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下  第2版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下  第2版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下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5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陆耀庆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112097494
  • 页数:2685 页
图书介绍:本手册此次修订对第一版的内容作了重大更新,编入了大量新历年、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新材料的内容。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1~18章,主要为供暖(考扩辐射供暖(冷))。通风(包括置换通风、除尘、防排烟)、锅炉房、热网、热工、能耗计算、防腐绝热,减噪防震、小型冷库及气调控等内容;下册:19~35章主要为空调设计的有关基本资料、负荷计算、空气处理和设备、各种空调系统及水系统、气流组织、空气洁净、蓄冷(热)、热泵及各种节能设计、系统监测与控制及人工水场等内容。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下 第2版》目录

第19章 空调设计的基本资料 1441

19.1 大气环境的质量标准 1441

19.1.1 大气质量分级 1441

19.1.2 不同质量等级的浓度限值 1441

19.1.3 环境质量区的划分 1442

19.2 热舒适和热舒适方程 1442

19.2.1 室内的热舒适性及影响热舒适性的因素 1442

19.2.2 人体热平衡和舒适方程(Fanger方程) 1453

19.2.3 热环境的评价指标 1458

19.3 室内空气的质量标准及设计参数 1459

19.3.1 室内空气的质量标准 1459

19.3.2 室内空调计算参数 1464

19.3.3 新风量 1465

19.4 实用设计指标汇编 1479

19.4.1 空调冷负荷设计指标 1479

19.4.2 冷、热源设备的装机容量及能源效率限定值 1481

19.4.3 其他指标 1483

19.4.4 各种空调系统投资、寿命等的比较 1486

19.5 简易空调负荷估算方法 1487

19.5.1 基本设计条件 1488

19.5.2 最大冷、热负荷的确定 1488

19.5.3 单位面积冷热负荷估算值 1491

19.6 通过风管、风机和水泵的得热和失热 1496

19.6.1 通过风管的得热与失热 1496

19.6.2 空气流经通风机时的温升 1498

19.6.3 通过水泵和水管道的温升 1499

19.7 风机连接对全压的影响 1500

19.7.1 风机的出口 1500

19.7.2 风机的进口 1503

19.8 空调过程的热、质平衡及不同大气压力时的修正 1504

19.8.1 空调过程的热、质平衡 1504

19.8.2 不同大气压力时的修正问题 1505

19.8.3 保持正压所需风量的估算 1506

19.9 空调系统的划分与技术层的设置 1507

19.9.1 空调系统的划分、选择与配置 1507

19.9.2 技术设备层的设置 1510

19.10 h—d图的应用 1511

19.10.1 湿空气的状态参数 1511

19.10.2 不同状态空气的混合 1511

19.10.3 典型的空气状态变化和处理过程 1512

19.11 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 1513

19.11.1 年经常费法 1513

19.11.2 等价均匀全年费用法 1514

第20章 空调负荷计算 1515

20.1 空调区冷负荷的基本构成 1515

20.1.1 空调区得热量的构成 1515

20.1.2 空调区冷负荷的构成 1515

20.1.3 空调区湿负荷的构成 1515

20.2 空调区负荷计算的准备工作 1516

20.2.1 围护结构的夏季热工指标 1516

20.2.2 房间的分类 1522

20.2.3 城市的分组 1522

20.2.4 有外遮阳板的窗口直射面积和散射面积的计算 1523

20.3 外墙、架空楼板或屋面的传热冷负荷 1525

20.4 外窗的温差传热冷负荷 1534

20.5 外窗的太阳辐射冷负荷 1536

20.5.1 外窗无任何遮阳设施的辐射负荷 1536

20.5.2 外窗只有内遮阳设施的辐射负荷 1546

20.5.3 外窗只有外遮阳板的辐射负荷 1546

20.5.4 外窗既有内遮阳设施又有外遮阳板的辐射负荷 1546

20.6 内围护结构的传热冷负荷 1546

20.6.1 相邻空间通风良好时内围护结构温差传热的冷负荷 1546

20.6.2 相邻空间有发热量时内围护结构温差传热的冷负荷 1546

20.7 人体显热冷负荷 1547

20.8 灯具冷负荷 1550

20.8.1 白炽灯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1550

20.8.2 荧光灯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1552

20.9 设备显热冷负荷 1552

20.9.1 发热设备显热散热量的计算 1553

20.9.2 设备显热形成的冷负荷计算 1554

20.10 渗透空气显热冷负荷 1556

20.10.1 渗入空气量的计算 1557

20.10.2 渗入空气显热形成的冷负荷计算 1557

20.11 食物的显热散热冷负荷 1558

20.12 散湿量与潜热冷负荷 1558

20.12.1 人体散湿量与潜热冷负荷 1558

20.12.2 渗入空气散湿量与潜热冷负荷 1558

20.12.3 食物散湿量与潜热冷负荷 1558

20.12.4 水面蒸发散湿量与潜热冷负荷 1559

20.13 各个环节的计算冷负荷 1560

20.13.1 空调区的计算冷负荷 1560

20.13.2 空调建筑的计算冷负荷 1560

20.13.3 空调系统的计算冷负荷 1560

20.13.4 空调冷源的计算冷负荷 1561

20.14 计算例题 1561

20.15 空调冷负荷计算的电算法 1565

第21章 空气处理和处理设备 1566

21.1 空气的过滤净化 1566

21.1.1 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1566

21.1.2 空气过滤器的性能 1566

21.1.3 过滤净化的计算 1568

21.1.4 空气的除臭、消毒 1569

21.2 空气的冷却 1572

21.2.1 设计要点 1572

21.2.2 热工计算和压力损失计算 1573

21.3 喷水室 1581

21.3.1 喷水室设计要点 1581

21.3.2 喷水室构件 1582

21.3.3 Luwa型高速喷水室及流体动力式喷水室 1587

21.3.4 喷水室热工及阻力计算 1588

21.4 蒸发冷却器 1595

21.4.1 直接蒸发冷却器 1595

21.4.2 间接蒸发冷却器 1601

21.5 空气的加热 1606

21.5.1 设计要点 1606

21.5.2 空气加热器的选择计算(见表21.5-2) 1607

21.5.3 电加热器 1608

21.6 空气的加湿 1610

21.6.1 空气加湿的方法 1610

21.6.2 各种加湿器的比较 1611

21.6.3 湿膜蒸发式加湿器 1612

21.6.4 干蒸汽加湿器 1618

21.6.5 电极式加湿器 1620

21.6.6 电热式加湿器 1621

21.6.7 PTC蒸汽加湿器 1621

21.6.8 间接蒸汽加湿器 1622

21.6.9 超声波加湿器的应用 1622

21.6.10 高压喷雾加湿器 1623

21.6.11 室内直接加湿 1624

21.7 空气的除湿 1626

21.7.1 各种除湿方法的比较 1626

21.7.2 冷冻除湿的选择计算 1627

21.7.3 固体除湿 1629

21.7.4 干式除湿——转轮除湿机 1634

21.7.5 除湿系统设计与安装注意事项 1642

21.7.6 溶液除湿 1644

21.8 组合式空调机组 1646

21.8.1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类型(见表21.8-1) 1646

21.8.2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型号 1649

21.8.3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基本规格(见表21.8-3) 1649

21.8.4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噪声限值 1650

21.8.5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技术要求 1650

21.8.6 组合式空调机组空气处理要求 1651

21.9 风机盘管机组 1652

21.9.1 风机盘管机组分类 1652

21.9.2 风机盘管机组型号表示方法 1653

21.9.3 风机盘管机组基本性能参数 1653

21.9.4 风机盘管机组技术要求 1654

21.9.5 风机盘管新风供给方式(见表21.9-4) 1655

21.9.6 风机盘管水系统(表21.9-5) 1656

21.9.7 风机盘管调节方法 1657

21.9.8 冷热负荷计算 1657

21.10 单元式空调机 1657

21.10.1 分类 1657

21.10.2 单元式空调机的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1659

21.10.3 空调机的制冷量 1660

21.10.4 蒸发器(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的计算 1661

21.10.5 空调机的热平衡计算 1664

21.10.6 选择计算举例 1665

21.10.7 空调机应用范围的扩大——循环混合 1667

21.10.8 空调机出口风管的合理连接 1668

21.11 分散式高大建筑屋顶通风空调机组 1669

21.11.1 概述 1669

21.11.2 Roof Vent LHW机组的类型与结构 1670

21.11.3 运行流程与模式 1672

21.11.4 系统配管设计 1673

21.11.5 TopVent冷/暖、通风机组 1673

第22章 空调系统 1675

22.1 空调系统的分类(见表22.1-1) 1675

22.2 空调系统的比较与选择 1676

22.3 集中式空调系统 1679

22.3.1 系统划分原则 1679

22.3.2 回风系统选择 1679

22.3.3 一次回风系统与一、二次回风系统的处理过程和计算方法见表22.3-3 1679

22.3.4 单风机系统与双风机系统 1683

22.4 蒸发冷却式空调系统 1683

22.4.1 一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1683

22.4.2 二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1685

22.4.3 三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1686

22.4.4 除湿与蒸发冷却联合空调系统 1690

22.4.5 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设计选用原则 1691

22.4.6 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设计要点 1693

22.5 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空调系统 1696

22.5.1 简介 1696

22.5.2 产品性能测试条件 1696

22.5.3 系统工作范围 1697

22.5.4 系统应用场合 1697

22.5.5 系统分类 1697

22.5.6 机组规格 1699

22.5.7 系统设计 1700

22.5.8 系统制热能力校核 1703

22.5.9 系统配管设计 1705

22.5.10 系统控制配线设计 1710

22.5.11 室外机安装 1712

22.5.12 新风供给设计 1715

22.6 高大建筑物分层空调设计 1716

22.6.1 分层空调适用范围和空调方式 1716

22.6.2 分层空调负荷计算 1717

22.6.3 分层空调气流组织 1723

22.6.4 空调系统 1733

22.7 部分空调系统实例汇编 1734

22.7.1 国家电力调度中心空调系统设计 1734

22.7.2 江苏省电网调度中心蓄冷空调设计 1740

22.7.3 上海财富广场办公楼地板送风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1748

22.7.4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空调设计 1751

22.7.5 上海科技馆空调设计 1755

22.7.6 上海世茂国际广场暖通空调设计 1760

22.7.7 上海四季酒店 1768

22.7.8 上海体育馆水蓄冷工程改造 1780

22.7.9 苏州工业园区现代大厦空调设计 1783

22.8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1790

22.8.1 概述 1790

22.8.2 系统运行策略 1792

22.8.3 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 1795

22.8.4 运行能耗分析 1798

22.8.5 干燥地区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设计 1799

22.8.6 应用实例 1805

22.9 溶液调湿式空调系统与设备 1808

22.9.1 除湿溶液处理空气的基本原理 1808

22.9.2 除湿溶液处理空气的基本单元与装置 1810

22.9.3 溶液热回收型新风机组 1811

22.9.4 溶液热回收型新风机组的性能参数 1814

22.9.5 溶液热回收型新风机组的选型 1817

第23章 变风量空调系统 1821

23.1 基本概念 1821

23.1.1 系统特点与适用范围 1821

23.1.2 系统调节原理 1822

23.2 负荷计算 1822

23.2.1 现代化办公和商业建筑的特点与热舒适性 1822

23.2.2 内外分区与空调负荷 1822

23.2.3 负荷计算步骤及注意事项 1824

23.2.4 负荷分类与用途 1825

23.3 变风量空调系统末端装置 1826

23.3.1 变风量末端装置 1826

23.3.2 常用变风量末端装置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1829

23.3.3 变风量末端装置的主要部件 1829

23.4 系统选择 1831

23.4.1 风机动力型变风量空调系统 1831

23.4.2 单风管变风量空调系统 1832

23.4.3 系统布置及注意事项 1834

23.5 变风量空气处理系统设计 1836

23.5.1 变风量空气处理系统分类 1836

23.5.2 送风温度及系统风量计算 1836

23.5.3 空气处理机组选用 1837

23.6 变风量末端装置选择计算与选型 1838

23.6.1 风量计算 1838

23.6.2 选型实例 1839

23.7 变风量空调系统新风设计 1846

23.7.1 新风处理方式(表23.7-1) 1846

23.7.2 几个新风问题及对策 1847

23.8 风系统设计 1848

23.8.1 风管计算方法 1848

23.8.2 风管布置特点 1849

23.8.3 风系统设计步骤 1850

23.9 自动控制 1851

23.9.1 室内(区域)温度控制 1851

23.9.2 空调系统控制 1852

第24章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 1856

24.1 概述 1856

24.1.1 低温送风系统分类及冷媒温度 1856

24.1.2 低温送风系统特点 1856

24.1.3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建筑适用性 1857

24.2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冷源选择 1857

24.2.1 冷源型式与送风温度关系 1857

24.2.2 冷水机组直接产生低温空调冷水 1858

24.2.3 直接膨胀式(DX)系统 1858

24.2.4 冰蓄冷系统 1858

24.3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设计 1859

24.3.1 空调负荷计算 1860

24.3.2 附加负荷计算 1862

24.3.3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设计 1865

24.4 低温送风空调器选型及机房布置 1882

24.4.1 空调器选型 1882

24.4.2 空调机房布置要求 1883

24.5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运行 1884

24.5.1 低温送风系统的软启动 1884

24.5.2 送风温度的再设定 1884

24.5.3 利用自然冷源节能运行 1884

第25章 气流组织 1886

25.1 气流组织的基本要求及分类 1886

25.2 侧向送风 1888

25.2.1 侧向送风的送、回风口布置形式及适用条件 1888

25.2.2 侧送百叶送风口的最大送风速度(见表25.2-1) 1888

25.2.3 侧送气流组织的设计计算 1888

25.2.4 侧向送风的设计要求及注意事项 1904

25.3 孔板送风 1905

25.3.1 孔板送风及其适用条件 1905

25.3.2 孔板送风的设计计算 1905

25.3.3 孔板送风的设计要求及注意事项 1908

25.4 散流器送风 1911

25.4.1 散流器送风及其适用条件 1911

25.4.2 散流器送风的最大送风速度,见表25.4-1 1912

25.4.3 散流器送风的设计计算 1912

25.4.4 散流器送风的设计要求及注意事项 1916

25.5 喷口送风 1916

25.5.1 喷口送风及其适用条件 1916

25.5.2 喷口送风的设计计算 1917

25.5.3 喷口送风的设计要求及注意事项 1921

25.6 条缝口送风 1922

25.6.1 条缝口送风及其适用条件 1922

25.6.2 条缝口送风的设计计算 1922

25.6.3 条缝口送风的设计要求及注意事项 1926

25.7 下部送风 1928

25.7.1 下部送风的类型、特征及与其他送风方式的对比 1928

25.7.2 地板送风静压箱(层) 1931

25.7.3 地板送风系统设计中的问题 1934

25.8 空气分布器 1941

25.8.1 常用空气分布器的型式、特征及适用范围 1941

25.8.2 常用空气分布器的选用简表 1951

25.8.3 地板送风的空气分布器 1951

25.9 回风口 1961

25.9.1 回风口的布置方式及吸风速度 1961

25.9.2 常用回风口的型式 1962

第26章 空调水系统 1965

26.1 空调水系统分类 1965

26.2 水系统的承压及设备布置 1966

26.2.1 水系统的承压 1966

26.2.2 设备布置 1968

26.2.3 水系统的水温、竖向分区及设计注意事项 1970

26.3 空调水系统的形式、管路特性及流量变化 1971

26.3.1 水系统的典型形式 1971

26.3.2 水系统的管路特性曲线 1974

26.3.3 水系统流量的调节方法 1974

26.4 PP-R塑铝稳态管在空调水系统中的应用 1976

26.4.1 概述 1976

26.4.2 PP-R稳态管的适用范围、规格尺寸与连接方式 1977

26.4.3 设计与选用 1978

26.4.4 管道布置及敷设原则 1980

26.4.5 管道水力计算 1982

26.4.6 管道试压 1984

26.5 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1984

26.5.1 沿程阻力 1984

26.5.2 局部阻力 1989

26.5.3 部分设备压力损失的参考值 1994

26.5.4 水击的防止与水流速度的选择 1994

26.5.5 冷凝水管的设计 1998

26.6 水力平衡及平衡阀 1999

26.6.1 水力失调和水力平衡理念 1999

26.6.2 平衡阀的类型 2001

26.6.3 水力平衡装置的设置原则 2007

26.6.4 手动平衡阀的设计排布及选型 2008

26.6.5 自动流量平衡阀的设计排布及选型 2009

26.6.6 自力式压差控制器的设计排布及选型 2010

26.6.7 多功能平衡阀的排布及选型示例 2012

26.6.8 平衡阀的现场调试 2012

26.6.9 平衡阀设计应用示例 2013

26.7 变流量空调水系统设计 2015

26.7.1 概述 2015

26.7.2 一次泵定流量系统 2016

26.7.3 二次泵变流量系统 2018

26.7.4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 2020

26.7.5 “低温差综合症” 2023

26.7.6 变流量水系统比较 2024

26.7.7 一次泵变流量水系统设计注意事项 2025

26.7.8 含热回收机组的冷水系统设计 2025

26.8 水系统的附件、设备及配管 2027

26.8.1 集管及分、集水器 2027

26.8.2 水过滤器 2028

26.8.3 循环水系统的补水、定压与膨胀 2030

26.8.4 减压稳压阀 2037

26.8.5 循环水泵 2038

26.8.6 排气阀 2041

26.8.7 设备的配管 2043

26.9 水系统的水处理 2043

26.9.1 循环冷却水的主要水质指标 2043

26.9.2 结垢与腐蚀倾向的预测 2044

26.9.3 阻垢措施(盐垢)与现场监测 2045

26.9.4 腐蚀控制 2046

26.9.5 腐蚀鉴定及监测 2050

26.9.6 微生物污染的控制 2051

26.9.7 物理水处理方法 2052

26.10 冷却塔 2053

26.10.1 冷却塔类型 2053

26.10-2 冷却塔产品标记 2055

26.10.3 选择冷却塔的基本技术参数 2056

26.10.4 冷却塔的噪声及噪声控制 2056

26.10.5 冷却塔的选型 2057

26.10.6 冷却塔的布置 2059

26.10.7 冷却水系统设计 2059

26.10.8 冷却水系统的防冻 2060

第27章 空气洁净 2062

27.1 洁净空调技术的应用 2062

27.1.1 微电子工业 2062

27.1.2 医药卫生 2062

27.1.3 食品工业 2062

27.1.4 其他 2063

27.2 污染物质 2063

27.2.1 污染物的分类 2063

27.2.2 污染物的浓度 2063

27.2.3 污染物的来源和发尘量 2064

27.3 洁净室的洁净度等级标准 2066

27.3.1 室内尘粒的级别标准 2066

27.3.2 室内细菌浓度的级别标准 2067

27.3.3 工业洁净室的分子态污染物(AMC)有关标准 2068

27.3.4 各种行业的洁净标准参考 2069

27.4 洁净室的原理、构成与分类 2070

27.4.1 洁净室的原理 2070

27.4.2 洁净室的构成 2070

27.4.3 洁净室的分类 2071

27.5 空气过滤器的特性指标和分类 2073

27.5.1 过滤器的特性指标 2073

27.5.2 过滤器的分类 2075

27.5.3 空气过滤器的滤材和型式结构 2078

27.5.4 静电空气过滤器 2080

27.5.5 化学过滤器 2080

27.5.6 高效过滤器的安装 2081

27.5.7 关于过滤器的选择 2082

27.6 局部净化设备及洁净室附属设备 2083

27.6.1 局部净化设备的应用和围挡 2083

27.6.2 各种局部净化设备 2083

27.6.3 洁净室的附属设备 2085

27.7 洁净室的风量确定与气流组织 2086

27.7.1 非单向流洁净室的风量确定 2086

27.7.2 单向流洁净室的风量确定 2088

27.7.3 洁净室的气流组织和换气次数 2088

27.8 净化空调系统设计 2090

27.8.1 净化空调系统的特点 2090

27.8.2 实现各种不同级别洁净室的系统方式 2091

27.8.3 工业净化空调方式应用例 2096

27.9 生物洁净室的设计 2099

27.9.1 生物洁净室与工业洁净室的主要区别(表27.9-1) 2099

27.9.2 医院洁净手术室设计 2099

27.9.3 无菌病房与隔离病房 2103

27.9.4 实验动物洁净设施设计 2103

27.9.5 生物安全技术 2105

27.10 洁净室的节能 2108

27.10.1 能耗特点 2108

27.10.2 节能措施 2109

27.11 洁净室设计的综合要求与规划原则 2110

27.11.1 洁净室建筑设计的综合原则 2111

27.11.2 洁净室的人、物净化流程设计 2112

27.11.3 其他问题 2112

第28章 蓄冷和蓄热 2114

28.1 基本概念 2114

28.1.1 概述 2114

28.1.2 蓄冷系统的计量 2114

28.1.3 系统的运行及控制策略 2115

28.1.4 蓄冷常用术语 2117

28.2 空调蓄冷系统的分类和蓄冷介质 2118

28.2.1 蓄冷系统的分类与蓄冷介质的选择 2118

28.2.2 各类蓄冷空调系统的性能、价格对比 2119

28.3 水蓄冷 2121

28.3.1 水蓄冷空调系统 2121

28.3.2 水蓄冷空调系统设计 2122

28.3.3 水蓄冷系统的控制 2125

28.3.4 蓄冷水槽 2126

28.3.5 水蓄冷系统的运行和保养 2134

28.4 冰蓄冷 2134

28.4.1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适用条件和要求 2134

28.4.2 冰蓄冷空调系统制冰与蓄冷方式 2135

28.4.3 各种冰蓄冷装置的性能、特点和选用 2137

28.4.4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设计 2156

28.4.5 蓄冰空调系统的设计注意事项 2171

28.4.6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和自动控制 2172

28.4.7 冰蓄冷技术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2175

28.5 蓄热系统 2176

28.5.1 蓄热系统的形式与分类 2176

28.5.2 蓄热系统及设备的性能和特点 2177

28.5.3 电蓄热供暖和空调系统的设计 2183

28.5.4 蓄热生活热水系统的设计 2186

28.5.5 蓄热系统的控制 2187

28.5.6 蓄热系统的施工、运行和保养 2187

第29章 空调冷源 2189

29.1 空调冷源选择基本原则 2189

29.1.1 空调冷源的种类及其特点 2189

29.1.2 空调冷源选择基本原则 2189

29.2 制冷剂 2191

29.2.1 制冷剂的种类及编号方法 2191

29.2.2 制冷剂的分类、特性及评价指标 2194

29.2.3 制冷剂的选用原则与技术要求 2200

29.2.4 常用制冷剂的热力特性及压焓图 2205

29.2.5 有关“保护臭氧层和抑制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的资料摘编 2250

29.3 制冷机的选择 2260

29.3.1 制冷机的种类 2260

29.3.2 空调用制冷机的优缺点比较 2261

29.3.3 各类制冷机的名义工况条件 2264

29.4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及冷水机组 2265

29.4.1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构造原理及特点 2265

29.4.2 活塞式冷水机组 2268

29.5 涡旋式压缩机及冷水机组 2270

29.5.1 工作过程 2270

29.5.2 涡旋式压缩机的特点 2271

29.5.3 压缩机的结构简介 2272

29.5.4 压缩机的输气量、制冷量及电机功率 2272

29.5.5 涡旋式冷水机组 2274

29.5.6 冷水机组的制冷、制热循环过程及外部水管系统连接图 2274

29.6 螺杆式压缩机及冷水机组 2276

29.6.1 螺杆式压缩机分类 2276

29.6.2 螺杆式冷水机组 2280

29.6.3 螺杆式冷水机组的控制原理与保护 2284

29.6.4 螺杆式冷水机组选用指南 2286

29.7 离心式压缩机及冷水机组 2287

29.7.1 离心式压缩机的原理 2288

29.7.2 离心式压缩机的组成与分类 2288

29.7.3 离心式冷水机组 2292

29.7.4 离心式冷水机组的控制原理与保护 2297

29.7.5 离心式冷水机组的选用指南 2298

29.7.6 离心式冷水机组的运行规律 2300

29.8 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2305

29.8.1 吸收式制冷原理及工质 2305

29.8.2 蒸汽和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 2309

29.8.3 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2312

29.8.4 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选用指南 2314

29.9 模块化水冷式冷水机组 2322

29.9.1 简介 2322

29.9.2 模块化水冷式冷水机组的型号及代号 2322

29.9.3 模块化水冷式冷水机组性能参数 2323

29.9.4 模块化水冷式冷水机组不同工况下的制冷性能 2325

29.9.5 换热器水侧阻力及修正 2327

29.9.6 可变水量运行的模块化冷水机组 2328

29.9.7 模块化冷水机组的安装与进出水管的连接 2329

29.9.8 选型示例 2333

29.10 制冷系统的管道设计与配管 2334

29.10.1 氟制冷系统管道设计与配置 2334

29.10.2 氨制冷系统管道设计与配置 2341

29.11 制冷机房设计 2343

29.11.1 制冷机房设计原则及要求 2343

29.11.2 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的机房设计 2345

第30章 热泵 2347

30.1 空气源热泵机组 2347

30.1.1 概述 2347

30.1.2 热泵机组的种类与特点 2347

30.1.3 空气-水热泵机组 2348

30.1.4 机组的变工况特性 2349

30.1.5 空气源热泵系统设计与机组容量确定 2351

30.1.6 季节性能系数 2356

30.1.7 噪声与振动控制 2357

30.1.8 设计注意事项 2360

30.2 地下水式水源热泵 2362

30.2.1 概述 2362

30.2.2 地下水式水源热泵机组 2363

30.2.3 热泵机组与水源的连接使用方式 2365

30.2.4 机房系统设计 2367

30.2.5 地下水源系统设计 2370

30.2.6 其他水源系统设计 2374

30.3 水环热泵 2375

30.3.1 概述 2375

30.3.2 水环热泵机组 2377

30.3.3 系统设计 2382

30.3.4 自控设计 2390

30.3.5 安装与噪声控制 2393

30.4 地源热泵 2394

30.4.1 简介 2394

30.4.2 地埋管换热器系统的形式与连接 2395

30.4.3 设计方法及步骤 2399

30.4.4 设计注意事项 2406

30.4.5 地埋管的水力计算 2407

30.4.6 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检验 2411

30.4.7 设计举例 2412

第31章 户式集中空调 2415

31.1 概述 2415

31.1.1 户式集中空调分类 2415

31.1.2 户式集中空调的特点 2415

31.2 负荷计算 2416

31.2.1 室内设计参数选用 2416

31.2.2 夏季空调负荷计算 2416

31.2.3 冬季空调负荷计算 2419

31.3 风管式集中空调系统的设计 2419

31.3.1 系统特点 2419

31.3.2 系统总负荷的确定 2420

31.3.3 设备选用与布置 2420

31.3.4 风管系统的设计 2421

31.3.5 系统控制 2422

31.4 水管式集中空调系统的设计 2422

31.4.1 系统的组成与特点 2422

31.4.2 系统负荷确定 2422

31.4.3 设备选择 2423

31.4.4 水管系统设计 2424

31.4.5 系统控制 2427

31.5 蒸发冷凝式空调系统 2428

31.5.1 机组分类 2428

31.5.2 主要技术性能 2429

31.5.3 系统特点 2430

31.5.4 系统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 2430

31.5.5 控制系统设计 2431

31.5.6 工程设计举例 2432

第32章 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 2434

32.1 冷热源的节能设计 2434

32.1.1 冷热源节能设计的主要途径 2434

32.1.2 供热系统循环水泵的选择 2439

32.1.3 室外热力网的节能设计 2440

32.1.4 空气源热泵机组应用需知 2445

32.2 供暖系统的节能设计 2447

32.3 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 2449

32.3.1 空调系统的节能措施 2449

32.3.2 空调系统的节能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2457

32.3.3 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 2460

32.4 能量回收装置 2461

32.4.1 概述 2461

32.4.2 转轮式热回收器 2465

32.4.3 液体循环式热回收器 2476

32.4.4 板式显热回收器 2484

32.4.5 板翅式全热回收器 2486

32.4.6 热管热回收器 2491

32.4.7 溶液吸收式全热回收装置 2510

32.5 冷水机组的热回收 2514

32.5.1 冷水机组热回收分类 2514

32.5.2 热回收冷水机组的特点 2514

32.5.3 热回收冷水机组的运行控制 2516

32.5.4 提高热回收机组热水水温的冷水系统设计 2518

32.6 游泳馆的热能回收与利用 2519

32.6.1 游泳馆的特殊性 2519

32.6.2 游泳馆的能源再生系统 2519

32.6.3 控制运行的温度模式 2520

32.6.4 运行模式 2521

32.6.5 再生系统应用示例 2522

第33章 供暖与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 2523

33.1 基础知识 2523

33.1.1 基本概念 2523

33.1.2 自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524

33.1.3 供暖与空调自控系统的设计 2528

33.1.4 供暖与空调专业的设计范围 2529

33.2 常用传感器 2529

33.2.1 温度传感器 2529

33.2.2 湿度传感器 2531

33.2.3 压力/压差传感器 2531

33.2.4 流量计 2532

33.2.5 液位计 2534

33.2.6 气体成分传感器 2535

33.2.7 人员进出检测器 2535

33.3 常用执行器 2535

33.3.1 电磁阀 2535

33.3.2 电加热器的控制设备 2536

33.3.3 电动机的控制设备 2536

33.3.4 电动调节阀 2539

33.4 控制器及调节方法 2552

33.4.1 控制器 2552

33.4.2 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 2553

33.4.3 控制规律 2555

33.5 制冷机房和水系统的监测与控制 2558

33.5.1 监测与控制内容 2558

33.5.2 冷水机组的监测与控制 2559

33.5.3 冷却水系统的监测与控制 2560

33.5.4 冷水系统的监测与控制 2563

33.6 空调系统的监测与控制 2566

33.6.1 风机盘管机组的监测与控制 2567

33.6.2 新风机组的监测与控制 2567

33.6.3 空调机组的监测与控制 2569

33.6.4 变风量系统空调机组的监测与控制 2572

33.6.5 多工况节能控制 2576

33.7 锅炉房的监测与控制 2582

33.7.1 锅炉房监测与控制的任务 2582

33.7.2 供暖锅炉房检测参数和仪表 2583

33.7.3 供暖锅炉房的自动控制 2593

33.8 供热系统的监测与控制 2601

33.8.1 供热监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 2601

33.8.2 供热网的主要调节方法与目标 2603

33.8.3 几种典型换热站自动监测与控制 2604

33.8.4 通信系统 2610

第34章 人工冰场设计 2615

34.1 人工冰场的基本设计条件 2615

34.1.1 冰场的类型 2615

34.1.2 冰场的设计参数 2616

34.2 人工冰场的场地构造与排管布置 2616

34.2.1 冰场场地的构造形式 2616

34.2.2 供冷排管设计 2619

34.3 人工冰场的冷负荷计算 2621

34.3.1 指标估算法 2621

34.3.2 图表计算法 2622

34.3.3 分项计算法 2622

34.4 人工冰场的制冷系统 2624

34.4.1 人工冰场的供冷方式 2624

34.4.2 间接供冷系统 2625

34.4.3 制冷机及制冷机容量的确定 2628

34.5 消除雾气和防止结露 2629

34.5.1 消除冰面雾气 2629

34.5.2 防止顶棚结露 2630

34.6 人工冰场设计与施工的注意事项 2631

34.7 工程实例 2632

34.7.1 首都体育馆冰场 2632

34.7.2 吉林市冰上运动中心冰场 2634

34.7.3 西安博登文化娱乐公司人工溜冰场 2636

第35章 暖通专业设计深度及设计与施工说明范例 2637

35.1 方案设计深度的规定 2637

35.1.1 设计说明书 2637

35.1.2 设计图纸 2638

35.2 初步设计的深度规定 2638

35.2.1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2638

35.2.2 热能动力 2640

35.3 施工图设计的深度规定 2641

35.3.1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2641

35.3.2 热能动力 2644

35.4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初步设计说明范例 2646

35.5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施工图设计说明范例 2653

35.5.1 供暖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2653

35.5.2 空调与制冷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2658

参考文献 2665

“产品资讯”目录(见光盘) 268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