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转型期中国城乡反贫困问题研究
转型期中国城乡反贫困问题研究

转型期中国城乡反贫困问题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大超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010045658
  • 页数:265 页
图书介绍:随着改革开放的竹布深入,中国的社会和经济结构进入一个新的转轨时期,将引起一系列的社会效应,本书通过对贫困和弱势群体的原因的解析及措施的论述,提出可操作模式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本书对全面建立和推进小康社会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审计下一篇:饭店服务礼仪
《转型期中国城乡反贫困问题研究》目录

序言&许启贤 1

第一章 导论:反贫困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课题 1

一、反贫困问题的历史性分析 1

1.人类历史是贫困与财富共生的历史 1

2.人类历史是不间断地反贫困的历史 3

二、人类反贫困问题的现实性分析 5

1.当今世界的生产力发展特征 5

2.当今世界的社会财富倍增特征 7

3.当今世界的贫困问题加剧化特征 8

4.反贫困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 11

三、转型期中国反贫困论题提出的意义 15

1.转型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经的特殊时期 15

2.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经济特征分析 16

3.转型期中国城乡贫困问题的严峻性 18

4.转型期中国城乡反贫困问题的特殊意义 21

第二章 反贫困理论的多向度解析 26

一、贫困的内涵及贫困概念的动态特征 26

1.贫困内涵的多向度解析 26

2.关于贫困问题外延研究的轨迹分析 29

3.转型期中国社会贫困问题的特征分析与类型判断 35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转型期反贫困实践的理论基石 38

1.马克思主义关于贫困问题的制度分析 38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我国反贫困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44

3.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反贫困实践中的发展 49

三、当代西方反贫困理论学术研究的不同视角 55

1.西方反贫困理论的三个主要来源 55

2.西方国家反贫困模式的类型分析 61

四、转型期中国反贫困理论的构建 63

1.转型前社会主义国家反贫困理论研究的历史状况 63

2.转型前国内反贫困理论的研究状况 65

3.国内反贫困理论的体系特点与问题分析 67

4.重新构建转型期中国反贫困理论框架应侧重考虑的几个问题 69

第三章 贫困测度指标体系的分析与评价 73

一、国际通行的贫困测度指标体系及特点分析 73

1.贫困线及指标确定 73

2.贫困规模与程度的测度指标分析 78

3.贫困测度指标的影响因素及结果的动态特征分析 81

二、我国贫困线指标体系的构成分析 84

1.我国农村贫困线的由来及标准 84

2.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及标准 86

三、关于重新构建我国贫困测度指标体系的思考 88

1.构建反映时代特征的贫困指标体系 88

2.统一贫困测度的基本指标统计口径 90

3.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框架结构应更加综合、全面 93

4.关于我国基础度量指标与国际标准化度量体系相结合的构想 94

第四章 转型期中国贫困状况的宏观与微观分析 96

一、中国城乡贫困规模的实证分析 96

1.转型期农村的贫困规模 96

2.转型期城镇的贫困规模 97

3.转型期流动人口的贫困规模 98

二、中国贫困人口的分布状况及特征分析 100

1.农村贫困人口的地域分布 100

2.城镇贫困人口的地域、行业分布 103

三、转型期中国城乡贫困问题的规律性总结 105

1.转型期贫困问题的数量规律:全国贫困总量不断减少,但城镇贫困人口在逐步增加 106

2.转型期贫困问题的致因规律:新旧问题并存,但新问题的致因效果更突出 106

3.转型期贫困问题的程度规律: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贫困程度仍十分严重 107

4.转型期贫困问题的结构规律:区域性贫困与阶层性贫困并存,但两者正在发生着逆转 109

第五章 中国城乡贫困成因的立体透视 113

一、当代贫困成因的一般解释与评述 113

1.要素短缺理论 113

2.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 114

3.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115

4.功能贫困理论 115

5.贫困文化理论 117

6.贫困的代际传递理论 117

二、转型期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成因分析 119

1.自然历史因素的积淀 119

2.人口的数量负担与低素质的恶性循环 121

3.生态系统的非均衡状态 122

4.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制约 123

三、转型期中国城镇贫困问题的成因分析 125

1.转型期劳动力供需结构失衡所导致的失业型贫困 125

2.企业长期亏损所导致的效益型贫困 126

3.政策调整过程中所导致的福利中断型贫困 127

4.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 128

5.权力腐败与分配不公 129

第六章 构建体现穷人权利的反贫困治理结构 131

一、反贫困治理结构的内涵及要素分析 131

1反贫困治理结构的内涵 131

2.反贫困治理结构的要素分析 132

3.反贫困治理结构要素协调作用的要求及实践意义 135

二、反贫困治理结构制度规范与行为模式的国际借鉴 138

1.美国:强化参与意识——面向西部开发的法律支持 138

2.澳大利亚:有效识别穷人——资产测试型社会援助方案 140

3.马来西亚:在民族平等中体现穷人的权利——政府及公共部门的特殊作用 142

4.孟加拉:穷人贷款权利的突破——小额信贷扶贫模式的成功运作 144

三、关于转型期中国反贫困治理结构的主建内容分析 145

1.制定《国家反贫困法》,体现反贫困治理结构的制度规范 145

2.重构反贫困治理结构的导向模式,实现政府功能的再定位 147

3.重塑贫困人口的主体地位——转型期贫困人口参与机制与参与形式研究 150

4.防止责、权、利越位——反腐败监督机制的建立及作用分析 156

第七章 转型期中国农村反贫困操作模式的系统研究 158

一、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反贫困意义及经验总结 158

1.建国以来我国反贫困模式的历史回顾 158

2.“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特指对象及目标系统分析 161

3.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战略特点 163

4.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反贫困绩效评价 166

二、“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制定与实施中的问题分析 170

1.关于计划的余地与未解决温饱的3000万贫困人口问题 170

2.关于贫困线标准的国内、国际比较问题 173

3.关于贫困统计监测系统的作用和瞄准贫困人口问题 174

4.关于扶贫开发中的市场导向和行政计划导向问题 176

5.关于贫困地区农村土地收益分配与农民负担问题 178

三、对转型期中国农村反贫困操作模式的实证分析 180

1.提高贫困地区人口健康存量是反贫困的当务之急 180

2.旨在消除知识贫困的基础教育应成为反贫困的根本性战略 183

3.实现反贫困的职业教育与贫困地区“两基”教育的战略性结合 191

4.建立倾向于贫困地区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缩小城乡差别、地区差别 195

5.在西部大开发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200

6.积极推广面向贫困地区、面向穷人的小额信贷业务 207

7.发展特色农业及旅游业,减小WTO对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冲击 209

8.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在巩固反贫困成果中抑制返贫率 212

9.建立动态的以工代赈模式,推动移民搬迁工程的有效实施 214

四、转型期我国农村反贫困操作系统的模型分析 218

第八章 构建“就业+保障”型城市反贫困系统 224

一、立足现实:构建转型期“应保尽保”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24

1.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构成 224

2.转型期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特殊的反贫困功效 225

3.建立针对穷人的综合性社会救助服务体系 227

二、着眼未来:构建面向市场、面向穷人的“三线均衡”的社会保障体系 229

1.“应保尽保”原则下,低保“扩面”工作的现实速度 229

2.低保“扩面”速度与“提标”目标的现实矛盾 230

3.在“三线衔接”中构建面向市场、面向穷人的综合性社会保障体系 232

三、就业导向的经济发展应成为转型期城市反贫困的本原性战略 234

1.低保对象构成比例所反映出的现实问题 234

2.转型期城市失业与下岗问题的非规范性涵指 236

3.制定全国统一、规范的失业下岗制度的反贫困意义 238

4.“就业优先”战略是转型期城市反贫困的治本之策 239

结语 246

参考文献 249

后记 26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