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珞巴族文学史
珞巴族文学史

珞巴族文学史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于乃昌著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34339774
  • 页数:569 页
图书介绍:
《珞巴族文学史》目录
标签:文学史 文学

前言 1

绪论 1

一 民族地域与部落分布 1

二 民族历史和社会形态 3

三 民族精神文化发展特征 16

四 原始艺术 43

五 文学的特性和类别 47

第一章 文学的发生 53

第一节 生产活动与文学发生的物质条件 55

第二节 实践活动形式与原初文学形式感的形成 59

第三节 原始思维与文学形象特性的生成 62

一 原始思维心理特性 63

二 原始文学形象特性的生成 67

第四节 原始的信仰需要与原始文学活动的发生 75

一 信仰需要启开的创作动机 76

二 原始宗教提出的文学主题 82

三 原始宗教功利赋予的文学职能 83

第二章 神话 87

第一节 神话的产生 88

一 神话产生的时代 88

二 神话产生的历史需要 95

三 原始宗教与神话的诞生 104

第二节 神话的发展 108

一 灵性神话 109

二 神性神话 114

三 人性神话 124

第三节 神话的类别 127

一 生殖神话 127

二 创世神话 136

三 图腾神话 154

四 巫与巫术神话 162

五 祖先—英雄神话 172

六 文化起源神话 178

第四节 神话创造的思维心理活动 185

一 内视形象对现实物象的改造 185

二 表象联想向必然联系的导入 189

三 崇仰心理同征服欲望的互补 194

第五节 神话的审美意义 199

一 神话创造活动中“美的规律”体现 200

二 神话创造活动中的审美心理孕育 204

三 神话意象的美感效应 210

四 神话叙述性的文学审美价值 213

第三章 歌谣 219

第一节 原始崇拜与原始歌谣 220

一 原始宗教激情与歌谣灵感 220

二 祭祀舞蹈与诗的节奏 226

三 原始音乐与诗的传承 232

第二节 歌谣的文化内涵 235

一 祭祀歌 235

二 婚恋歌 247

三 生活歌 266

四 教训歌 277

五 新歌谣 290

第三节 歌谣的审美价值 292

一 歌谣创造了一个情化世界 294

二 歌谣的崇高美和悲剧美 297

三 歌谣的意境表现 302

四 歌谣“兴”与“比”的运用 304

第四节 歌谣格律 314

一 “夹日”体歌谣格律 315

二 “博力”体歌谣格律 320

第四章 古史歌 331

第一节 古史歌的蕴藏 332

第二节 古史歌的产生 338

第三节 《斯金金巴巴娜达萌》 359

一 《斯金金巴巴娜达萌》的基本内容 360

二 《斯金金巴巴娜达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371

第四节 《阿巴达尼》 377

一 《阿巴达尼》的基本内容 378

二 《阿巴达尼》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388

第五节 《金岗岗日》 391

一 《金岗岗日》的基本内容 392

二 《金岗岗日》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403

第六节 古史歌的审美价值 406

一 古史歌的真实美 407

二 古史歌的真情美 409

三 古史歌的意象美 410

四 古史歌的结构美 415

五 古史歌的语言美 421

第五章 民间故事 425

第一节 民间故事的形成 426

一 神话的演化与民间故事的形成 427

二 对现实人生的关切与民间故事主题的形成 430

三 原始思维的发展与民间故事的审美化 433

第二节 民间故事的分类 435

一 鬼异故事 436

二 解释故事 441

三 生活故事 453

四 史传故事 463

五 寓言 473

六 新故事 475

第三节 民间故事的审美效应 477

一 崇高型 478

二 悲剧型 479

三 优美型 480

四 喜剧型 481

五 哲理型 483

第四节 民间故事的审美构成 484

一 虚拟性 484

二 象征性 485

三 荒诞性 486

四 自由性 486

五 形式美 487

第六章 民间文学艺术家 493

第一节 民间文艺家的产生 494

一 原始教育的需要 494

二 氏族和部落历史传承的需要 499

三 巫在巫术活动中成为文学艺术家 501

第二节 民间文艺家的特点 505

一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结合 505

二 宗教、巫术活动与文学活动的结合 509

三 全面发展的艺术才能 510

四 民间文艺家的心理素质 514

第三节 民间文学艺术家 522

一 亚如 523

二 达地 523

三 达娘 524

四 亚娘 524

五 东娘 525

六 达农 526

七 达牛 527

八 达巴 528

九 达达 528

十 布尤 530

十一 白嘎 530

十二 布洛 531

十三 宾珠 531

十四 顿加 533

第七章 文学的内向与开放 535

第一节 文学的内向统一性 536

一 生产方式是文学内向统一性的历史根据 537

二 民族文化心理投射是文学内向统一性的主体根据 539

三 审美价值取向是文学内向统一性的凝聚力和表现 542

第二节 文学的开放吸收 545

一 文化冲突中的文学开放吸收 546

二 文学开放吸收的规律 561

后记 56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