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
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

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丰清,周苏玉著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216053656
  • 页数:21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考察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凝聚指导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促进民族凝聚的方针政策,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在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中的核心地位,及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富强道路的探索,与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关系,并对中国共产党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总结。
《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目录

一、民族与民族凝聚力 1

二、中华民族凝聚力及其功能 4

三、学术界对中华民族凝聚力及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研究现状及本课题研究思路 6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凝聚指导思想 10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团结与凝聚的理论 10

(一)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11

(二)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基本前提 12

(三)坚持民族自主与自决原则 13

二、毛泽东思想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化 15

(一)作为观念文化的毛泽东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凝聚作用 17

(二)作为新中国制度文化指导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整合作用 19

(三)作为民族独立与解放指导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对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作用 20

三、邓小平理论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现代走向 22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找到了新的起点和动力 24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找到了新的支点 25

(三)改革,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夯实了基础 27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未来发展 29

(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总结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的历史经验,抓住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凝聚点,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时代性 30

(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指明了增强未来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方向和思想基础 31

(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指明了增强未来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根本动力 33

五、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 34

(一)科学发展观是统领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共同繁荣的新型发展模式 35

(二)“发展”是民族凝聚的基础 36

(三)“以人为本”是民族凝聚的动力 37

(四)“全面协调”是民族凝聚的条件 39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在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中的核心地位 41

一、中国共产党与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嬗变 42

二、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新纪元 48

(一)中华民族凝聚力有了新的领导和组织核心——中国共产党 48

(二)中华民族凝聚力有了新的主体——广大人民群众 49

(三)中华民族凝聚力有了新的目标——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实现民族的繁荣和富强 49

(四)中华民族凝聚力有了新的组织形式和机构——多党合作形式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50

三、中国共产党在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中的核心地位 52

(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制度理论建树与成果 53

(二)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和执政能力 55

(三)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本质和群众基础 58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促进民族凝聚的方针政策 61

一、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 61

(一)坚持以民族平等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凝聚的前提 62

(二)坚持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凝聚各民族的基本制度 67

(三)坚持以民族共同繁荣为目标增强民族亲和力 71

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及对民族凝聚力的影响 77

(一)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最大限度地团结广大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 78

(二)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努力促进宗教与国家政治关系的协调发展 79

三、中国共产党对爱国主义的弘扬、培育和中华民族的凝聚 80

(一)将爱国主义的弘扬与一定时期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 81

(二)对爱国主义规范与教化功能的发挥 82

四、中国共产党关于祖国统一的方针政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 84

(一)从“解放台湾”到“一纲四目”的艰辛探索 84

(二)“一国两制”理论为国家统一与民族凝聚找到了可行性道路 86

(三)《反分裂国家法》是实现祖国统一与促进中华民族凝聚的法律基础 89

五、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 90

(一)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 92

(二)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新途径的探索 94

(三)对民族精神多方面内容的弘扬和培育 96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富强道路的探索与中华民族凝聚力 103

一、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对民众的发动与凝聚 103

(一)过渡时期的民众发动和凝聚 104

(二)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民众的热情与凝聚 114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众的发动与挫伤 117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凝聚力 122

(一)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促进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现代转型 122

(二)政治文明建设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注入了新的活力 127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当代中华民族凝聚的主渠道 134

三、中国共产党对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凝聚力新特征的应对 137

(一)中国共产党对全球化的积极应对避免了全球化对民族凝聚力的削弱 138

(二)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对全球化分解民族凝聚力效应作出了积极回应 141

(三)当代民族主义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影响 144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历史经验 152

一、始终坚持并不断强化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凝聚组织核心地位 152

(一)中国共产党是凝聚民族力量,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 153

(二)继续强化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凝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157

二、围绕历史任务,制定正确方略,最大限度地凝聚民族力量 161

(一)民族独立解放目标与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 162

(二)“四化”目标、“两步走”战略对中华民族的凝聚 164

(三)“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和“三步走”战略与民众力量的凝聚 165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对中华民族的激励与凝聚作用 167

(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强化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175

三、遵循“求同存异”原则,实行“两面旗帜”并举,组成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 181

(一)求同存异的两大联盟 181

(二)密不可分的两面旗帜 182

四、高度警惕和坚决打击各种形式的民族离散力 189

(一)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坚决维护祖国统一 189

(二)反对民族沙文主义,极力维护民族尊严 193

(三)批判民族虚无主义,正确对待民族遗产 195

结 语 伟大政党的领导、强大民族的凝聚、宏伟目标的实现 200

主要参考文献 204

后记 2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