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微波通信与时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
微波通信与时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

微波通信与时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魏楚千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118053899
  • 页数:25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无线通信督导工程师培训教程之二,主要讲述微波通信与时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等内容。
《微波通信与时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目录

第一篇 数字微波通信 1

第1章 微波天线 1

1.1 天线概述 1

1.2 方向性函数和方向图 1

1.3 天线的辐射效率和馈电效率 3

1.4 天线方向性系数D 3

1.5 天线增益系数G 4

1.6 dBi与dBd 4

1.7 天线极化方式 6

1.8 接收天线有效接收面积Ae 6

1.9 工作频段 7

1.10 天线反射系数与电压驻波比 7

1.11 天线的寄生耦合(近场隔离度) 7

1.12 抛物面天线 8

1.13 馈线系统及信号收发公用器 9

1.13.1 同轴电缆与波导 9

1.13.2 极化分离器及收发公用器 10

第2章 数字微波通信设备 12

2.1 发信设备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12

2.2 发信设备的主要性能及指标 12

2.3 收信设备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15

2.4 收信设备的主要性能及指标 16

2.5 SDH数字微波通信简介 18

第3章 微波传播技术 20

3.1 电波自由空间传播 20

3.1.1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Ls 21

3.1.2 自由空间传播条件下接收机输入功率电平Pr 22

3.2 直视传播距离与天线高度 22

3.3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23

3.4 电波传播的菲涅耳区 24

3.4.1 菲涅耳旋转椭球面及菲涅耳区 25

3.4.2 菲涅耳区半径 28

3.5 反射波对收信电平的影响 31

3.6 余隙概念及其在地面反射波分析中的作用 35

3.7 低空大气层大气折射对微波传播的影响 39

3.7.1 大气折射率n及折射指数N 40

3.7.2 折射率梯度 40

3.7.3 等效地球半径系数K 41

3.7.4 大气折射的分类 42

3.7.5 考虑大气折射后的地球凸起高度及余隙变化 43

3.7.6 工程设计中K值的选取 44

3.7.7 考虑大气折射后复杂球形地面电波衰落计算 45

3.7.8 微波链路路径设计用路径剖面图 46

3.8 微波电波传播的信号损失 46

3.8.1 衰落的分类 47

3.8.2 多径衰落 48

3.8.3 平衰落的分析方法 49

3.8.4 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分析方法 50

3.8.5 抵御大气效应的衰落储备 52

3.9 微波通信的抗衰落技术 53

3.9.1 抗衰落技术概述 53

3.9.2 空间分集接收概念 54

3.9.3 二重空间分集接收方式简介 54

3.9.4 自适应均衡技术简介 54

第4章 微波通信工程设计指标体系及路由设计举例 56

4.1 假设参考数字通道 56

4.1.1 提出假设参考数字通道的原因 56

4.1.2 假设参考数字通道 56

4.2 微波通信链路传输质量指标 58

4.2.1 误码性能指标含义 58

4.2.2 实际数字微波通道的误码性能指标 59

4.2.3 误码率指标的分配 60

4.2.4 可用性指标 61

4.3 G.821建议与G.826建议 61

4.4 射频波道划分 62

4.5 接收机收信电平计算 63

4.5.1 接收机噪声系数 63

4.5.2 门限电平/门限载(信)噪比 64

4.5.3 微波通信中的归一化信噪比 64

4.5.4 接收机输入门限功率 65

4.5.5 最低收信电平的计算 65

4.6 微波通信路由工程设计 67

4.6.1 微波路由选择概述 67

4.6.2 微波通信无线路由设计举例 69

4.7 微波设备安装与链路调测 74

参考文献 78

第二篇 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第5章 移动通信电波传播 79

5.1 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特点 79

5.2 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的主要形式 80

5.3 自由空间传播 81

5.4 幂定律传播机制 82

5.4.1 双射线传播模型 82

5.4.2 幂定律传播规律 84

5.5 阴影衰落 85

5.5.1 阴影衰落概念 85

5.5.2 分析移动无线信号衰落的常用概念 86

5.5.3 对数正态分布 87

5.6 移动通信中的多径衰落 89

5.6.1 造成多径传播的散射体 89

5.6.2 多径信号的几个特点 90

5.6.3 移动通信中的多普勒频移 91

5.6.4 快衰落的信号分布(瑞利分布和莱斯分布) 92

5.6.5 快衰落分类 94

5.7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模型 100

5.7.1 室外宏小区传播模型 100

5.7.2 室外微小区传播模型 103

5.7.3 室内传播模型 103

参考文献 104

第三篇 GSM及GPRS移动通信系统第6章 GSM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105

6.1 GSM系统概述 105

6.2 GSM的基本特点和技术特征 106

6.2.1 GSM的基本特点 106

6.2.2 GSM的技术特征 106

6.3 GSM系统结构 107

6.3.1 移动台(MS) 107

6.3.2 基站子系统(BSS) 108

6.3.3 网络交换子系统(NSS) 109

6.3.4 操作支持子系统(OSS) 111

6.4 GSM系统接口概述 111

6.5 GSM系统接口协议 113

6.5.1 GSM系统分层模型 113

6.5.2 GSM系统中主要功能实体的作用 114

6.5.3 GSM系统主要接口的下三层协议结构 115

6.5.4 7号信令在GSM系统中的应用 116

6.6 GSM系统移动区域组成 117

6.6.1 小区(CELL) 117

6.6.2 基站覆盖区 117

6.6.3 位置区(LA) 117

6.6.4 MSC覆盖区 118

6.6.5 PLMN覆盖区 118

6.6.6 GSM服务区 118

6.7 GSM网络编号计划 118

第7章 GSM系统无线接口技术 121

7.1 GSM采用FDMA和TDMA相结合的多址方式 121

7.2 GSM帧结构 121

7.3 突发序列 123

7.4 GSM系统信道结构 124

7.4.1 物理信道 124

7.4.2 逻辑信道 125

7.4.3 逻辑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 127

7.5 无线信号形成 131

7.5.1 信道编码 131

7.5.2 GSM系统中的交织 132

7.5.3 加密 133

7.5.4 突发脉冲格式化 133

7.6 无线接口的其他技术 133

7.6.1 TDMA帧偏移和时间提前量(TA) 133

7.6.2 非连续发射(DTX) 134

7.6.3 非连续接收(DRX) 135

7.6.4 功率控制 135

7.6.5 跳频通信技术简介 136

第8章 GSM系统通信流程 138

8.1 网络选择 138

8.1.1 网络选择的目的 138

8.1.2 网络选择的过程 139

8.2 小区选择 139

8.2.1 小区选择的条件 139

8.2.2 小区选择的具体流程 140

8.2.3 小区接入控制 140

8.3 小区重选 141

8.4 位置更新 141

8.4.1 正常位置更新 142

8.4.2 IMSI分离与附着 142

8.4.3 周期性位置更新 143

8.5 随机接入 143

8.6 鉴权与加密 144

8.6.1 鉴权 144

8.6.2 加密 145

8.6.3 TMSI的使用 146

8.7 移动用户主叫 146

8.7.1 移动用户主叫信令接续流程 146

8.8 移动用户被叫简介 150

8.9 切换 150

8.9.1 切换的原因 150

8.9.2 GSM的移动台辅助切换及移动台相邻小区测量 150

8.9.3 切换分类 151

8.9.4 不同MSC/VLR间的切换 152

8.10 漫游简介 153

第9章 GSM系统网络规划与优化 154

9.1 GSM系统网络规划概述 154

9.1.1 概述 154

9.1.2 优秀移动网络的标准 154

9.2 蜂窝通信的概念 155

9.3 小区分类 157

9.4 频率复用方式 158

9.5 小区规划 158

9.5.1 覆盖规划 158

9.5.2 链路预算 160

9.5.3 容量规划 164

9.6 GSM网络优化概述 165

9.7 GSM直放站 166

9.7.1 无线直放站工作原理 166

9.7.2 直放站分类 167

9.7.3 直放站的主要技术指标 167

9.7.4 直放站的适用场合 170

9.7.5 直放站的应用 171

9.7.6 直放站工程设计简介 173

9.8 塔顶放大器 174

9.8.1 塔顶放大器工作原理 174

9.8.2 塔顶放大器的作用 175

9.9 GSM网络室内覆盖简介 179

9.9.1 室内覆盖分布系统 179

9.9.2 室内覆盖系统的实施 180

9.10 现场测试与网络性能统计分析 181

9.10.1 现场测试 181

9.10.2 网络性能统计分析简介 182

第10章 GPRS技术 183

10.1 GPRS简介 183

10.2 GPRS系统结构 184

10.2.1 从GSM升级到GPRS需要增加或升级的硬件和软件 184

10.2.2 GPRS网络接口 185

10.2.3 GPRS协议栈 186

10.2.4 传输平面其他接口和协议及信令平面接口和协议简介 192

10.2.5 举例说明用户数据通过传输平面各层协议及接口的过程 194

10.3 GPRS新增编号内容 195

10.4 GPRS使用的一些重要概念 197

10.5 GPRS空中接口 199

10.5.1 GPRS新增加的逻辑信道 199

10.5.2 GPRS物理信道、无线块及帧结构 201

10.5.3 GPRS信道编码 203

10.6 GPRS移动台移动管理状态 205

10.7 GPRS的附着与去附着 207

10.8 GPRS小区选择与重选 208

10.8.1 小区选择 208

10.8.2 小区重选 209

10.9 GPRS位置更新 209

10.9.1 小区更新 209

10.9.2 路由区更新 210

10.9.3 周期性路由区更新 211

10.10 GPRS会话管理 212

10.11 GPRS数据传输中临时块流(TBF)的建立过程 213

10.12 GPRS系统的QoS 213

10.12.1 优先级别 214

10.12.2 延迟级别 214

10.12.3 可靠性级别 214

10.12.4 吞吐量级别 215

参考文献 216

附录1 微波抛物面天线(卡塞格伦)技术指标 217

附录2 射频同轴电缆技术指标 218

附录3 射频连接器技术指标 220

附录4 微波通信的防雷和接地简介 222

附录5 分贝定义及不同场合下使用分贝 230

附录6 功率与分贝速查简表 233

附录7 已知分贝值查电压比/功率比值 235

附录8 已知电压比/功率比值查分贝值 240

附录9 利用爱尔兰B公式估算话音用户数及系统基站数 245

附录10 爱尔兰B表 247

附录11 英文缩写词解释 250

参考文献 25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