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数据通信与网络
数据通信与网络

数据通信与网络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文海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121063840
  • 页数:233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内容包括两部分。前一部分是计算机通信网络中数据信号传输的基础知识部分,主要内容是:数据信号的基带传输、频带传输、数据交换、数据通信网、及差错控制等。后一部分是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构成、网络互连、Internet及宽带IP城域网及相应的新技术的发展,如IPv6、网络融合及下一代网络技术等实际应用技术。
《数据通信与网络》目录

第1章 概述 1

1.1 数据通信的概念 1

1.1.1 数据与数据通信 1

1.1.2 传输代码 1

1.2 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 2

1.2.1 数据终端设备 3

1.2.2 数据电路 3

1.2.3 中央计算机系统 4

1.3 数据通信传输信道 4

1.3.1 信道类型及特性 4

1.3.2 传输损耗 6

1.3.3 噪声 7

1.3.4 信噪比 8

1.4 数据通信网与计算机通信网 8

1.4.1 计算机通信与数据通信 8

1.4.2 数据通信网与计算机通信网 9

1.5 数据传输方式 10

1.5.1 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11

1.5.2 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11

1.5.3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数据传输 12

1.6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3

1.6.1 有效性指标 13

1.6.2 可靠性指标 14

1.7 信道容量 15

1.7.1 模拟信道的信道容量 15

1.7.2 数字信道的信道容量 15

小结 16

习题 17

第2章 数据信号的传输 18

2.1 数据信号及特性描述 18

2.1.1 数据序列的电信号表示 18

2.1.2 基带数据信号的频谱特性 19

2.2 数据信号的基带传输 23

2.2.1 基带数据传输构成模型 23

2.2.2 理想低通网络波形形成,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23

2.2.3 具有幅度滚降特性的低通网络波形形成 25

2.2.4 部分响应形成系统 28

2.2.5 数据序列的扰乱与解扰 34

2.2.6 基带传输中的时域均衡 36

2.2.7 数据传输系统的眼图 38

2.2.8 数据传输系统中的时钟同步 39

2.2.9 基带传输的最佳化和系统性能分析 40

2.2.10 基带数据传输系统及应用 43

2.3 数据信号的频带传输 44

2.3.1 频带传输系统的构成 44

2.3.2 数字调幅 45

2.3.3 数字调相 53

2.3.4 数字调频 59

2.3.5 数字调制中的载波提取和形成 62

2.4 ADSL及其应用 64

2.4.1 ADSL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 64

2.4.2 ADSL系统应用 65

2.5 格型编码调制(TCM)及几种调制解调器简介 66

2.5.1 格型编码调制(TCM)的基本概念 66

2.5.2 电话网中应用的几种调制解调器标准建议简介 67

2.5.3 调制解调器的连接及同步与异步工作方式 70

2.6 数据信号最佳接收及最佳接收误码性能分析 72

2.6.1 数据信号最佳接收 72

2.6.2 关于最佳接收的准则 72

2.6.3 二进制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 73

2.6.4 最佳接收时的误码率 74

2.6.5 二相数字调相——2PSK的误码率 76

2.7 数据信号的数字传输 78

2.7.1 数据信号数字传输的概念及特点 78

2.7.2 数字数据传输的实现方式 78

2.7.3 数字数据的时分复用 79

小结 80

习题 81

第3章 差错控制 83

3.1 差错控制基本概念 83

3.1.1 差错控制的基本思路 83

3.1.2 差错分类 83

3.1.3 差错控制方式 83

3.2 检错和纠错的基本概念 87

3.2.1 检错和纠错的原理 87

3.2.2 码距与检错和纠错能力 87

3.2.3 编码效率 88

3.2.4 纠错编码的分类 88

3.3 简单的差错控制编码 89

3.3.1 奇偶监督码 89

3.3.2 水平奇偶监督码 90

3.3.3 水平垂直奇偶监督码 90

3.4 汉明码 91

3.4.1 纠错码的监督位与码组长度的关系 91

3.4.2 (7,4)汉明码 91

3.5 线性分组码的概念及主要性质 93

3.6 循环码 94

3.6.1 循环码的循环特性及多项式表示 94

3.6.2 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和生成矩阵 95

小结 97

习题 98

第4章 数据交换 99

4.1 数据交换的概念及数据交换方式 99

4.2 电路交换方式 99

4.2.1 电路交换方式的原理 99

4.2.2 电路交换的优缺点 100

4.3 报文交换方式 100

4.3.1 报文交换方式的原理 101

4.3.2 报文交换的优缺点 101

4.4 分组交换方式 102

4.4.1 分组交换的概念 102

4.4.2 分组交换方式的原理 102

4.4.3 分组的传输方式 103

4.4.4 分组交换的优缺点 106

4.5 帧中继 107

4.5.1 帧中继的概念及发展帧中继的条件 107

4.5.2 帧中继的工作原理 107

4.5.3 帧中继的主要特点 108

4.5.4 几种交换方式的比较 109

小结 110

习题 111

第5章 数据通信协议 112

5.1 数据通信协议的概念 112

5.1.1 协议的概念及功能 112

5.1.2 OSI参考模型及各层功能 113

5.2 物理层协议 115

5.2.1 物理层接口的位置 115

5.2.2 物理层接口的基本特性 115

5.2.3 RS-232-C/CCITT V.24接口 115

5.2.4 RS-449接口 118

5.2.5 V35建议 119

5.2.6 数字网络接口建议G.703 120

5.3 数据链路层协议及数据链路传输控制规程 121

5.3.1 基本概念 121

5.3.2 数据链路层主要协议 122

5.3.3 数据链路传输控制规程 126

5.4 分组网的通信协议——X.25建议 130

5.4.1 X.25建议概述 130

5.4.2 X.25建议的层次 130

5.4.3 X.25的物理层 131

5.4.4 X.25的数据链路层 132

5.4.5 X.25的分组层 133

5.5 PAD及相关协议 134

5.5.1 PAD基本功能 134

5.5.2 X.3建议 135

5.5.3 X.28建议 135

5.5.4 X.29建议 136

小结 136

习题 137

第6章 数据通信网 138

6.1 数据通信网概述 138

6.1.1 数据通信网的构成 138

6.1.2 数据通信网的分类 139

6.2 分组交换网 140

6.2.1 分组交换网的构成 140

6.2.2 用户终端入网方式 142

6.3 帧中继及帧中继网 144

6.3.1 帧中继的概念 144

6.3.2 帧中继网的组成 145

6.3.3 帧中继用户接入 148

6.4 数字数据网(DDN) 151

6.4.1 DDN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152

6.4.2 DDN的网络结构 152

6.4.3 DDN的用户接入方式 155

6.4.4 DDN在计算机通信网中的应用 157

小结 159

习题 160

第7章 计算机通信网基础 161

7.1 计算机通信网的概念 161

7.1.1 计算机通信网的定义及其功能 161

7.1.2 计算机通信网的组成 162

7.1.3 计算机通信网的分类 163

7.2 计算机局域网 164

7.2.1 局域网概述 164

7.2.2 局域网体系结构 167

7.2.3 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169

7.2.4 以太网 174

7.2.5 高速以太网 178

7.2.6 交换式局域网 180

7.2.7 虚拟局域网 184

7.3 网络互联 188

7.3.1 网络互联概述 188

7.3.2 网络互联方式 189

7.4 网间连接器 189

7.4.1 网桥 189

7.4.2 路由器 192

7.4.3 交换机 195

7.4.4 网关 195

小结 196

习题 197

第8章 Internet与宽带IP城域网 198

8.1 Internet基本概念及特点 198

8.1.1 Internet的基本概念 198

8.1.2 Internet的特点 198

8.2 Internet网络标准:TCP/IP 199

8.2.1 概述 199

8.2.2 TCP/IP分层模式 199

8.2.3 编址与域名系统 201

8.2.4 无分类编址 207

8.3 宽带IP城域网 208

8.3.1 宽带IP城域网概念 208

8.3.2 宽带IP城域网所提供的业务 208

8.3.3 宽带城域网的网络结构和功能分层 208

8.3.4 宽带IP城域网的传输技术 211

8.4 接入Internet的几种方式 214

8.4.1 通过电话网接入Internet 214

8.4.2 通过数据通信网接入Internet 215

8.4.3 通过ADSL接入Internet 216

6.4.4 光纤混合接入模式 219

8.4.5 通过以太网接入Internet 220

8.5 下一代IP技术——IPv6 222

8.5.1 IPv6技术的引入及其特点 222

8.5.2 IPv6地址体系结构 222

8.5.3 IPv4向IPv6演进技术 225

8.6 三网融合的下一代网络 227

8.6.1 以IP网络为基础的软交换 228

8.6.2 以软交换为基础的下一代网络 229

小结 230

习题 232

参考书目 23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