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与实现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与实现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与实现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黔,王学主编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41214493
  • 页数:26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该理论实施的可行性,全书由蓝图篇、理想篇及实践篇三个部分组成。
上一篇:国际法下一篇:法理学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与实现》目录

理想篇 和谐社会的历史追溯 3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和谐观 3

第一节 儒家的普遍和谐观念 3

第二节 儒家和谐观的范导原理 5

第三节 中国传统观念中的理想社会 9

第二章 西方传统的和谐观 13

第一节 古希腊的整体和谐观 13

第二节 古希腊的社会和谐论 16

第三节 亚当·斯密经济学中的和谐思想 19

第四节 洛克——西方近代史上社会契约论的代表 20

第五节 罗尔斯的《正义论》 21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观 24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渊源 24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 25

一、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5

二、和谐社会的普遍性 27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思想的特征 2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思想的现实意义 30

第四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 32

第一节 前苏联的诞生开始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理论到现实的转变 32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3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践的经验教训 34

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35

二、必须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好利益 36

三、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7

四、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 39

五、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40

蓝图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和总体设计第五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 45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国际形势深刻变化的科学回应 45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45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效应对国际环境提出的挑战 46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进程必然要求的正确反映 47

一、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 47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 49

第三节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50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51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 53

第六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设计 55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55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性质 56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导方针 56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56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重点 57

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导向 58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58

一、根据民主法治要求提出的目标任务 59

二、根据公平正义要求提出的目标任务 59

三、根据诚信友爱要求提出的目标任务 60

四、根据充满活力要求提出的目标任务 60

五、根据安定有序要求提出的目标任务 60

六、根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提出的目标任务 61

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61

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62

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62

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63

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63

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4

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64

第四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 65

一、各级党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担负的领导责任 65

二、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66

三、努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领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68

四、加强党的基层基础工作 69

五、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71

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72

实践篇 走向和谐社会 77

第七章 走向富强 77

第一节 富强与发展 77

一、富强观之变迁 77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目标取向 78

第二节 坚持科学发展,为和谐社会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80

一、深刻认识科学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80

二、促进科学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83

三、促进科学发展需要坚持的原则 84

四、促进科学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85

第三节 加快经济发展,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 87

一、深化改革与经济发展 87

二、转变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 90

三、协调城乡发展与经济发展 96

四、协调区域发展与经济发展 102

五、就业与经济发展 107

六、教育与经济发展 112

七、医疗卫生与经济发展 114

八、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 119

九、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 123

第八章 走向民主 130

第一节 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最有利于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民意表达 130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131

二、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 132

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35

四、从中国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136

五、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37

六、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39

七、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最有利于公民的政治参与 141

八、加强法治观念教育,提高法治实践水平 142

第二节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之源 144

一、民主就是民众拥有平等的权利 144

二、法治就是根据国家法律治理国家 145

三、民主和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 146

四、主权在民原则要以人民看得见的方式来实现 149

五、透明政府的实质是政治信息的公开性和公民的政治知情权 153

第三节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公民表达顺畅的社会 155

一、只有让各个群体的利益得到表达,才能实现社会治理中的和谐 156

二、畅通民意表达,是人民代表大会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156

三、确保民意能够有效表达 158

四、公开、及时地传达民意 158

五、网络民意 159

六、给民意表达以制度化的渠道 161

七、谨防公民旁听成“聋子耳朵” 162

八、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信访联系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作用 163

九、顺畅民意表达需要建立长效沟通机制 164

第九章 走向文明 167

第一节 文明的涵义 167

一、“文明”的词义 167

二、文明与文化 168

第二节 文明模式及其实现方法 168

一、中国传统文明模式及其实现方法 168

二、中国近代以来的文明模式及其实现方法 170

三、西方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文明模式及其实现方法 171

第三节 建设和谐文化,提升文明发展水平 173

一、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174

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177

三、借鉴人类有益的文明成果 181

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186

第四节 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193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193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199

三、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 204

第十章 走向和谐 208

第一节 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维护改革开放稳定的大局 208

一、妥善协调利益关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208

二、新时期我国社会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情况 210

三、贯彻公平正义原则,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212

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214

第二节 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218

一、充满活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18

二、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220

第三节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21

一、人与自然和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前提 221

二、人类面临生存与环境的困境 223

三、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 226

第四节 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 230

一、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推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230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235

三、推进社区建设,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 240

四、健全社会组织,增强其社会功能 244

五、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 247

第五节 携手共建和谐世界 252

一、中国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背景 252

二、和谐世界理念的丰富内容 255

三、和谐世界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 256

四、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57

后记 26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