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浅层孔隙地下水系统环境演化及污染敏感性研究  以山西大同盆地为例
浅层孔隙地下水系统环境演化及污染敏感性研究  以山西大同盆地为例

浅层孔隙地下水系统环境演化及污染敏感性研究 以山西大同盆地为例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焰新,郭华明,阎世龙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030117689
  • 页数:172 页
图书介绍:本文通过盆地尺度地下水环境演化和污染敏感性研究,分析了大同盆地演化的基本格局,对大同盆地进行了水化学分区,并探讨了各区地下水发生的水化学过程,识别了影响地下水砷、氟异常的各种环境因素和富集机理,探讨了近20年来在人类强烈活动下,大同市地下水的演化规律,提出了MLPI污染敏感性模型,冰对大同市地下水污染敏感性分阶段进行评价,提出了一套新的观点、理论与方法。
《浅层孔隙地下水系统环境演化及污染敏感性研究 以山西大同盆地为例》目录

第一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条件与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1

第一节 自然地理条件 1

一、地理位置及地形 1

二、气象及水文 3

第二节 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5

一、丘陵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5

二、盆地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6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13

第一节 地层岩性 13

一、太古宇 13

二、元古宇 13

三、古生界 13

四、中生界 15

五、新生界 15

第二节 地质构造 18

一、大同盆地的边山构造 19

二、大同盆地的基底构造 19

三、大同盆地挽近时期新构造运动 20

第三节 地貌特征 21

一、中高山区 21

二、低山丘陵区 21

三、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区 21

四、冲积平原区 22

第四节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22

一、含水岩组的划分及其水文地质特征 23

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 24

三、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 24

第三章 更新世以来地下水环境演化 26

第一节 大同盆地的形成 26

一、山西地堑系形成机制 26

二、早期大同盆地的形成 27

第二节 盆地环境的演变 27

第三节 更新世以来大同盆地地下水环境演化 29

第四章 区域水文地球化学 30

第一节 大同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30

一、大同盆地地下水常量组分分布特征 30

二、大同盆地地下水微量组分分布特征 34

第二节 大同盆地地下水水环境分区 36

一、地下水水化学类型 36

二、地下水水环境分区 36

第三节 地下水水化学过程 41

一、地下水饱和状态 41

二、盆地地下水水化学过程 43

第四节 小结 48

第五章 地质成因水化学异常研究 49

第一节 砷的毒性 49

一、概况 49

二、砷中毒的临床表现 49

第二节 地下水砷异常的研究概况 50

一、简介 50

二、地下水中砷的来源 51

三、地下水中砷异常的水文地球化学 53

四、山阴地区地下水砷异常的研究综述 55

第三节 山阴地方性砷中毒概况 56

一、山阴水砷中毒的发现 56

二、山阴水砷中毒的临床表现 57

第四节 山阴高砷水化学特征 57

一、地下水砷的分析 57

二、高砷水水化学特征 57

三、有利于砷富集的水环境分析 62

第五节 研究区沉积物研究 67

一、沉积物中有机质分析 67

二、沉积物中砷赋存状态分析 72

三、沉积物中的氟 76

第六节 山阴高砷、高氟水的形成机制研究 77

一、高砷、高氟水形成机制 77

二、高砷、高氟水成因模型 78

第六章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大同市地下水环境演化 81

第一节 概述 81

第二节 水文地质条件 82

第三节 地下水动态特征 83

一、大同市地下水动态特征 83

二、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形成与扩展 84

第四节 地下水水质时空演化 86

一、地下水水质随空间的变化 86

二、地下水水质随时间的变化 87

第五节 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化学演化影响 89

第六节 小结 90

第七章 地下水污染敏感性研究与水环境保护对策 92

第一节 概述 92

第二节 地下水污染敏感性概念与基本假设 92

一、地下水污染敏感性概念 92

二、地下水污染敏感性研究的基本假设 93

第三节 地下水污染敏感性评价体系 93

一、指标叠加法 93

二、模型模拟法 101

三、改进的迁移能力指数模型(MLPI)的建立 103

第四节 改进的迁移能力指数模型(MLPI)的应用 106

一、水文地质条件 106

二、方法 106

三、结果及讨论 109

第五节 地下水保护对策 113

一、建立卫生防护带 113

二、采取隔离措施 114

三、修建盖层系统 114

结论 116

附录 120

附录1 地下水常量组分含量一览表 120

附录2 地下水微量组分含量一览表 128

附录3 大同盆地水样采集点分布图 135

附录4 水-岩相互作用模拟与PHREEQC软件简介 135

参考文献 157

英文摘要 16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