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顗净土思想之研究 下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孺童著
- 出 版 社: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801239464
- 页数:852 页
序 1
总例 1
参考书目 2
阿弥陀经义记校注 1
甲一、引文 2
甲二、释题 2
乙一、释阿弥陀 2
乙二、五重玄义 3
甲三、正文 3
乙一、序分 3
乙二、正说分 6
丙一、明彼佛依正二果 7
丁一、标 7
丁二、释 7
戊一、释依果 8
己一、总 8
己二、别 8
庚一、明宝树、池、楼阁奇丽 8
庚二、明天华、天乐映显庄饰 9
庚三、明鸟宣道品 10
庚四、明树奏乐音 10
己三、结 11
戊二、辩正果 11
己一、明化主 11
庚一、辨光明无量 11
庚二、述寿命无限 12
己二、辨徒众 12
庚一、辨声闻 12
庚二、明菩萨 13
丙二、劝物往生 13
丁一、正劝往生 13
戊一、正劝 13
己一、正劝 14
己二、释劝意 14
戊二、示往生方法 14
丁二、引证劝 15
乙三、流通分 18
附:阿弥陀经义记会本考异序 61
阿弥陀经义记之研究 63
甲一、文简义繁 63
甲二、释三成就 63
乙一、应机教化 64
乙二、佛法难闻 64
乙三、契机开悟 64
甲三、相对而言 64
乙一、对「极乐世界」之界定 65
乙二、对「无量」之界定 65
甲四、释解疑难 65
乙一、释不退 65
乙二、释往生 66
甲五、往生正因 66
乙一、临终一念 67
乙二、发愿往生 67
甲六、声闻应机 67
甲七、观音信仰 68
甲八、经义发挥 68
乙一、闻音解脱 68
乙二、恒河沙数 69
乙三、具三欢喜 69
甲九、存疑 70
乙一、四宝 70
乙二、走闭门 70
乙三、香意 71
甲十、结语 71
乙一、言简意赅 72
乙二、以经诠经 72
乙三、引证他经 72
四、经义发挥 72
五方便念佛门校注 73
甲一、五门禅观 74
乙一、凝心禅 74
乙二、制心禅 74
乙三、体真禅 75
乙四、方便随缘禅 75
乙五、息二边分别禅 75
甲二、念佛五门 75
乙一、五门来意 76
乙二、入方便次第 77
丙一、称名往生门 77
丙二、观相灭罪门 77
丙三、诸境唯心门 77
丙四、心境俱离门 78
丙五、性起圆通门 78
甲三、二翻问答 78
乙一、释一行三昧 78
乙二、释观像念佛 79
甲四、四教念佛 80
乙一、小乘 80
丙一、三藏教念佛 80
乙二、大乘 80
丙一、通教念佛 80
丙二、别教念佛 81
丙三、圆教念佛 81
五方便念佛门之研究 95
甲一、「五门禅观」与「观相念佛」 95
甲二、五方便念佛门 96
乙一、圆观无浅深之浅深五门 96
乙二、五门来意 97
丙一、总说念佛三昧门 97
丁一、「般若波罗蜜」与「念佛三昧」 97
丁二、念佛三昧之殊胜功用 98
丁三、念佛三昧普及一切 98
戊一、横向 98
戊二、纵向 99
丙二、分说五种念佛三昧门 99
甲三、入方便次第 100
甲四、「一行三昧」与「常坐三昧」 101
甲五、「画像观礼」与「观相念佛」 102
甲六、「化法四教」与「观相念佛」 103
甲七、「化法四教」与「四弘誓愿」 104
甲八、考据 105
甲九、结语 106
净土十疑论校注 107
第一疑 108
第二疑 109
第三疑 110
第四疑 111
第五疑 112
第六疑 114
第七疑 114
第八疑 116
第九疑 117
第十疑 118
净土十疑论序 154
净土十疑论后序 160
注十疑论序 163
引 164
天台智者大师净土十疑论叙 166
净土十疑论叙 168
刻净土十疑论跋 170
引 171
净土十疑论之研究 173
甲一、第一疑 173
乙一、难行道 174
乙二、易行道 175
甲二、第二疑 175
乙一、总答 176
丙一、破二边见 176
丙二、破断灭见 176
乙二、别答 177
甲三、第三疑 178
乙一、为何要专念一佛,求生一佛净土 178
乙二、「一」与「一切」之辨析 179
甲四、第四疑 179
乙一、圣言量 180
乙二、阿弥陀佛本愿功德力 180
乙三、十方诸佛证成护念 180
乙四、偏有因缘 181
乙五、释尊频繁劝诱 181
甲五、第五疑 181
乙一、行 182
丙一、「自力」与「他力」 182
丙二、「难行道」与「易行道」 183
乙二、理 184
丙一、有漏凡夫如何能见佛之无漏身 184
丙二、有漏凡夫为何可以往生并得见净土 184
甲六、第六疑 185
甲七、第七疑 186
乙一、无方便接引 187
乙二、易退转 187
丙一、环境恶劣 187
丙二、未证圣果 188
丙三、贪著五欲 188
甲八、第八疑 189
乙一、「临终十念」胜「无始恶业」 189
丙一、在心者 190
丙二、在缘者 190
丙三、在决定者 190
乙二、「临终十念」非「别时意趣」 191
甲九、第九疑 192
乙一、西方距此遥远,凡夫如何能到 192
乙二、女人及根缺、二乘之人能否往生 193
丙一、女人能否往生 193
丙二、根缺之人能否往生 194
丙三、二乘人能否往生 194
甲十、第十疑 195
乙一、厌离行 195
乙二、欣愿行 197
丙一、先明求往生之意 197
丁一、远离三种障菩提门法 198
丁二、得三种顺菩提门法 198
丙二、观彼净土庄严等事 199
丁一、观阿弥陀佛相好庄严 199
丁二、观极乐世界净土庄严 199
丁三、念佛 199
丁四、广修善业 199
丁五、功德迴向 200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校注 203
甲一、题目 204
乙一、正标疏题 204
乙二、能说人号 206
甲二、释文 206
乙一、释序 206
丙一、叙经观意 206
丁一、正明观行 206
戊一、叙意 206
己一、对垢立净 206
庚一、法 207
辛一、明二报苦乐 207
辛二、明二因心行 209
庚二、喻 210
己二、就净示修 210
戊二、示文 211
己一、示教兴 211
庚一、明兴由 211
庚二、明现土 211
己二、示观相 212
庚一、总标 212
庚二、别示 212
辛一、示依报观 212
壬一、示日观 213
壬二、示水观 213
壬三、示树观 213
壬四、示池观 214
辛二、示正报观 214
壬一、明观音、势至观 214
壬二、明阿弥陀佛观 215
辛三、示三辈观 215
壬一、明上品上生及上品中生观 215
壬二、明上品下生观 216
壬三、总示三辈 216
丁二、结叹观行 216
丙二、叙经宗体 217
丙三、叙经题目 219
丁一、别题 219
丁二、通题 220
乙二、入文 220
丙一、取义释题 220
丁一、标列 220
丁二、随释 221
戊一、释名 221
己一、标 221
己二、释 221
庚一、对通略示 221
辛一、就三处论通别 221
壬一、约一化 221
癸一、释 222
子一、示诸题具通别 222
子二、明通别有三种 222
丑一、教通别 223
寅一、正明一化 223
寅二、别指此经 223
丑二、行通别 224
丑三、理通别 224
癸二、结 225
壬二、约一题 225
壬三、约一字 226
癸一、就说字兼含释 226
癸二、就诸字互具释 226
辛二、约一字以校量 227
壬一、正校量 228
壬二、引经证 228
壬三、结今得 228
庚二、就别广明 228
辛一、释佛字 229
壬一、正约佛名示六即 229
癸一、翻名标示 229
癸二、就觉广明 230
子一、理即 230
丑一、引诸经示即 231
丑二、就本觉明佛 232
寅一、正示 233
寅二、遮情 233
丑三、对四事辩理 234
子二、名字即 234
丑一、带喻示名字 235
寅一、不闻之失 235
寅二、闻名之得 235
丑二、引人明即佛 236
子三、观行即 236
丑一、初观妙色即真法 237
寅一、约一佛 237
卯一、示始习即心观相 237
卯二、明观成称性周遍 238
寅二、等诸佛 239
卯一、约一佛等诸佛 239
卯二、明诸佛同三法 239
寅三、念三身以结示 240
丑二、明即佛 240
子四、相似即 241
丑一、标释 241
寅一、约三身明即佛 242
寅二、约四喻明相似 242
丑二、劝证 243
寅一、约事劝 243
寅二、引文证 243
子五、分证即 244
丑一、明初住 244
寅一、约发心明即佛 244
卯一、约三法明发 244
卯二、约三身明佛 246
寅二、约被物明佛用 246
卯一、总示三轮 247
卯二、别示十界 247
丑二、况后位 248
子六、究竟即 248
丑一、据位直明 248
丑二、约喻称叹 249
壬二、以例诸号明难说 250
辛二、释说字 250
壬一、牒释 250
壬二、示相 251
癸一、明所说法相 251
癸二、明能说善巧 252
子一、于一法一门明四悉 252
子二、例诸法诸门示四悉 252
辛三、释观字 253
壬一、牒释双标 253
壬二、据教双释 253
癸一、次第三观 254
子一、列名指经 254
子二、释相结果 254
丑一、空观 254
丑二、假观 255
丑三、中观 255
癸二、一心三观 256
子一、依智论释 257
丑一、释相 257
寅一、约法释 257
寅二、引类释 258
丑二、结果 258
子二、引中论证 259
子三、约妙结示 259
辛四、释无量寿 260
壬一、牒名从梵 260
壬二、从真出俗 260
癸一、约本无三 261
癸二、随世俱立 261
子一、列三身各三 261
子二、释三身三义 262
丑一、约义分别 262
寅一、法身 262
卯一、别释 262
辰一、法身 262
辰二、法寿 263
辰三、法量 263
卯二、总示 263
寅二、报身 264
卯一、称法有报 264
辰一、引经 264
辰二、释相 264
卯二、于报立三 265
辰一、明身 265
辰二、明寿 265
辰三、明量 265
寅三、应身 266
卯一、明应物有 266
辰一、身 266
辰二、寿 266
辰三、量 266
卯二、明依二有应 267
辰一、法 267
辰二、喻 267
辰三、合 267
卯三、明应遍三土 268
辰一、双明报应 268
辰二、单示应身 268
巳一、明有量二义 269
巳二、结应佛皆然 269
丑二、据理融即 270
戊二、辩体 270
己一、牒起略示 271
己二、正释主质 271
庚一、据二文定体 271
庚二、为四章所归 273
庚三、约二喻显尊 273
庚四、以一印结示 274
己三、具明体德 274
庚一、约礼义明法身德 274
庚二、约底义明般若德 275
庚三、约达义明解脱德 275
戊三、明宗 276
己一、标列 276
己二、随释 276
庚一、简示宗体 276
辛一、简 277
壬一、简宗体一 277
癸一、牒言略斥 277
癸二、据义广破 277
子一、约义破 277
子二、立喻破 278
子三、举过结 278
壬二、简宗体异 278
癸一、牒言破 278
癸二、举过结 279
辛二、示 279
庚二、就体明宗 279
辛一、依经直示 279
辛二、约土广明 280
壬一、列四土 280
壬二、立净秽 280
壬三、释名相 281
癸一、释同居 281
癸二、释有馀 282
子一、约修断释名 282
子二、据经论释相 282
子三、明利钝净秽 283
癸三、释实报 283
子一、约因果释名 283
子二、依经论释相 284
子三、明渐顿净秽 285
癸四、释寂光 285
子一、剋体立名 285
子二、约能居示相 286
子三、明分满净秽 286
辛三、据义结示 286
戊四、论用 287
己一、标名略示 287
己二、约义广释 288
庚一、约善恶具明 288
庚二、就灭恶偏释 288
辛一、无恶不除 289
辛二、从重别显 289
戊五、判教相 289
己一、正判所说教 290
庚一、约五时判 290
辛一、明教部 290
辛二、明广略 290
庚二、约二藏判 291
庚三、约渐顿判 291
己二、傍简能说人 291
丙二、随经显义 292
丁一、总别科判 292
丁二、随科解释 292
戊一、序分 292
己一、证信序 293
庚一、标指六句 293
庚二、随文释义 294
辛一、标信 294
辛二、异外道 294
壬一、正释 294
壬二、料拣 295
癸一、立难 295
癸二、通难 295
子一、直通 295
子二、举譬 296
辛三、辩息诤 296
壬一、示论释 296
癸一、释一 296
癸二、释时 297
壬二、明今意 297
辛四、明化主 298
壬一、约异名释 298
壬二、约三觉释 298
壬三、约超因释 299
辛五、论住处 299
壬一、释住 299
癸一、会在同住 299
癸二、约论释住 300
子一、标列 300
子二、解释 300
壬二、释处 301
癸一、各释城山 301
子一、释城 301
丑一、翻梵名 301
丑二、解释 302
寅一、约诸王治化释 302
寅二、约移居免火释 302
寅三、约畏罪得处释 302
子二、释山 303
丑一、翻名 303
丑二、解释 303
寅一、约圣灵依就释 303
寅二、约山形似鹫释 303
寅三、约鹫鸟栖隐释 304
癸二、总示法应 304
辛六、列同闻 304
壬一、标科辩次 304
壬二、依次解释 304
癸一、声闻众 305
子一、分科示略 305
子二、随文解释 305
丑一、标位 305
寅一、释与 305
寅二、释大 306
寅三、释比丘 306
卯一、标列六义 306
卯二、随要释 306
辰一、乞士 307
辰二、怖魔 307
辰三、破恶 307
寅四、释众 307
卯一、释通名 308
卯二、释别相 308
卯三、明去取 308
丑二、列数 308
寅一、标人合数 309
卯一、合一千 309
卯二、合二百五十 309
寅二、常随所以 309
癸二、菩萨众 310
子一、科四文 310
子二、释二义 310
丑一、释位 310
丑二、翻名 310
己二、发起序 310
庚一、对辩不同 311
辛一、泛举差别 311
辛二、正显今经 311
壬一、正显 311
壬二、释疑 312
庚二、总科略释 312
辛一、分科 312
辛二、解释 312
壬一、问答释疑 312
癸一、问 312
癸二、答 313
壬二、预翻名字 313
壬三、随科解经 313
癸一、正明杀父 313
子一、分科 313
子二、随释 314
丑一、为子幽禁 314
寅一、随释经文 314
卯一、师资现事 314
辰一、释时处标人 314
辰二、明顺友造逆 315
巳一、释恶友名族 315
巳二、释恶友谋术 315
午一、从人学术 315
午二、诱人同谋 316
巳三、明恶友言教 316
巳四、明太子造逆 316
巳五、明恶友造逆 316
卯二、父子前因 317
寅二、总结权化 317
丑二、夫人奉食 317
丑三、圣为说法 318
寅一、释目连授戒 318
卯一、释疾至 318
卯二、释戒相 319
寅二、释楼那说法 319
丑四、法食延寿 319
癸二、明欲害母 319
子一、分科 320
子二、随释 320
丑一、为子幽闭 320
寅一、欲害母 320
卯一、王问在不 320
卯二、以事实答 321
卯三、王闻瞋怒 321
辰一、消经文 321
辰二、释妨难 321
寅二、臣谏 322
卯一、释劝辞 322
卯二、释劝相 322
卯三、明从劝 323
寅三、敕幽闭 323
丑二、因禁请佛 323
寅一、分科 323
寅二、随释 324
卯一、明请人 324
卯二、明请法 324
丑三、因请往赴 324
寅一、分科 325
寅二、随释 325
卯一、神通 325
辰一、消文 326
辰二、释妨 326
巳一、出妨 326
巳二、正释 326
卯二、色身 327
卯三、坐座 327
卯四、眷属 327
卯五、雨华 327
丑四、伤叹请法 327
寅一、分科 328
寅二、随释 328
卯一、明请其生处 328
辰一、供养问往生因 328
辰二、正问生处 329
卯二、请往生因 330
戊二、正说分 330
己一、泛科悬解 330
庚一、科三段 330
庚二、解初文 331
己二、重科广释 331
庚一、总别分科 331
庚二、随科解释 332
辛一、酬二问 332
壬一、酬前生处 332
癸一、答其生处 332
子一、放光普示 332
子二、示土差别 332
子三、的示生处 333
癸二、见土更请因 333
壬二、酬前净业 333
癸一、总别分科 333
癸二、随科解释 334
子一、明三种净业答思惟 334
丑一、正明净业 334
寅一、光照频婆得道 334
卯一、释微笑 335
辰一、问 335
辰二、答 335
巳一、答放光 335
巳二、答微笑 335
卯二、释阿那含 336
寅二、举果劝修因 336
卯一、问 336
卯二、答 336
寅三、正示往生因 337
卯一、正示 337
辰一、共凡夫业 337
辰二、共二乘业 338
辰三、大乘不共业 338
卯二、结叹 339
丑二、叹其所问 339
丑三、略付阿难 340
子二、明十六妙观答正受 340
丑一、分科 341
丑二、随释 341
寅一、明韦提见土之由 341
寅二、为未来请见土之法 342
卯一、请 342
卯二、答 343
辰一、列观分科 343
巳一、列观 343
巳二、分科 345
辰二、随科解释 345
巳一、六观观依报 345
午一、日观 346
未一、立意分科 346
未二、随科解释 346
申一、总劝修观 346
申二、正明日观 347
酉一、举所观境 347
酉二、正教观察 347
戌一、除疑 348
戌二、灭障 349
酉三、结 350
午二、水观 350
未一、分科 350
未二、随释 350
申一、举所观境 351
申二、正明起观 351
酉一、作水想 351
酉二、变水成冰 351
酉三、变冰为瑠璃 352
酉四、观瑠璃成地 352
戌一、成地莹彻 352
戌二、宝幢光明 352
戌三、地上庄严 353
戌四、宝光楼阁 353
戌五、华幢乐器 353
戌六、风乐演法 353
申三、结 354
午三、地观 354
未一、分科 354
未二、随释 354
申一、渐想观 354
申二、实观 355
申三、明利益 355
申四、显邪正 356
午四、树观 356
未一、分科 356
未二、随释 356
申一、结前生后 356
申二、正明观行 357
酉一、明树体 357
酉二、庄严相 357
酉三、明生法 358
酉四、现佛国 359
酉五、结观 359
申三、结 359
午五、池观 360
未一、疏科 360
未二、释经 360
申一、明池体 360
申二、明池相 360
申三、明随心 361
申四、明利益 361
申五、结观 362
午六、总观 362
未一、疏科 362
未二、经文 362
申一、明总观 363
酉一、观宝楼 363
戌一、正明观楼 363
戌二、二处乐声 363
酉二、结成总观 363
申二、结 364
申三、明利益 364
申四、显观邪正 364
巳二、七观观正报 364
午一、分科 365
午二、随释 365
未一、勅听许说 365
未二、佛现身相 365
未三、为未来请 366
未四、酬请广明 366
申一、别从酬请列五 366
申二、通就所观释 366
酉一、第七华座观 366
戌一、疏科 367
戌二、经文 367
亥一、成座法用及辩相 367
天一、明法用 367
天二、辩相 367
地一、华色数量 368
地二、华间殊光 368
地三、华台宝纲 368
地四、宝幢庄严 369
亥二、明能随机利物 369
亥三、结观 370
亥四、明由愿力成 370
亥五、明未来利益 370
酉二、第八佛菩萨像观 370
戌一、分科 371
戌二、随释 371
亥一、泛明诸佛法身从心想生 371
天一、释初八句 372
地一、约感应道交释 372
玄一、明佛入生心 372
玄二、相随物现 372
地二、约解入相应释 373
天二、释中二句 373
地一、作是别明 373
玄一、约能感能成释作 374
玄二、约即应即果释是 374
地二、作是共释 375
玄一、约始终释 375
玄二、约当现释 376
地三、后二句 376
亥二、偏观弥陀并示观法 376
天一、初令偏观 376
天二、示观法 378
地一、观佛像 378
玄一、正明像观 378
玄二、因像见土 378
地二、观二菩萨 379
地三、像放光 379
玄一、明光照诸树 379
玄二、明树皆三像 379
地四、行者闻法 380
玄一、明因定闻 380
玄二、明与经合 380
亥三、明修观利益 381
巳三、第九佛身观 381
午一、分科 381
午二、随释 382
未一、明结 382
未二、正观佛身 382
申一、总标略列 383
申二、正观佛身相 383
酉一、观身色 383
酉二、观身量 383
戌一、略消经文 383
戌二、商较分量 384
亥一、以眼度身 384
亥二、定经斥译 384
酉三、观身光 384
戌一、毛孔光 385
戌二、观圆光 385
戌三、光中化佛 385
戌四、化佛侍者 385
酉四、观相好 385
戌一、正示相好身 386
戌二、光明摄生 386
申三、明观成能见 386
酉一、见一佛 386
酉二、见诸佛 387
未三、正观佛心 387
申一、因身见心 387
申二、正示心体 388
申三、引文广释 388
酉一、牒经引论以明文意 388
戌一、众生缘慈 388
戌二、法缘慈 389
戌三、无缘慈 390
酉二、却牒前经以对初慈 390
酉三、正以无缘会释经意 391
未四、举利劝修 391
申一、正举益劝 391
酉一、牒释 392
酉二、喻显 392
酉三、结示 392
酉四、引证 392
申二、的示观法 393
酉一、牒经 393
酉二、正示 393
戌一、引他文示二种毫量 393
戌二、据此经明凡心难及 394
戌三、正示初心从易现观 394
戌四、剋示观成称彼而见 394
亥一、正示 394
亥二、引证 395
申三、就观结成 395
未五、显观邪正 395
巳四、第十观音观 404
午一、疏科略释 404
午二、依科列经 404
未一、结上 405
未二、正观菩萨身 405
申一、正观身相 405
酉一、身量 405
酉二、身色 406
酉三、肉髻 406
酉四、项光 406
酉五、身光 406
酉六、天冠 407
酉七、面色 407
酉八、毫相 407
酉九、臂相 407
酉十、手相 408
酉十一、足相 408
申二、与佛同异 408
申三、举利劝修 408
酉一、举观利劝 409
戌一、约修观明灭罪 409
戌二、约称名况获福 409
酉二、示观次第 409
未三、结观邪正 410
巳五、第十一势至观 410
午一、分科叙意 410
未一、分科 410
未二、叙意 410
申一、约当门明阙真观 411
申二、兼观音明无像想 411
午二、依科列经 411
未一、因光神力制二名 411
申一、遍示诸光 412
申二、正立二名 412
未二、明与观音同异 412
申一、正明同异 412
申二、更示行坐 413
申三、结成观相 413
未三、灭罪以劝修 414
巳六、第十二普往生观 414
午一、疏科 414
未一、对杂辩异 414
未二、就普分科 415
午二、经文 415
未一、作自身往想 415
未二、明三圣来现 416
巳七、第十三杂明佛菩萨观 416
午一、分科 417
午二、随释 417
未一、观丈六像 417
未二、明弥陀变现 417
申一、示化主随物 418
酉一、劝常修观 418
酉二、拂去众疑 418
戌一、示相问疑 418
戌二、示疑明破 418
申二、明补处同生 419
酉一、明劣应同众生 419
酉二、仿胜身论观法 419
巳三、后三观明三辈往生 420
午一、立观所由 420
午二、释会经论 420
未一、会论 421
申一、会二乘 421
酉一、会不生 421
酉二、释证果 422
申二、会女人 422
未二、会经 422
申一、对经双问 423
申二、立义双释 423
酉一、悔有轻重 423
酉二、行有定散 424
午三、依品定位 424
未一、通示九品 424
申一、示三中具九 425
申二、判九品属三 425
酉一、约位判 425
酉二、以经验 427
未二、别明上三 427
申一、约三位定 428
申二、约二义求 428
午四、随文解释 429
未一、第十四上品生观 429
申一、上品上生 429
酉一、分科 429
酉二、随释 430
戌一、标 430
戌二、释 430
亥一、明生因 430
亥二、明值缘 432
亥三、明得生 432
亥四、明后益 432
戌三、结 433
申二、上品中生 433
酉一、标 433
酉二、释 433
戌一、明生因 434
戌二、明值缘 434
戌三、明得生 435
戌四、明后益 435
酉三、结 436
申三、上品下生 436
酉一、标 436
酉二、释 437
戌一、明生因 437
戌二、明值缘 437
戌三、明得生 438
戌四、明后益 438
酉三、结 439
未二、第十五中品生观 439
申一、中品上生 439
酉一、标 439
酉二、释 439
戌一、明生因 440
戌二、明值缘 440
戌三、明得生 441
戌四、明后益 441
亥一、正释经文 441
亥二、释诸疑妨 442
天一、会小乘不生疑 443
天二、释中不及下妨 443
天三、通中不出家难 444
酉三、结 444
申二、中品中生 444
酉一、标 445
酉二、释 445
戌一、明生因 445
戌二、明值缘 446
戌三、明得生 446
戌四、明后益 446
酉三、结 446
申三、中品下生 447
酉一、标 447
酉二、释 447
戌一、明生因 447
戌二、明值缘 448
戌三、明得生 448
戌四、明后益 448
酉三、结 448
未三、第十六下品生观 449
申一、下品上生 449
酉一、标 449
酉二、释 449
戌一、因 450
戌二、缘 450
戌三、生 450
戌四、益 451
酉三、结 451
申二、下品中生 451
酉一、标 451
酉二、释 452
戌一、因 452
戌二、缘 452
戌三、生 453
戌四、益 453
酉三、结 453
申三、下品下生 453
酉一、标 454
酉二、释 454
戌一、因 454
亥一、明念佛灭罪 454
亥二、引大论问答 455
天一、约少时责 455
天二、约猛心答 455
戌二、缘 455
戌三、生 456
戌四、益 456
酉三、结 456
辛二、明利益 456
壬一、疏科 456
壬二、释经 457
癸一、夫人悟道 457
癸二、明侍女发心 457
戊三、流通分 458
己一、总别分科 458
己二、随科解释 458
庚一、明王宫流通 458
辛一、列名教持 458
壬一、阿难问 459
癸一、问经名 459
癸二、问持法 459
壬二、如来答 459
癸一、佛答前问 459
癸二、答后问 460
辛二、举益劝修 460
壬一、明生善灭恶 460
癸一、直明生见佛善 461
癸二、况显灭生死罪 461
壬二、明身胜友胜 461
癸一、喻白莲明身胜 462
癸二、类补处明友胜 462
壬三、明得果起行 462
辛三、结名付嘱 463
辛四、众闻欢喜 463
庚二、明崛山流通 464
辛一、佛步空还 464
辛二、阿难重述 464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之研究 569
甲一、序 570
甲二、疏 570
乙一、总释经名 571
乙二、五重玄义 571
丙一、释名 571
丁一、明通别 571
戊一、约一化以明通别 571
己一、教通别 572
己二、行通别 572
己三、理通别 572
戊二、约一题以明通别 572
戊三、约一字以明通别 572
丁二、释佛字 573
戊一、释六即佛义 573
己一、理佛 573
己二、名字佛 573
己三、观行佛 574
己四、相似佛 574
己五、分证佛 574
己六、究竟佛 575
戊二、释佛号无量义 575
丁三、释说字 575
丁四、释观字 576
戊一、释三观义 576
己一、释二谛观 576
己二、释平等观 576
己三、释中道第一义谛观 577
戊二、释一心三观 577
丁五、释无量寿 577
戊一、释梵名 577
戊二、释三身三寿三量 578
己一、总说 578
己二、分说 578
庚一、法身 578
庚二、报身 578
庚三、应身 579
己三、释有量二义 579
己四、释不一异义 579
丙二、辩体 579
丁一、释质义 580
丁二、释底义 580
丁三、释达义 580
丙三、明经宗 580
丁一、简宗体 581
戊一、辩宗体一过 581
戊二、辩宗体异过 581
戊三、结 581
丁二、正明宗 581
戊一、总标经宗 582
戊二、别释四土 582
己一、列四土名 582
己二、示四土净秽 582
庚一、同居净秽 582
庚二、有余净秽 583
庚三、实报净秽 583
庚四、寂光净秽 583
己三、释四种净土 583
庚一、凡圣同居土 583
庚二、方便有馀土 584
庚三、实报无障碍土 584
庚四、常寂光土 584
戊三、结示经宗 585
丙四、辩经用 585
丙五、判教相 585
乙三、正文 585
丙一、序分 586
丁一、证信序 586
戊一、标于信 586
戊二、异外道 586
戊三、辩息诤 587
戊四、明化主 587
戊五、论住处 587
戊六、列同闻 588
己一、列声闻 589
庚一、标位 589
辛一、释与义 589
辛二、释大义 589
辛三、释比丘义 590
壬一、因果六义 590
壬二、释因三义 590
癸一、释乞士 590
癸二、释怖魔 590
癸三、释破恶 591
辛四、释众字 591
壬一、释众字义 591
壬二、释和合众 591
壬三、释四种僧 591
壬四、唯取无学 592
庚二、列数 592
辛一、明数 592
壬一、明一千人 592
壬二、明二百五十人 592
辛二、明本事 593
己二、列菩萨 593
庚一、明位 593
庚二、列数 593
庚三、标名 593
庚四、结 594
丁二、发起序 594
戊一、正明杀父 594
己一、频婆为子幽禁 595
己二、国太夫人,密奉王食 596
己三、圣为说法,以润王心 596
己四、明因食兼由闻法,多日不死 597
戊二、明欲害母 597
己一、为子幽闭 597
庚一、欲害母 597
辛一、问守门人 597
辛二、守门者以事实答 597
辛三、王闻瞋怒 598
庚二、二臣谏不听害 598
庚三、勅内官幽闭 599
己二、因禁请佛 599
庚一、明请人 599
庚二、明请法 600
己三、佛与弟子因请往赴 600
庚一、神通 600
庚二、色身 601
庚三、坐座 601
庚四、眷属 601
庚五、雨华 602
己四、见佛伤叹请法 602
庚一、正明请其生处 602
辛一、明供养问往生因 602
辛二、问生处 603
庚二、明请往生之因 603
丙二、正说当机益分 604
丁一、明净业 604
戊一、酬前请于生处 604
己一、答其生处 604
庚一、放光普示诸土 604
庚二、示土差别 605
庚三、示生处 605
己二、明见净土,更请净国之因 605
戊二、酬前净业 606
己一、明三种净业,答思惟 606
庚一、明三种净业 606
辛一、明光照频婆获道 606
辛二、举果劝修因 607
辛三、明往生之因 607
庚二、叹其所问,妙契佛心 608
庚三、略付阿难,令持获利 608
己二、明十六妙观,答正受 609
庚一、明韦提见土之由 609
庚二、明为未来众生请见土之方法 609
辛一、正为启请 609
辛二、答十六观 610
壬一、观其依果 610
癸一、日观 610
癸二、水观 615
子一、举所观境界 616
子二、正起观行 616
丑一、作水想 616
丑二、变水成冰 617
丑三、变冰为瑠璃 617
丑四、观瑠璃以成大地,内外映彻 617
子三、结观 617
癸三、地观 618
子一、渐想观 618
子二、实观 618
子三、明利益 618
子四、显观邪正 618
癸四、树观 619
子一、明结前生后 619
子二、正明观行 619
丑一、明树体 619
丑二、明庄严相 620
丑三、明生法 611
丑四、现佛国土 611
丑五、结观 611
子三、结 611
癸五、池观 612
子一、明池体 612
子二、明池相 612
子三、明随心适意 613
子四、明利益 613
子五、结观 613
癸六、总观 613
子一、明总观 614
丑一、正观楼 614
丑二、观上及虚空中诸音乐声 614
丑三、结成观想,名为粗见 614
子二、结 615
子三、利益 615
子四、显观邪正 615
壬二、观其正报 620
癸一、明佛身 620
子一、勅听许说 620
子二、明佛现身相 620
子三、为未来请 621
子四、酬请广明佛身 621
丑一、华座观 621
寅一、明成座法用并辩其相 621
寅二、明能随机利物 622
寅三、结观 622
寅四、明由愿力所成 622
寅五、明观未来有利益 623
丑二、佛、菩萨像观 623
寅一、泛明诸佛法身自在,从心想生 623
寅二、偏观彼弥陀,并示观行 624
寅三、明修观获利 625
丑三、佛身观 625
寅一、明结上 625
寅二、正观佛身 626
寅三、正明观于佛心 627
寅四、举利劝修 627
寅五、显观邪正 628
丑四、观音观 629
寅一、结上 629
寅二、正明观菩萨身 629
卯一、观身相,冠中立化佛者,带果而行因 629
卯二、明与佛同异 630
卯三、还举利劝修 630
寅三、观之邪正 631
丑五、势至观 631
寅一、明因光神力制二种名 631
寅二、明与观音同异 631
寅三、劝修 632
丑六、普往生观 633
寅一、作自身往想 633
寅二、佛及菩萨化身来现 633
丑七、杂明佛、菩萨观 634
寅一、观丈六像 634
寅二、明弥陀变现自在 634
壬三、明三辈九品往生 635
癸一、上品生观 635
子一、上品上生 636
丑一、标 636
丑二、正释 636
寅一、明修因 636
寅二、明值缘 637
寅三、正明得生 637
寅四、生后利益 638
丑三、结 638
子二、上品中生 638
丑一、标 638
丑一一、释 639
寅一、初往生因 639
寅二、明值缘 639
寅三、得生 639
寅四、往生利益 640
丑三、结 640
子三、上品下生 640
丑一、标 641
丑二、释 641
寅一、明往生之因 641
寅二、值缘 641
寅三、得生 641
寅四、生后利益 642
丑三、结 642
癸二、中品生观 642
子一、中品上生 643
丑一、标 643
丑二、释 643
寅一、明生因 643
寅二、值缘 643
寅三、得生 644
寅四、明生后利益 644
丑三、结 645
子二、中品中生 645
丑一、标 645
丑二、释 646
寅一、明生因 646
寅二、明值缘 646
寅三、明得生 647
寅四、明生后利益 647
丑三、结 647
子三、中品下生 647
丑一、标 648
丑二、释 648
寅一、明因 648
寅二、明缘 648
寅三、得生 648
寅四、生后利益 649
丑三、结 649
癸三、下品生观 649
子一、下品上生 649
丑一、标 649
丑二、释 650
寅一、明因 650
寅二、明缘 650
寅三、明得生 650
寅四、明生后利益 651
丑三、结 651
子二、下品中生 651
丑一、标 651
丑二、释 652
寅一、明因 652
寅二、明缘 652
寅三、明得生 652
寅四、明生后获利 653
丑三、结 653
子三、下品下生 653
丑一、标 653
丑二、释 653
寅一、明因 654
寅二、明缘 654
寅三、明得生 654
寅四、明获利 655
丑三、结 655
丁二、利益 655
戊一、明夫人道悟无生 655
戊二、明侍女发心 656
丙三、流通分 656
丁一、明王宫流通 656
戊一、列名教持 656
己一、阿难先问 656
庚一、问经名字 656
庚二、问受持法 657
己二、佛答 657
庚一、对其初问 657
庚二、对其后问 657
戊二、明修有益,劝人奉信 658
己一、明有益行 658
己二、明其念佛、菩萨之益 658
己三、明其身胜 658
己四、伴胜 659
戊三、付嘱令持 659
戊四、目连等闻欢喜 659
丁二、明崛山流通 660
戊一、佛步空还耆阇崛山 660
戊二、阿难及天龙等闻法欢喜,作礼而去 660
附录一:智顗发愿文四种 661
天台智者迴向发愿文 661
天台智者大师发愿文 662
普贤菩萨发愿文 664
天台智者大师发愿文 666
附录二:智顗传记资料汇编 667
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 667
天台国清寺智者禅师碑文 737
隋国师智者天台山国清寺释智顗传 748
隋天台山释智顗传 766
隋国师智者天台国清寺释智顗传 769
顗禅师传 771
隋天台释智顗感见三道宝阶 773
天台山沙门释智顗传 776
天台智者大师传论 777
天台智者大师画赞 780
四祖天台智者法空宝觉灵慧大禅师传 783
隋天台智顗禅师传 805
四祖天台教主智者大师传 806
隋天台释智顗传 809
天台智者禅师传 813
天台智者大师传 821
天台教主智者灵慧大师世家 823
智者大禅师年谱事迹 832
隋朝智者大师讲净名经感应 835
天台智者大师传 836
天台智者禅师传 838
天台智者大师转 840
智顗传 842
智者大师传 844
天台智者大师传 845
隋智者大师传 847
智顗传 849
天台智顗传 852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国语》和《战国策》词汇比较研究》陈长书著 2017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行政保留研究》门中敬著 2019
- 《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活动研究》应丽君 2018
- 《终南山密码》巫童著 2019
- 《一场遇见爱情的旅行 上》王焰珍,西童著 2019
- 《跟着本书游天下 天上的中轴线》王童著 2013
- 《夏雪川》河童著 2012
- 《黛方书屋文集》黎舜童著 2013
- 《工作大不同》妹尾河童著;姜淑玲译 2003
- 《佛学经义》王孺童著 2013
- 《佛学启蒙》王孺童著 2013
- 《错进错出 锡剧》吴雅童著 1959
- 《烟迷皇城》许童童著 200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任永进,贺志涛著 2019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南》苏玉主编 2017
- 《白纻舞及其歌辞的文化解读》王俊,曹化根著 2019
- 《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翻译》姜秋霞,杨正军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