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车镇凹陷潜山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车镇凹陷潜山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车镇凹陷潜山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晓清,丘东洲,林承焰等著
  • 出 版 社: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63621555
  • 页数:25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车镇凹陷潜山油气藏形成为核心,潜山多样性为主线,综合地质、地化、地震、测井、测试、分析化验等资料,应用油气地质学新理论、新方法,从潜山油气藏形成的静态地质要素和动态成藏过程分析入手,建立潜山油气成藏与富集模式,进而对潜山油气分布进行科学预测。
《车镇凹陷潜山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目录

第一篇 绪论 3

第一章 潜山油气藏勘探与研究概况 3

第一节 相关概念 3

一、潜山 3

二、潜山油气藏 3

第二节 勘探现状 4

一、国外勘探现状 4

二、国内勘探现状 5

三、研究区勘探历程 5

第三节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8

一、研究现状 8

二、发展趋势 9

第二章 潜山油气成藏规律研究思路与方法 10

第一节 研究思路 10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10

第二篇 潜山形成地质基础 13

第三章 沉积特征与演化 13

第一节 地层发育 13

一、结晶基底 14

二、沉积基底 14

三、沉积盖层 19

第二节 古生界层序地层 19

一、有关概念 19

二、层序划分 20

三、层序界面及标志 22

四、体系域及其特征 23

第三节 古生界沉积相及其演化 24

一、早古生代沉积相及古地理 24

二、晚古生代沉积体系及古气候 32

第四章 构造特征及演化 35

第一节 区域构造背景 35

第二节 构造格架 35

一、前古近系地震反射特征 36

二、断裂体系 40

三、构造单元划分 48

第三节 构造演化及构造样式 49

一、构造演化阶段 49

二、构造样式 53

第三篇 潜山油气藏形成基本条件第五章 油气源——潜山油气藏形成的物质基础 59

第一节 烃源岩时空分布 59

一、沙四上亚段烃源岩 59

二、沙三段烃源岩 59

三、沙一段烃源岩 60

第二节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61

一、有机质丰度 61

二、有机质类型 64

三、有机质的成熟度 65

四、生排烃强度 67

第三节 油气源对比 69

一、烃源岩生物标记化合物 69

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71

第六章 储集岩——潜山油气储集空间 78

第一节 储集岩沉积环境 78

一、太古界—馒头组 78

二、凤山组—冶里-亮甲山组 78

三、下马家沟组 78

四、上马家沟组—八陡组 78

第二节 储集岩岩石学与成岩作用 79

一、储集岩岩石学特征 79

二、储集岩成岩作用 79

三、成岩史与成岩阶段 82

第三节 储集空间特征 84

一、储集空间类型 84

二、储集空间组合 87

第四节 储集空间发育控制因素 88

一、孔隙发育控制因素 88

二、裂缝发育控制因素 89

三、岩溶发育控制因素 90

第五节 潜山储层测井地质特征 92

一、测井质量及曲线标准化 93

二、测井元划分 95

三、测井地质特征 107

第六节 裂缝发育特征、形成机制与数值模拟 128

一、裂缝发育特征 128

二、裂缝形成机制 137

三、裂缝数值模拟 141

第七节 潜山储层地质模型 153

一、套尔河油田储层地质模型 153

二、车古53潜山储层地质模型 156

三、富台油田储层地质模型 157

四、车西潜山储层地质综合模型 161

第八节 潜山储层形成机制 161

一、岩溶作用是下古生界储层的首要成因机制 161

二、岩性和断裂作用决定内幕储层的形成与发育 162

第九节 潜山储集层分布与预测 163

一、储集层分布规律 163

二、储集层预测 166

第七章 封盖岩——潜山油气藏形成保存必备条件 169

第一节 封盖层特征 169

一、盖层宏观特征 169

二、盖层微观特征 171

第二节 生储盖配置关系 172

一、自生自储自盖型 172

二、下生上储上盖型 172

三、上生下储自盖型 176

四、新生古储上盖型 176

第八章 圈闭——潜山油气聚集条件 178

第一节 圈闭形态与类型 178

一、潜山分类 178

二、圈闭类型 179

第二节 圈闭有效性 181

一、圈闭有效性 181

二、潜山圈闭有效性 181

第四篇 油气运聚机理研究 185

第九章 油气运移聚集 185

第一节 地层流体压力确定 185

一、应用实测压力确定地层流体压力 185

二、应用声波时差确定地层流体压力 187

第二节 异常高压与油气运聚 189

一、异常高压控制油气区域运聚 189

二、古近系超压与古生界常压配置是潜山油气成藏的主要动力 190

三、异常高压增强沙三段封盖能力,改善储层储集物性 190

第三节 流体势与油气运聚 192

一、流体势分析 192

二、油气运聚方向 192

第十章 油气输导体系 195

第一节 输导体系类型 195

一、断裂输导体 195

二、不整合面输导体 197

三、连通砂体输导层 201

四、构造脊输导体系 202

第二节 油气运移通道组合及分布 203

一、断层-不整合面组合 203

二、砂体-断层组合 203

三、砂体-不整合面组合 204

四、不整合面-不整合面组合 204

五、潜山油气成藏输导体系分布 205

第十一章 潜山油气藏形成过程 206

第一节 油气成藏期次与时间 206

一、圈闭形成时间是油气成藏最早时间 206

二、主力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为油气成藏时间下限 206

三、油藏饱和压力与油气成藏时间 207

四、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油气充注成藏期次和时间 207

五、油气成藏期次规律 211

第二节 车西洼陷油气成藏事件与关键时刻 211

一、北部陡坡带油气成藏事件与关键时刻 211

二、南部缓坡带油气成藏事件与关键时刻 212

第三节 油气成藏组合 213

一、陡坡带油气成藏组合 213

二、洼陷带油气成藏组合 213

三、缓坡带油气成藏组合 213

第五篇 潜山油气藏类型与油气分布规律第十二章 潜山油气藏类型 217

第一节 分类原则——潜山成因机制与潜山储层结构 217

第二节 潜山油气藏分类方案 217

第三节 车西地区潜山油气藏分类描述 219

一、断块滑脱型潜山油气藏 219

二、翘倾断块型潜山油气藏 219

三、不整合-地层层状储层潜山油气藏 221

第十三章 潜山油气分布规律与成藏模式 222

第一节 典型潜山油气藏解剖 222

一、富台油田 222

二、套尔河油田 224

第二节 车西洼陷油气分布规律 226

一、油气平面分布特征 226

二、油气纵向分布特征 228

第三节 油气聚集控制因素 229

一、构造背景控制油气的平面聚集 229

二、区域盖层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230

三、圈源距离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230

四、构造与储层的配置控制潜山油气成藏 230

五、油气输导体系是研究区潜山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之一 231

第四节 油气富集高产条件 231

一、烃源岩与潜山储层的接触 232

二、储集层发育状况 232

三、油气藏高度 233

四、原油性质 233

第五节 油气成藏模式 233

一、陡坡带潜山油气成藏模式 233

二、缓坡带潜山油气成藏模式 234

第六篇 潜山油气藏评价与预测 237

第十四章 有利勘探目标分析 237

第一节 北部二台阶潜山带 237

一、车古28圈闭 237

二、车61圈闭 238

三、大古69圈闭 238

第二节 南部斜坡潜山带 239

一、车5南潜山圈闭 240

二、车古4翘倾断块型潜山圈闭 240

三、车古54翘倾断块型潜山圈闭 242

四、车古55南地层-不整合型潜山圈闭 242

第十五章 潜山圈闭综合评价 243

第一节 圈闭评价方法 243

一、风险概率法 243

二、模糊评判法 244

三、专家系统法 244

四、人工神经网络法 244

五、加权平均法 244

第二节 对发现的潜山圈闭根据成藏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244

结论与认识 247

参考文献 25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