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著名乡镇文化研究
中国著名乡镇文化研究

中国著名乡镇文化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畏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华夏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800539261
  • 页数:1096 页
图书介绍:
《中国著名乡镇文化研究》目录

导论 1

一 华夏文化之窗 2

(一)文明与文化 2

(二)文化与社会 5

(三)文化与教化 7

(四)文化的底层作用 8

二 中国著名乡镇与现代城市化 11

(一)现代城市化的大潮 11

(二)现代城市文化的发展 13

(三)现代城市化的矛盾 16

(四)中国式的城市化道路 18

三 传统—模式—蓝图 20

(一)现实模式 20

(二)历史传统 21

(三)发展蓝图 22

第一章 伟大而深刻的历史变迁 27

一 历史变迁的序幕 28

(一)实践呼声 28

(二)哲学先导 30

(三)凯歌行进 32

二 历史变迁的基础 36

(一)农业复兴 37

(二)工业崛起 39

(三)商业繁荣 43

三 历史变迁的轨迹 47

(一)物质生活改善 48

(二)教科文体保事业发展 50

(三)城市化开端 54

(四)社会流通增强 56

(五)劳动方式改观 59

(六)生活方式优化 62

(七)交往方式变迁 64

个例1——01彪炳古今的桔乡名城—黄岩市城关镇 67

个例1—02驰名中外的穗南侨乡—古井镇 75

个例1—03江南水乡新兴镇—西张镇 80

个例1—04鄂南著名文化之乡—燕厦乡 84

第二章 采物华天宝 创工业文明 89

一 物华天宝 89

(一)蚕庄的金 90

(二)望高的锡 91

(三)润城的煤 92

(四)项店的稻 92

(五)黄桑坪的森林 93

(六)流沙河的肉猪 94

(七)西天尾的荔枝 95

(八)宋庄的对虾 96

二 从资源优势到经济优势 97

(一)转化的前提与条件 97

(二)转化的基本途径 101

三、广阔的天地 104

(一)避开原料竞争 城乡协调发展 104

(二)利用资源增殖 整体效益提高 106

(三)技术劳动密集 剩余劳力转移 108

(四)从本地资源起步 靠乡镇工业创业 109

个例1—05湘西明珠之乡——石羔乡 112

个例1—06桂南依山傍海一宝地——公馆镇 117

个例1—07神州称雄的乌金王国——润城镇 120

个例1—08姑婆山下的一颗明珠——望高镇 124

个例1—09南国浩瀚的绿洲——黄桑坪苗族乡 129

第三章 扬传统技术 做现代文章 135

一 璀璨精巧的传统技术 135

(一)哑柏的刺绣 136

(二)川山的毛笔 138

(三)白旄的柳编 139

(四)宜兴的陶器 140

(五)莱州的草编 141

二 传统技术的现代弘扬 142

(一)推进商品化 增强驱动力 143

(二)民间挖掘 社会扩散 144

(三)推陈出新 理性升华 146

三 发展文化的可行捷径 147

(一)妙处所在 148

(二)现代文章 149

个例1—10熠熠生辉的湘北新兴镇——詹桥镇 154

个例1—11兴旺发达的西北绣乡——哑柏镇 157

个例1—12名扬四海的毛笔之乡——川山坪镇 163

个例1—13冀中绚丽的陶瓷名城——彭城镇 166

第四章 抓种养加工业 兴大农业文化 173

一 农业产区的文化特征 173

(一)产业文化的农业特色 174

(二)工艺文化的农业优势 176

(三)生活文化的农业色彩 177

二 传统农业的根本出路 178

(一)农副产品丰富多彩 179

(二)农业资源充分利用 180

(三)生态效益不断发挥 182

三 现代农业的曙光初照 184

(一)调整政策 增加投入 186

(二)发展教育 科技兴农 188

(三)优化生态 提高效益 189

(四)注重加工 产品增值 190

(五)加强服务 有效运行 191

个例1—14生机盎然的东海绿洲——陈城镇 193

个例1—15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之乡——脱甲乡 197

个例1—16镶在金冠上的一颗宝石——康金镇 205

个例1—17 北部湾畔璀璨之星——草潭镇 211

个例1—18 贺龙元帅的故乡——洪家关白族乡 216

第五章 搭旅游台 唱发展戏 221

一 旅游胜地 221

(一)陈城的自然风光 222

(二)凤台的文化古迹 223

(三)七里塘的艺术园林 224

(四)融水的民族风情 225

二 文化窗口 228

(一)旅游业与工艺文化 228

(二)旅游业与商业文化 229

(三)旅游业与社会信息 230

三 旅游台与发展戏 231

(一)巧搭旅游台 232

(二)大唱发展戏 234

个例1—19武陵源区风景胜地——天子山镇 239

个例1—20面山控水的古城新镇——凤台县城关镇 244

个例1—21海国画廊小广州——春湾镇 248

个例1—22天府山顶一只船——罗城镇 254

第六章 发展乡镇工业 推进工业化 257

一 产业文化传统 257

(一)城乡产业分化的缘起 258

(二)农业社会的产业格局 259

(三)农村产业文化的发展态势 261

二 乡镇工业与农村工业化 262

(一)农村工业化的起步 263

(二)任重道远 265

三 中国式的工业化 266

(一)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 270

(二)注重外引内联 增强经济实力 272

(三)建立产业群落 创造整体效益 273

(四)健全规章制度 优化经营管理 275

个例1—23湖南建材之都——黎家坪镇 276

个例1—24工业勃兴的鱼米之乡——沙岗乡 282

个例1—25渌江河畔的新星——渌江乡 287

个例1—26渔农双旺的南海明珠——东平镇 291

第七章 输血促造血 农业现代化 297

一 农业文化传统 297

(一)神农氏与炎黄文化 298

(二)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300

二 输血与造血 303

(一)血源所在 304

(二)输血促造血 306

三 向农业现代化迈进 308

(一)产业结构调整 308

(二)经营规模扩大 309

(三)科技应用加快 310

(四)农机事业发展 311

个例1—27辽河平原上升起的一颗新星——木里图镇 313

个例1—28王屋山下的一颗明珠——济水镇 320

个例1—29衡水湖畔以工建农之星—冀州镇 323

第八章 加速集镇建设促农村城市化 329

一 集镇社区文化 329

(一)集镇沿革 329

(二)集镇类型 331

(三)集镇文化特征 333

二 集镇与农村城市化 335

(一)文化辐射的基础 335

(二)集镇的文化地位 336

(三)集镇建设的迫切性 338

三 中国式城市化 339

(一)以工立镇 340

(二)以商兴镇 344

(三)以文促镇 346

个例1—30雷锋家乡的一颗星——望城县城关镇 349

个例1—31青春焕发的古城——融水镇 351

个例1—32振兴中的洞庭鱼米乡——草尾镇 359

个例1—33黔中汞都云雾镇——万山镇 363

第九章 法治兼教化 政通又人和 365

一 管理文化源流 365

(一)管理缘起 366

(二)华夏管理文化特征 368

(三)弘扬管理文化途径 370

二 施行法治 加强教化 373

(一)南岳的立体战略 373

(二)广兴的综合治理 375

(三)二都的两个文明建设 376

三 政通人和局面 377

(一)保洁呈廉 378

(二)移风易俗 379

(三)安居乐业 381

个例1—34治理有方的湖洲新镇——广兴镇 384

个例1—35名冠天下的绍兴水乡——湖塘乡 387

个例1—36湘中旅游名镇——南岳镇 393

个例1—37北国一块神秘的土地——桦树林子乡 398

个例1—38湖湘文明胜地——二都乡 401

第十章 重科教结合获人才两旺 409

一 乡镇教育的文化传统 409

(一)基础地位 409

(二)传统特征 412

(三)现代思维 414

二 教育结构的调整 416

(一)需求变化 416

(二)结构调整 419

(三)职教开拓 422

三 现代思维的丰硕成果 424

(一)要塞的改革 424

(二)胜峰的壮举 426

(三)周家的实践 427

个例1—39京华第一乡——卢沟桥乡 430

个例1—40松嫩平原一新星——周家镇 439

个例1—41崛起于海南的明星——三门坡镇 443

第十一章 文化促经济古镇展新姿 449

一 文化与集镇 449

(一)文化与集镇文明 450

(二)集镇文化促进集镇开发 451

二 文化传统的经济意义 453

(一)中国传统农业文化 454

(二)集镇文化的经济意义 456

三 醉翁之意不在酒 458

(一)文化传统的继承发展 458

(二)交流吸收与融合 460

(三)古镇新姿 462

个例1—42通东重镇古凤城——余东镇 465

个例1—43洪泽湖畔一明珠——半城镇 474

个例1—44努尔哈赤发祥地——永陵镇 480

第十二章 城邑文化发达 卫星城镇振兴 48

一 古城文化源流 487

(一)古城邑的产生 487

(二)城邑功能的发展 489

(三)城邑文化作用 492

二 卫星城镇的兴起 493

(一)城镇一般建筑 494

(二)城镇基本模式 494

(三)中国卫星城镇的振兴 497

三 卫星镇兴起的文化意义 500

(一)开放意识扎根乡镇 501

(二)新的投资环境理论的形成 503

(三)乡镇群体生活的变化 505

个例1—45鄂西汽车卫星城——六里坪镇 507

个例1—46湘西门户名古镇——沅陵镇 513

个例1—47名震环球的千年古镇——坪塘镇 518

第十三章 流通带生产 工商共繁荣 525

一 集镇商业文化 525

(一)皖中商业明珠 525

(二)闽南金三角 526

(三)郎酒之乡 527

二 商贾传统的文化意义 529

(一)兴学便商人才荟萃 529

(二)古文化的积累 名胜古迹林立 530

(三)浓烈的商品意识 高尚的商业道德 532

(四)流通促生产 工贸大发展 536

三 农工贸俱兴 538

(一)农工贸综合发展 538

(二)综合发展与效益 540

个例1—48皖中商业明珠——柘皋镇 543

个例1—49闽南金三角新星——新店镇 551

个例1—50川东郎酒之乡——二郎镇 559

个例1—51 苏杭邑西一都会——碧湖镇 565

第十四章 外引内联 走向世界 575

一 闯出国门 575

(一)世人共识 577

(二)外引内联 579

二 乡镇文化发展道路 582

(一)华夏农耕文化 583

(二)全面发展道路广阔 585

三 走向世界 588

(一)坚轫不拔 589

(二)鼓起理想的风帆 590

(三)参与国际大循环 591

个例1—52闯出国门的名星——黑林镇 594

个例1—53名扬四海的东方渔港——三沙镇 598

个例1—54江南工商宝地——西天尾镇 603

个例1—55劫后崛起的山城——水月寺镇 609

第十五章 民族文化溯源 617

一 北京猿人故乡 617

(一)民族文化的源头 618

(二)人类文化的根本 620

二 东南文明圣地 622

(一)壮丽东南第一洲 622

(二)圣地人杰 624

三 西郊甲骨之乡 625

(一)甲骨之乡 626

(二)小屯殷墟文化 627

(三)劳动、人化与文化 629

个例2—01北京猿人故乡——周口店 630

个例2—02壮丽东南第一洲——淮城镇 637

个例2—03驰名中外的甲骨之乡——西郊乡 647

第十六章 丝绸文化传承 657

一 精植细养 658

(一)蚕庄鲁桑 658

(二)丝绸之路 659

二 锦绣河山 661

(一)飞针走线似神笔 662

(三)色泽斑澜胜彩图 663

(三)珍稀昂贵赛黄金 665

三 山花烂漫 666

(一)人类文明之花 666

(二)丝绸文化的开放品性 668

个例2—04腾飞中的银乡金都——蚕庄镇 670

个例2—05继往开来的饶东古镇——沙溪镇 678

个例2—06闽北上游第一镇——洋口镇 686

第十七章 工艺文化传统 693

一 丹青普照 693

(一)司母戊大鼎 694

(二)青铜文化光彩照人 696

二 巧夺天工 697

(一)传统建筑艺术 697

(二)精美的陶瓷与雕刻 700

三 乐在其中 704

(一)淮城饮食 704

(二)其乐无穷 705

个例2—07闻名遐迩的柳编之乡——白旄乡 706

个例2—08久负盛名新古城——缑氏镇 713

个例2—09川东北重镇——巴州镇 724

第十八章 名胜文化古迹 733

一 人化自然 733

(一)大禹渡 734

(二)卢沟桥 737

二 自然神化 742

(一)桃花江传奇 742

(二)自然神化的实质 745

三 神化社会 746

(一)民族特征与宗教文化 747

(二)神化与文化 749

个例2—10瑰丽多彩的三晋明珠——解州镇 751

个例2—11鄂西北旅游窗口——武当山镇 761

个例2—12芙蓉国里美人窝——桃花江乡 768

个例2—13黄河文化一明珠——大禹渡乡 771

第十九章 神州一代风流 777

一 大地哺育英杰 778

(一)毛泽东与韶山 778

(二)周恩来与淮城 779

二 英杰叱咤风云 781

(一)大禹英名传万古 782

(二)巾帼英雄垂青史 782

(三)群星灿灿耀神州 783

三 风云席卷全球 787

(一)缑氏镇与中外文化交流 787

(二)南泥湾精神永放光芒 789

个例2—14毛泽东主席的故乡——韶山乡 791

个例2—15韶山崛起的新兴镇——清溪镇 797

个例2—16陕北的好江南——南泥湾 803

个例2—17湘鄂西首府—瞿家湾 811

个例2—18淮海明珠—烈山镇 814

第二十章 结构多样化 825

一 多样化的地方特色 825

(一)环境与文化 825

(二)地理因素与乡镇文化 829

(三)乡镇文化的地方特色 833

二 多样化的产业结构 837

(一)“本”“末”之争与产业结构 837

(二)产业结构多样化 841

(三)产业结构合理化 846

三 多样化的职业结构 849

(一)职业与产业 849

(二)职业与文化 852

(三)职业结构多样化 854

个例3—01轻工外向海滨城——爵西镇 857

个例3—02城乡融合的新型集镇——七里塘镇 863

个例3—03工农一体的鄂西重镇——胡集镇 869

第二十一章 功能集中化 877

一 集中化类型 877

(一)集中化的过程 879

(二)集中化的模式 881

二 集中化内涵 883

(一)生产中心 883

(二)交往中心 888

(三)教育中心 890

(四)政治中心 894

三 集中化前景 897

(一)集中与辐射 897

(二)从产品经济文化向商品经济文化的转变 900

(三)从手工操作向机械化操作的转变 903

个例3—04皖西北新型经贸区——光武镇 906

个例3—05长江三角洲上的工业明星——塘桥镇 910

个例3—06苏北农村工业新星—双楼乡 918

第二十二章 运行社会化 927

一 劳动社会化 927

(一)社会分工与劳动社会化 927

(二)乡镇分工的发展 930

(三)乡镇协作的加强 934

二 服务社会化 937

(一)社会分工与服务社会化 937

(二)社会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940

(三)农村社会化服务的发展 942

三 福利社会化 944

(一)传统文化的弘扬 944

(二)社会化福利事业的发展 946

(三)树立正确的福利观 949

个例3—07鲁东江北第一镇——宁海镇 951

个例3—08联结城乡之桥——柳城镇 958

个例3—09湘中金凤起飞处——修梅乡 963

第二十三章 目标一体化 973

一 城乡一体化 973

(一)城乡差别的由来与现状 973

(二)城乡一体化目标 976

(三)城乡一体化进程 981

二 工农一体化 984

(一)从分工客体看工农一体化 984

(二)从分工主体看工农一体化 988

(三)工农一体化与利益协调 991

三 体脑一体化 995

(一)农业现代化与农民知识化 996

(二)从泥腿子到土专家 1000

(三)体脑一体化是大势所趋 1004

个例3—10晋阳一枝花——郭家堡乡 1008

个例3—11城乡一体的卫星镇——金口镇 1017

个例3—12盐碱滩上新城镇——大家洼镇 1023

第二十四章 主体现代化 1029

一 主体发展与精神文明 1029

(一)文化与文明 1030

(二)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1033

(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效应 1039

二 教育科技生产相结合 1042

(一)“诸暨现象”的反思 1043

(二)多种结合形式 1046

(三)令人振奋的结合效益 1050

三 主体现代化的道路 1054

(一)农业现代化与主体现代化 1054

(二)主体现代化道路 1058

(三)主体现代化展望 1062

个例3—13渤海湾的一颗璀璨明珠——莱州镇 1067

个例3—14三湘文明镇——浦口镇 1075

个例3—15人杰地灵新古城——渠阳镇 1080

个例3—16浏河之滨的一颗宝珠——浏阳县城关镇 1089

后记 109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