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中国徽班
中国徽班

中国徽班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3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泰山主编;安徽省艺术研究所编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39626275
  • 页数:141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本研究中国徽班的专著。
上一篇:蔡履平瓷印下一篇:明清绘画
《中国徽班》目录

前言:一支红烛照千秋 1

明代徽班 3

第一章 徽班起源 3

一 徽文化和徽班 3

二 徽、池民俗和徽班 9

三 徽商和徽班 19

第二章 石台、太平梨园 35

一 青阳腔 35

二 徽州腔 57

三 石台、太平梨园 63

第三章 徽商家班 70

一 徽商家班 70

二 徽昆 90

清代徽班 103

第一章 清代宫廷演剧及其影响 103

一 清宫各时期演剧概述 103

二 徽班进京的历史背景 110

第二章 清代花部声腔剧种述略 114

一 清初至道、咸之世的高腔剧种群落 114

二 清中叶前后弦索腔剧种群落 116

三 乱弹腔 117

四 徽班遍及天下 119

第三章 徽班与皮黄戏 122

一 西皮调、二黄腔考述 123

二 皮黄合奏考述 134

三 扬州、徽班与皮黄合奏 141

四 皮黄戏史湮没不彰原因种种 147

五 余论:四大徽班述略 150

第四章 进京徽班的嬗变 157

一 徽班进京前的京师戏曲舞台 157

二 徽班进京以后的艺术表现 159

三 徽班昳丽 风调一新 166

四 徽班的嬗变 168

五 余论:徽班进京与北方戏曲 172

第五章 皮黄戏新秀——京剧 175

一 咸、同之世名伶述略 175

二 同、光之世名伶述略 194

附论:程长庚全能型表演艺术与京剧更新 217

第六章 四大徽班进京后南方的徽班 227

一 安徽徽班 227

二 江苏的徽戏 238

三 浙江的徽戏与皮黄戏 257

四 两湖的徽班与皮黄戏 262

五 赣、闽、粤、台的徽班与皮黄戏 269

六 川、广(西)、云、贵的徽班与皮黄戏 278

第七章 南方京剧史述 291

一 南方京剧形成前上海的戏曲活动 291

二 扬州里下河徽班与上海京调皮黄 292

三 里下河徽班与南方京剧 293

四 同、光间的南方京剧 300

五 南派京剧的形成 303

六 南派京剧奠基人王鸿寿 306

七 南派京剧名伶谱 309

八 南派京剧与杭嘉湖水路班 318

九 扬子江两岸的南方京剧 325

附论:论关羽戏“南派”开山祖王鸿寿 331

现代徽班 343

第一章 安徽徽班 343

一 五十年代徽班调查 343

二 安徽省徽剧团调查 349

第二章 浙江徽班和江苏徽班 385

一 浙江徽班 385

二 江苏徽班 389

第三章 徽班理论研究成果概述 393

一 1983年徽调皮黄学术研讨会 393

二 1991年程长庚学术研讨会 401

三 1996年程长庚学术研讨会 408

四 2000年“戏曲之乡——怀宁”研讨会 416

徽剧艺术 425

第一章 徽班艺术的传承演变 425

一 徽班艺术的源流与沿革 425

二 徽班艺术的孕育与形成 426

三 徽剧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429

四 徽班艺术的繁荣与昌盛 434

第二章 徽剧艺术的审美特征 441

一 徽剧四功——唱、念、做、打 442

二 徽剧五法——手、眼、身、步、法 499

三 徽剧表演特技 524

第三章 徽剧角色行当 545

一 徽剧行当的含义 545

二 徽剧行当的分类 545

三 徽剧搬演皖南目连戏角色行当的体制与沿革 558

四 徽剧岳西高腔中角色行当的体制与沿革 559

第四章 徽剧舞台美术 561

一 徽剧的服装 561

二 徽剧的化妆 563

三 徽剧的脸谱 565

四 徽剧的砌末与装置 568

五 徽剧的演出场所 571

六 徽剧的演出习俗 575

徽剧剧目 585

第一章 徽剧剧目概述 585

第二章 青阳腔剧目 590

第三章 昆、吹、拨剧目 607

第四章 二黄、西皮剧目 631

第五章 新编剧目 668

徽剧人物 673

第一章 清代徽班名伶 673

一 早期名伶 673

二 晚期名伶 679

第二章 当代徽剧人物 686

徽剧音乐 719

第一编 徽剧与徽剧音乐 719

第一章 概说 719

第二章 徽剧诸声腔的递变及二黄腔的形成 722

第一节 徽池雅调阶段 722

第二节 四平腔和昆弋腔阶段 728

第三节 吹腔、拨子、二黄阶段 737

第三章 徽剧唱念的语音及各行当歌唱的特点 750

第一节 徽剧唱念的语音 750

第二节 徽剧各行当歌唱的特点 750

第二编 徽剧诸声腔及其唱腔音乐 752

第一章 徽剧高腔(青阳腔)及其唱腔音乐 752

第一节 高腔的源流及其名称由来 752

第二节 岳西高腔及其唱腔音乐 771

第三节 南陵目连高腔及其唱腔音乐 820

第四节 徽剧高腔的唱腔符号 852

第二章 徽剧昆腔(简称徽昆)及其唱腔音乐 855

第一节 徽昆的历史渊源 855

第二节 徽昆的唱腔音乐及其特点 859

第三章 徽剧四平腔及其唱腔音乐 902

第一节 四平腔 902

第二节 四平腔的唱腔音乐 915

第四章 徽剧的昆弋腔、吹腔、拨子及其唱腔音乐 918

第一节 昆弋腔、吹腔和拨子,历史上曾先后被合称为“枞阳腔”、“石牌腔”、“安庆梆子”(简称“梆子腔”) 918

第二节 昆弋腔的唱腔音乐 920

第三节 吹腔的唱腔音乐 939

第四节 拨子的唱腔音乐 978

第五节 昆弋腔、吹腔和拨子在各地流变的大致情形 1048

第五章 徽剧的二黄平、老二黄、二黄及其唱腔音乐 1050

第一节 二黄平及其唱腔音乐 1050

第二节 老二黄及其唱腔音乐 1067

第三节 二黄(附反二黄)及其唱腔音乐 1091

第六章 徽剧的西皮及其唱腔音乐 1179

第七章 徽剧的杂调小曲及其唱腔音乐 1249

第三编 徽剧的器乐 1284

第一章 徽剧的锣鼓经 1286

第一节 徽剧锣鼓经的三个主要特点 1286

第二节 徽剧锣鼓经汉字代音字的说明 1287

第三节 徽剧锣鼓经的几点说明、锣鼓经及附录 1287

第二章 徽剧的过场曲牌 1306

第一节 过场曲牌的来源 1306

第二节 过场曲牌的类别 1307

第三章 徽剧的乐队与乐器 1360

第一节 徽剧乐队人员的编制及其分工 1360

第二节 徽剧的传统乐器 1361

第四编 徽剧音乐的继承和发展 1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