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近代老学研究
近代老学研究

近代老学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程编著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307065215
  • 页数:29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从道论。政治思想、修身养生三个层面对近代中国老学展开较全面的研究。既注意到传统老学在近代社会的新发展,又注意揭示近代老学由于融会吸收西学而开始具有近代文化的性质。
《近代老学研究》目录
标签:编著 研究

绪论 1

第一章 近代老学的思想学术背景 10

第一节 帝国主义的入侵与中华民族的危机 10

第二节 西学东渐与中国文化的危机 15

一、西方文化的东渐 15

二、中西文化的冲突 17

三、中国文化的危机 22

第三节 中、西文化的融合与近代新学的兴起 24

第四节 近代诸子学的兴盛与老学的繁荣 28

第二章 近代老学的发展及其特点 31

第一节 近代老学的主要著作及研究者 31

一、近代老学的主要著作及其简介 31

二、近代老学的著名研究者 37

第二节 三教思想在老学中进一步会通 41

一、近代老学中儒、老关系的新变化 42

二、近代老学中佛、老的新会通 55

第三节 近代老学的基本特点 62

一、佛、道在老学中的衰弱 62

二、对《老子》的考据有所增强 63

三、老学与西学的融合 63

四、更加注重经世致用 64

第三章 近代老学的道论 66

第一节 近代老学道论概述 66

一、先天固有的自然之道 66

二、生养与统御万物之道 69

三、“气”之道 71

四、对立统一的规律变化之道 74

五、玄之又玄的神妙之道 77

第二节 魏源《老子本义》之“道” 79

一、真常虚无之道 79

二、无欲之道 81

三、对立统一之道 83

四、规律之道 85

第三节 刘鼐和《新解老》之道 87

一、宇宙内最大原理之道 88

二、“无”之道 90

三、阴面之道 91

第四节 江希张《道德经白话解说》之道 93

一、江希张解老的新方法 93

二、先于物质之道 94

三、至虚而至实之道 95

四、最具凝聚力能战胜一切的道 96

第五节 近代老学“道”论的特点 98

一、儒学思想在老学“道”中的融通 98

二、关于“气”的新见解 101

三、中西会通之道 103

第四章 近代老学的修身养生思想 104

第一节 近代老学修身养生思想概述 104

一、修道修德是修身养生的根本 104

二、修心养性,心性合一 107

三、精旺气足,延年益寿 110

四、性命双修,神气合一 112

第二节 李涵虚《道德经注释》中的养生思想 114

一、返朴归真,逆以成丹 114

二、任自然,修无为 115

三、养生之要,修心养性 116

四、修精与气,养命延年 118

五、阳来阴往,阴阳双修 120

六、内以治身,外以治世 121

第三节 黄裳《道德经讲义》中的修身养生思想 123

一、修真一之气,寻玄关一窍 124

二、炼虚无之心,修中庸之德 126

三、合精气神,成金丹道 128

第四节 近代老学修身养生的特色 131

一、更加重视“道德”在养生中的作用 131

二、将“养生”与“治国”紧密相联系 133

三、提倡“性身长生” 136

第五章 近代老学的经世致用思想 138

第一节 经世致用是近代老学的主旋律 138

一、老子著书的目的 138

二、近代老学经世致用的学术倾向 139

第二节 魏源《老子本义》的救世思想 141

一、《老子》是救世之书 141

二、救世的关键在于运用“道”的规律进行社会改革 144

三、救世要靠积极有为 146

第三节 滕云山《道德经浅注》中的治世之方 150

一、治推上古,道合无为 151

二、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153

三、化民之治 155

四、“几先”与“不得已”之治 157

第四节 近代老学的救世特色 158

一、倡导顺应社会发展之自然而进行的改革 158

二、重道而不轻器 163

三、强调“有为”的积极作用 166

四、崇尚真朴,厌恶奢华 170

五、更加重视民众在救世中的作用 173

六、提倡自强,反对侵略 176

第六章 近代老学对《老子》的考证 180

第一节 近代老学中的考据学内容 180

一、近代老学对分章问题的考证 180

二、近代老学对断句问题的考证 182

三、近代老学对脱漏或衍文问题的考证 184

四、近代老学对字义的考证 188

第二节 刘师培《老子校补》中的主要校补方法 191

一、将诸子、秦汉等资料引入《老子》中进行校补 193

二、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校补 195

三、根据文章的句法特点进行校补 196

四、根据古今字义的演变进行校补 198

五、根据文中各相关句子进行互校 199

六、利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校补 200

第三节 陶鸿庆《王弼注勘误》的勘误方法 202

一、据古代文献引文及他注注文而勘误 202

二、据《老子》他章经文而勘误 204

三、据《老子》的中心思想而勘误 205

四、据注文的上下文语意一致进行勘误 207

五、据语意的通顺进行勘误 212

第四节 近代考据老学的义理发挥 214

一、借考据以申尚道之意 214

二、借考据以申无为之旨 216

三、借考据以申无欲之旨 218

四、借考据以申柔弱之旨 220

五、借考据以申息兵之旨 221

第七章 中西文化会通的新老学 223

第一节 刘鼐和及江希张等人的中西会通思想 223

一、刘鼐和《新解老》中的中西会通思想 223

二、江希张《道德经白话解说》中的中西文化会通思想 227

第二节 刘师培的近代老学思想 231

第三节 严复《老子道德经评点》中的西方思想 234

一、严复《老子道德经评点》之道论 235

二、严复《老子道德经评点》的进化发展观 239

三、严复《老子道德经评点》的民主思想 244

四、严复《老子道德经评点》的无为与自由思想 248

五、严复《老子道德经评点》的科学思想 249

六、严复《老子道德经评点》的意义 251

第四节 关于近代新老学中的几个问题 254

一、关于民主问题 254

二、关于民智问题 257

三、关于实现政治途径问题 259

四、关于理想社会问题 261

第八章 近代老学的历史地位 265

第一节 近代以前老学的地位 265

第二节 近代老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变化 269

一、近代老学中“道”的地位的提升 269

二、近代老学中“信”的地位的提高 270

三、近代老学具有更大的实用性 272

四、近代老学具有巨大的凝聚力与包容性 273

第三节 近代老学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及地位 274

一、冠以“哲学”之名的老学 274

二、道、器并重的老学 275

三、中、西文化会通的老学 277

四、倡导世界和平的老学 280

第四节 近代老学的历史局限性 282

一、“无为”之治道与“器学”的发展形势不相适应 282

二、“弃智”、“不重实践”等主张与近代科学的发展不相适应 284

三、“息兵”之主张与反侵略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 286

四、没能从根本上找出挽救中国的出路 286

主要参考文献 288

后记 29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