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性别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性别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性别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马列毛邓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晓光著
  • 出 版 社: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801989789
  • 页数:28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不仅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西方当代社会思潮的价值,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探讨了如何从社会性别研究的视角发展马克思主义,丰富马克思主义,使其更具有当代性和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性别研究》目录

导言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需要 2

(二)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3

(三)社会性别理论研究深化的需要 6

二、研究现状 7

(一)对西方女性主义和社会性别理论的介绍及研究 8

(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和西方女性主义作比较研究 12

(三)对中国妇女研究历程进行梳理 14

(四)理论上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妇女学、社会性别学,实践中在高校建立妇女研究中心 15

(五)把女性主义和社会性别理论作为一种方法运用于各学术领域的研究 16

三、存在的问题 18

(一)在理论研究上缺少有创造性的建树 18

(二)对西方女性主义与作为中国主导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缺乏系统、深入地梳理和研究 19

(三)没能真正从社会性别研究的视角进行妇女理论研究,从而着手各个学术领域的专门探索 20

四、本书思路 22

五、本书价值 23

第一章 多元化社会思潮中的女权主义/女性主义和社会性别研究 24

一、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多元化的研究视角——阶级、种族、性别的纬度 24

(一)后现代主义 25

(二)后殖民理论 27

(三)女权主义/女性主义——社会性别 30

二、西方女权主义运动与女性主义研究 37

(一)奠定现代妇女运动理论基础的女性主义传统流派 38

(二)二十世纪女性主义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49

(三)后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的不稳定结合——后现代女性主义(Postmodern Feminism) 56

三、我国妇女解放运动与妇女解放思潮 58

(一)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的妇女解放思潮与早期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探索 59

(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特色妇女问题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 61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妇女问题 65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妇女解放问题提供了唯物主义的科学分析基础 65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唯物主义分析基础 65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妇女问题的重要论述 67

二、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对妇女问题的探讨 69

(一)妇女受压迫的基础——物质条件的改变影响到人们的家庭关系结构 71

(二)私有制条件下,男女之间的对立为阶级对立 72

(三)妇女解放的途径——全部女性重新进入公共产业,家务劳动和儿童养育的社会化 74

三、列宁论妇女解放——妇女问题包含在共产主义理论之中 75

(一)独立的妇女组织和妇女运动与马克思主义运动之间的关系——第一和第二国际的历史回顾 76

(二)列宁关于妇女解放的观点 78

(三)不存在特殊的女性问题,存在的是对妇女问题特殊的关注——第三国际对妇女问题的认识 81

(四)社会主义者在选举权运动中的帮助作用 82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思想启示 84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解妇女工作的本质以及她在家庭和工作场所中的角色 84

(二)阶级分析——理解妇女受压迫的必要概念工具 86

(三)异化概念——现代工业资本主义与妇女的“他者”地位 88

(四)实践的思想——提高觉悟、重建劳动、建立非传统的社会机构 92

(五)人性概念——女人和男人通过生产劳动共同创造人类社会 94

第三章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主要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99

一、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主要观点概述 99

(一)资本主义、父权制是妇女受压迫的主要原因 99

(二)妇女受压迫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101

(三)家庭是妇女受压迫的主要场所 102

(四)异化是妇女受压迫的主要特点 103

(五)提高觉悟的实践是妇女解放的途径 104

二、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主要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106

(一)朱丽叶·米歇尔:妇女受压迫的四大机制——生产、生育、性、儿童的社会化 106

(二)海蒂·哈特曼:父权制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二元制理论” 110

(三)艾里斯·扬:以劳动的性别分工为核心概念的理论 123

(四)米彻尔·巴朗特:置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来理解妇女受压迫问题 128

(五)艾莉森·贾格尔:用“异化”概念取代“阶级”概念来描述妇女受压迫的特点 141

第四章 解读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评析 143

一、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评析 143

(一)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对马克思思想的评析 143

(二)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对恩格斯思想的评析 148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妇女问题认识的不足 158

二、当代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不足的尝试解决 164

(一)关于家务劳动计酬的讨论 165

(二)妇女受压迫的根源 171

(三)妇女的阶级身份认识 174

三、解读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评析 178

(一)家务劳动计酬观点分析 178

(二)父权制资本主义是妇女受压迫的根源 186

(三)性别与阶级、阶层关系分析 189

第五章 走向社会性别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193

一、女性主义对于性别不平等问题的认识 194

(一)性别不平等是社会性的不平等——女性主义的共识 194

(二)对自由与平等的不同诠释——女性主义认识的分歧 195

二、女性主义的思想局限 198

(一)机械划分社会结构,把社会变化归于观念的运动 199

(二)性别分析忽视了阶级的主导作用,掩盖了妇女之间的阶级划分 200

(三)陷入寻找事物初始原因的本质主义探究方式之中 201

三、走向社会性别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当代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需要解决的几个哲学层面的问题 202

(一)平等——平等与差异的辩证统一 204

(二)自由——自由与必然的辩证统一 213

(三)公正——自由与平等的辩证统一 220

(四)主体间性——自由、平等、公正的体现 224

第六章 从社会性别视角发展马克思主义 231

一、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认识的差异 231

(一)不同的理论核心——“劳动”与“性别” 232

(二)对妇女受压迫原因以及解放途径的不同认识 233

(三)当代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解决方案 235

二、从社会性别视角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吸收与借鉴 239

(一)女性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借鉴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240

(二)女性主义研究内容的吸收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实现当代价值 243

(三)考虑性别身份的解读赋予马克思主义以经验与体验的色彩 248

三、吸纳社会性别研究,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 249

(一)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249

(二)现时代理论与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挑战 254

(三)吸纳社会性别研究,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 257

结语 多元化女权主义/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 260

一、西方女权主义/女性主义理论的转型——从女权主义到后女权主义(Postfeminism) 260

(一)后现代女性主义 261

(二)精神分析女性主义 264

(三)酷儿(Queer)理论和赛伯女性主义(Cyberfeminism) 267

(四)从女权主义到后女权主义 269

二、我国社会性别研究展望 271

(一)社会性别主流化 271

(二)中国特色社会性别理论的建构与发展 273

参考文献 277

后记 28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