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  1840-1949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  1840-1949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 1840-1949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谭双泉编著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810314750
  • 页数:496 页
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 1840-1949》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19世纪中叶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5

第一节 清王朝的经济和政治 5

一、经济基础 6

二、政治机制 7

三、文化专制主义 15

四、蒙昧主义与闭关政策 21

第二节 鸦片战争前的思想文化界 28

一、经世实学思潮的流变与汉学的兴盛 28

二、汉宋争讼与汉宋调和 31

三、今文经学的复兴 36

第二章 鸦片战争时期的政治思想 39

第一节 经世致用思潮的兴起 39

一、衰恶的士林风气及其特征 39

二、经世派的崛起 41

三、经世致用思潮的主要内容 43

第二节 龚自珍的政治思想 48

一、社会批判思想 49

二、对封建王朝“衰世”的预言 50

三、经世致用、更法改制的思想 51

第三节 林则徐的政治思想 57

一、经世致用与民本主义思想 58

二、坚定的反侵略爱国思想 61

三、开眼看世界的观点 64

第四节 魏源的政治思想 65

一、经世改革主张 66

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74

第三章 太平天国时期的农民政治思想 80

第一节 洪秀全早期政治思想 80

一、从科场失意到开始拜“上帝” 80

二、“改邪归正”论的提出 82

三、“斩邪留正”思想的确立 84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政治思想体系 88

一、奉天诛妖的反清革命思想 88

二、创立地上“天国”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91

三、太平天国对封建思想的批判 94

第三节 洪仁玕及其《资政新篇》 100

一、洪仁玕《资政新篇》的提出 100

二、《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102

三、对《资政新篇》的评价 106

第四章 洋务思潮 111

第一节 洋务运动与洋务思潮 111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11

二、洋务派政治集团 114

三、早期维新派 116

四、洋务思潮的发动 119

第二节 洋务思潮的共识 120

一、“古今之变局”论 121

二、“借法自强” 122

三、“工商立国”论 123

四、“中体西用”论 125

第三节 洋务思潮的论战与歧异 129

一、洋务论者与封建顽固派的论战 129

二、洋务论者的思想分歧 131

三、洋务思潮的分解 137

第五章 戊戌维新思潮 141

第一节 早期维新派的政治观点 141

一、早期维新派的由来及其政治观点 141

二、早期维新思潮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 143

第二节 十九世纪末叶的维新思潮 144

一、维新思潮的发展 144

二、维新思潮面面观 146

三、维新派与洋务派、顽固派的论战 149

第三节 康有为的政治思想 151

一、托古改制的思想体系 154

二、变法维新的政治主张 159

三、“大同”思想 161

第四节 梁启超的政治思想 167

一、“兴民权”的爱国主义思想 169

二、批判专制、倡言自由的民本思想 169

三、宪政与法制思想 170

第五节 谭嗣同的政治思想 173

一、对封建名教的抨击 174

二、倡“自立”的爱国主义思想 177

三、《仁学》的思想光辉 181

第六节 严复的政治思想 187

一、翻译和介绍《天演论》 188

二、“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政治思想 194

三、批判旧学,传播新学 198

第七节 义和团反帝爱国思想 202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202

二、从“扶清灭洋”到“扫清灭洋” 204

三、反帝爱国与笼统排外 206

四、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与局限性 208

第六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 210

第一节 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的激荡 210

一、民主革命思潮勃兴的社会历史条件 210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蓬勃发展 213

第二节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思想大论战 222

一、论战的由来及发展 222

二、论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24

第三节 孙中山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体系 229

一、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 229

二、三民主义学说及其历史地位 232

第四节 章太炎、宋教仁的政治思想 241

一、章太炎的民族主义和民主共和国思想 241

二、宋教仁的民主宪政思想 247

第五节 辛亥革命时期林林总总的社会政治思潮 251

一、君主立宪思潮 252

二、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 255

三、国粹主义思潮 257

四、无政府主义思潮 259

五、教育救国思潮 262

六、社会主义思潮 264

第七章 五四时期的政治思潮 268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新旧思想的大激战 268

一、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主义 268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70

三、新旧思想的大激战 274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276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始 276

二、李大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中的伟大功勋 278

三、陈独秀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中的历史贡献 280

四、毛泽东等人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281

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伟大意义 283

第三节 “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284

一、胡适与实用主义 284

二、“问题与主义”之争 285

三、论战的意义 291

第四节 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292

一、基尔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流传 292

二、研究系的伪社会主义 294

三、马克思主义者对研究系伪社会主义的批判 297

第五节 同无政府思想的斗争 301

一、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泛滥 301

二、无政府主义的政治观点 303

三、马克思主义者同无政府主义者的斗争 306

第六节 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310

一、民主革命纲领的酝酿与提出 310

二、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和意义 312

第七节 其他形形色色的社会政治思潮 316

一、工读互助主义 316

二、“联省自治”思潮 321

三、“好政府”主义 323

第八章 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 326

第一节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新发展 326

一、新三民主义的重要特征 326

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328

三、新三民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 330

第二节 西山会议派的政治主张与戴季陶主义 332

一、西山会议派的出现及其活动 332

二、西山会议派的政治主张 333

三、戴季陶“纯正三民主义”及其被批判 338

第三节 国家主义派的政治主张 344

一、曾琦、李璜、左舜生等代表的国家主义派的出现 344

二、国家主义派政治理论观点的虚伪性和反动性 345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初步形成 348

一、中国共产党人对国情的理论探索 348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352

第九章 十年内战时期的政治思想 357

第一节 蒋介石封建买办法西斯主义理论的形成 357

一、中国法西斯主义的出现 357

二、中国法西斯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360

三、中国人民反对法西斯主义的斗争 364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革命道路和工农民主共和国的理论 366

一、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 366

二、关于工农民主共和国的构想 369

第三节 中国托派的政治主张 373

一、中国托派的形成 373

二、中国托派的政治主张 375

三、中国托派的破产 376

第四节 国民党改组派的政治主张 378

一、国民党改组派的出现及其活动 378

二、国民党改组派的政治主张和评价 379

第五节 第三党的政治主张 381

一、第三党的建立 381

二、第三党的政治主张 383

三、对第三党的评价 385

第六节 人权派的政治观点和民权保障同盟的政治活动 386

一、人权派的政治观点 386

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政治活动 389

第七节 福建人民政府的政治思想 391

一、福建事变及福建人民政府的建立 391

二、福建人民政府的政治主张 392

第八节 乡村建设派的政治思想 393

一、乡村建设派的出现及其活动 393

二、乡村建设派的政治思想 396

第九节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和中国社会史的论战 402

一、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 402

二、中国社会史的论战 405

第十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思想 411

第一节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谬论及汉奸卖国理论 411

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谬论 411

二、华北汉奸的“新民主义” 415

三、汪精卫的伪“三民主义” 419

四、中国人民对投降卖国理论的批判 423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的抗战主张和中国法西斯理论的系统化 425

一、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和“抗战建国”方针 425

二、蒋介石集团法西斯专制独裁制度的强化 428

三、蒋介石《中国之命运》的发表,中国法西斯理论的系统化 430

第三节 叶青的伪三民主义和“战国策派”的法西斯谬论 433

一、叶青的伪三民主义 433

二、“战国策派”的法西斯主义谬论 436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学说 438

一、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主张 438

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的发表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441

第五节 中间党派的抗战主张 448

一、救国会的政治主张 448

二、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的政治主张 451

三、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政治主张 453

四、中华职业教育社、国家社会党、中国青年党的政治主张 454

第十一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治思想 456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和平建国纲领 456

一、“和平、民主、团结”的政治方针 456

二、中国共产党的和平建国纲领 459

三、在政协会议上的胜利 461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的卖国、独裁、内战政治及其崩溃 465

一、“卖国、独裁、内战”的方针 465

二、伪“国大”与《中华民国宪法》 468

第三节 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和中间路线的破产 471

一、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 471

二、中间路线的破产 476

第四节 对美国白皮书的批判,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的胜利 481

一、美国发表白皮书及其被批判 482

二、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和《共同纲领》的确立 487

后记 49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