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董学探微  第2版
董学探微  第2版

董学探微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桂钿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303001934
  • 页数:53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作者研究董仲舒思想的集中成果,对于当前研究董仲舒思想以及中国哲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学术意义。
《董学探微 第2版》目录
标签:

上篇 董学初探第一章 董仲舒考  3

一、生年  3

二、卒年  7

三、对策之年  11

四、两相骄王  20

五、故里  24

六、家和墓  35

第二章 宇宙论  38

一、宇宙本原  38

二、宇宙模式  44

三、宇宙系统  48

四、天人感应  62

五、宇宙论的特点  77

第三章 人性论  79

一、对孟子性善论的驳斥  80

二、对荀子性恶论的修正  86

三、性未善论  90

第四章 仁义论  102

一、仁  102

二、义  110

三、仁义之分  114

四、关于“义”的训诂  118

第五章 义利论  136

一、董子之前的义利观  136

二、董子的义利论  141

三、董子之后的义利观  148

四、董学对宋明时代义利观的影响  152

五、重义轻利成为传统观念的主流  156

第六章 贤庶论  161

一、贤人食禄,劳心行义  161

二、智者劳心,功贤耕织  169

三、劳心者的社会价值  177

四、仇视劳心者的历史原因  182

五、劳心劳力的分工与分工的消失  186

第七章 德才论  191

一、德与才  191

二、必仁且智  193

三、德重于才是对必仁且智的偏离  194

四、专德失人的历史考察  199

五、唯才是举也是一种偏离  206

六、全面发展是对必仁且智的回归和发展  211

七、社会需要人才,人才需要社会  212

第八章 贵志论  215

一、重志  215

二、原志  216

三、原心  220

四、崇本  223

第九章 名讳论  231

一、深察名号  231

二、名发天意  233

三、名寓褒贬  236

四、为尊者讳  238

五、讳的演变  242

六、讳的影响  243

七、实事求是  245

第十章 辞指论  251

一、有常辞,无通辞  251

二、有正辞,有诡辞  254

三、见其指,不任其辞  258

四、《春秋》十指  264

五、诛意不诛辞  267

六、辞指论的理论意义和影响  269

第十一章 常变论  275

一、常与变  275

二、经与权  279

三、影响与评价  290

第十二章 中和论  295

一、中与和  295

二、以中和养身  301

三、以中和治天下  313

第十三章 大一统论  318

一、大一统主要是统一思想  318

二、统一思想是百家争鸣后的必然  321

三、统一思想的实现  323

四、统一思想的功过  333

五、思想统一的规律  345

第十四章 总评  351

一、社会现实是董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351

二、思想现实是董学论证方法的依据  356

三、董学在西汉的影响  369

四、董学对东汉的影响  378

五、董学在南北朝的影响  382

六、董学对宋明时代的影响  385

七、董学在清代的影响  388

下篇 董学续探第一章 董仲舒哲学与《公羊传》  393

一、董仲舒的哲学体系  393

二、董仲舒与《公羊传》、齐学  397

第二章 董仲舒哲学与西汉政治  404

一、董仲舒的政治哲学  405

二、大一统论是政治哲学的核心  406

三、天人感应是其理论形式  409

四、独尊儒术(思想统一)  413

五、结论  416

第三章 汉代公羊学传授考  419

第四章 董仲舒五行论  425

一、最初的五行  425

二、五行相胜  428

三、五行模式  430

四、董仲舒五行论  432

第五章 董仲舒经济思想研究  440

一、百乱之源  440

二、调均  442

三、具体的调均建议  445

四、调均的意义  453

第六章 董仲舒教育思想研究  456

一、教化为治国大务  456

二、太学为教化本原  459

三、人性是教化的根据  461

四、儒术是教化的原则  463

五、儒术的主要内容  466

六、学习态度与方法  467

七、教师  469

第七章 独尊儒术,奠定汉魂  471

一、唯董仲舒明于《春秋公羊学》  471

二、天人三策,董学标志  473

三、大一统论与凝聚力  481

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485

第八章 董仲舒考补  486

附录Ⅰ 董子年谱考略  493

附录Ⅱ 我的学术历程  500

参考文献  528

后记  53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