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华民国史  第1册  论
中华民国史  第1册  论

中华民国史 第1册 论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汉国,杨群主编;朱汉国,汪朝光册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220070071
  • 页数:558 页
图书介绍:本册介绍了中华民国时期军事和外交情况。
《中华民国史 第1册 论》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中华民国的创立 1

一 20世纪初年的中国与世界 1

二 反清力量的集结 9

三 武昌起义 17

四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24

五 南北和谈与迁都北京 31

第二章 民国初年的政局 38

一 共和与专制的较量 38

(一)内阁的更迭与革命党人的退让 38

(二)国会选举与“二次革命” 42

(三)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的确立 45

二 洪宪帝制 48

(一)尊孔复古思潮的泛滥 48

(二)“二十一条”与帝国主义对袁的纵容 50

(三)袁世凯称帝 53

三 护国战争 55

(一)反袁联合战线的形成 55

(二)西南发难 59

(三)帝制的取消与袁世凯的败亡 61

第三章 军阀割据与军人专制 64

一 军阀与军阀割据 64

二 军阀混战与政权更迭 69

三 军人专政与中国政治 74

四 列强与军阀政治 78

第四章 民众的觉醒 85

一 《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85

(一)新文化阵营的形成 85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87

二 五四运动 90

(一)五四运动的引线 90

(二)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 93

(三)五四运动与民众的大联合 98

三 五四后各派新思潮的竞起 100

(一)各派新思潮的竞起 100

(二)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交锋 102

四 中国共产党成立 105

(一)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的建立 105

(二)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07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勃兴 109

第五章 国民革命 111

一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111

(一)共产国际与国共合作的酝酿 111

(二)国民党改组与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115

二 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与革命统一战线的危机 119

(一)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 119

(二)革命统一战线的危机 121

三 北伐战争与革命统一战线的破裂 125

(一)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的发展 125

(二)革命统一战线的分裂 129

第六章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政争与外交 136

一 宁、汉国民政府的对峙与“合流” 136

(一)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与宁汉对峙 136

(二)宁、汉合流与南京特别委员会 138

二 国民党派系政争与内战 141

(一)国民党各派的明争暗斗与暂时妥协 141

(二)新疆、东北易帜 144

(三)“削藩”与蒋桂战争 146

(四)战火连绵的民国十八年 151

(五)空前绝后的国民党新军阀大战 155

三 蒋介石个人统治地位的确立 162

(一)蒋介石政治势力的崛起 162

(二)国民党三全大会 163

(三)强扣胡汉民引发政治地震 166

(四)“蒋主席”变成权势熏天的“蒋委员长” 169

四 南京国民政府的“修约外交” 173

(一)修约外交的历史背景 174

(二)屈辱处理“宁案”、“济案” 176

(三)修约外交的展开 178

(四)中东路事件与伯力议定书 182

第七章 国民党统治的基本架构 185

一 以党治国与五权架构 185

二 统治理念的演进与变化 193

(一)以三民主义为治国根本 193

(二)从民族本位到国家至上 198

(三)从对孙文主义哲学基础的探讨到伦理政治的提出 202

(四)力行哲学与唯生论 205

三 军队、特务与警察 210

(一)军队 210

(二)特务 217

(三)警察 220

四 经济与财政政策 222

(一)基本经济方针和财政经济行政管理体制 222

(二)国民政府的财政经济行政管理体制 226

(三)财政与金融 229

(四)内债与外债 231

(五)税制与税收 233

(六)金融与币制改革 236

(七)经济政策举措 243

第八章 中共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254

一 农村问题与中共的土地革命 254

二 武装起义和根据地的建立 261

三 中共根据地的政治和经济 269

四 “围剿”与“反围剿” 279

第九章 中日关系的发展与国内政治的变化 287

一 中日关系的演变 287

(一)民国初年的中日关系 287

(二)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 291

(三)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的中日关系 296

二 从“九一八”到“一二八” 300

(一)九一八事变和国际联盟的调停 300

(二)“一二八事变”和《淞沪停战协定》 304

(三)伪满洲国的成立和国联调查团来华 309

三 “攘外必先安内”与局部抗战 316

(一)“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提出 316

(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施 317

(三)抵抗和妥协的双重变奏 319

四 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 323

(一)民族资产阶级的抗战呼声 323

(二)国民党内部的分化和内外政策的调整 326

(三)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 332

(四)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形成 337

第十章 抗日战争的爆发 341

一 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341

(一)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 341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344

(三)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347

二 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 352

(一)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的主要作战 352

(二)相持阶段前期的正面战场 361

三 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368

(一)抗日战争敌后战场的创建 368

(二)抗战相持阶段初期的敌后战场 372

(三)敌后战场的反“扫荡”、反“清乡”作战 376

第十一章 抗日战争与民族主义的兴起 384

一 民族主义的空前勃兴 385

(一)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民族主义的高涨 385

(二)文化保守主义者对复兴民族文化的鼓吹 389

(三)战国策派的民族主义主张 391

二 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废除 395

(一)不平等条约的废除 395

(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意义 400

三 战时的中美英苏同盟关系 402

(一)抗战前期的中苏关系 402

(二)抗战前期的中英美关系 405

(三)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的形成及中国与盟军配合作战 407

(四)从雅尔塔协定到中苏条约的签订 410

(五)抗战后期的中美关系 411

(六)中共的对外关系 412

四 傀儡政权的出现与覆灭 414

(一)华北及华中傀儡政权的建立 414

(二)汪伪政权的建立 416

(三)傀儡政权的覆灭 419

第十二章 抗战形势的演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420

一 《中国之命运》与国民党的战后设计 420

(一)《中国之命运》的发表 421

(二)国民党六大的召开 423

二 国民党统治力的衰落 425

(一)政治危机 425

(二)经济危机 429

(三)军事危机 432

三 《新民主主义论》与中共的政治追求 433

(一)《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434

(二)中共七大的召开 436

四 中共根据地的发展 439

(一)根据地的发展历程 439

(二)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 441

(三)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 442

五 抗日战争的胜利 443

第十三章 战后初期的中国政局与国民党统治的危机 446

一 短暂的和平 446

二 全面内战的爆发 455

(一)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455

(二)国民党军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462

(三)国民党军队被迫全面退守 466

三 国民党统治的危机 469

(一)国统区的政治危机人民运动的高涨 469

(二)国民党的“制宪国大”和“改组政府” 482

(三)“行宪国大”的召开与总统、副总统选举风波 487

(四)国统区的经济危机人民生活极度贫困 495

(五)国统区经济危机的根源与特点 506

第十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的覆亡 509

一 国共两军的战略决战 509

(一)战略决战前的形势和国共双方的战略企图 509

(二)济南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512

(三)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519

二 南京国民政府的覆亡 531

(一)蒋介石“引退”李宗仁“求和” 531

(二)北平和谈国民党“和平”攻势破产 535

(三)渡江战役国民党军长江防线崩溃 539

(四)南京国民政府覆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42

参考文献 54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