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黑墩屯  一个中国村庄的历史素描
黑墩屯  一个中国村庄的历史素描

黑墩屯 一个中国村庄的历史素描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兆军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0667647
  • 页数:45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对山东临沂附近一个村庄的历史描述。本书从黑墩屯村的人文背景、经济状况、教育、家族、饮食、居住以及地方语言等十八个方面,详细记录了一个普通村庄的百年历史,具有很强的社会学和民俗学价值。本书的写作,创造了个人修史的新范例。
上一篇:遂平县志 1986-2000下一篇:钟灵百泉
《黑墩屯 一个中国村庄的历史素描》目录
标签:素描 历史

第一章 人文背景临沂市地图 1

历史名城琅琊 1

关于两张地图的说明 3

黑墩屯村的由来 11

农民的历史观 13

半个世纪的简述 15

土地 16

水源 17

林木 21

第二章 以农为主土地是主要生产资料 24

作息时间 26

男子的劳动 28

女人的劳动 29

经济来源 31

工夫市 32

劳动工具 33

畜力和动力 38

种植方式 39

作物种类 39

农时与农事 41

农产品交换 43

税收与集资 44

生产开支与消费 45

农民的焦虑 46

附录:统计表一:黑墩屯村基本经济情况统计表(1988—2002) 49

统计表二:黑墩屯几个年份的年报(不完全统计) 51

统计表三:中国社会十个群体的收入水平 53

第三章 工商业工商业历史 56

西王家的酒店 61

李家纸坊 62

两处窑场 63

油坊 65

小生意 66

集市贸易 67

从人七劳三到人三劳七 69

改革时期 71

刘鹏飞的弹簧厂 72

其他工商业活动 73

90年代的情况 76

第四章 家庭史各家族的来历不同  80

家族的地位 81

家族的表现形式 83

大姓和小姓  84

黑墩屯是个大家庭 85

家族间的联姻  87

家族与家庭  88

家族资料 89

第五章 政治与管理农民的政治理想 114

桃花源思想 115

清官意识与民主要求 118

所有制形式及政治结构 121

两次土改 123

阶级成分与阶级斗争 125

行政方式 127

家族矛盾与调解 129

公民权利和法律 130

缓慢推进的民主 132

第六章 教育当地的教育史 135

黑墩屯私塾 137

私塾先生 139

新学堂 141

现代意义的学校 143

第一批中学生 145

大学生和留学生 146

当代教育的通病 148

附录:黑墩屯学校的老三届  149

第七章 人物武秀才王允迪 162

李宗申 165

刘家和张家 168

历史的提醒 171

历任主要村干部 173

王宝申 175

革命先锋王进卿 177

刘书红 178

王德功 179

民间艺人  180

外出工作的人 181

干部和教师 182

成功的秘诀 184

附录一:萧开富简历 186

附录二:朱崇利小传 187

附录三:胡德先简历 191

附录四:胡玉贞简历 192

第八章 文化活动勤快人几乎不休息 196

空闲时间 198

文化活动 199

剧团 201

地方戏 202

阅读 205

说书 206

影子戏 207

玩龙和求雨 208

打花鞭 209

下棋 209

打牌与赌博 211

书法、对联与刺绣 212

放风筝 213

听收音机 214

看电影 215

电视的影响 216

几种游戏 217

第九章 饮食这里原是杂粮区 221

旱田改水田 223

统购统销吃不饱 224

80年代的变革 225

食品构成 227

沓煎饼和轱椎 229

关于渣豆腐 231

做菜少放油 232

待客的菜肴 233

用餐方式 235

肉类与奶制品 236

零食和流行食品 237

食品加工 239

第十章 服饰材料的来源 241

布票的兴衰 243

服饰观念 245

从土布到洋布 247

泥青和印花 250

剪裁与缝制 251

传统服装种种 252

鞋子的继承与创造 253

披肩和腰带 255

毛巾、袜子和裹脚布 255

男女发型 256

女装与饰物 258

养蚕与刺绣 259

日趋单调的服饰 261

第十一章 婚姻与家庭从典籍看传统 263

《婚姻法》 265

伦理观念 266

女性的地位 267

说媒和查听 269

相亲面对面 272

定亲与聘礼 273

婚前交往 275

从登记到成婚 276

乡村婚礼 278

大客与小伙子 280

关于房事 282

换亲与转亲 283

买卖婚姻 284

近亲结婚 285

离婚与再婚 285

其他异性关系 288

丈夫是总统 290

好女人的标准 291

老人和孩子 293

老人的赡养 294

家庭关系 295

第十二章 居住居住观念 298

考虑一点风水 299

土屋的建造 301

夯实地基打好墙 303

扎坠子和苫屋顶 305

用工形式 306

草房子 307

平房的长短 310

居住格局 312

其他建筑 313

第十三章 丧事与祭祀白喜事 317

尽力而为 319

助丧会 321

葬礼程序 322

知客的任务 324

给死者送汤 325

丧事中的文艺演出 326

香车、宝马和金库 327

辞灵 329

送殡与路祭 330

土葬与堪舆 331

火葬 332

贯穿于葬礼的生死观 333

上坟与祭祀 334

第十四章 节日与禁忌农民只认可传统节日 337

节日的意义 339

春节 340

元宵节的灯 341

扫墓与踏青 343

端午节 346

“七月七”乞巧节 348

中秋节 349

重阳节 350

与农事相关的节日 352

各种禁忌 354

灾难应对 358

第十五章 卫生与医疗两种卫生观点 362

强壮未必健康 363

饮食卫生 366

清新的空气 367

水源和用水 368

起居卫生 369

保健和医疗 372

无病不信邪有病乱求医 373

农民不享受医疗保障 375

卫生所作用很大 376

环境污染 377

第十六章 交流与交通重视交流 379

城乡隔离意识 381

脱产干部 383

外来人和新文化 385

闯关东 386

现代市场与城乡交流 387

村民之间的往来 389

道路和电话 389

交通工具 391

自行车 393

非正常往来 395

拉呱 396

喝茶与喝酒 397

走亲戚 398

第十七章 社会治安近代以来的治安 401

鲁南匪事 403

自卫组织 404

拉锯时期 405

还乡团 406

红色恐怖与“乱棍打死” 407

解放后的治安 409

整社运动 410

公社时期 412

刑事犯罪 413

治安与民兵 415

第十八章 宗教与思维多种宗教首推儒家 418

道教与自然神教 419

基督教和其他教门 421

宗教精神不纯粹 423

舆论的两面性 425

与时俱进 427

好人胆小怕事 428

一切从现实出发 430

不为天下先 431

“当官一日强似为民三载” 433

农民的自尊心 434

第十九章 语言“爱说话”是贬义词 438

表达方式 439

阶层意识和文化身份 442

变异和发展 443

临沂方言 444

附录:小城解语 44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