞的生理  24

第二节 蛛网膜下隙阻滞  25

一、蛛网膜下隙阻滞的临床应用  25

二、蛛网膜下隙阻滞的并发症  27

第三节 硬脊膜外阻滞  28

一、硬脊膜外阻滞的临床应用  28

二、硬膜外阻滞的并发症  32

三、骶管阻滞  34

第四节 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联合阻滞麻醉  35

第五节 椎管内麻醉的争议  36

第五章 全身麻醉 38

第一节 全身麻醉用药  38

一、吸入麻醉药  38

二、静脉麻醉药  40

三、肌肉松弛药  41

四、麻醉性镇痛药  43

第二节 全身麻醉的实施  44

一、全身麻醉的适应证  44

二、全身麻醉的诱导  44

三、全身麻醉的维持  45

四、麻醉苏醒  46

第三节 全身麻醉的常见并发症  47

一、呼吸系统并发症  47

二、循环系统并发症  48

三、体温异常  49

四、麻醉苏醒延迟  49

第六章 气道管理 50

第一节 气道通畅的维护  50

一、气道的结构  50

二、影响解剖气道通畅的常见原因及处理  51

三、建立有效气道的基本方法  53

第二节 气道管理技术  54

一、口咽通气管  54

二、鼻咽通气管  55

三、面罩通气  55

四、喉罩通气  56

五、气管插管  58

第三节 困难气道处理  61

一、困难气道的定义及其评估  61

二、困难气道的处理  62

第七章 氧供需平衡的监控 64

第一节 氧代谢  64

一、氧代谢的定义  64

二、氧输送的监测  64

三、低氧血症和缺氧  66

第二节 氧耗  68

一、氧耗的定义  68

二、氧耗的监测  68

三、影响氧耗的因素及其调控  69

第三节 氧治疗  71

一、氧疗的适应证  71

二、氧疗的方法  72

第八章 呼吸功能的监控 74

第一节 呼吸功能的监测  74

一、呼吸功能的一般监测  74

二、肺通气功能的监测  74

三、肺换气功能的监测  76

四、小气道功能监测  80

五、呼吸力学监测  81

第二节 术前呼吸功能评估  82

一、手术患者呼吸功能评估  82

二、肺切除患者呼吸功能评估  82

三、术前改善呼吸功能的措施  83

第三节 通气机治疗  84

一、基本通气模式  84

二、机械通气的适应证  85

三、机械通气的选择及实施方法  85

四、机械通气并发症的防治  87

五、其他机械通气模式  87

第九章 血流动力学监控 89

第一节 血流动力学的临床监测  89

一、动脉压监测  89

二、中心静脉压  90

三、肺动脉压和肺动脉楔压  91

四、心排出量  93

五、外周血管阻力和肺血管阻力  94

第二节 血流动力学的调控  94

一、前负荷的调节  95

二、后负荷的调节  95

三、心肌收缩力的调节  96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99

第一节 概述  99

一、基本概念  99

二、水、电解质与渗透平衡的关系  100

三、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的关系  101

第二节 体液平衡的监测  104

一、体液量的监测  104

二、电解质监测  105

三、酸碱平衡的监测  105

四、渗透浓度平衡的监测  106

第三节 体液平衡失常的处理原则  107

一、水、电解质平衡失常  107

二、体液渗透浓度平衡失常  109

三、酸碱失衡的诊断与治疗  111

四、体液治疗  115

第十一章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 117

第一节 基本营养素  117

一、能量与营养素  117

二、营养状态的判定  118

第二节 营养支持的选择  120

第三节 肠内营养  121

第四节 肠外营养  123

第十二章 休克 125

第一节 概述  125

一、概念  125

二、休克的分类  125

三、病理生理改变  125

四、休克的临床表现和分期  127

五、休克的临床监测  128

六、休克治疗的基本原则  129

第二节 低血容量性休克  131

一、病因  131

二、病理生理改变  131

三、临床表现  132

四、治疗原则  132

第三节 感染性休克  133

一、病因  133

二、病理生理改变  134

三、临床表现  134

四、治疗原则  135

第十三章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37

第一节 概述  137

一、急性呼吸衰竭的定义及治疗原则  137

二、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系  137

三、ARF与ALI、ARDS的关系  138

第二节 病因  138

第三节 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  138

一、病理改变  138

二、病理生理改变  139

三、发病机制  140

第四节 临床表现与分期  142

一、临床表现  142

二、临床分期  142

第五节 诊断与治疗  143

一、诊断与鉴别诊断  143

二、治疗  144

第十四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149

第一节 病因和分型  149

一、病因  149

二、发病过程与分型  150

第二节 发病机制  151

一、缺血-再灌注损伤与MODS  151

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MODS  151

第三节 临床诊断与病情评估  153

一、临床诊断与分期  153

二、MODS的临床病情评估  155

第四节 MODS的防治原则  155

一、MODS的预防  155

二、MODS的治疗原则  156

第十五章 心肺脑复苏 159

第一节 心搏骤停的原因、类型和诊断  159

一、原因  159

二、类型  160

三、诊断  160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的阶段和步骤  161

一、三个阶段和九个步骤法  161

二、三阶段ABCD四步法  162

第三节 呼吸支持  163

一、维持呼吸道通畅  163

二、人工呼吸  163

三、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164

第四节 循环支持  165

一、胸外心脏按压术  165

二、辅助人工循环  167

三、胸内心脏按压法  167

第五节 电除颤  168

一、原理  168

二、方法  168

第六节 CPR期间的用药及输液  169

一、给药途径的选择  169

二、心肺复苏时的常用药物  170

第七节 心肺复苏的评价  171

一、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  171

二、终止心肺复苏的标准  172

第八节 脑复苏  172

一、急性全脑缺血的病理生理  172

二、脑复苏的治疗措施  174

三、脑复苏的结局  177

第十六章 疼痛 178

第一节 概述  178

一、疼痛的定义  178

二、疼痛治疗工作的意义  178

三、疼痛的分类  178

四、疼痛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179

第二节 疼痛的评估  180

一、疼痛评估的意义  180

二、疼痛评估的方法  180

第三节 手术后镇痛  182

一、手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182

二、术后镇痛的方法  183

三、病人自控镇痛术  184

第四节 分娩镇痛  185

一、分娩过程及疼痛原因  185

二、分娩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185

三、分娩镇痛的方法  186

四、注意事项  187

第五节 慢性疼痛的治疗  187

一、慢性疼痛的分类  187

二、慢性疼痛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187

第六节 癌痛  188

一、癌痛产生的原因  188

二、癌痛的评估  189

三、癌痛的治疗  189

第十七章 药物依赖与戒断 192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92

第二节 依赖性药物分类  193

第三节 药物依赖的机制  193

一、药物依赖相关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193

二、药物依赖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194

第四节 药物依赖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194

一、临床表现  194

二、诊断  196

第五节 药物依赖的治疗原则  19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